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夢秋:踏踏實實把線蟲的衰老研究好

2020-11-30 新華網客戶端

董夢秋:踏踏實實把線蟲的衰老研究好

2017-01-12 17:00 來源: 科技日報

辦公桌上、窗臺上,擺滿了綠植,還有一個精緻的小魚缸,四平方米左右的辦公室乾淨溫馨。在見識前幾位PI簡陋的辦公室後,這裡的風景讓人眼前一亮。「哈哈,肯定是黃牛說的,他老說我這是閨房。」董夢秋的一串爽朗笑聲瞬間讓我輕鬆許多。

受「女生不太擅長理科」這種根深蒂固觀點的影響,我向來對很牛的女科研人員心生敬畏。而翻看董夢秋的簡歷——2001年獲耶魯大學分子生物物理學與生物化學系博士學位,2001—2003年在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醫學院做博士後,2003—2007年在美國斯克利普斯研究院做博士後,2007年加入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一看就是超級「學霸」。

但是帶著幾分魔性的「哈哈哈」讓眼前的董夢秋不再高冷。簡潔的黑色上衣,簡單挽起的長髮,明朗的笑容,如果不是她不時蹦出的我聽不太懂的名詞,你會感覺她就是個鄰家大姐,年輕,陽光。

「別人聽說我是做衰老研究的,都來問我怎麼可以保持年輕,我說這是秘密,絕對不可以告訴你們。哈哈哈。」泡一杯茶,董夢秋開始跟我們分享「不能說的秘密」之外的她的研究內容。

衰老研究是生命科學領域近幾十年的熱點方向。董夢秋介紹道,上世紀90年代以前,大部分人覺得研究衰老沒有意義,認為衰老是隨機、不可調控的。一直到1993年,一位線蟲研究專家在線蟲裡發現一個基因突變,這個突變可導致線蟲的壽命翻倍。後來有人在果蠅裡也發現胰島素信號通路跟衰老有關,在人類遺傳學資料中也有線索支持,研究空間被打開。

董夢秋的一個研究方向是以線蟲為模型研究衰老。他們的重要成果是,發現鈣離子/鈣調素依賴性蛋白激酶Ⅱ和蛋白磷酸酶Calcineurin也參與線蟲的壽命。這項工作2013年發表於eLife。另外,董夢秋實驗室與北大程和平實驗室合作,發現線粒體的「超氧炫」頻率可以預測線蟲的壽命。這一結果對於衰老研究有重大意義。

「簡單來說就是給線蟲算命。線蟲平均壽命是21天,我們發現,可以利用線粒體的一個生理現象,在線蟲長到第三天的時候,預測它能活多少天,準確率可以達到60%左右。」董夢秋說,這意味著衰老是個程序,是可控可調的。

在做線蟲研究的工程中,董夢秋無意中進入另一個領域——蛋白質化學交聯結合質譜鑑定技術(CXMS)。這是一種能夠提供豐富的蛋白質摺疊與蛋白質相互作用的信息的新技術,它能幫助測定蛋白質的結構以及蛋白質複合物亞基之間相互作用的界面。

董夢秋團隊優化了蛋白質化學交聯結合質譜鑑定技術的各個實驗環節,由此提出了一套完整的基於高精度質譜鑑定化學交聯肽段的方法,「優化的環節包括樣品製備、色譜方法、質譜方法和數據分析。凡是我們能想到的都比較測試過了。」董夢秋說。

在此基礎上,董夢秋團隊與中科院計算所開發了一種化學交聯多肽的鑑定軟體pLink。「pLink針對交聯肽段的質譜數據進行了一系列的設計與優化,預處理、打分、評價、標圖等環節均有自己的獨到之處,是鑑定交聯肽段的利器。這一軟體可以從兩條交聯肽段的二級質譜圖中同時鑑定兩條多肽的序列及交聯位點。」董夢秋說。

為了訓練pLink軟體,董夢秋團隊採集了700多套合成肽段的交聯質譜數據,前後做了上千次實驗,為了保證質量,都是手工上樣完成的。優化後的CXMS技術適用的樣品範圍更廣,不依賴於特殊的交聯劑,具有極高的通用性。普通的生物實驗室,只要能找到高精度質譜儀分析交聯樣品,就可方便享用CXMS技術。

pLink解決了交聯質譜數據分析中的兩大難題,即複雜樣品的大資料庫和交聯鑑定的質控問題。「這兩個問題解決了,CXMS就可以為很多生物領域的研究人員服務了」,董夢秋說,「這是我們比較自豪的事情,因為以前國內很少有這種創新的工具和技術,大部分時候是我們跟著別人走,而這個技術完全是我們自己開發,而且能對那麼多人有幫助。」2012年至今,已有600多個用戶下載該軟體,其中三分之二是國外用戶。相關的兩個創新方法兩次登上Nature Methods,分別在2012年和2015年發表,在質譜技術開發上取得了全球領先的地位,實現了我國蛋白質組學領域前所未有的突破。今年董夢秋實驗室發表於eLife上的新型多功能交聯劑還被Nature Methods作為亮點專門報導。

