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新化學教材分析
1、新教材的特點
①充分考慮學生的發展,注重初中學生的年齡特點和接受能力,對於概念的定義不過於強調嚴密性,改變過分強調知識的邏輯性的傾向。
②加強學生參與力度,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加強探究。新增「活動與探究」內容共32個,「調查及研究」內容共13個;「討論」內容由原老教材的14個增加到35個,「家庭實驗」內容由原老教材的9個增加到10個。
③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使科學內容與社會相關內容相結合,化學知識與化學事實相融合,並融入學習過程、方法及價值觀等,體現人文精神。
④實行彈性設計,有利於因材施教和促使學生個性特長的發展。如教材中編入4個拓展性課題,最輕的氣體(氫氣的性質及用途),石油和煤和綜合利用,溶液、乳濁液和懸濁液及物質的分類,供學有餘力的學生選學。
⑤教材結構上採用單元課題式,突出主題,並具有綜合性。
⑥加強實驗並注重改革習題,賦予其新的功能。
⑦語言通俗,文字流暢,版面設計新穎活潑,大量增加插圖、圖表;以圖表文,簡單易懂,以圖表代文,形象簡單,突破重點。利用各種欄目創設學習情境整體設計,系列配套。
2、教材的功能
①新教材提供了基礎的化學知識,通過學習以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為宗旨,全面體現初中化學課程的培養目標。
②教材編寫反映知識創新過程的範例,引導學生更多地採用感受學習和探究學習,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的能力,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的思想。
③加強探究的力度,精心創設探究的情境。
④實驗教材培養自學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
⑤適度地滲透一些教學法。
⑥新教材將成為學生學習和教師教學的工具。
二、新教材的教學建議
1、樹立教學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教學觀。改變以往教學的單邊活動,以「教」為中心,「學」圍繞「教」轉;變教師不講或少講,將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有機地融為一體,師生在教學過程中相互交流啟發,真正促進學生學習方式、思維方式的轉變,促進學生自主性、獨立性、能動性和創造性的形成。教學關係以「教師為主的共性型」向「學生為主的個性型」發展。
2、樹立以學生發展為本的課程觀。新課程倡導教學過程中師生之間的交流,重視學生的需要,重視學生的發展,發揮教師的創造性和學生的獨立性思考。教師在課程改革中應發揮主體作用,要從學生實際出發,培養學生的學習動機、創新能力、合作精神、實踐能力,並為學生今後持續發展奠定基礎,使課程成為師生對話的文本,使「教程」與「學程」有機結合。
3、樹立新的學生觀。教師要徹底改變以往填鴨式的教學,視學生為知識的接受「容器」,在教學中,要把學生看作是發展的人、獨立的人,是教學活動的全面參與者,讓學生自信的想、大膽的說、認真的做,賦予他們思想的自由,感情的自由,創造的自由,以學生自我發展為中心,讓學生在課堂上「活」起來,變「一言堂」為「多言堂」,使學生以被動、消極地接受知識,變為積極、主動、創新地進行研究性、發現性的學習。
4、重視探究活動,培養學生探究能力,上好探究活動課。教材中科學探究的內容比較多,但並不是高不可攀,科學探究有多種不同水平層次,可在課內做,也可在課外做,可強、可弱、不固定化;不能做完怎麼辦?全班做的可分散做或放在課外做,但是儘可能讓學生做。教師要善於引導學生發現和提出問題,並通過積極的探究解決問題,通過學生的自己學習,充分調動學生的探究積極性,不僅使學生獲得知識和技能,還讓學生受到科學方法的訓練,體驗探究的樂趣,形成和發展探究能力。
5、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創設生動活潑的學習情景。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培養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能使學習更為有效。因此,教師要精心準備,認真備課,利用教材中的實驗、化學問題、小故事、史實、新聞報導、實物、圖片、模型和影像資料等,創設學習情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變枯燥的學習為有趣的學習,挖掘教材的趣味性。
總之,我們教師要應重視對新教材的學習及研究,樹立新的教育理念,樹立新的教學思想,根本性的轉變教學方式,積極投身到教學改革的大潮中去,用好新教材,為明天的教育取得輝煌的碩果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