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 :董夢秋發現線粒體的「超氧炫」頻率可以預測線蟲的壽命

2020-12-03 生物谷

2014年2月12日,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董夢秋實驗室與北大分子醫學研究所程和平實驗室在《自然》雜誌在線發表題為「Mitoflash frequency in early adulthood predicts lifespan in Caenorhabditis elegans」的文章,報導了線粒體的「超氧炫」頻率可以預測線蟲的壽命。

在這篇文章中,作者藉助程和平課題組在2008年發現的線粒體超氧探針cp-YFP,直接觀察單個線粒體內超氧陰離子自由基的自發的、爆發性的生成,即線粒體「超氧炫」現象。已知細胞內超氧炫的頻率與線粒體呼吸、ATP合成、鈣信號、基礎活性氧水平等緊密相關,那麼在衰老過程中,線粒體超氧炫怎麼變化呢?作者從成蟲第1天連續觀察到第19天,驚訝地發現野生型線蟲咽部肌肉細胞的超氧炫頻率在第2-3天和第8.5-9.5天出現兩個峰值,恰好分別對應線蟲的生育高峰期和開始有個體死亡的階段。對於長壽或者短壽的突變體線蟲,這兩個峰的位置和強度都有特徵性變化,暗示了線粒體的功能活性與衰老有著密切關係。

決定壽命的因素分為三類,即基因、環境和隨機因素。作者發現, 三類因素對線蟲壽命的影響都可以通過成蟲第三天咽部肌肉細胞的超氧炫頻率反映出來。第三天的超氧炫頻率與壽命負相關,而第九天的超氧炫頻率與壽命沒有相關性。線蟲成蟲第三天的超氧炫頻率作為線粒體的機能狀態參量可以預測壽命長短變化是一個出人意料的發現。這意味著,在動物機體功能最旺盛的時候,衰老的速度在相當大程度上已經決定了,雖然年輕時設立的衰老軌跡在後期仍然有機會被修改。該發現提示衰老是生物體程序調控的過程,與線粒體的功能活動密切相關。本文結果對於衰老研究的理論意義在於:首先,它支持廣義的線粒體衰老學說,即線粒體是遺傳、環境和隨機因素調控衰老的一個重要節點;同時,也為程序化衰老學說(programmed theories of aging)提供了可能是迄今為止最有說服力的實驗證據。前者有關個體衰老的原因,後者有關物種壽命的自然選擇與進化。對於線蟲之外的其它動物,年輕成體的線粒體超氧炫頻率與壽命的負相關性是否成立,以及相關性背後的生物學機制等問題都亟待進一步研究。

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博士研究生申恩志、宋春青(中國農業大學學籍)和北大博士研究生林淵為本文共同第一作者。通訊作者為董夢秋和程和平。臺灣國立成功大學的蘇佩芳和範德堡大學(Vanderbilt University)的石瑜教授(Yu Shyr)主持了數據的統計分析。我所影像中心的劉文苑和佔成博士在圖形數據的處理方面提供了很多支持。本文其他作者還有董夢秋實驗室的張文紅、張攀,程和平實驗室的林娜、徐傑佳和王顯花。這項研究得到了科技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北京市的資助。(生物谷Bioon.com)

生物谷推薦的英文摘要:

Nature   doi:10.1038/nature13012

Mitoflash frequency in early adulthood predicts lifespan in Caenorhabditis elegans

En-Zhi Shen,  Chun-Qing Song,  Yuan Lin,  Wen-Hong Zhang,  Pei-Fang Su,  Wen-Yuan Liu, Pan Zhang,  Jiejia Xu,  Na Lin,  Cheng Zhan,  Xianhua Wang,  Yu Shyr,  Heping Cheng  & Meng-Qiu Dong

It has been theorized for decades that mitochondria act as the biological clock of ageing1, but the evidence is incomplete. Here we show a strong coupling between mitochondrial function and ageing by in vivo visualization of the mitochondrial flash (mitoflash), a frequency-coded optical readout reflecting free-radical production and energy metabolism at the single-mitochondrion level2, 3. Mitoflash activity in Caenorhabditis elegans pharyngeal muscles peaked on adult day 3 during active reproduction and on day 9 when animals started to die off. A plethora of genetic mutations 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 inversely modified the lifespan and the day-3 mitoflash frequency. Even within an isogenic population, the day-3 mitoflash frequency was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lifespan of individual animals. Furthermore, enhanced activity of the glyoxylate cycle contributed to the decreased day-3 mitoflash frequency and the longevity of daf-2 mutant animals. Thes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e day-3 mitoflash frequency is a powerful predictor of C.?elegans lifespan across genetic, environmental and stochastic factors. They also support the notion that the rate of ageing, although adjustable in later life, has been set to a considerable degree before reproduction ceases.

