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樹上》得了滿分,要效仿嗎?

2021-01-14 光明日報

近日,一篇作文引發了網友空前的評論熱情。

仿寫者有之,「翻譯」者有之,改編者有之。這就是今年浙江省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

在1000字的篇幅裡,作者使用了「嚆矢」「賦魅」「婞直」「孜孜矻矻」等生僻詞語,還援引了不少西方哲學家的名言進行論證,讓這篇文章在閱讀體驗上「不那麼好」,甚至「非常有距離感」。

按照「美文」的標準審視以「選才」為要務的高考作文當然是不合適的。無論是2001年轟動一時的江蘇省高考作文《赤兔之死》,還是2007年浙江省以樸素文風見長的高考作文《懷想天空》,都有人指出他們文風上存在的「弱點」,但是這些文章背後閃耀的思想光華掩蓋不住,是以令作者脫穎而出。

高分作文背後,顯示了哪些選才機制?對於未來的高考生來說,又有哪些值得關注的信號?

「不好讀」與「寫得差」是不是一回事

浙江省中學語文特級教師、寧波大學課程教學論專業碩士生導師褚樹榮認為,這篇文章顯示出作者閱讀的深度。「這是一個有哲學偏好和特長的孩子。」褚樹榮說。

北京市第二中學高級教師劉智清同樣讚賞了文章作者對大量社科類著作的深度閱讀。「作者思想文化水平很高,能在40分鐘到1小時的時間寫出這樣有思想的文章,充分體現出作者的才能,這樣的孩子理應被選拔出來。」

但是,「不好讀」也是客觀存在的。不少評論指出,這篇作文堆砌辭藻,「不好好說話」,充滿「彆扭的翻譯腔」。

甚至,這篇作文在初判的時候,也因為太過晦澀被判卷老師給出了39分的剛剛及格分。

教育部聘中小學語文教材總主編溫儒敏直言,這篇文章語言晦澀,「有些句子不通,像是拙劣的翻譯,不好好說話,這是不好的文風」。

北京師範大學附屬中學語文教師於曉冰認為,辭能達意是考場作文的基本要求,通過晦澀的表達營造出一種閱讀壁壘並不可取。

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幾乎所有一線語文教師都認為,寫作的初衷是順暢表達思想,行文晦澀反而會喪失表達的本意。「這從兩個老師給的分差較大就可以看出。第一位老師僅給及格分,第二位老師給出55分,分差超過5分,這才令這篇作文被送入三審,並拿到滿分的成績,因此,在高考考場上,選擇這樣的表達方式是有風險的。」劉智清告訴記者。

滿分作文要效仿嗎

2001年,江蘇省高考滿分作文《赤兔之死》採用古白話文體,講述赤兔馬誓死追隨名將關羽的故事。文章雖短,餘韻悠長,感動了當時的閱卷老師。但是,當年的一個細節今天被大多數人忽略了,那就是這篇文章被報紙發表的時候,是被閱卷組「修改」過的。

當年的作文題目大意是要求學生講述「誠信」,這篇文章著力點在「士為知己者死」,重視「忠」而忽略了「信」,行文上也有一些細小的表述瑕疵。2001年,江蘇省高考閱卷組長何永康親自改動了這篇文章,把「誠信」的立意深化,並修正了一些文字。他表示,此舉是為了給今後的「教」和「學」提供一個更好的材料。而後續的過程印證了何永康當時的設想,文章發表之後,各省市果然都迎來了一批古文言體模仿的作文案例。

儘管不建議效仿,但滿分作文背後總有示範效應。於曉冰表示,不建議學生簡單「仿寫」今年的《生活在樹上》,「這樣的行文方式風格明顯,一個疏忽可能就會『畫虎不成反類犬』」。

劉智清表示,她會給自己的學生推薦這篇文章,不是模仿文風,而是學習他的閱讀能力。「這個學生的書單顯得與眾不同,從廣度上來說,高中生能通讀《西方哲學史》這類有思辨意義的社科著作是很不容易的。讀書的過程是孤獨的,我希望我的學生能通過這篇文章體會到這個孩子的閱讀熱情。」

