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S文獻分享】甘露糖通過抑制巨噬細胞IL-1β分泌抗炎

2021-01-20 Bloki

甘露糖(mannose)很平常,但最近有人發了一篇不算小的文章 – 甘露糖幹預巨噬細胞抗炎發了篇nature communications,整理分享一下,看看作者的故事是怎麼講的:


LPS具有免疫原性,可以刺激BMDM表達IL-1β,甘露糖可以抑制LPS引起的IL-1β表達(LPS示意圖來源於網絡)



蛋白水平再看一下甘露糖可以抑制LPS觸發的IL-1β生成



甘露糖本身不影響細胞活性,其他單糖沒有甘露糖的這種作用



再看看對其他細胞因子表達的影響



甘露糖可抑制LPS刺激的各種細胞生成炎性細胞因子



做做體內:腹腔注射可入血,不影響小鼠體重,但可抑制LPS引起的IL-1β分泌、延長LPS刺激小鼠的存活時間



甘露糖是通過何種機制發揮作用的呢?先看看甘露糖受體MRC的影響:沉默MRC並不影響甘露糖抑制IL-1β生成的作用,暗示不依賴MRC



作者之前的工作(一篇18年的nature)發現甘露糖可通過抑制糖酵解抑制腫瘤細胞增殖,所以看看糖代謝唄:碳13標記甘露糖,LC-MS追蹤;LPS會促進BMDM攝取甘露糖;胞內甘露糖代謝產物甘露糖-6-磷酸鹽增多,文獻報導甘露糖-6-磷酸鹽可抑制某些糖酵解酶;甘露糖抑制了LPS引起的乳酸分泌,摻和到了乳酸中



標記葡萄糖,發現甘露糖影響了葡萄糖的代謝,抑制了LPS引起的葡萄糖消耗和ATP生成



加入葡萄糖下遊代謝產物丙酮酸pyruvate可rescue甘露糖對IL-1β分泌的抑制作用,暗示甘露糖通過影響葡萄糖代謝發揮作用(左側糖酵解示意圖來源於網絡)



丙酮酸繼續進入三羧酸循環,甘露糖抑制LPS觸發的三羧酸循環(左側三羧酸循環示意圖來源於網絡)



值得注意的是,甘露糖降低了琥珀酸succinate水平,文獻報導琥珀酸可通過穩定HIF-α促進IL-1β生成 – 挺好,接上頭了:加入琥珀酸可rescue甘露糖引起的代謝、IL-1β生成問題



順著琥珀酸-HIF-1α的分子鏈條縷:甘露糖的確能夠下調HIF-1α



加入琥珀酸可rescue甘露糖引起的HIF-1α下調;沉默HIF-1α後,甘露糖不再能抑制LPS觸發的IL-1β表達



至此,理清了甘露糖抑制IL-1β生成的機制:甘露糖代謝產物Mannose-6P通過抑制葡萄糖代謝酶影響糖酵解、三羧酸循環,琥珀酸減少,HIF-1α下調,最終IL-1β下調



作者之前的工作還發現甘露糖代謝酶MPI幹擾甘露糖的抑瘤作用,在BMDM這也看看唄:過表達MPI後,甘露糖「失效」 – 其實就是前面那些指標再做一遍(MPI可將甘露糖-6-磷酸鹽轉化為果糖-6-磷酸鹽)



前面in vitro實驗是在葡萄糖濃度5.5mM的體系下做的,這時甘露糖「有效」,但當葡萄糖濃度達到11mM後,甘露糖「失效」;額外沉默MPI後,甘露糖重新變得「有效」



機制理清了,「轉化」自己的發現:甘露糖對DSS誘導的小鼠結腸炎有治療效果(不再贅述這個模型,感興趣的可自行了解,模型選擇其實就是依據分子機制,找個對自己「有利」的體內模型做唄)



組織層面看看:甘露糖維持了組織形態



細胞層面看看:甘露糖組炎性細胞浸潤顯著減少



分子層面看一下


再往前搗,文章作者18年還有一篇Nature講甘露糖通過影響糖代謝抑制腫瘤生長 – 同樣的化合物,同樣的分子鏈條,放到了不同的模型而已…… 你get到這背後的點了嗎?


參考文獻:

Simone Torretta, Alessandra Scagliola, Luisa Ricci, Francesco Mainini, et al. D-Mannose Suppresses Macrophage IL-1β Production [J] Nature Communications, 11 December 2020.

