經常會在網絡上聽到:「任何能吃的生物在中國,都會被吃成保護動物。」,而真實的情況則是,吃貨在入侵生物面前根本無能為力。就連以吃貨自稱的中國人,也面臨著入侵生物的泛濫成災的現狀。
泛濫的羅非魚
羅非魚是典型的泛濫成災的生物,羅非魚原產於非洲,廣溫性魚類,對環境適應能力強,能夠在條件惡劣的水域生存。
在上個世紀50年代時,羅非魚經東南亞國家傳入我國華南地區,由於體型像鯽魚,所以也被稱為非洲鯽魚。
在養殖過程中,羅非魚一旦逃脫養殖區域,將會危害本地魚群。這是因為羅非魚屬於雜食性魚類,以植物為主,小型魚類為輔,食量非常大,成長速度也較快。有羅非魚生活的地方,其他本地魚類很難覓食,因此逐漸死亡了。有資料顯示,現如今在羅非魚泛濫的地區,羅非魚的數量達到了當地魚群總數量的70%。所以羅非魚被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物種存續委員會的入侵物種專家小組列為世界百大外來入侵種。
但是,羅非魚因為生長速度快,對環境要求低,也被稱為「21世紀魚」。我們知道,在世界很多地方都面臨糧食短缺的危機,尤其是蛋白質含量。由於羅非魚生長周期短,只需要養殖6個月就可以上市,而且生長所需的能量較少,養殖10條左右羅非魚的能量才能養殖一條鮭魚,因此羅非魚非常適宜在發展中國家推廣,解決當地的蛋白質攝入不足的問題。
羅非魚雖然在我國泛濫成災,但是我國吃貨們對此並不感興趣。首先是因為我國有食用四大家魚的歷史,羅非魚口感和其他魚類不同,使得難以處理。再加上很多泛濫成災的野生羅非魚品質並不高,生長環境不能保證。因此儘管羅非魚在我國價格低廉,但依舊無人問津。
吃貨為什麼不能解決羅非魚
很多人說,但凡是能吃的,好吃的,在我國一定會被吃成瀕危動物,羅非魚的存在就證明吃貨們的力量對付入侵物種實在是無能為力。
首先要知道的是,雖然泛濫生物沒有飼養成本,但是打撈以及運輸、上市的過程有成本,因此流通到市場時並不是免費的。再者羅非魚在我國出現的歷史較短,我國很多人們還沒接受這種食物。
更重要的是,羅非魚的繁殖能力實在是太強了。一般魚類在繁衍後代時,會採用體外受精的方式,將卵子和精子排出體外,並在體外受精。這樣做的好處是成年魚不能消耗大量能量用於繁育後代,但缺點是受精率低,且缺乏親代的保護,以至於成活率低。
但是羅非魚不同,羅非魚在產卵之後,會將魚卵含在口中,這樣魚卵可以受到親代的保護,成活率大幅提升。
而且,羅非魚的產卵量非常大, 每次能夠生產成千上百條魚。當這些魚孵化之後,再過6個月就可以繼續投入到下一次繁殖之中。
如果吃貨們不能將羅非魚趕盡殺絕,只要殘留一隻羅非魚,或者殘餘一些羅非魚魚苗,那麼過後不久,羅非魚又會泛濫成災。
所以,僅憑吃貨們的力量,根本不能消滅我國的羅非魚。
雖然我國的野生羅非魚泛濫成災,但同時我國也是羅非魚的生產大國和出口大國,這是因為在養殖環境中,飼養員們可以控制羅非魚的品質,使其體型大小規則一致,再加上生長周期短,投入低,回報快,所以還是有很多人願意飼養,然後出口到西方國家。
總結
我國雖然是一個經常遭受生物入侵的國家,但世界上遭遇生物入侵最嚴重的國家要數澳大利亞。由於當地遠離海洋,所以當地的生態系統和其他大陸有著天壤之別,這裡主要是有袋類生物,而其他大陸則是更為強勢的真獸類生物。
隨著文明交流日益密切,一些真獸類生物隨著人類的腳步到達這裡,比如:兔子、駱駝、貓等,由於這裡缺乏天敵,且環境適宜,因此大量真獸類生物泛濫成災。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兔子,國內很多網友說可以放開籤證,讓中國吃貨們解決兔子問題,但實際上當地人們也會定期舉行獵兔大賽,也會為了獲取兔毛而打兔子,但這麼多年過去了,兔子依然泛濫成災。
同理,我國的羅非魚泛濫也是如此,雖然多年來當地管理部門一直想要徹底清繳這種魚類,但直到現在羅非魚還是南方許多水系中數量最多的魚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