褚樹榮也表示會給學生推薦閱讀,「可以學習他讀書積累的過程,把思想融入寫作之中,這些都是應該倡導的」。

寫作文,是從「輸入」再到「輸出」的過程。褚樹榮表示,他會給缺乏表現力的學生推薦一些形象思維的書,給「行文不接地氣」的學生推薦一些時事評論,給「喜歡平鋪直敘」的學生推薦一些思想理論類書籍。總之,讀書的能力、閱讀的熱情考驗著學生知識建構的能力,也能測量出學生思想的深度。

高考作文考什麼

高考作文主要考查什麼?溫儒敏一言以蔽之,「考查的是學生書面表達能力」。「這裡包括基本的語言組織能力,以及表達所要依賴的思維能力。文筆不是高考作文的第一要義,但文字表達應當清晰通達。」

「高考作文和普通寫作有區別,這是在特定情境下的規定性寫作,屬於『不完全自由』寫作,不要拿一般寫作或文學創作的標準去類比。」溫儒敏提醒師生。

褚樹榮認為,高考作文首先考查的是學生的思想,表達「學生認識世界的深度」,褚樹榮說,「其後是思維的條理性,展現了學生的文學素養。再之後是語言表達,有沒有病句,這展示的是學生基本的語文應用水平。最後是情感表露,考查學生有沒有用『我手寫我心』。」

針對這篇文章,褚樹榮認為,作者把「情感」隱於思想背後,「這也是一種寫作的方法」。

這四種方式可以有多種組合形式,褚樹榮表示:「無論是捧出一束麥穗,還是乘雲九天,只要是符合高考作文要求的,都能得到合理的分數。」

一千個觀眾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也許《生活在樹上》這篇作文不符合一些讀者的審美,但是,正如專家們所說,高考是一個測量選才的過程,把有特長的人才選拔出來是它的要義。19年過去了,寫出《赤兔之死》的少年最終從事了文字工作,他的脫穎而出,顯示了當年閱卷者的智慧。2009年,四川省一位考生用甲骨文和青銅銘文等古文字書寫了一篇高考作文,其後,他被四川大學錦城學院破格錄取。

不少專家表示,在今後的選才錄取工作中,能否讓作文展露的學生思想和高校招生聯繫起來,進一步做到人盡其才,是「未來的改革目標」。

(本報記者 姚曉丹)

