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歲溫嶺女企業家從零開始學成英語的秘訣是?這也是中國製造崛起的...

2020-11-29 騰訊網

從高鐵站出發,搭車一小時抵達台州富嶺塑膠公司。公司總部位於一個圍海新建工業開發區內。「這裡太偏了,如果不是有導航,根本找不到路。」為了強調這個「偏」字,計程車司機用手一指說,從富嶺塑膠再往東5公裡,就可以看到東海。

「我們這裡很偏的。」一個小時之後,台州富嶺塑膠公司董事長江桂蘭在接受記者採訪中也提到了「偏」這個字。1991年,江桂蘭下崗後和她的丈夫一起,在自己家裡辦起塑料加工廠。那時,溫嶺不通高速公路,也沒有高鐵,乘長途車到杭州、上海都要十多個小時。附近工廠生產的塑料製品要拿到路橋和義烏的市場銷售,但因為江桂蘭的工廠距離市場太遠,「今天說這個東西好銷,等我模具開好,明天拿過去,就沒有人要了。」江桂蘭操著一口溫嶺普通話,語速飛快,以至於有時記者不得不和她確認某些字詞的發音。

為此,江桂蘭略帶歉意地說:「我的普通話不好,因為小時候住在鄉下,比較偏的地方,老師不教拼音,導致我到現在連a、o、e都不認識。」

江桂蘭不認識aoe,但認識ABC。從她偶爾引用的幾個英文單詞看,她的英文發音相當標準。

不僅如此,在富嶺塑膠的工廠內,甚至能一窺美國經濟情況。

4月底,美國疫情形勢嚴峻,富嶺塑膠的美國客戶有的提出延遲交貨,有的取消訂單,美國消費市場迅速傳導而來的壓力一度讓江桂蘭陷入焦慮,開始嘗試通過直播打開內銷市場。到5月初,美國的疫情仍然嚴重,但外貿訂單已在陸續恢復。

為了防控疫情,美國客戶要求,所有一次性餐具必須單獨包裝,原來一臺機器只需配一個工人,現在一臺機器的人手要增至4到5人,這使得工廠不得不擴招人手。「現在我們又很忙了,一次性紙杯的需求量還沒有恢復,但一次性叉子的量已經很大了。」據江桂蘭分析,這是因為很多美國上班族在家辦公,不需要用一次性紙杯,但即便在家也要叫外賣,也會用到一次性叉子。

看似偏遠的富嶺塑膠,換個角度看,是面向大海,與世界相連的。

6月6日上午,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決策諮詢專家、北京大學教授周其仁在第二屆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高層論壇的演講中提到了他長期觀察一家台州公司,「做塑料製品,為世界最大的快餐企業提供刀叉等產品。」「去年,這家企業去墨西哥開了工廠,以避免美國增加關稅;今年,他們又把工廠開到了印尼,把產品賣到更多的地方。」周其仁所說的這家公司,正是富嶺塑膠。該公司也是台州溫嶺第一家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的企業。

2005年,周其仁教授在浙大上課時,看到雜誌上介紹江桂蘭的文章後,連夜趕到溫嶺,雙方交流了兩個多小時。此後十多年間,周其仁參觀過富嶺在美國的工廠。周其仁在一篇文章中寫道:江桂蘭不過是眾多浙商中的普通一員。不過,這個由農家女成長為國際市場供貨商的故事,給我這樣研究經濟的人帶來很多啟發。

2014年5月29日美國賓夕法尼亞州副州長詹姆斯.考利和江桂蘭出席富嶺美國賓州公司剪彩典禮

「全球作戰」能力越來越強

因為疫情關係,江桂蘭自去年12月19日從美國返回溫嶺後,至今沒有去過美國。這是十分罕見的,從2003年富嶺開拓美國市場後,江桂蘭頻繁往返中美之間。僅2019年一年,她就去了美國6次。

2014年,富嶺在美國的賓夕法尼亞州開建首家境外工廠,它也成了當時首家在賓夕法尼亞設廠的中國企業,並為當地提供了75個就業崗位。

在工廠揭幕剪彩儀式上,江桂蘭的丈夫——富嶺塑膠總經理胡新福解釋,以吸管為例,每一個貨櫃的貨在中國的出口價格不到1萬美元,但運費和關稅卻要4000美元左右。「所以將工廠建在靠近消費者的地方是一個負責任的企業家明智的選擇。」

