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 | α-KG通過抑制ATP合酶和TOR延長壽命

2021-01-18 靶標發現與藥物研發

今天帶來的是2014年發表在Nature上的一篇文章,題為「The metabolite a-ketoglutarate extends lifespan by inhibiting ATP synthase and TOR」,文末有原文連結。

代謝衰老密切相關,其中,通過基因和藥理上的幹擾限制營養和能量代謝也有益於長壽。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代謝物被確認,然而,這背後的分子機制尚不明確。

 

作者在線蟲模型篩選了內源性小分子,發現α-KG可以使延遲衰老並延長線蟲的壽命,這種延長呈濃度依賴性,在8mM時延長效果最大。

在細胞內α-KG通過α-KG脫氫酶(由ogdh-1編碼)脫羧生成琥珀醯輔酶A和CO2,通過ogdh-1 RNAi增加α-KG水平也延長了線蟲的壽命。

作者認為α-KG的關鍵靶點可能是保守且廣泛表達的,因此選用Jurkat細胞作為DARTS的蛋白來源,通過質譜鑑定到ATP合酶的催化核心β亞基(ATP5B)在α-KG處理樣品中豐度較高。此外,α-KG與ATP5B的相互作用也在其他細胞系得到驗證。

檢測發現α-KG可以抑制線粒體呼吸鏈複合物complex V的活性,在哺乳動物細胞中,也檢測到這種抑制,並且線蟲體內ATP水平降低,氧氣消耗降低。

同時,通過呼吸分析驗證了α-KG對複合物V的特異性抑制。並且酶抑制動力學研究表明,為非競爭性抑制

在線蟲體內,ATP5B的同源序列為ATP-2,在沉默ATP-2後,線蟲的存活時間延長,但給予α-KG後並沒有進一步延長,表明α-KG延長壽命依賴於ATP-2

進一步研究發現,α-KG並不能延長eat-2(ad116)動物壽命,eat-2是一種飲食限制模式,其突變體長壽依賴TOR(在線蟲內由 let-363序列編碼),α-KG也無法在let-363 RNAi狀態下增加壽命。表明其類似一種飲食限制,依賴於TOR。

AMPK(線蟲內序列aak-2)是一種保守的細胞能量狀態傳感器,曾被報導和FOXO轉錄因子DAF-16影響飲食限制誘導的線蟲長壽。在aak-2和daf-16突變體中,α-KG的長壽效應小於野生型,表明α-KG的長壽部分依賴於AMPK和FOXO,但aak-2和daf-16突變體又可以顯著增加壽命,表明α-KG在延長壽命方面不依賴AMPK和FOXO

為了進一步研究α-KG和TOR的關係,作者用辛基α-KG處理細胞,發現TOR通路活性降低。而α-KG並無直接作用。

在α-KG(或ogdh-1 RNAi)和ATP-2 RNAi的線蟲體內,發現了自噬增加。但α-KG並不顯著增加ATP-2 RNAi和let-363 RNAi線蟲的自噬,進一步表明α-KG通過抑制ATP合酶降低了TOR通路的活性

小結與展望:作者發現成年補充α-KG可以延緩線蟲的衰老,這種長壽可能是由ATP合酶介導的,是α-KG的直接靶標,而TOR是主要的效應因子

飢餓狀態下,α-KG的水平升高,這種類似節食的狀態,有利於維持而不是生長,從而達到延緩衰老,預防與年齡相關疾病的效果。這一現象最近也在哺乳動物模型上( 10.1016/j.cmet.2020.08.004)得到了驗證。