相關焦點

  • 看完了今年的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我發現自己竟然是個文盲
    ▲看文章的我話不多說,先為大家奉上這篇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生活在樹上》全文慚愧地說,文章的第一句話我就沒看懂:現代社會以海德格爾的一句「一切實踐傳統都已經瓦解完了」為嚆矢。 海德格爾是誰?一切實踐傳統都已經瓦解完了表達了什麼?嚆矢該怎麼讀,是什麼意思?小編真是小小的腦袋大大的疑惑。
  • 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作者的文字記憶力極強,其他沒什麼特點
    在網友提供的注釋提示下,很不情願地累讀了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然而,我當讀到了最後一句「生活在樹上——始終熱愛大地——升上天空」時,才發現這作者前面所寫都是多餘的,而這最後一句,恰恰是作者對生活幼稚的認知。 生活在樹上是反現代人類的生活,且也升不了天,成不了神仙嘛!
  •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一篇佶屈聱牙的平安經!
    昨日,浙江一篇高考滿分作文刷遍全網,其中作文內容使用大量生僻的詞語,讓人閱讀起來十分的晦澀難懂。第一個老師打了39分,第二和第三個老師則是評了55分,最後有審查組判了滿分。一時間,網上塵囂甚起,許多網友都批評說這是故弄玄虛、堆砌辭藻,看似富於哲理,實則故作高深。我們來看看是怎麼回事。
  • 生活在樹上的穿山甲,你了解嗎
    提到穿山甲,很多人會想當然的認為它們是生活在山中的動物不同的亞種生活習性還是差別很大的,比如樹穿山甲就和我們平時印象中的穿山甲不同,因為它們生活在樹上!樹穿山甲是生活在非洲中部和西部地區熱帶雨林中的動物,這裡森林密布,但又降雨充沛。所以,這裡的穿山甲不待在洞穴裡,而是棲息在高大的樹上。
  •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引爭議 專家:最美的花應有許多朵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楊甜子浙江滿分作文引發「說人話」爭論「現代社會以海德格爾的一句『一切實踐傳統都已經瓦解完了』為嚆矢。濫觴於家庭與社會傳統的期望正失去它們的借鑑意義……」以上語句來自於一篇名為《生活在樹上》的浙江省2020年高考滿分作文首段。
  • 小學生「滿分作文」長什麼樣?開眼了!未來都是大佬!
    見多了各種奇葩小學生作文,你見過小學滿分作文長什麼樣嗎?並不都是讓老師吐血,讓父母血壓高的作品,作文寫得好的多著呢,今天就給大家分享一下,一邊開開眼,一邊領悟下到底如何寫好作文?最難得的是創意,能把自己平時看的電視應用在生活中,也算學活學活用,堪稱作文的精品。好的作文就是既然在情理之中,又要在意料之外,讀者看完了開頭,就猜到了結尾,不算是優秀之作。5這是篇別具風格的滿分作文《媽媽的報復》,這位小同學到底經歷了什麼呢?有一萬的理由相信這位小學生有著深刻的經歷。媽媽是如何報復爸爸的呢?
  • 農村俗語「柿子樹上一把刀,棗子樹上一根棍」啥意思?老話在理嗎
    在農村流傳著很多朗朗上口的俗語,這些俗語都是老一輩的人們在生活和勞作中總結出來的經驗和教訓。俗語的覆蓋面很廣,其中有很多俗語是和我們的日常生活有關係,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柿子樹上一把刀,棗子樹上一根棍」,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老祖宗的話還在理嗎?
  • 2020年高考英語閱讀理解你得了滿分嗎?大學我們繼續這麼玩
    2020年高考英語閱讀理解你得了滿分嗎? 大學我們繼續這麼玩 你們以為大學生的英語就不是這個樣子嗎?大學英語四六級;考研英語的閱讀理解 也是來自外刊的呢,和我們的高考一樣一樣的 走著瞧 嘿嘿嘿…… 高考英語剛剛落幕,還記得當年你沒做對的那些題嗎?
  •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第一位閱卷老師給了39分
    這三個詞你認識嗎?知道是什麼意思嗎?以上詞語來自於一篇名為 《生活在樹上》的浙江省2020年高考滿分作文。你能看懂嗎?你覺得寫的怎麼樣?文章因艱深晦澀引發熱議8月2日,浙江教學月刊社微信公眾號「教學月刊」發布文章稱,該篇作文,第一位閱卷老師只給了39分,但後面兩位老師都給了55分的高分,最終作文審查組判為滿分。這彰顯了高考作文閱卷的嚴謹與科學。
  • 高考滿分作文:紅了櫻桃,綠了芭蕉
    高考滿分作文:紅了櫻桃,綠了芭蕉怎樣才能寫好作文呢?首先從閱讀優秀文章開始,然後再加上勤練習,就能寫出優秀的作文。我們可以借鑑下面的高考滿分作文,我們一起來閱讀。高考滿分作文:紅了櫻桃,綠了芭蕉時間匆匆流逝,在指縫間,在書本間,在陽光透過窗欞的那一瞬間就不復見。