這筆帳是算得過來的。富嶺塑膠90%以上的產品出口美國市場,儘管美國工人的人工成本大約是中國工人的7倍,但美國能源相對便宜,為了提高產能、降低人工成本,江桂蘭的美國工廠用上了自動化程度最高的機器,即使與美國同類型工廠相比,他們的產品依然有競爭力。

「一旦決策,就要付諸實施,租下場地之後我們馬上改造成工廠。」江桂蘭記得很清楚,2013年10月,浙江省組織企業去美國考察,鼓勵企業走出去,當年公司就籤約,在第二年工廠裝修,第三年就投產。除了降低運輸成本外,在美國設廠也是為了規避一些不可控的風險。2013年上半年,洛杉磯碼頭工人罷工,很多貨物無法及時送達客戶手中,當時,公司的幾大客戶都建議她在美國設廠。

現在回頭來看,在美國建廠的決策是非常明智的,公司不僅減少了以上這些成本,也規避了這之後因中美之間貿易摩擦帶來的加徵關稅。

不過,這還遠遠不夠,當得知美國—墨西哥—加拿大自由貿易協定對符合條件的產品實施零關稅的消息時,2018年下半年,富嶺又在美墨邊境的墨西哥蒙特雷建廠,「從中國把產品運到美國需要花一個月的時間,從蒙特雷運到美國只需要兩三天,運費也比較便宜。」江桂蘭說。

隨著國際貿易形勢的複雜性增多,富嶺又在東南亞考察並最終落子印度尼西亞。江桂蘭在印尼的工廠已於今年2月開工,前期主要生產吸管,將來將增加醬料杯、打包盒、紙袋和紙杯等產品。

「必須要快!所有的工廠都是租的。我們也了解到,如果自己買地建廠的話需要很長一段時間,根本來不及。我們有30%出口美國的產品要加徵25%的關稅。」按照江桂蘭的計劃,這些需要加徵關稅的產品全部移至海外工廠生產。

「我感覺我們對貿易摩擦的應對還算順利。」現在,江桂蘭算是略微鬆了一口氣,因為全球布局,公司正將外貿形勢的影響降至最低限度。目前,公司在美國、墨西哥、印度尼西亞和中國擁有6個專業製造工廠。2019年,銷售同比增長20%,利潤同比增長30%,稅收同比增長31%。

在第二屆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高層論壇上,周其仁以富嶺的案例來呼籲,面對前所未有的挑戰,中國企業的「全球作戰」能力正在越來越強,更需要增加來來往往的頻次。

「我覺得他講得非常對。」江桂蘭在媒體上看到了周其仁的講話內容,「如果我沒有來來往往,沒有在美國銷售的話,就不可能去美國設廠,更不可能銷售得那麼好。」

2015年台州富嶺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

帶著笑容,說著那些苦

江桂蘭不僅語速快,帶著記者參觀工廠的腳步也很快。

她總結自己的創業之路,就一句話:比別人快走了一步。當別人做內銷時,她已通過外貿公司做外銷;當別人通過外貿公司做外銷時,她已在國外成立銷售公司;當別人在國外成立銷售公司時,她已在國外建廠。

但是要做到比別人快走一步,談何容易?

江桂蘭有一個被人津津樂道的傳奇經歷:1995年,江桂蘭趕到廣交會,花了4萬元從一家企業分得了1/6的攤位,談成了兩筆生意,開始了外貿之路。但當時,江桂蘭的英語水平基本上是零。讀書時她覺得學英語沒用,沒怎麼學。那次廣交會上,江桂蘭談生意全靠讓位的攤主幫忙翻譯。

回家後,江桂蘭買了一本《外貿英語》開始自學。儘管被丈夫嘲笑:「你連普通話都說不好,還學英語?」但江桂蘭並不氣餒。2002年,江桂蘭特意到上海金茂大廈裡的一個英語培訓學校上課,先跟著電腦學,每學完一個單元,由老師現場測試。

開始江桂蘭嫌第一課太簡單,直接開始上第二課,不料第一單元沒有過關。「那次對我打擊太大了,難為情。人家都那麼聰明,你怎麼這麼笨。」過去了近20年,但說到這裡,江桂蘭依然懊惱萬分。不過,這一打擊很快轉化為動力,江桂蘭從第一課開始重新學,每天早上5點起床學習,一直學到晚上12點。為了全身心學習英語,江桂蘭在陸家嘴附近租了一套老公房,一口氣學了28天才回溫嶺處理公司事務。