談到未來,董夢秋笑稱自己不是個很有野心的人。「衰老太複雜了,我覺得很多最基礎的生物學過程沒有搞清楚。」董夢秋謙虛說,「況且我不是個聰明的人,我能踏踏實實把線蟲的衰老研究好,如果我自己不能得出一些規律性的結論,給後來的研究者提供一些素材也好。」

 

 

作者: 科技日報 [責任編輯: 呂芮光]

相關焦點

  • 董夢秋:破譯衰老密碼
    但是帶著幾分魔性的「哈哈哈」讓眼前的董夢秋不再高冷。簡潔的黑色上衣,簡單挽起的長髮,明朗的笑容,如果不是她不時蹦出的我聽不太懂的名詞,你會感覺她就是個鄰家大姐,年輕,陽光。  「別人聽說我是做衰老研究的,都來問我怎麼可以保持年輕,我說這是秘密,絕對不可以告訴你們。哈哈哈。」泡一杯茶,董夢秋開始跟我們分享「不能說的秘密」之外的她的研究內容。
  • Nature :董夢秋發現線粒體的「超氧炫」頻率可以預測線蟲的壽命
    已知細胞內超氧炫的頻率與線粒體呼吸、ATP合成、鈣信號、基礎活性氧水平等緊密相關,那麼在衰老過程中,線粒體超氧炫怎麼變化呢?作者從成蟲第1天連續觀察到第19天,驚訝地發現野生型線蟲咽部肌肉細胞的超氧炫頻率在第2-3天和第8.5-9.5天出現兩個峰值,恰好分別對應線蟲的生育高峰期和開始有個體死亡的階段。
  • 為什麼線蟲是研究衰老的關鍵模式生物
    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細胞會經歷了一個衰老的過程,衰老的細胞不再增殖,結構和機能的衰退,適應性和抵抗力減退,進而影響組織的功能。延長壽命一直是人類的歷史夢想和願望,延長壽命的有效策略就是延緩衰老。但是,對人類進行衰老研究存在著一個弊端:因為人類衰老的過程大概持續幾十年,在這麼長的時間跨度裡,現有的技術手段難以實現對個體的監控。
  • 藍光可能損害腦細胞並加速衰老,如何研究健康衰老?
    如此嚴峻的全球人口老齡化問題,需要我們研究衰老、理解衰老,尋找預防衰老、抵抗衰老的方法。 儘管人類幾千年來一直在孜孜以求長生不老,但是真正科學意義上的衰老研究,時間其實並不長。目前研究衰老的科學家都在做什麼呢?大部分的衰老研究都集中在如何延長壽命這一方面。科學家是如何研究壽命的呢?他們用什麼來研究壽命呢?能不能用人作為對象來研究壽命呢?
  • Development:線蟲的sea-2基因在發育的時間調控過程和衰老調控中的...
    2011年4月6日,我所張宏實驗室在 Development 上發表題為「The zinc-finger protein SEA-2 regulates larval developmental timing and adult lifespan in C. elegans」的文章,該文章主要報導了線蟲的sea-2基因在發育的時間調控過程和衰老調控中的作用
  • 韓敬東研究組發現代謝物PI(3,4,5)P3前體延緩線蟲和小鼠衰老
    該項研究通過開發一種新的線蟲液體培養體系篩選了100種線蟲代謝物,發現肌醇的異構體之一(myo-inositol)在廣泛的濃度範圍內延長線蟲壽命,延緩衰老過程中,線蟲和小鼠運動能力的下降,體內脂肪的集聚,逆轉線蟲、小鼠肌肉轉錄組的變化。
  • Nature:梳理衰老研究歷史,並指出人類最終有望健康衰老
    這些研究表明,較晚繁殖的果蠅的壽命幾乎是較早繁殖的果蠅的兩倍,而且這些差異是可遺傳的,這支持了基因決定壽命的觀點。在Medawar撰寫關於衰老的文章30多年後,一項針對秀麗隱杆線蟲的裡程碑研究顯示,單個基因--- age-1---可以決定這個有機體的壽命。age-1突變線蟲的壽命平均增加了40%~60%。
  • 秀麗線蟲長鏈非編碼RNA研究取得進展
    近期,中國科大單革教授實驗室發表文章,報導了其實驗室最新的研究成果。單革實驗室在2017年發表的Developmental Cell文章基礎上,於Genome Biology發表了題為《Systematic evaluation of C. elegans lincRNAs with CRISPR knockout mutants》的文章,報導通過優化的CRISPR-cas9 系統對秀麗線蟲中155個基因間的長鏈非編碼RNA(lincRNA)進行逐一敲除(秀麗線蟲已知的全部
