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有哪些氣候的優勢,以下給讀者做簡要介紹。
以風擋風冬無嚴寒
我們先舉個例子:昆明和廣西桂林兩地是同緯度的。兩地一月平均氣溫也基本相同,都在7.8℃左右。可是昆明海拔1892米,比桂林高出1720米之多。如果按照當地冬季中平均氣溫垂直梯度每上升百米降低0.45℃計算,把桂林訂正到和昆明相同的海拔高度上(1896米),桂林一月平均氣溫將降低7.8℃,只有0℃,也就是比昆明低了7.8℃。所以,昆明海拔高而冬不冷,這7.8℃就是昆明的「福氣」。
造成雲南冬暖,有地和「天」兩方面原因。首先,雲南東有烏蒙山等高大山脈屏障從北方南下然後西進的西伯利亞冷空氣。但這還不夠,雲南上空冬季盛行從西南亞來的乾暖偏西風氣流。這種氣流愈高愈強(高空還有西風急流)。因此,山脈下堵,西風氣流上阻,天地合力,終於把冷空氣拒於雲南高原之東。雲南冬季中既然經常沐浴於溫暖的西風氣流之中,自然就溫暖如春了。而桂林等我國東部地區,由於經常「浸泡」在陣陣南下的冷空氣海洋之中,自然就比較寒冷。這也就是為什麼同緯度上我國東部地區都是亞熱帶氣候,而雲南河谷中卻有熱帶氣候的原因所在。我們可以發現在電視天氣預報中,北部、中部、東部地區北風呼呼南下,大片地區劇烈降溫時,雲南卻仍然風和日麗,宛如生活在洞天福地的另一個世界之中。
地高暑自消
雲南高原大部份地區拔海1500~2000米左右。地高,大氣薄,則天涼。例如,在2000米高度上,「大氣被子」的厚度,大約只有海平面上的80%。大氣層薄了,雖然太陽輻射熱量在通過大氣層時的損耗也小,但小得很有限。而由於減少了這最稠密的1500~2000米大氣層,大氣中水汽和雲的減少,使「大氣被子」的保溫作用卻大為降低。因此,氣溫是隨海拔高度的上升而降低的。雲南有福的另一原因是,雲南高原的高度十分適中,因此夏季中大部地區,既無暑熱也不寒涼,相當於仲春或暖春溫度。例如昆明最熱的7月平均氣溫就是19.9℃。
雲南既然冬暖而夏涼,春秋季節很長,甚至四季都是春秋溫度,許多種園藝和花卉植物就會生長良好。因為氣溫季節變化緩和,花卉和園藝的欣賞期也長。全國各省市中就數雲南省是我國舉辦園藝博覽會最合適的地點。
雲南是個「氣候博物館」
雲南地形雖是高原,但並非平面,而是山地起伏。滇西地區更是大山大江並列南下的著名橫斷山區。山頂與山麓高差甚至達到2000米以上。這樣一來,從山麓到山頂就會出現從熱帶,亞熱帶、暖溫帶、溫帶、寒溫帶、寒帶的氣候帶垂直分布以及它們所具有的天氣現象。而這些氣候帶在同一地平面上出現,南北間至少需要五六千公裡之遙。所以說雲南是個「氣候博物館。」
垂直氣候帶造成了垂直農業帶、垂直動植物帶。例如高山上部常只能種耐寒的青稞和土豆,山區中部可生長冬小麥和玉米,載培蘋果、梨等溫帶水果,山區下部和河谷中基本上是層層水稻梯田,可以栽培柑桔等亞熱帶水果。雲南中南部地區的河谷裡,還可以生長香蕉、菠蘿、荔枝、芒果、菠蘿蜜等熱帶水果和橡膠樹等熱帶經濟作物。動物中以家畜牛來說,高山區一般放牧耐寒的犛牛,既用來馱載,又是毛皮和肉食的來源。中高山區則用扁牛,中山區人們用黃牛來耕種旱地。低山區中便是最不耐寒的水牛在犁水田了。
和植物、農作物一樣,山區不同垂直氣候帶也適宜於栽種不同種類的園藝和花卉。因此從這個意義上說,高差較大的山區以至整個雲南省,都是一個天然的巨大的植物和園藝博覽會。
雲南氣候也有「十八怪」
雲南不僅動植物資源豐富,也是我國地方氣候特色最豐富的省份。例如,滇西北怒江上遊貢山縣及其附近,當地一年有兩個雨季。即除了6~9月雲南有個大雨季外,還有一個2~4月的地方性小雨季。正是多了這個小雨季,縮短了登山期,多雪崩也增加了登山難度,使得中日聯合登山隊雖然付出了17人犧牲的代價,一連三次都沒能登上梅裡雪山海拔6740米的主峰。滇東南西雙版納地區因為冬季十分溫暖,冬夏溫差很小,而雨、旱季節對比卻非常鮮明,因此當地已和兩鄰的中南半島一樣,全年不分春夏秋冬,而是分為乾季(11月至次年3月)、和雨季(6~9月),即變為一年兩季了。再如,雲南絕大部分地區植物繁茂,可是橫斷山區北部,因為山脈最高,多重高山造成的焚風效應使金沙江竟然出現局部乾旱河谷。例如德欽縣境內的奔子欄年雨量只有336毫米(距西南僅85公裡的貢山年雨量1667毫米)。作者1981年6月到此考察,河谷中旱生禾草仍一片枯黃,江岸積起了泥沙長堤,江邊卵石縫中的仙人掌竟薄如紙片……。
雲南氣候奇異之處還有很多,要列舉出「十八怪」來也並不困難。但是,主要因篇幅所限,本文就到此打住吧。
【來源:楚雄公共氣象服務中心】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