相關焦點

  • 巨噬細胞基礎生物學:從起源到功能
    在功能上,M1巨噬細胞通過激活煙醯胺腺嘌呤磷酸二核苷酸(NADPH)氧化酶系統和隨後產生活性氧(ROS),參與感染過程中病原體的清除。因此,M1巨噬細胞具有較強的抗微生物和抗腫瘤活性,介導活性氧所致的組織損傷,損害組織再生和傷口癒合。為了防止這種組織損傷,M2巨噬細胞的抗炎作用通過調節機制來抑制慢性炎症反應。
  • Immunity:A20調控IL-1β前體泛素化抑制NLRP3炎性小體活性新機制
    2015年1月18日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國際生物學頂尖期刊immunity刊登了來自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Averil Ma研究小組的一項最新研究成果,他們發現在A20缺失的巨噬細胞中,LPS能夠單獨導致巨噬細胞中自發性產生NLRP3炎性小體活性,而這一應答過程需要RIPK3的參與。
  • 巨噬細胞對間充質幹細胞成骨分化影響的研究進展
    另外,Chen等認為人巨噬細胞上清液可以抑制BMP2誘導人MSC成骨分化的過程,主要是由於上清液中含有大量的TNF-α和IL-1β。近年來大量文獻證實共培養條件下單核/巨噬細胞可通過分泌OSM促進MSC的成骨分化。
  • 研究發現IGF2R調控「質子改道」賦予巨噬細胞抗炎潛能
    該研究闡明了胰島素樣生長因子2(insulin like growth factor 2,IGF2)分別通過激活胰島素樣生長因子2受體(insulin like growth factor 2 receptor,IGF2R)和胰島素樣生長因子1受體(insulin like growth factor 1 receptor,IGF1R)賦予巨噬細胞抗炎和促炎潛能的新機制,揭示了胰島素樣生長因子家族成員調控天然免疫記憶的核心規律
  • 雌激素可加快巨噬細胞在炎症中的作用
    在這其中,轉錄組和蛋白組會發生重要變化:炎症刺激(來源於病原微生物、受損組織或激活的淋巴細胞)誘導巨噬細胞獲得炎性極化或快速激活NF-κB信號和促炎細胞因子的合成和分泌,如TNFα、IL1β、IL6、IL12、IL23以及趨化因子,如單核細胞趨化蛋白(MCP1)。
  • 營養與健康所等發現IGF2R調控「質子改道」賦予巨噬細胞抗炎潛能
    該研究闡明了胰島素樣生長因子2(insulin like growth factor 2,IGF2)分別通過激活胰島素樣生長因子2受體(insulin like growth factor 2 receptor,IGF2R)和胰島素樣生長因子1受體(insulin like growth factor 1 receptor,IGF1R)賦予巨噬細胞抗炎和促炎潛能的新機制,揭示了胰島素樣生長因子家族成員調控天然免疫記憶的核心規律
  • 酵母細胞壁甘露聚糖與NSP甘露聚糖的區別
    怎麼還要標註這個指標的含量呢?此甘露聚糖非彼甘露聚糖!以下內容由湖北海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為您整理:一、 結構的區別: 酵母細胞壁中存在的甘露寡糖(MOS),又稱為甘露低聚糖,佔酵母細胞壁乾重的30%,主鏈以α-1,6糖苷鍵結合,支鏈以α-1,2或α-1,3糖苷鍵結合。
  • 鈦種植體表面改性對巨噬細胞極化影響的研究進展
    M2型巨噬細胞多由IL-4或IL-13誘導分化,主要分泌IL-4、IL-10、TGF-β等抗炎因子及CCL-13、CCL-18、CCL-22等趨化因子,具有抗炎及促進組織修復的作用。 M2型巨噬細胞也會分泌一些生長因子,包括血小板衍生生長因子(PDGF)、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EGF)、轉化生長因子β(TGF-β),促進間充質幹細胞的遷移、歸巢和成骨分化。
  • 文獻精讀 | 局部交感神經切除術促抗炎反應並緩解紫杉醇誘發的小鼠...
    據報導,各種化療藥可誘導單核細胞浸潤到背根神經節和坐骨神經中,並在分化為炎性巨噬細胞,導致類似疼痛的行為。抑制紫杉醇相關的巨噬細胞增加,減少背根神經節中促炎性腫瘤壞死因子α的表達,可以減輕了紫杉醇引起的機械性超敏反應。米諾環素通過抑制單核細胞/巨噬細胞浸潤和促炎性細胞因子的表達等作用可預防紫杉醇誘發的機械性異常性疼痛。然而最近的臨床研究不支持米諾環素對紫杉醇所致神經病變的預防作用。
