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網友提供的注釋提示下,很不情願地累讀了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然而,我當讀到了最後一句「生活在樹上——始終熱愛大地——升上天空」時,才發現這作者前面所寫都是多餘的,而這最後一句,恰恰是作者對生活幼稚的認知。
生活在樹上是反現代人類的生活,且也升不了天,成不了神仙嘛!
不過,我看了這篇作文,讓我有如下感受:
1, 作者對文字記憶相當好,可能對文字有過目不忘的能力。假如他沒有這能力,那麼,不可能在即興作文時,引用那麼多的冷僻東西。
然而,這種能力只有少數人才有的。這就像是喝酒不會醉的人一樣,是極少數人具備的,因此,我們高考作文沒有必要鼓勵考生寫這樣的作文。
2,「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為什麼呢?因為,熟讀唐詩者引用了唐詩東西,湊成一個類似詩,則能把對唐詩不太熟者忽悠得暈頭轉向了。
比如:那些對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所引用的東西不太熟悉的人,就會因對此作者深感欽佩而打高分。
或許這些打高分的人還以為:誰讀不懂這作文,誰就缺乏文化修養了。
3, 文字記憶力極強,對學習,尤其是自學非常有用的,但是,總寫這種賣弄文字的作文肯定不會有作為的。假如把文字記憶能力動用到其他學科領域,那麼,會有很好的回報。
4, 作文需要改革,現在作文的重點是記敘文和議論文,而寫記敘文和議論文的目的,就是要學生通過文字表達感情和想法。正是如此,寫記敘文和議論文就應該寫得通俗易懂,不要寫得晦澀玄乎。(參見短文《要學會寫短文——建議多讀魯迅的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