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長期觀察一家台州公司,做塑料產品,為世界最大的快餐企業提供刀叉等產品。」6月6日上午,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決策諮詢專家、北京大學教授周其仁在第二屆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高層論壇的演講中提到了位於溫嶺的台州富嶺塑膠有限公司。
當著滬蘇浙皖四地黨政主要領導的面,周其仁為何點讚富嶺塑膠?記者聯繫了該公司董事長江桂蘭。
說起富嶺塑膠,很多人會搖搖頭沒有印象。事實上,它的產品大多數消費者都接觸過,肯德基、麥當勞、賽百味都是它的客戶。沃爾瑪等大型超市裡也能見到富嶺塑膠的產品。
6日中午,記者撥通了江桂蘭的電話。
「對,他寫過我們的故事。最早是2005年的時候,他來浙大上課,看到刊登了我的創業故事的雜誌,連夜趕到溫嶺的。」電話那頭,正在忙的江桂蘭一聽是周其仁教授推薦的,嗓門都提高了。
那一年,周其仁回去之後寫了江桂蘭的故事,這些年來一直關注著她,現在還會打電話了解富嶺的情況。
江桂蘭是位農家女,中學畢業後打工10年,1991年靠私人借貸來的20萬元,辦起了塑料製品廠。
4年後,江桂蘭在廣交會上向別人轉租來的六分之一展臺上,與外商籤訂了第一個出口合同。又過了10年,江桂蘭的公司已成為肯德基全球用餐具的主要供貨商。等周其仁再去參觀的時候,江桂蘭的公司有1000多名工人,每年出口600個貨櫃製成品。
周其仁之所以在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高層論壇上再次提起溫嶺女企業家江桂蘭,是與當下的形勢密切相關的。
「只有在來來往往當中才能實現更好地分工,這也是我們要高度重視來來往往的根源。」
周其仁認為,世界經貿合作中的「來來往往」非常重要,一旦被阻斷,會衝擊經濟發展與人們的日常生活。所以,要恢復經濟發展,應把重點放在重啟「來來往往」。
他指出,重啟「來來往往」、做好「來來往往」,關鍵要打好「大算盤」,要主動為其他地區提供服務,提供的服務越多,算盤打得就越大,獲益就越多。
江桂蘭的新故事又成了最好的案例。
「在美國的『血液循環』已經暢通,只是缺一顆『心臟』。」考慮到跨洋運輸產品,成本佔到銷售額的30%至40%,江桂蘭積極實施生產環節「走出去」,減輕成本負擔。2014年,富嶺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州建立首家境外工廠。2015年,富嶺在美國納斯達克掛牌上市。
近兩年,江桂蘭又帶企業尋求新的商機,一方面與客戶達成協議,分擔增長的稅收;一方面拓展內銷,尋求新的合作夥伴。同時,她還不斷研發新產品,繼續在海外增設工廠。
富嶺環球(上市公司名)最新財報顯示,這家企業擁有1500多名員工,主要在美國、歐洲和中國的主要快餐店出售紙和塑料產品。它在美國、墨西哥、印度尼西亞和中國擁有6個專業製造工廠。
台州富嶺塑膠有限公司在美國的廠房。
去年,江桂蘭去墨西哥開了工廠。為什麼?避免美國增加關稅。
「今年,我們又把工廠開到了印尼,把產品賣到更多的地方。這也是我們在中國境外最大的生產工廠。」江桂蘭笑著說。
周其仁:江桂蘭的故事
(節選,寫於2005年)
江桂蘭引起人們的注意,是在今年年初。那時,浙江台州市海關公布2004年外貿情況,名列塑料模具行業出口榜首的,是溫嶺松門鎮富嶺塑膠有限公司。江桂蘭,就是這家名不見經傳的小公司的創辦人。當地一位記者採訪了這位農家女,報導寫得感人。5月我在浙江大學上課,在朋友送的一本《浙商》雜誌裡,第一次讀到江桂蘭的故事。6月我到台州出差,順道訪問了松門鎮,把江桂蘭故事的細節也補充上了。
故事開頭就打動人。「1991年3月,28歲的江桂蘭借來20萬元的高利貸辦起自己的塑料廠時,不僅是別人、就連她自己對以後的生活也沒有底。她的條件並不優越:父母都是松門本地的農民,沒資金沒技術沒關係;自己已經結婚6年了,還拉扯著一個6歲的孩子。唯一讓她感到高興的是,命運開始掌握在了自己的手裡。」
