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ceX公司安裝了另一艘「星際飛船」的「鼻錐」部分,這一艘全尺寸原型機幾乎接近完工,而幾天後,第一艘完全組裝好的「星際飛船」將開始它的首次高空飛行首秀。

在過去的兩個月裡,SpaceX公司已經對編號為8的星艦原型機(SN8)完成了幾乎不間斷的一系列測試,完成了至少四次獨立的超低溫測試、四次猛禽發動機靜態點火測試以及其他的必要測試。
本周早些時候,執行長埃隆·馬斯克(Elon Musk)宣布,星艦SN8計劃最早於11月30日(周一)進行15公裡(約5萬英尺)的首次高空發射。然而,馬斯克並不認為此次高空飛行一定會成功,根據他自己的說法,成功的機率只有3分之一。

那麼,用馬斯克自己的話來說,在成功概率只有「33%」的情況下,為什麼還要推動SN8星艦原型機的發射呢?
正如先前小天中多次討論的那樣,SpaceX對技術開發的態度在航空航天行業中相對比較獨特。雖然曾經是NASA阿波羅計劃(Apollo Program)計劃的骨幹力量,但很多現代航空航天公司很多都不願意冒險,而是選擇系統工程方法論和瀑布式開發方法(瀑布式開發是一種老舊的,正在過時的計算機軟體開發方法。),試圖理解和設計每一個單獨的問題,以確保在第一次嘗試中獲得成功。

其結果是:極其可預測、保守的解決方案需要大量的資金和時間投入到現場,但產生了極好的可靠性,而且幾乎可以保證適度的成功。另一方面,SpaceX借鑑了早期的美國和德國火箭集團,以及最近的軟體公司,最終形成了一種優先考慮效率、速度和廣泛測試的開發方法,永遠突破極限,從而不斷改進所構建的一切。

在任何項目的早期階段,這種方法的結果可能看起來非常不尋常和簡陋(例如現在的星際飛船原型機,上圖),但構建和測試一個的可行產品或原型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基礎。
尤其是在一開始,這些原型都非常便宜,而且縮小設計選擇範圍,使之更令人滿意。當這些原型快速地告訴他們的構建者哪些是正確的、哪些是錯誤的問題以及哪些是設計決策時,更加集中和精煉的原型會同時被構建和測試。

如果做得好,這種方法通常非常類似於演化,在演化過程中,原型的失敗會給出必要的設計更改,並在它們可以建立在基礎之上之前消除死胡同策略、設計和假設。在許多情況下,與謹慎的瀑布式開發相比,它甚至會產生更好、更便宜、更快實現的結果。SpaceX的星際飛船計劃或許是歷史上最引人注目的例子,但它仍處於早期混亂的開發階段和通向可行產品的清晰道路之間,這讓它變得更加有趣和富有爭議。

在建造方面,SpaceX從無到有,創建了一個真正令人難以置信的簡陋的臨時工廠。截至2020年11月,至少八艘全尺寸星際飛船和第一艘超重型助推器原型機明顯正在建造中。

最近,星艦SN9被完全堆疊起來,在還在建造現場時就開始安裝鼻錐。SN10完成的油箱部分很可能在未來幾天內準備開始安裝擋板,而星艦SN11可能要晚一兩個星期。此外,星艦SN12、SN13、SN14、SN15和(最有可能的)SN16的大型主體部分已經完成。
大約90%以上的工作可能是在SN8號原型機第一次離開工廠並於9月26日運往發射臺之後開始的。在很多方面,SN8是第一個達到多個重要測試裡程碑的原型機,很大程度上解釋了它的測試程序相對於SN4、SN5和SN6的緩慢步伐。

SN9即將完工,實際它上是SN8的更高級、更精細的複製品。這也意味著星艦原型機SN8如果測試失敗,SN9將迅速來到測試現場。當然,該公司肯定不會錯過任何一個學習的機會,從本質上說,SpaceX接受67%(或更高)的SN8的測試失敗的機率,但在這個過程中要儘可能多地學習。只要可以收集到大量有用的數據,SN8的首次發射必將是SpaceX的一個巨大的成功,無論是SN8平穩降落或者變成一堆碎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