相關焦點

  • 董夢秋:踏踏實實把線蟲的衰老研究好
    但是帶著幾分魔性的「哈哈哈」讓眼前的董夢秋不再高冷。簡潔的黑色上衣,簡單挽起的長髮,明朗的笑容,如果不是她不時蹦出的我聽不太懂的名詞,你會感覺她就是個鄰家大姐,年輕,陽光。「別人聽說我是做衰老研究的,都來問我怎麼可以保持年輕,我說這是秘密,絕對不可以告訴你們。哈哈哈。」泡一杯茶,董夢秋開始跟我們分享「不能說的秘密」之外的她的研究內容。
  • 董夢秋:破譯衰老密碼
    但是帶著幾分魔性的「哈哈哈」讓眼前的董夢秋不再高冷。簡潔的黑色上衣,簡單挽起的長髮,明朗的笑容,如果不是她不時蹦出的我聽不太懂的名詞,你會感覺她就是個鄰家大姐,年輕,陽光。  「別人聽說我是做衰老研究的,都來問我怎麼可以保持年輕,我說這是秘密,絕對不可以告訴你們。哈哈哈。」泡一杯茶,董夢秋開始跟我們分享「不能說的秘密」之外的她的研究內容。
  • Nature:新型線粒體螢光標記技術助力機體衰老研究
    2014年2月16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來自中國的研究團隊成功地將螢光標記到線蟲肌肉細胞中的蛋白質上來監控線蟲細胞線粒體的代謝活性,用以研究線粒體代謝頻率和線蟲壽命之間的關聯,相關研究成果刊登於國際著名雜誌Nature上,研究者的研究成果為研究個體老化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研究希望。
  • 科學家發現「線粒體炫」調控神經元突觸水平的長時程記憶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畢國強課題組與北京大學分子醫學研究所程和平課題組合作,發現神經元樹突「線粒體炫信號」在神經突觸傳遞短時程記憶向長時程記憶的轉化中可能發揮著關鍵作用,相關成果於6月   線粒體炫是程和平課題組於2008年首次報導的單個線粒體的量子化信號,它含有線粒體活性氧激增、基質瞬時鹼化、膜電位瞬時下降等多重變化,時程為數十秒,是新形式的線粒體基本功能事件。線粒體炫廣泛存在於多個物種及多種細胞,只要有功能性線粒體就存在線粒體炫信號。
  • 長生秘密線蟲基因改良後壽命延長5倍繁殖減少20%
    科學家多年前就將這些基因與長壽聯繫起來,他們發現當這些基因活性作用關閉時,線蟲和其他生物的壽命會延長,然而這些基因衰老過程中的確切作用仍是一個謎團。目前,研究人員將這兩種基因與線粒體之間的結合點連接起來,發現其結合點像微型發電站一樣,為人體提供能量。
  • 阿爾茨海默症患者壽命如何延長? 「能量工廠」線粒體藏答案
    團隊最新研究成果於12月7日凌晨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自然》(Nature),提出提高線粒體蛋白穩態對阿爾茨海默症等β-澱粉蛋白疾病有益,可以減少β-澱粉蛋白質聚集。研究團隊認為,這或許為治療阿爾茨海默症提供了新的靶向,能成為延長阿爾茨海默症患者壽命的一條潛在途徑。
  • 中國農科院首次解碼顎口線蟲線粒體基因組
    近日,中國農科院蘭州獸醫研究所朱興全研究員領導的家畜寄生蟲病創新團隊,在世界上首次解碼了顎口下目線蟲的線粒體基因組,為顎口線蟲的分子流行病學、群體遺傳學和系統分類學研究奠定基礎。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科學報告》上。據悉,顎口線蟲是重要的人獸共患寄生線蟲,但對其分子生物學研究甚少。
  • 世界上首次解碼顎口線蟲線粒體基因組
    本報訊 近日,記者從中國農業科學院蘭州獸醫研究所獲悉,該所研究員朱興全領導的家畜寄生蟲病創新團隊最新研究在世界上首次解碼了顎口下目線蟲的線粒體基因組
  • 薛定研究組在Nature Communications發表論文報導父本線粒體清除研究新成果
