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死亡 VS 植物人,帶你重新給生命一個定義!

2021-01-16 大家醫聯


 如果有一天,你的大腦已經死去,但只要使用那些昂貴的醫療儀器,就能維持你還生存著的假象,你願不願意渾身都插滿管子、躺在床上一動不動地「活著」?



1959年當腦死亡首次被描述後,它就一直站在了風口浪尖,不論是在學術界還是在社會公眾中,都備受爭議。到底什麼才是腦死亡?


每當人們提及死亡,想到的總是「呼吸心跳停止」這樣的傳統標準,然而隨著現代醫學技術的不斷進步,尤其是呼吸機的發明,使得患者在全腦功能喪失、自主呼吸停止以後,仍然能夠依靠機械通氣維持一段時間的呼吸和心跳,這就在臨床出現了「活的軀體,死的大腦」。如此,「腦死亡」的概念便逐漸走進了人們的視野。



最初「腦死亡」被描述為一種超越昏迷的狀態。經過半個多世紀的不斷修正,世界各國對其定義的爭議主要集中在「全腦死亡」、「腦幹死亡」和「高級腦死亡」3個概念上。「全腦死亡」(Whole Brain Death)是指包括大腦、小腦和腦幹在內的全腦機能完全不可逆的喪失。



要判定全腦死亡需要同時具備3個基本的條件:深度昏迷、無自主呼吸及腦幹反射全部消失,那麼什麼是腦幹反射?腦幹反射包括瞳孔對光反射,如光刺激可以引起瞳孔縮小,以及眼心反射,即壓迫眼球可以引起心率減慢,等等)。咱們經常看電視裡面醫生用手電照射病人眼睛就是在查看瞳孔反射。



相對於全腦死亡,「腦幹死亡」(Brain Stem Death)即指腦幹機能的不可逆的喪失。由於腦幹掌管呼吸和心跳,因此支持這一概念的人認為,一旦腦幹機能喪失,患者的腦幹反射和呼吸心跳都會完全喪失,大腦皮層的死亡只是時間的問題。而全腦死亡標準已經把腦幹死亡標準包括在內,所以單獨的腦幹死亡標準現在已經很少使用。

腦組織結構示意圖


而「高級腦死亡」(Higher Brain Death)這個概念則更加關注人的社會性一面,認為人如果喪失了社會人這重身份,就喪失了人之所以為人的特性,所以提出人的知覺和認知不可逆的喪失就是死亡。但因為它在一定程度上混淆了「植物人」和腦死亡的區別,所以並沒能得到大多數學者的認可。


腦死亡 vs 植物人


對於普通大眾而言,「植物人」和「腦死亡」確實是一對容易被混淆的概念。「植物人」即「植物狀態」(Vegetative State),簡單的說就是指其自身和周圍的環境完全缺乏意識,但他們還存在著部分自主機能。如吮吸、咀嚼和吞咽等原始反射,他們不能與外界產生交流,也就沒有社會意義。


腦死亡患者


植物人

植物人的腦幹是活著的,因此通常不需要呼吸機的維持,家屬可以把患者帶回家自行照顧。


腦死亡

腦幹死亡患者卻只能靠呼吸機來維持「活著」的假象。為了維持這種假象,腦死亡患者需要每天花掉幾千甚至上萬元的醫療費。


植物人因為處於類似冬眠的特殊生理狀態,新陳代謝功能極低,因此他們的生活成本也很低,甚至每天只需要一點米湯、牛奶就可以維生(當然長期治療和護理也是一筆不小的費用)。

另外,植物人即使在床上躺個十幾年,仍存在著醒來的可能,但腦死亡患者卻屬於不可逆型,也就是說永遠不會醒來。腦死亡不可能恢復,之所以許多人無法接受腦死亡,是因為在臨床中,機械通氣(即氣管插管、上呼吸機)可以使腦死亡患者繼續維持呼吸和心跳,這兩個傳統的生命特徵的存在會讓人以為患者還活著,不忍放棄。


但實際上,腦死亡患者的呼吸,只是連上呼吸機後所產生的一種機械性的被動呼吸動作,而不是自主行為,就像上面這個跳動的心臟離開了人體,通過一些手段醫生們依然可以讓他持續跳動,那麼你能說這個患者依然活著麼?顯然是不能的。

所以說,腦死亡是一個不可逆的過程,即使給予再多的醫療救治,患者也不會恢復。越來越多的國家在立法、臨床中執行腦死亡的標準,因為,如果患者已經死亡,卻由於科技的介入維持著生存的假象,對患者的家屬來說,不僅是情感上的折磨,還有經濟上的沉重負擔。即便能夠承擔,但這也是在浪費整個社會的醫療資源,如果把這部分醫療資源用於那些可以拯救的患者,會更有意義。


1995年,美圖神經學學會(America Academy of Neurology)制定了《成人腦死亡確認臨床標準》(Practice Parameters: Determining Brain Death in Adult),非常詳盡地明確了腦死亡所要滿足的一系列臨床標準,將腦死亡與其他類似腦死亡狀態區分開來。