江桂蘭的英語課上了半年後,檢驗她英語水平的機會來了。溫嶺外貿組織到美國參展,不料除江桂蘭一人外,其餘人包括翻譯在內全部遭美國領館拒籤。江桂蘭只身前往拉斯韋加斯交易會,「我不怕難為情,講不好的話我再講,實在不行就打手勢。」那次,就靠著那半年打下的英語基礎,江桂蘭接下了幾十萬美元的訂單。

快速推進、堅韌刻苦,直至衝破難關。這樣的勵志經歷在江桂蘭的創業史中反覆出現,但背後的辛酸卻很少有人知道——在參加拉斯韋加斯交易會後不久,2004年大年初四,江桂蘭需要再次隻身赴美。那次,江桂蘭的老公和兒子將她送到上海浦東機場時,她的眼淚忍不住流了下來。「一個人去那麼遠的地方,英文水平又不是很好,感覺很不舒服。」很難,但江桂蘭還是選擇繼續向前。

「只要能賺錢,怎麼辛苦都行,都受得了。」江桂蘭說,自己創業至今,一直抱著這樣的想法。

吃苦,江桂蘭是不怕的。上學時,家裡很窮,供不起學費,江桂蘭就織草帽,靠著賣帽子賺學費;高中畢業後她學做過裁縫、跟著做泥水匠的哥哥做小工、抬石頭,推銷過糖酒煙、做過會計、開過車,10年間換了好幾樣工作;1991年,她工作的一家塑料企業效益滑坡,半年發不出工資,她和丈夫貸了20萬元高利貸,開了一家塑料廠,直到五六年後,才算把這筆高利貸徹底還清……

「30年前,我肯定不會想到我會是這樣的。」說這句話的江桂蘭,坐在漂亮的公司會客室裡,妝容精緻,一頭短髮幹練利落,搭配一件深藍色的連衣裙,有職場女強人的霸氣,但又不失溫婉的氣質。

「我創業時,只想要一份穩定的工作,只想著兩個人賺的錢夠一家人生活就好了。」說著這些苦,江桂蘭臉上是帶著笑容的,她說因為經歷了這些苦,所以她的心態很好,「我以前那麼貧困,現在這樣已經很高興了。不和別人比,我們只要在細分領域做好就很可以了。」

江桂蘭在APEC會議「女性中小企業,徵服國際市場」研討會會場

本土製造有新的獨到優勢

現在,江桂蘭可以在溫嶺的辦公室通過視頻電話,遠程指揮美國工廠。其實一開始,工廠的運營卻並不盡如人意,曾連續虧損兩年。

江桂蘭在美國聘請了多名當地人做廠長,但這些廠長們的想法和她不一樣,無法很好地協調各個部門工作。現在,公司吸取教訓,取消廠長一職,由部門負責人負責各部門事宜。但並不是所有問題都能這樣堅決執行。比如,一到冬天,如果雪下得很大,有的美國工人不經請假就不去上班。一開始,這樣的工作態度讓江桂蘭很吃驚,但現在,她已經習慣了:「先讓機器生產,第二天再找人包裝。」

再比如,中國員工接受計件制,但美國員工只接受計時制。為了刺激員工提高工作效率,江桂蘭想了個折中的辦法,規定美國工人8小時內必須做完一定數量,超出部分再進行獎勵。

公司在溫嶺的注塑生產車間

2005年,周其仁在介紹江桂蘭的故事時提到,了解江桂蘭的故事有助於理解中國經濟的國際競爭力。允許經商、開業自由、農民可以出國做外貿等等,屬制度成本下降的範疇。農家女背英文單詞,是學習能力提高、中國產品質量提高的明證。再加上中國勞動力成本比歐美發達國家要低很多,這些因素就可以解釋中國產品為什麼在國際市場上大行其道。

現在,江桂蘭的故事又有了後續,中國民營企業正通過「走出去」,實現全球布局、實現全球資源配置,規避風險的同時,進一步提升在全球產業鏈條中的地位。

另一方面,中國本土製造雖然丟失了部分成本優勢,但也擁有了一些獨到性優勢。除了中國工人的競爭力更強以外,在採訪中,江桂蘭還談到「中國的投資環境很好」。一個實證是,富嶺在溫嶺的總部廠房,從土地出讓到拿到建設許可證,只用了14天時間。但在美國,至少需要幾個月。