    、免疫螢光染色、結構照明顯微技術(SIM)以及電子顯微成像技術,首次揭示了在秀麗隱杆線蟲中,線粒體動態(mitochondrial dynamics)在調控父本線粒體清除方面起到的重要作用,並為父本線粒體是如何被特異性地識別並清除和母本線粒體如何被保存下來提供了重要的啟示。
  • Nature:美學者膳食單不飽和脂肪可延長線蟲壽命
    導讀2017年4月5日,國際學術權威刊物自然出版集團旗下子刊《Nature》雜誌在線發表了美國史丹福大學Anne Brunet研究員的一篇研究論文,論文研究顯示:膳食補充單不飽和脂肪酸可以延長線蟲壽命
  • Nature子刊:北大劉穎/李川昀揭示組蛋白去乙醯化酶調控線粒體應激...
    然而,線粒體常常受到細胞內和細胞外的脅迫刺激。線粒體未摺疊蛋白反應(mitochondrial unfolded protein response, UPRmt)是細胞中保護線粒體、維持線粒體內穩態和正常功能的主要途徑。該途徑通過傳遞線粒體受損信號至細胞核,促進核編碼的線粒體應激基因的高表達,從而保護和修復受損線粒體。
  • 糖尿病人怎麼保持健康延長壽命?細胞線粒體是關鍵,怎麼調整呢
    二、美託拉酮可能促進線粒體修復 美託拉酮是一種臨床用於治療心力衰竭和高血壓的藥物,日本Eriko Kage-Nakadai博士和她的同事研究發現
  • 中國學者發現神經肽改變動物衰老速度 | 前沿
    研究者發現,大腦神經膠質細胞突變會改變衰老的速率,簡單來說,研究者發現了兩個與衰老有關的遺傳突變,它們會降低線蟲的交配和攝食行為。通過進一步的研究發現,這兩個遺傳突變會調控動物的神經活動。這項研究為我們了解衰老機制提供了新的見解。
  • 秀麗隱杆線蟲為人類抗衰老帶來新希望,VRK-1蛋白是關鍵!
    近期,有研究人員通過改變秀麗隱杆線蟲細胞中一種蛋白質的活性,達到了延長其壽命的效果。 秀麗隱杆線蟲和人類有很多相同的基因,且壽命較短,一般只有2周左右,其短期內的壽命變化,可作為人類抗衰老研究的重要參考依據。
  • Nature | α-KG通過抑制ATP合酶和TOR延長壽命
    作者在線蟲模型篩選了內源性小分子,發現α-KG可以使延遲衰老並延長線蟲的壽命,這種延長呈濃度依賴性,在8mM時延長效果最大。檢測發現α-KG可以抑制線粒體呼吸鏈複合物complex V的活性,在哺乳動物細胞中,也檢測到這種抑制,並且線蟲體內ATP水平降低,氧氣消耗降低。
  • 北京大學分子醫學研究所王顯花課題組揭示線粒體炫調控心臟ATP穩態...
    北京大學分子醫學研究所王顯花課題組揭示線粒體炫調控心臟ATP穩態平衡 來源:北大新聞網   發布者:尹海華   日期:2017-07-13   今日/總瀏覽
  • 「Science子刊」秀麗隱杆線蟲為人類抗衰老帶來新希望,VRK-1蛋白是關鍵
    近期,有研究人員通過改變秀麗隱杆線蟲細胞中一種蛋白質的活性,達到了延長其壽命的效果。秀麗隱杆線蟲和人類有很多相同的基因,且壽命較短,一般只有2周左右,其短期內的壽命變化,可作為人類抗衰老研究的重要參考依據。近期,有研究人員利用秀麗隱杆線蟲,對監測細胞能量的兩種蛋白質進行修復,來調控細胞內線粒體的呼吸作用,結果發現它的壽命大大延長。
  • 延壽藥變折壽藥,「神藥」二甲雙胍也有失手,令線蟲折壽50%
    來自萊布尼茨老齡化研究所(FLI)的研究人員發現:在生命晚期採用二甲雙胍治療,會加重與衰老相關的線粒體功能障礙,從而限制細胞並縮短壽命。這對於長期吃二甲雙胍,希望延壽的老年群體來說,無疑是晴天霹靂。二甲雙胍還能吃嗎?其實,這樣的研究結論早有先兆,二甲雙胍雖好,但也有其副作用。
  • 【Science子刊】秀麗隱杆線蟲為人類抗衰老帶來新希望,VRK-1蛋白是關鍵!
    VRK-1是一種核蛋白,可以延長秀麗隱杆線蟲的壽命研究小組發現,在低細胞能量狀態下,VRK-1-AMPK細胞能量監測過程的活性增強,並通過抑制線粒體呼吸來實現這一過程。線粒體呼吸是一組代謝化學反應,利用線蟲呼吸的氧氣,將食物中的大量營養物質轉化為細胞消耗的能量「貨幣」,以支持生命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