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分享:生命是個三角形,決定人生方向的核心點是我們的父母

2021-01-16 文眼看世界

生命是有局限的。每個個體是一個小小三角形平臺上的自由之舞。一個點是生,一個點是死,另外一個點是父母,三個點構成我們人生的三角形舞臺。其中父母的那個點,決定了我們的性格和人生命運的走向。

說是自由之舞,其實人並不自由,因為我們逃不出出生、死亡、父母這三個點。

出生是生命的起點,死亡是生命的終點,一切墜入黑暗,而父母是我們每個人生死過程的必須。

每個人一出生,就必須朝向著死亡,這叫向死而生。

死亡是任何人都無法逃避或迴避的生命真相,死亡是我們的命運,但活著的我們卻想盡辦法逃避或否定死亡,我們一直對生命持有不切實際的幻想和妄念。

在妄念和假象中,生命如同一個大的肥皂泡,吹得越大,碎裂時也就越慘烈。

在生死之外,是我們各自的父母,父母的這個點決定了我們三角形舞臺的實際大小。人生雖千差萬別,但有一點完全相同,那就是人生都有父母所開始和決定。

童年決定人格,而人格決定命運。而童年來自父母。

人的性格是在童年時期形成並確定下來的,所謂成年,只不過是對童年的記憶延續。在人的心理生活中,過去的記憶能得到保存,在我們心理活動發展的早期,童年生活對我們未來的心理建造施加著持續不斷的影響。從性壓抑、情緒衝動、隱秘傷害,到所處的文化背景和外部環境,這些都制約和改變著我們的人格。

所謂人格,就是命運。以前說知識改變命運,但最終決定人生走向的還是我們的人格。從大量生活事實案例中看,決定我們早期性格的是父母,尤其是原生家庭的父母。正是家庭中的習俗環境在潛移默化地改變和影響著我們。父母的父母,家族,親人,他們的性格與生活,會以某種方式儲存起來,影響到我們當下的每一個思想與行為。

如果我們在個體成長中,不能認識自我、分析自我、接納自我,改善和調整人際關係,從而發展培養出良好的生活適應能力,那我們的人生就會出現問題。

美國心理學家歐文·亞隆認為,人格在人際中形成,也在人際中改變,多種反饋促成意識到自己的問題,因此自知是改善處境的最佳途徑。通過互動、分享、感受,促其「自我反省」,我們就可以達到教育引導的目標。而在家庭生活中,同樣如此。

結語:

自省、自知是最好的心理醫生,如果父母能做到這些,那對孩子的良性影響與改變不可估量。

相關焦點

  • 為什麼我勸你一定要學學數字心理學
    數字心理學就這樣成為我生命中必不可少的一個學習方法,每當遇到一個人知道他的星座和生日、名字的時候,我就能大概判斷出來這個人的性格方向和喜好。然而,每每當我想要和別人介紹和推廣數字心理學「禪修」、「靈性」「教人獲得內在力量」的時候,卻總是少了一份信心。
  • 東夏教育·報恩祭祖——父母是我們生命源頭
    我們的生命是個組合體,不僅有父母的血液,還有祖宗的精神在裡面。祭祖能夠幫助我們連結生命的源頭。我們所有的財富和成功都離不開父母、祖宗的護佑。~~~~~~~~~~~~~~~~~~~~~~~~~~~~~~~~~~~~~~~~~~~~~~東夏教育懷著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一份情懷,為了讓更多人學習和了解祖先文化,重視家風家規,特在全國巡迴開展報恩祭祖體驗課,東夏教育核心講師吉原老師帶領團隊成員目前已經走過了山東濰坊、山東聊城、山東煙店、山東淄博、雲南玉溪、廣西桂林、山東威海、江西贛州等城市。
  • 星盤綜合分析的真正核心就是抓取特別重要的相位三角形
    都有一個階段性發展的生命歷程。 只有焦點行星或焦點相位的話,其實還是不夠的,你還是必須有焦點的相位三角形。 所以,相位三角形就是星盤的綜合分析。 星盤的綜合分析就是相位三角形,相位三角形是星盤綜合分析的真正核心。
  • 心理學:那些你經常說的話,很可能成為你的生命預言和命運
    而這樣的原因,在心理學上被稱為「人生腳本」。 「人生腳本」理論,是由美國心理學大師艾瑞克·伯恩提出的。 這一源自童年時期的人生腳本,完全可以解釋為什麼有的人終其一生都很努力,卻始終無法感到滿足,另一個人在人生中只是做了點小事,卻感到相當歡喜;有人喜歡社交,有人卻逃避人群。 從童年開始,兒童就一直被父母照顧與滋養。同時,兒童也從父母身上,學到生活價值觀和待人處世之法,而這些內容,就構成了我們生活最初的腳本。
  • 《理解人性》:阿德勒個體心理學,從表象窺到人性本質以理解人生
    自卑補償:因為自卑,所以奮力追求卓越,補償缺憾在阿德勒個體心理學理論中,自卑與補償是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是個人追求優越的基本動力;追求優越也是阿德勒個體心理學的核心,也是支配個體行為的總目標。這些遭遇讓年幼的阿德勒夢想長大做一個醫生,救死扶傷,拯救生命。阿德勒的父母共生養了6個孩子,阿德勒排行第二。哥哥長相英俊,頭腦發達,頗具經商頭腦,深厚父母喜愛。而阿德勒自己年幼多病,長相一般,內心裡始終覺得自己比不過哥哥,長期生活在哥哥的光環的陰影之下。
  • 聰明的父母需要了解的2個心理學效應
    在之前的節目裡有聽眾反饋能不能出一期家庭心理學,孩子叛逆期該怎麼辦?要知道,人的一個行為的背後都隱藏著神奇的心理奧秘。學習心理知識,能把這些知識應用在生活中。所以,在這期節目裡,將和大家分享日常生活中常見又有用的2個心理效應,同時告訴你如何把這2個心理學效應運用在教育孩子上。-1- 超限效應著名作家馬克·吐溫有次在教堂聽牧師演講。最初,他覺得牧師講得很好,準備捐款。過了10分鐘,牧師還沒有講完,他有些不耐煩了,決定只捐一些零錢。又過了10分鐘,牧師還沒有講完,於是他決定1分錢也不捐。
  • 哈佛心理學研究:91%與父母關係緊張的人到了中年,都患有重病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實用的心理學 命運,是一個被我們經常掛在嘴邊的詞,一提到命運,你會想到宿命難改,還是我命由我不由天?不管是前者還是後者,你思考的方式裡就藏著你的命運。
  • 生命是什麼 | 自律決定著你人生的高度
    點擊上方「開心世界」關注更多精彩♬ 點上方綠標 收聽開心世界主播 林琳娜 朗讀音頻自律決定著你人生的高度薛丁格在《生命是什麼》中說,「人活著就是在對抗熵增定律,生命以負熵為生。」一個人只有自律,才會擁有無限的可能性,你自律的程度,決定著你人生的高度。真正能夠登頂遠眺的人,永遠是那些心無旁騖,堅持著往前走的人。自律到極致的人,才會擁有開掛的人生。
  • 你生命的境界,決定你人生的高度!
    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  生命是在一次次的突圍中再生的。每一個太陽的升起又落下,都是人衝破自我的一種催促。陽光下,你容貌是這樣的,到了月色裡,你已是另一個嶄新的自己。    生活從來不易,我們都是在不斷的跌倒中逐漸站起來的。如今這些韜光養晦的艱難日子,都是在為某一天做鋪墊。
  • 生與死的意義是什麼 生命教育:尊重生命是核心