「我們做好了最壞的打算。」在談到未來國際貿易發展走向時,江桂蘭神色淡定,「但我們已經做好布局,不管發生什麼事情,我們都能去應對。」

相關焦點

  • 江桂蘭:解鎖中國製造 崛起密碼
    該公司也是台州溫嶺第一家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的企業。1991年,台州富嶺塑膠公司董事長江桂蘭下崗後和丈夫一起辦起了塑料加工廠。2005年,周其仁教授在浙大上課時,看到雜誌上介紹江桂蘭的文章後,連夜趕到溫嶺,雙方交流了兩個多小時。此後十多年間,周其仁參觀過富嶺在美國的工廠。周其仁在一篇文章中寫道:江桂蘭不過是眾多浙商中的普通一員。
  • 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高層論壇上,北大教授點讚溫嶺這家企業!
    「只有在來來往往當中才能實現更好地分工,這也是我們要高度重視來來往往的根源。」周其仁認為,世界經貿合作中的「來來往往」非常重要,一旦被阻斷,會衝擊經濟發展與人們的日常生活。所以,要恢復經濟發展,應把重點放在重啟「來來往往」。
  • 中國前50位女富豪榜排名楊惠妍蟬聯首富 2019胡潤女企業家榜
    胡潤研究院今日發布《2019胡潤女企業家榜》(Hurun Richest Women in China 2019),這是胡潤研究院連續第十四次發布「胡潤女企業家榜」前50名。與胡潤百富榜總榜不同,女企業家榜單獨計算那些能夠從家族財富中剝離出的女企業家的個人財富。財富計算的截止日期為2019年8月15日。
  • 把英語學成英語:smell fishy
    把英語學成英語:smell fishy英語閱讀不是用來給你做把英語讀成中文練習的,恰恰相反,是用來做把英語學成英語和讀成英語訓練的,是給你做「用」英語能力訓練的。英語閱讀就是在「用」英語,是「學」「用」同步,「學」「用」結合,是「學以致用」。這就是「英語閱讀」的意義。
  • 把英語學成英語(詞彙篇):sophomore
    把英語學成英語(詞彙篇):sophomore學英語就是要把英語學成英語,中文只是我們在把英語學成英語的過程中的「過渡語言」。把你學過的英語「用起來」,把英語學成英語:sophomore把英語sophomore學成中文,你就只會「用」中文:大二學生。
  • 把英語學成英語:「人肉」( dig him up)
    把英語學成英語:人肉搜索(Let's dig him up)當你把英語dox僅僅學成中文「人肉搜索」而「懂得」dox是什麼意思時,你的英語學習是「不幸的」,因為你所有有關「人肉搜索」的英語表達就僅僅局限於運用dox這個英語詞彙上。
  • 四次落選中國院士的女科學家,71歲時卻被選為美國院士
    李愛珍能夠獨立地做出來,對中國而言是一個很大的功勞。」這是美國有名的世界「六冠院士」卓以和教授對我國著名的女科學家李愛珍做出的高度評價。於是在1980年,當時中美剛建交,兩國正處於蜜月期,已44歲的李愛珍公派留美去學習進修,進入了全球頂尖學府美國卡內基·梅隆大學電子工程系(EE系)做訪問學者,開始了分子束外延技術的研究。
  • 把英語學成英語:a phone call away
    把英語學成英語:a phone call away1) 我們中國人「學習」英語,總是在努力構建我們英語的「縱向知識結構」,也就是總是「從英語到中文」的認知能力,也就是「把英語翻譯成中文」的能力。所以,對於英語I am just a phone call away,我們只能「說」中文:歡迎隨時來騷擾。2) 我們還應該努力訓練構建自己英語「橫向知識結構」的能力,也就是「從英語到英語」「把英語翻譯成英語」的能力。只有有了這個能力,我們才能讓我們學過的英語有機會不斷「復現」,有機會把我們學過的英語「用起來」:學英語就是要用,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 從零開始學英語口語可以嗎?怎麼開始比較好?
    對於零基礎開始學英語,尤其是口語,我想這應該算是我的老本行吧,也算是很多人想過的一個想法,我把我所知道的想到的說給你吧。我是成年人,快接近三十歲,對於英語也是心底的一個渴望,因為多會一門語言將會有更多的機會,也有能力去更多的國家旅行。
  • 我英語基礎很差,怎麼從零開始學英語?
    很多同學已經準備開始複習工作了,在教學的過程中,我們收到很多問題,其中有一個問題出現的頻率最多,那就是——我英語基礎很差,如何從零開始學好英語?本月,我們的Hero老師,為英語基礎不好的同學們仔細解答這個問題,希望大家都可以輕鬆踏上自己的學習旅途。