起家設備是3臺舊的注塑機,最早的產品是海上漁家用的冰盒。做出來的產品要推銷,銷不動要改;改進後還是難銷,就轉產衣架。1995年,本來絕無參展資格的江桂蘭,愣是「磨」進去了廣交會。她拉著樣品,挨著展位求人容她「參展」,磨到第125個展位,一位寧波外貿的溫嶺同鄉終於被說動,以4萬元之價把1/6個攤位轉給了江桂蘭。那一次,江桂蘭談成了兩筆生意,賺到的錢剛剛等於參展費用。
江桂蘭向光顧自己展臺的外商派發了十幾張名片。幾個月後,一紙傳真從北美發到富嶺塑膠,問能不能生產西式快餐用的塑料刀、叉、勺,江桂蘭回復「能」。發完傳真後立即著手開發模具、生產樣品,並很快向美國供貨。江桂蘭並不知道她領導生產的大批餐具是供肯德基使用的,而那家訂貨的美國公司,本身就是肯德基的餐具供應商,迫於成本的壓力,才嘗試走上「外包(outsourcing)」之路——溫嶺的製成品,先發到美國工廠,然後再與Made in US的餐具一起打包運給肯德基。
富嶺塑膠目前的生產車間。
肯德基發現,它的餐具供貨商發來的貨箱,有的安排整齊,有的凌亂。查問的結果,安排整齊的刀叉來自中國溫嶺。於是北京肯德基得到美國總部的通知,派專員到富嶺公司實地驗廠。江桂蘭告訴我,第一次檢查並沒有通過,因為根本不知道生產塑料刀叉居然要查驗那麼多項目。江桂蘭要求對方再給一個星期的時間。7天後,富嶺廠包括周邊衛生消毒、蟲害控制等六大項59條標準,經查驗全部合格,每一項都在80分以上。肯德基滿意了,因為這樣的分數甚至要好於美國國內的同類供應商。
2003年底,首批試單的12個貨櫃被運往美國。得到首肯後,肯德基給江桂蘭發來了1200萬美元的定單——富嶺開始直接給肯德基供貨。江桂蘭笑了,「2004年,我們差不多全在忙這個單子,整整出口了600個貨櫃。」這一年,富嶺公司正式成為肯德基在中國大陸唯一的指定供應商。同時,富嶺也開始向迪士尼等大公司供應刀叉。2004年,富嶺的產值突破了1億元,成為台州塑料模具業的龍頭老大。
涉足國際市場還逼江桂蘭重新拿起中學時代的英語書。那次在廣交會上,「談生意全靠讓位的攤主幫忙翻譯,我就想一定得把英語學起來。」回家後,她買了一本《外貿英語》開始自學,隨時隨地掏出來念幾句。江的丈夫很吃驚:「你連普通話都說不好,還真打算說英文?」2002年,江桂蘭到上海參加外語培訓班,是年她已經39歲。次年,溫嶺外貿部門組織到美國參展,不料除江桂蘭一人外,其餘人包括翻譯在內全部遭美國領館拒籤。江桂蘭只身前往拉斯維加斯交易會,沒帶翻譯,就靠她自學的英文接下了幾十萬美元的定單。
江桂蘭不過是眾多浙商中的普通一員。不過,這個由農家女成長為國際市場供貨商的故事,給我這樣研究經濟的人帶來很多啟發。首要的一點,是企業家精神很重要。所謂企業家精神,就是永遠不滿足現狀,千難萬難也要發現一個滿足他人需要、實現自己理想的市場機會。當年的江桂蘭已有10年「打工」經歷,也具備謀生的一般本領。可她就是不安分,非要冒借20萬元高息貸款的風險,在市場裡闖一闖。相比之下,商務計劃倒是次要的因素,因為正是企業家精神驅動商務計劃的提出、調整、堅持和升級。沒有旺盛的企業家精神,不可能開展市場。
打聽過江桂蘭的經歷,完全沒有發現她的企業家精神來自家庭或家族的遺傳。江桂蘭身上那股非要幹成什麼的勁頭,除了個性使然,更多的是受到環境的激發。大環境,就是改革開放;小環境,就是在當地聽到、看到的市場先行人的故事。
從江桂蘭的故事看,市場開放實在非常重要。廣交會上的半個攤位,當時似乎不經意發出的幾張名片,論有什麼效果完全很渺茫,但事後看,就是一項事業的重要開頭。當今中國許多地方大辦市場,為千千萬萬個江桂蘭提供出發的第一臺階,重要性是不可被看低的。
來源:溫嶺發布
▼
我們平臺推出積分系統啦
▼
想知道如何賺取嗎
掃描下方的二維碼就知道了~
每天的閱讀分享籤到積分,不容錯過~
▼
往期精彩回顧
▼
▲識別二維碼,關注台州婦聯▲
原標題:《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高層論壇上,北大教授點讚溫嶺這家企業!》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