  • 黑魚捨身救母的行為你會效仿嗎
    其實後代捨身救父母的事情不僅僅發生在動物身上,話說觀音菩薩前世是妙莊國的三公主,因為奶奶聽奸人誤會她是妖孽轉世要處死她,王后的貼身婢女捨不得三公主被處死,就帶她回到深山。她從小生活在民間,嘗遍了辛酸苦辣。大公主為人自私,二公主心胸狹窄,妙莊國國王思女心切,得了重疾,臥床不起。
  • 今日短語:Ten out of ten 滿分
    原標題:今日短語:Ten out of ten 滿分 今日短語 表達 ten out of ten的意思是「滿分」。我們用這個說法來讚揚或祝賀某人的工作做得很出色,可以打滿分。 例句 Charlie was given ten out of tenfor his music composition. 查理的音樂作曲得了滿分。
  • 嚆矢、振翮、濫觴……浙江高考滿分作文出爐,多的是你不認識的字
    但面對看似無垠的未來天空,我想循卡爾維諾「樹上的男爵」的生活好過過早地振翮......」以上語句來自於一篇名為《生活在樹上》的浙江省2020年高考滿分作文首段。浙江省高考作文閱卷大組教授點評文章稱「老到和晦澀同在,思維的深刻與穩當俱備。」
  • 中國人不懂哲學嗎?從浙江滿分作文看東西方哲學思想的差異!
    浙江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引用了很多西方哲學家的「名句」,如海德格爾的」一切社會實踐傳統都已經瓦解完了」,麥金太爾的「我的生活故事始終內嵌在那些我由之獲得自身身份共同體的故事中」等。讀者對此多持反對意見,認為晦澀難懂、故弄玄虛,另一部分崇拜西方哲學的人則反擊說「中國人根本不懂哲學」。中國人真的不懂哲學嗎?今天就談談「中國哲學」和「西方哲學」的差異。
  •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引熱議:有人稱老到且晦澀,有人稱辭不配位
    但面對看似無垠的未來天空,我想循卡爾維諾「樹上的男爵」的生活好過過早地振翮......」  以上語句來自於一篇名為《生活在樹上》的浙江省2020年高考滿分作文首段。浙江省高考作文閱卷大組教授點評文章稱「老到和晦澀同在,思維的深刻與穩當俱備。」
  • 魚兒「飛」出水面吃樹上的果子,猴子看呆了,這魚是要成精?
    魚兒「飛」出水面吃樹上的果子,猴子看呆了,這魚是要成精?相信不少小夥伴們都聽說過「魚躍龍門」這個詞,它的意思就是說只要魚兒跨過高高的龍門,就可以化身變成龍,但是這只是人們幻構出來。不過在現實生活中卻有人記錄下了這樣一個畫面,魚兒飛出水面吃樹上的果子,猴子都看呆了,這魚是要成精了?下面就帶大家來看一看吧!
  • 生活在樹上的龍蝦
    樹龍蝦是一種生長在樹上的像龍蝦一樣的小蟲子。雖然他有很多個名字,不管它叫什麼,它都沒有滅絕。這隻樹龍蝦是地球上最稀有的昆蟲之一,它的生活環境非常惡劣。這隻六英寸長的小蟲擁有和龍蝦一樣的外骨骼化石,它曾生活在位於澳大利亞和紐西蘭之間的塔斯曼海上的豪勳爵島。1918年,一艘載有老鼠的船在附近沉沒,船上的老鼠卻活了下來,它們遊到了這個小島上。於是這座島上所有的樹龍蝦全都變成了老鼠的盤中餐。兩年後,所有的樹龍蝦似乎都消失了,直到1960年,它們被宣布滅絕。
  • 最早人種:性格殘暴偶爾樹上生活
    南非發現最早人種:性格殘暴偶爾樹上生活這個顱骨樣本被稱作Stw 53,它有助於激發人們討論有關這個新人種的名字問題。這或許能說明它們具有不同的飲食習慣和生活方式。樹居人偶爾生活在樹上克諾表示,雖然樹居人可能主要生活在地上,但是有證據證明,這種人類偶爾也會生活在樹上。內耳平衡器官的化石跡象顯示,「它們的生活方式比較複雜,有些個體經常生活在樹上,其他一些則喜歡生活在陸地上。」他注意到,目前在大猩猩和生活在森林裡的狒狒身上,這種行為相當常見,雌性往往比雄性更愛爬樹。
  • 腰酸是婦科病嗎 得了婦科病有哪些症狀
    很多的女性朋友都會有過婦科病的現象,那麼腰酸是婦科病嗎?怎麼知道自己患上的是婦科病呢,婦科病的常見症狀有哪些?得了婦科病要注意什麼,需要注意哪些事項?下面就讓小編帶大家了解一下吧。腰酸是婦科病嗎大部分女性朋友出現腰痛的現象的時候。一般狀況是腰痛是因疲憊、受涼或是月經導致,這些腰痛僅僅暫時的。
  • 淋巴瘤真的可以治癒嗎?得了淋巴瘤,不痛不癢就不用管嗎?
    淋巴瘤真的可以治癒嗎?得了淋巴瘤,不痛不癢就不用管嗎?醫學界:反覆感冒一定是淋巴瘤嗎?馮非兒醫生:答案是否定的。有一部分淋巴瘤患者確實存在免疫力下降,可能會表現類似感冒的症狀,但是反覆的感冒並不一定是淋巴瘤。如果出現了不明原因的發熱、體溫持續超過38攝氏度、出現了不明原因的出汗、最近沒有努力地節食但是不明原因的體重下降等現象,這時一定要小心,淋巴瘤可能會找上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