應該說,不同國家對腦死亡的立法略有不同,但對腦死亡的診斷標準都是極其科學、嚴謹的,醫生絕不會輕易宣判腦死亡,更不會輕易放棄對患者的救治。腦死亡在半個多世紀以來一直備受醫學界、倫理學界和法學界的關注,中國的腦死亡立法之路似乎走得尤其艱辛。當然這與我們的傳統思想有很大的關係,隨著立法的不斷發展成熟和社會文明的不斷進步,我相信,腦死亡最終會為我國大眾所接受,並在醫學領域發揮它自己的作用。 

相關焦點

  • 腦死亡和植物人有什麼區別?植物人或能甦醒,而腦死亡狀態不可逆
    喜大普奔之餘,壹讀君還想給你講講這些關於植物人的冷知識。 腦死亡和植物人有什麼區別? 需要先澄清兩個概念,即「腦死亡」和「植物人」。一般人認為,這兩者是一回事兒,其實並不是。
  • 比植物人更嚴重 女子腦死亡三個月後成功產子
    本文專家:黃佳,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醫學博士生孩子本來就是一件自帶風險的事情,但最近一位「腦死亡」媽媽著實感動了很多網友——據BBC報導,3月28日,葡萄牙一位26歲皮划艇運動員在腦死亡接近三個月後,奇蹟般地生下一個健康的孩子。
  • 舒馬赫終於醒來,車禍昏迷到底屬於腦死亡還是植物人,為何能醒來
    車王當年撞傷後很多新聞媒體報導其腦死亡,如今看來並不是,腦死亡和植物人是一個概念嗎?並不是。目前醫學上對於腦死亡的定義是:雖有心跳但無自主呼吸,深度昏迷,腦幹或腦幹以上中樞神經系統永久性地喪失功能,最終必然會死亡。腦死亡等於真正的死亡,這已經是世界的基本共識。
  • 如何判定腦死亡? 腦死亡的判斷標準是什麼?
    如何判定腦死亡? 腦死亡的判斷標準是什麼?時間:2016-11-14 11:51   來源:蝌蚪五線譜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如何判定腦死亡? 腦死亡的判斷標準是什麼? 死亡是每個人的人生終點,如果有人問你怎麼判定一個人是否死亡,或許你首先會想到心臟停止跳動,也沒有呼吸了。
  • 神外醫生花500萬「收養」74個植物人,植物人能甦醒過來嗎?
    處於持久植物人狀態中的成年人,大約有50%的機會能在頭部受傷後開始的6個月內重新恢復一定程度的意識對環境能有所反應,通常會發生永久性的腦功能障礙,過了半年以後,愈來愈少的病人能對周圍環境有任何系統性的感知。
  • 腦死亡能復活?美試驗起死回生
    美國神經病學學會也表示,一旦「腦死亡」被準確判定,至今為止,從來沒有重新獲得腦活動的例子出現。  不過,到底能不能讓人「起死回生」,讓我們拭目以待該公司的試驗結果。但隨著醫學科技的發展,病人的心跳、呼吸、血壓等生命體徵都可以通過一系列藥物和先進設備加以逆轉或長期維持。但是如果腦幹發生結構性破壞,無論採取何種醫療手段都無法挽救患者生命。因此,與心臟死亡相比,腦死亡顯得更為科學,標準更加可靠、規範。
  • 奇蹟,26歲女子「腦死亡」3個月後為什麼還能成功產子?
    生孩子本來就是一件自帶風險的事情,但最近一位「腦死亡」媽媽著實感動了很多網友——據BBC報導,3月28日,葡萄牙一位26歲皮划艇運動員在腦死亡接近三個月後,奇蹟般地生下一個健康的孩子。圖片來源:新聞截圖這位媽媽於去年12月突發哮喘後被宣布腦死亡,但當時她已懷孕19周,只得用儀器來維持其呼吸。
  • 「聽到」醫生要撤離呼吸機,昏迷7個月的植物人猛然甦醒!
    腦死亡在醫學上定義為腦功能的終止,它是對死亡狀態的主要定義,單純的腦死亡就是俗稱的「植物人」。如果擯棄醫學定義,植物人還有意識嗎?他們是否有維持生命的必要?這個話題一直在倫理學上引發各家之爭。有人認為植物人的生存缺乏生命感知,因而嚴格來講,他們並沒有「活著」;也有人為植物人的權利辯護,聲稱他們也有生存權。
  • 一文教你看懂植物人和腦死亡的區別
    原標題:一文教你看懂植物人和腦死亡的區別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都聽說過「昏迷」、「植物人」這樣的說法,那麼昏迷的人就是植物人嗎?植物人和腦死亡是一回事嗎?   其實,老百姓口中的「植物人」只是昏迷狀態的一種,與腦死亡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前者意味著「生」,後者意味著「死」。
  • 中國年增10萬植物人 專家稱植物狀態並非不可逆