    近日,在安徽省生命教育講師團(下稱「講師團」)舉辦的一場生命教育論壇現場,臺下學生向講師團成員、90後殯葬禮儀策劃師張偉發出一連串提問。「我從事的行業很普通。我參與了很多遺體告別會,見過很多人生的『最後一程』。
  • 心理學:決定你的人生層次,不是金錢,而是這三種深度思維模式
    心理學:決定你的人生層次,不是金錢,而是這三種深度思維模式你和牛人之間差的不是你們的出生,也不是你們的智商差多遠,而是你們思維模式不一樣,同樣一個問題,思考的角度不一樣,最後得到的結果就不一樣決定你的人生層次,不是金錢,而是三種深度思維模式。1.成長型思維。人生下來就一直在學習,小時候我們要學習說話,學習走路,學會怎麼拿筷子。在學校裡我們要學習理論知識, 增長我們的見識,學習最基本的生存套路,培養我們讀書的習慣。 人生的前幾十年我們都在學習,不幹別的就是學習。
  • 假如人生有選擇,這本心理學書籍告訴我們,如何改善人際關係
    我認為,《選擇理論》教給我們的不是如何選擇,事實上,沒有人能代替我們作選擇。它最重要的意義是告訴我們人生是有選擇的,沒有人能控制他人。並且,認識到這點會給我們自己、以及這個世界帶來種種好處。《選擇理論》構築了一個新的心理學體系,是與外部控制心理學相對的,一種更有利於人際關係的心理學體系。
  • 《重啟人生》:我們無法選擇原生家庭,卻可以選擇自我治癒
    也許在以前,我們覺得這是正常的,是天生的,或者是我們的性格就是如此。可是最近看了一本好書叫《重啟人生》,才明白,原來這一切都是源自於我們的原生家庭。也就是說我們的原生家庭是什麼樣,註定了我們的性格是什麼樣。本書是由作者金尚所著,她是心理學碩士,是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國家心理督導師,更是高校心理教師,代際創傷五階段療法創始人。
  • 《重啟人生》:我們都帶著傷長大,但我們不能把這種傷給我們下一代
    因為母親覺得自己嫁錯了人,幾個孩子對她來說更是累贅,幾乎沒有親密交流。在張國榮後來的人生中,一直想要極力彌補自己和母親間的隔閡,卻總是枉然。 這本主標題是《重啟人生》,副標題為《如何走出原生家庭陰影》心理學著作,用五個章節論述了如何走出代際創傷,包括了代際創傷五階段療法、虛擬愛之療法、如何療愈受傷的內在小孩、如何療愈身心靈
  • 淺談相位三角形的一些哲學思想與應用案例
    而相位三角形電路板工作坊,一直是我主動追著孟浩老師開課的工作坊。可能我是學物理出身的,我一看電路板,就覺得這是個很牛的思想。事實上,我聽過後,與實戰過,我覺得確實是。 很多學員問,這麼好的內容,為何不錄在視頻裡?
  • 人本主義心理學家羅傑斯教導父母:我們應該培養什麼樣的孩子?
    最近在看一步心理學入門書籍《人格心理學》。起初我的目的是希望從中了解一些與人格有關的知識,比如有哪些類別、如何培養等,但沒想到這是一本心理學入門書籍,更多的是介紹各種不同的心理學派對人格形成的不同看法,看的我有些索然無味。
  • 在心理學上的一個細思極恐的問題,快看看你有沒有也在其中
    最近在學習武志紅老師的心理課程,課程中講到「自我實現的預言」,整節課程聽下來感觸頗深且細思極恐,下面和大家分享一下看看你是不是也觸及到了這一點:「自我實現的預言」,意思是,一個人常說的那些話,可能會成為他自己的生命預言。
  • 生命密碼解讀:從肖戰王一博的生日解讀,談生命密碼基本算法
    生命數字密碼系統的意義「性格決定命運」,這句話我們常常聽到。一直以來,我對於人性的奧秘都非常感興趣。只要我們不想渾渾噩噩地走完珍貴的人生,那麼「認識自己」就是個捷徑。我能做什麼,我做什麼能成功,就是我們的人生最重要的命題。在諸多的性格分析工具中,生命數字密碼是最實用、最易掌握的工具。
  • 學習心理學對我們的意義
    也許你會不了解什麼是「身心一體學」,舉個例子,心理學研究發現競爭心強的人更易得冠心病,這就是屬於身心一體學內容,當然心理學的廣泛程度還遠不僅於此,就像2002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頒給了一個心理學家:丹尼爾.卡尼曼,行為經濟學的創始人,他的行為經濟學就是一門從心理學角度出發的經濟學,由此可以看出心理學研究的廣泛性了吧 。
  • 曾奇峰:父母是什麼人比父母怎麼做更重要
    我現在想到的是,父母不應該把成長的壓力完全放在孩子身上,而是應該讓自己也成長。  如果父母在孩子面前呈現的是一個飽滿的生命狀態,也就是不需要通過對孩子做出很多犧牲來證明自己存在的狀態。我們雖然是你的父母,我們也是人,我們需要自己的生活。我們不完全是為了你活著。這種姿態本身就在告訴孩子,你也可以過自己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