此外,TOR通路在人類癌症中經常被過度激活,α-KG對TOR的抑制功能,其作為內源性代謝物抑制腫瘤的前景也值得被注意。


相關焦點

  • 苯達喹啉結合的分枝桿菌ATP合酶結構
    苯達喹啉結合的分枝桿菌ATP合酶結構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12 19:24:51 加拿大兒童病醫院John L.
  • 抑制一種常見酶活性可延長果蠅壽命
    新華社北京11月30日電英國倫敦大學學院等機構的研究人員最新發現,通過抑制一種動物身上常見酶的活性可延長果蠅和線蟲的壽命,但這種方法能否延長人類壽命仍待研究。研究人員在新一期英國《自然》雜誌上報告說,他們在適度抑制成年果蠅和線蟲細胞內RNA聚合酶Ⅲ的活性後,這些生物的壽命平均延長了10%。
  • :阻斷異位表達ATP合成酶抑制肺腺癌增殖
    7月20日,Cancer Research雜誌在線報導,抑制異位表達在肺腺癌細胞膜上的ATP合成酶可誘導未摺疊蛋白反應,從而觸發細胞生長抑制。科學家早已發現癌症細胞膜上存在線粒體F1F0-ATP合酶的異位表達,但它是否在此情況下發揮功能性作用仍不清楚。
  • Nature:第一種α-N-甲基轉移酶被發現
    30多年前曾有人提出,也許存在一種真核α-N-specific甲基轉移酶,而現在這樣一種酶已在HeLa細胞中被發現。Schaner等人描述了第一種已知的α-N-甲基轉移酶,名叫「N-terminal RCC1甲基轉移酶」 (NRMT)。他們識別出了「NRMT識別順序」和幾個新的甲基化目標,包括腫瘤抑制蛋白SET和視網膜母細胞瘤蛋白(Rb)。
  • α-酮戊二酸可延長衰老小鼠壽命並降低發病率
    α-酮戊二酸可延長衰老小鼠壽命並降低發病率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9/3 14:47:37 美國巴克衰老研究所Gordon J. Lithgow、Brian K.
  • 【CNS文獻分享】甘露糖通過抑制巨噬細胞IL-1β分泌抗炎
    做做體內:腹腔注射可入血,不影響小鼠體重,但可抑制LPS引起的IL-1β分泌、延長LPS刺激小鼠的存活時間作者之前的工作(一篇18年的nature)發現甘露糖可通過抑制糖酵解抑制腫瘤細胞增殖,所以看看糖代謝唄:碳13標記甘露糖,LC-MS追蹤;LPS會促進BMDM攝取甘露糖;胞內甘露糖代謝產物甘露糖-6-磷酸鹽增多,文獻報導甘露糖
  • 科學網—葉綠體ATP合酶基因突變引發功能失調
    > 葉綠體ATP合酶基因突變引發功能失調
  • Nature:揭示α-酮戊二酸是p53介導的腫瘤抑制的效應因子
    2019年10月7日訊/生物谷BIOON/---腫瘤抑制基因TP53(編碼蛋白p53)在大多數人類癌症中以及在70%以上的胰腺導管腺癌(PDAC)中發生突變。野生型p53在細胞應激反應中積累,並調節基因表達以改變細胞命運和阻止腫瘤產生。
  • Nature:拓撲異構酶的抑制機制
    一個DNA鏈運動的酶(如DNA和RNA聚合酶)在它們運動之前往往會引起超螺旋的積累。如果不加阻止,這種積累會使DNA發生過度纏繞,就像擰在一起的一個橡皮筋一樣。拓撲異構酶通過首先解理、然後降解DNA來緩解這種壓力。
  • 中國科大揭示α-tubulin末端去酪氨酸酶的催化機制及其在有絲分裂...
    近日,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許超教授課題組,南方科技大學黃鴻達教授課題組及丹麥-哥本哈根大學Marin Barisic教授課題組合作,解析了α-tubulin末端去酪氨酸酶複合物SVBP/Vasohibin-1以及該異二聚體分別與α-tubulin羧基端模擬多肽、抑制劑分子epoY的高分辨複合物晶體結構,通過研究其功能突變體的體外/體內酶活確定了SVBP/Vasohibin
  • Nat Commun:無需基因改造,延長端粒就可顯著延長壽命,抗擊衰老