  • 木犀草素及其黃酮苷的抗炎、抗氧化作用
    木犀草素及其黃酮苷具有廣泛生理活性,如抗炎、抗氧化、抗腫瘤、抑制肥胖、緩解II型糖尿病等。而抗炎、抗氧化活性是黃酮類化合物發揮抗腫瘤、抑制肥胖、II型糖尿病等生理活性的基礎。黃酮類化合物發揮抗炎活性的主要場所在免疫細胞(其中主要是巨噬細胞),黃酮類化合物對巨噬細胞炎性反應的抑制活性可通過抑制核轉錄因子κB(NF-κB)信號通路實現。黃酮類化合物在不同水平抑制NF-κB信號通路下調炎症介質的產生。
  • 中山大學崔雋/黃軍就聯合團隊揭示USP19通過調控巨噬細胞極化抑制...
    在應對不同的組織微環境時,巨噬細胞通過極化為不同的表型(M1和M2型巨噬細胞)發揮功能:M1型巨噬細胞參與促炎症因子的表達,在宿主防禦細菌和病毒感染方面發揮重要作用;而M2型巨噬細胞主要參與抗炎反應,促進組織重構和傷口癒合。過度激活的M1型巨噬細胞促進炎症因子風暴,加劇病理損傷;而紊亂的M2型巨噬細胞則會促進腫瘤的發生和轉移。因此,精確調控巨噬細胞的極化對保持機體的健康具有重大意義。
  • IL-1家族與炎症性疾病
    IL-1α與IL-1β的五個區別: ◎ Pro-IL-1α組成性存於健康人體間充質細胞中,pro-IL-1β僅存在於常住巨噬細胞中; ◎ pro-IL-1α分子是活性的,而Pro-IL-1β需要通過caspase-1進行剪切,才激活; ◎ IL-1α作為一種完整的膜蛋白發揮作用
  • TGF-β促進樹突狀細胞分泌IL-31是傷口癒合過程產生瘙癢的主要原因
    當引起瘙癢的小分子與感覺神經元上的受體結合時,神經元上的癢覺相關離子通道如TRPV1會被打開,引起陽離子尤其是鈣離子內流,造成該神經元興奮,從而使其在背根神經節及三叉神經節等換元處分泌一種瘙癢特異的神經遞質NPPB,將瘙癢信號換元後傳至大腦。然而,儘管已知能引起瘙癢的因素有很多,但傷口癒合過程中免疫反應介導的瘙癢的主要因素和潛在機制仍然並不清楚。
  • 孫媛霞組構建「澱粉-甘露糖-甘露寡糖」生物轉化合成途徑
    甘露寡糖在抗炎、調節腸道微生態,以及提高免疫力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生物學功能,在醫藥、食品和飼料行業有廣泛的應用前景。目前,甘露寡糖主要通過對魔芋多糖、酵母細胞壁多糖等原料進行水解製備,但使用該方法得到的甘露寡糖,寡糖聚合度與結構均無法控制。
  • Nature重磅:口服甘露糖或是癌症新療法!
    那麼是否腫瘤對所有的糖類都高度需求呢,研究人員用同位素標記了不同種類的糖,包括甘露糖、半乳糖、果糖、葡萄糖等,以檢測它們對不同腫瘤細胞株生長的影響。研結果發現,大多數糖類是腫瘤細胞生長的能源,而甘露糖卻能顯著抑制腫瘤細胞的生長。
  • 白細胞介素IL-10與抑鬱症
    以往研究者們一直認為人腦是免疫豁免器官,然而隨著研究的深入,人們開始意識到細胞因子在腦內能作用於抑鬱症病理生理相關區域的腦區,通過一系列的通路、胞內信號轉導系統,從而導致神經內分泌功能障礙、神經遞質代謝障礙及神經可塑性的異常等等細胞功能的改變。
  • 糖皮質激素通過 IL-7 及 IL-7R 活化 γδT 細胞
    捷,上海市皮膚病醫院皮膚內科,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瑞金醫院皮膚科糖皮質激素(GC)通過其強大的免疫抑制與抗炎 作用而廣泛用於臨床,特別是以系統或外用的方式治 療炎症性疾病。體內外的研究均證實IL7能夠特異性地擴增人和小鼠產生 IL-17的γδT細胞[4]。 GC 是否可以通過 IL-7 活化天然免疫的 γδT 細胞而導 致炎症的復發和遷延不愈?本文對 GC 通過 IL-7 及 IL-7 受體(IL-7R)調節 γδT 細胞,從而影響 GC 在 IL17 相關的炎症性疾病治療中的作用作一綜述。
  • 揭示腫瘤微環境中的巨噬細胞叛徒導致乳腺癌生長...
    在一系列實驗中,Gómez團隊發現抗炎性腫瘤相關巨噬細胞分泌的細胞因子TGF-β減少了琥珀酸脫氫酶的豐度,而琥珀酸脫氫酶是乳腺癌細胞中氧化磷酸化的關鍵酶。這種代謝酶的減少促進了糖酵解的增加,從而增強了腫瘤生長、血管生長和免疫抑制。這種動態微環境中的巨噬細胞經常支持腫瘤生長和轉移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