    患者植物狀態持續一個月,即可確診為「植物人」,在植物人附近擊掌5次,患者如果有兩次「尋聲而去」,則可以確診有微小意識,初步脫離植物人狀態。昨天由中華醫學會高壓氧醫學分會主辦、南京紫金醫院承辦的「全國第三屆腦復甦、持續性植物狀態學術交流會」在寧召開。本次大會將對植物人診斷標準進行第二次重新修訂。
  • 研究發現:對「植物人」的診斷40%是誤診
    人們好奇的是,植物人是否可以通過這種新技術起「死」回「生」?記者就此採訪了國內相關專家。  「這種對植物人具有前瞻性的探索研究提示我們,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對於像植物人這樣的古老問題,可以通過尖端技術和先進測量辦法進行準確評估。」
  • 探秘植物人的意識:40%的植物人神志清醒
    霍本23年前遭遇車禍後,他就成了一個只能勉強呼吸、吞咽和消化食物的「怪物」,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就只是一個人形空殼。然而,其實一直以來,霍本都是神志清醒的,只是沒有人知道而已。專家們稱,在被診斷為植物人的病人中,有多達40%的患者事實上神志是完全清醒的。
  • 植物人被拔管後法院命令插回去……
    信中稱:「總統先生,如果你什麼都不做的話,Vincent Lambert會在5月20日後的一周內由於缺水和營養而死去「「2019年了,法國沒有人應該被活活餓死」。隨後,馬克龍居然真的回應了:雖然他表示惋惜,但生命終結的問題沒有明確說法,自己沒有權力幹涉法律的裁決。
  • 腦死亡後會有奇蹟發生嗎?用這些方法,可判別腦死亡
    據某新聞報導,捷克一位27歲的女性,在懷孕幾周後出現腦溢血,被宣布腦死亡。醫院表示,可以用機械支持讓這位母親繼續存活下去,直到孩子發育到可以生產前。近日,這名女子在捷克某醫院實行剖腹產手術,生下一名34周大的女嬰。此外,這樣的病例不止一例,那麼腦死亡究竟是一種怎樣的疾病呢?
  • 死蝦被稱腦死亡 網友:你怎麼不說它們睡著了?
    還腦死亡!夜總會來麼:你怎麼不說它們是睡著了呢?慕菲mophie:是你當老百姓傻,還是你傻123精勤求學:說這話的腦死亡了吧道法自然xy:先有"植物人",爾後才有"植物蝦"。是立法不足,還是執行不力?人們或許會問:是做壞事的"腦死亡",還是監管的已經"腦死亡"。軍guoguo:這類新聞看多了,就麻木了,對於中國市場中國人都持懷疑態度!
  • 植物人做手術,該怎麼麻醉?
    但都植物人了,還做什麼手術? 從以上概念中,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出,植物人就像家裡的花花草草一樣,不會動、不會交流,僅有生命而已,這也是大多數人不能理解植物人為什麼也需要做手術的原因。 那麼,植物人真的沒有手術需求嗎?不是的,既然是人,就會得病。隨著壽命(生存時間)的延長,總會有這樣、那樣的問題出現。而有的問題就需要手術來治療。
  • 「腦死亡」的新定義,離開了身體的大腦可以重新復活,顛覆了認知
    而在目前能代表著一個人徹底死亡的標準無外乎就是腦死亡了,即使身體機能還可以通過機器延續,但大腦中樞一旦失去了機能,那就可以宣布這個人已經徹底死亡。但科技的進步讓一切不可能在將來都有機會變為可能,最近,一幕近乎在科幻小說中才存在的場景出現在了現實社會中。
  • 植物人在臨床上的診斷方法有哪些嗎?
    專家介紹,車禍一經發生,只能帶來兩種結果,即患者成為植物人、家庭沒有了幸福可言。那麼,你知道植物人在臨床上的診斷方法有哪些嗎?診斷植物人的方法有哪些1、大小便失禁。2、隨意運動喪失,肢體對疼痛性刺激有時有屈曲性逃避反應。所以這種病人不能自行活動或變換體位,只能躺在床上,必須由別人護理和照料。
  • 美植物人突醒產生時間錯覺 誤認身處1986年
    「我想,我們必須重新考慮這些在臨床上被稱為植物人的患者了,他們可能對於他們的惡劣環境是有一些意識的。我認為她可能只是處於微意識狀態,而不是持久的植物狀態。」比約克說。  據了解,另有神經科的醫生猜測,當莉莉醒過來時,使用了大腦中沒有被心臟病和中風損壞的部分。當她把這部分資源耗盡之後,她便又陷入了沉睡。也就是說,今後莉莉有可能再次醒來。
  • 關注植物人|住院還是回家?醫院家屬進退兩難
    但就是這麼好的醫生,面對植物人也心情複雜。張建友說,5年前出事後,耿院長就提醒他:你撒手吧,以後也是個累贅。張建友很感謝醫生好心的提醒,他說,自己「沒想過這麼多」。  住院還是回家都是煎熬  面對植物人,醫院家屬進退兩難▲劉玉娥給兒子餵了5年的飯,一頓也沒落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