  • 以質量帶創新 「浙江製造」的七張溫嶺面孔
    2015年底,該市3家泵企4個單元產品通過「浙江製造」認證,認證企業數、產品單元數列全省縣市區第一。今年,溫嶺又有6家企業申報認證「浙江製造」同時,其中的愛仕達電器、魚童新材料、格凌實業3家企業還著手起草了《鋁及鋁合金不粘鍋》、《環氧低表面處理底漆》、《旋渦式氣泵》等3個浙江製造產品標準。
  • 從零開始,白手起家,英語怎麼說:from scratch
    英語裡「抓痕;撓,搔(癢處);劃破」是scratch這個詞的常見含義。但是,from scratch這個表達裡,scratch和它的意思「從零開始,白手起家」有什麼關係?也許我們可以想到,scratch在這肯定不是「抓痕」的意思。詞源學家一般認為,from scratch源於體育界,人們在運動場地上劃scratch起跑線,或邊界線。在起點上,人們分不出優勢或劣勢。
  • 15歲中國女科學家,不僅解決數學界多年難題,學英語也很有一招
    這位年僅十五歲的中國女科學家,是論壇主辦方親自邀請的重要嘉賓,初三的時候發表了對&34;的研究成果,成功解決了加拿大數學家Rankin教授提出多年的難題,斬獲獎項無數。視頻裡,她展現了超越許多母語者的英語水平,人們紛紛評論&34;。談方林在接受過的有限的採訪裡,公開了自己的學習方法,坦言只要做到這兩點,誰都可以擁有媲美學神的學習能力。選對偶像,激發興趣要想知道一個人會成為哪種人,就要看他崇拜的人是誰。
  • 新年第一縷曙光 2020中國(溫嶺)曙光節舉辦
    2020中國(溫嶺)曙光節1月1日早上6點在石塘千年曙光園舉行。台州市委常委、溫嶺市委書記徐仁標等出席活動,和眾多遊客一起迎接2020中國新年第一縷曙光。活動由中共溫嶺市委、溫嶺市人民政府主辦,溫嶺市文化和廣電旅遊體育局、石塘鎮人民政府承辦,浙江廣電集團民生資訊廣播執行。  台州市委常委、溫嶺市委書記徐仁標向遊客朋友們致以誠摯的新年問候,並在曙光中作新年致辭。
  • 把英語學成英語:im way ahead of you
    把英語學成英語:im way ahead of you我們應當承認,在國內學英語(I am) way ahead of you(about it),不是為了學來「有機會用」的:你工作生活中應該基本沒機會用上學來的這句地道英語:I am way
  • 200多位落馬中國企業家犯罪報告
    這一牽動數萬人目光的司法判決,讓此前三天《法人》雜誌發布的《2011年度中國企業家犯罪報告》顯得更加沉重在這短短的一年時間裡,有200多位企業高管和公司領導人幡然落馬,吳英只是其中最令人心碎的代表。以一年一度「報告」的形式同這些黯然離場的企業家們道別是容易的,但他們的遭遇給所在企業和社會形成的影響不會在一夕之間消除。
  • 新生代企業家崛起 創合匯新商學助力廈門企業創新前行
    (原標題:新生代企業家崛起 創合匯新商學助力廈門企業創新前行) 10
  • 浙江溫嶺:讓夢想在科創中心碰撞
    原標題:溫嶺:讓夢想在科創中心碰撞 說起在浙江省溫嶺市科創中心與新控泵業的相遇,上海大學自動化系副主任邵定國教授仍然難掩心中的激動。「我剛進去,陳總正準備出來,交談中,我說我是搞特種電機的,他立馬握住我的手說,我正要找你呢!這一分鐘的交集,立馬撞出了火花。」
  • 《法人》封面文章:2011年度中國企業家犯罪報告
    這一牽動數萬人目光的司法判決,讓此前三天《法人》雜誌發布的《2011年度中國企業家犯罪報告》顯得更加沉重——在這短短的一年時間裡,有200多位企業高管和公司領導人幡然落馬,吳英只是其中最令人心碎的代表。以一年一度「報告」的形式同這些黯然離場的企業家們道別是容易的,但他們的遭遇給所在企業和社會形成的影響不會在一夕之間消除。
  • 《中國企業家檔案(2017-2022)》周曉萍:中國女燈王
    她的目標是將星宇打造成中國汽車零部件行業的知名民族品牌。(周曉萍) 創新,是一個民族發展的不竭動力;創業,是社會經濟發展的無限源泉。創業是偉大的,然而又是不易的。女企業家創業,尤其不易。優秀民營企業家、江蘇星宇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周曉萍的創業歷程和經營業績是尤其令人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