    端粒酶是一種核糖核酸蛋白DNA聚合酶,可通過在染色體末端重新添加TTAGGG重複序列來延長端粒,從而補償端粒消減。端粒酶由一個逆轉錄酶催化亞基(稱為TERT)和相關的RNA組分(Terc)組成,其中Terc用作合成TTAGGG重複序列的模板。
  • ATP合成酶:宏偉的分子機器—大師的傑作
    這包括螢光共振能量轉移、電子顯微鏡技術、掃描隧道顯微技術、尤其是核磁共振光譜分析和X射線衍射技術。用這些技術建立的蛋白圖像存放於多個網站上,例如Protein Data Bank(蛋白資料庫)。 ATP Synthase, www.mrc-mbu.cam.ac.uk/research/atp-synthase. Stryer.
  • 光合作用研究:ATP合酶是什麼?
    根據現代的資料,整個光合作用大致可分為下列3大步驟:①原初反應,包括光能的吸收、傳遞和轉換;②電子傳遞和光合磷酸化,形成活躍化學能(ATP和NADPH);③碳同化,把活躍的化學能轉變為穩定的化學能(固定CO2,形成糖類)。
  • 《細胞》子刊:α-酮戊二酸可延長小鼠壽命最多20%,減少衰老相關...
    近期《細胞·代謝》上的一項最新研究,就在小鼠實驗中證實:在飲食當中添加一種名為α-酮戊二酸(AKG)的物質,就能夠使中年小鼠的生存時間延長8-20%,並且小鼠的皮毛狀態、聽力、握力等隨衰老下降的生理指標都有所改善。AKG的這些作用,可能與誘導T細胞產生細胞因子IL-10,從而抑制人體內衰老相關的慢性炎症有關。
  • Cell Res | 新進展,張鵬團隊解析植物PLDα1的晶體結構,揭示真核磷脂酶D的催化和調控機制
    在真核生物中已經發現了大量的PLDs,這些酶被認為是藥物設計的理想靶點,因為這些酶在許多人類疾病的病理生理學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然而,真核生物PLD的催化和調控的分子機制尚不清楚。研究測定了全長植物PLDα1在apo狀態和與PA的配合物中的晶體結構,揭示了真核磷脂酶D(PLD)的催化和調控機制。
  • Nature:DNA聚合酶θ抑制同源重組,促進腫瘤發生
    2015年2月5日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著名國際期刊nature
  • 二氧化碳能否延長植物壽命,「抑制」全球變暖?
    在新科學家(New Scientist)的一項研究報告,討論了:二氧化碳是否能夠延長植物壽命,從而抑制全球變暖。難道一直以來專家們說的人類排放大量二氧化碳,加劇了全球氣候變暖真的是騙局嗎?如果不進行分析一下,可能很難有「平復」所有人的說法,因為二氧化碳可以說在地球上是「利弊共存」的。
  • 中國科大等揭示α-tubulin末端去酪氨酸酶的催化機制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許超課題組、南方科技大學教授黃鴻達課題組及丹麥-哥本哈根大學教授Marin Barisic課題組合作,解析了α-tubulin末端去酪氨酸酶複合物SVBP/Vasohibin-1以及該異二聚體分別與α-tubulin羧基端模擬多肽、抑制劑分子epoY的高分辨複合物晶體結構,通過研究其功能突變體的體外/體內酶活確定了SVBP/Vasohibin
  • Nature Communications |萜類合酶隱藏的芳香異戊烯基轉移酶功能的新發現
    萜類化合物是目前已發現的數量最多的天然產物,其在香水、香料、抗腫瘤和抗瘧疾藥物中被廣泛應用。作為萜類化合物合成前體,線性異戊烯基焦磷酸能夠被不同的萜類合酶催化,形成多樣的萜類骨架。萜烯合酶催化的環化反應在很大程度上是導致萜類天然產物具有廣泛化學多樣性的主要原因。
  • Nature 中文摘要 30 July 2015
    Molecular basis for 5-carboxycytosine recognition by RNA polymerase II elongation complexRNA聚合酶II延長複合物識別5-羧基胞嘧啶的分子基礎http://www.na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