  • Nature梳理衰老研究歷史,指出人類最終有望實現健康衰老
    在Medawar撰寫關於衰老的文章30多年後,一項針對秀麗隱杆線蟲的裡程碑研究顯示,單個基因--- age-1---可以決定這個有機體的壽命。age-1突變線蟲的壽命平均增加了40%~60%。這讓許多人感到驚訝,這是因為研究人員認為這將涉及數百或數千個基因,並且任何單個基因的影響都非常小,甚至無法檢測。
  • 【盤點】衰老與疾病的關聯性研究進展
    而細胞衰老(一種過程,其中當細胞應激時,永久失去分裂能力)通過停止癌前細胞的生長來抑制癌症。但發表Developmental Cell雜誌上的研究中,Judith Campisi和他的同事證明,當談到傷口癒合,衰老細胞充當好成員。此外,他們確定了有促進傷口癒合作用的衰老細胞所分泌的因素之一。
  • 4萬多年前的線蟲被喚醒 將有助於人體冷凍研究
    據每日郵報26日報導,俄羅斯科學家稱,他們成功地幫助兩隻凍結了42000年的線蟲恢復生機。研究人員表示,這兩隻線蟲的復甦證明了「多細胞生物具有長期存活的能力」,並為人體冷凍技術以及天體生物學提供了突破口。
  • 秀麗隱杆線蟲:生物黑箱的「透明窗」
    秀麗隱杆線蟲(Caenorhabditis elegans)是生活在溫和土壤裡的一種非寄生的多細胞真核生物,以微生物如大腸桿菌等為食。關於線蟲的研究要追溯到1963年,Sydney Brenner(2002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開始利用線蟲進行神經元發育的研究,並逐漸使線蟲成為一種模式生物。線蟲研究至今已經三獲諾貝爾獎。
  • 組蛋白修飾對衰老調控機制研究獲進展
    衰老是一個基本的生物學現象,在人口老齡化日趨嚴重的情況下,對其調控機制的研究顯得極為重要。
  • Anal Chem:董夢秋等開發出定量蛋白質組學數據解析軟體pQuant
    中科院計算所pFind研究團隊與我所董夢秋實驗室合作開發了定量蛋白質組學數據解析軟體pQuant,用計算方法排除幹擾信號的影響、提高肽段和蛋白質的定量準確度並對每個定量值進行準確性評價。基於質譜的定量蛋白質組學是現代生物學技術的生長點之一,用於測量複雜生物體系中蛋白質及其翻譯後修飾在不同條件下的豐度變化,是研究蛋白質功能和藥物作用機制的重要工具。
  • 法國發現線蟲繁殖時細胞「返老還童」機制
    法國國家科研中心日前發表公報說,該機構的科研人員通過觀測一種線蟲的受精過程,發現這種動物繁殖時部分細胞「返老還童
  • 長生秘密線蟲基因改良後壽命延長5倍繁殖減少20%
    科學家多年前就將這些基因與長壽聯繫起來,他們發現當這些基因活性作用關閉時,線蟲和其他生物的壽命會延長,然而這些基因衰老過程中的確切作用仍是一個謎團。目前,研究人員將這兩種基因與線粒體之間的結合點連接起來,發現其結合點像微型發電站一樣,為人體提供能量。
  • 線蟲趨化性研究取得進展
    在植物寄生線蟲與植物早期互作過程中,線蟲能夠感應植物或者根際微生物釋放的化學信號而尋找寄主,而根際土壤pH和無機鹽對線蟲的聚集性和對植物的趨化性影響鮮有報導。土壤環境因子對線蟲的趨避作用機制研究不僅能為線蟲尋找寄主提供理論依據,還有助於制定新的防治策略。
  • ASCBAM:體細胞和卵母細胞衰老機制不同
    根據2011年12月6日在美國丹佛市召開的美國細胞生物學協會年會(American Society for Cell Biology Annual Meeting)新聞,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柯琳-墨菲(Coleen Murphy)博士的卵母細胞(oocyte)衰老新研究揭示生殖細胞和體細胞衰老不同的分子機制
  • 中科院神經所解析個體之間衰老速度差異之謎
    這種現象提示我們,研究個體衰老速度差異的遺傳基礎將為抗衰老提供重要線索,但相關研究還未見報導。圖:神經肽介導的膠質細胞-神經元信號通路的遺傳多態性調控衰老速度。  蔡時青研究組利用秀麗線蟲這一模式生物探討個體之間衰老速度差異的遺傳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