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velopment:線蟲的sea-2基因在發育的時間調控過程和衰老調控中的...

2020-11-23 生物谷

2011年4月6日,我所張宏實驗室在 Development 上發表題為「The zinc-finger protein SEA-2 regulates larval developmental timing and adult lifespan in C. elegans」的文章,該文章主要報導了線蟲的sea-2基因在發育的時間調控過程和衰老調控中的作用。

在多細胞生物體的發育過程中,各個細胞的分裂和分化的程序都離不開精密的時間調控。在秀麗線蟲(Caenorhabditis elegans)中,人們已經發現了一系列的異時性基因參與決定各個發育時期的細胞行為。之前的研究表明衰老過程是受基因調控,但衰老過程是否也受發育時間程序的調控尚不清楚。

本文利用線蟲進行遺傳篩選發現了sea-2基因參與調控線蟲側線細胞的增殖和分化,這是通過控制發育時間通路來完成的。在sea-2突變體中,線蟲在第三幼蟲階段(L3)會繼續進行增殖性細胞分裂而不是正常的不對稱細胞分裂。SEA-2編碼一個含有鋅指結構域的蛋白,我們證明sea-2是通過作用於它下遊的靶基因lin-28來起作用的,而且這種調控方式是在翻譯水平的調控。此外,本研究還發現sea-2參與了劑量補償效應通路和衰老調控通路並在其中發揮重要作用,同時首次證明了衰老調控通路的基因daf-2和daf-16也參與發育的時間調控,本研究表明發育時間調控通路和衰老調控通路之間是會相互影響的。

黃鑫欣為本文第一作者,論文的其他作者還有本所研究生張慧。張宏博士為本文通訊作者。此項研究由科技部973計劃,北京市科委資助,在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完成。(生物谷Bioon.com)

生物谷推薦原文出處:

Development  doi: 10.1242/dev.057109

The zinc-finger protein SEA-2 regulates larval developmental timing and adult lifespan in C. elegans

Xinxin Huang, Hui Zhang and Hong Zhang*

Summary

Like other biological processes, aging is regulated by genetic pathways. However, it remains largely unknown whether aging is determined by an innate programmed timing mechanism and, if so, how this timer is linked to the mechanisms that control developmental timing. Here, we demonstrate that sea-2, which encodes a zinc-finger protein, controls developmental timing in C. elegans larvae by regulating expression of the heterochronic gene lin-28 at the post-transcriptional level. lin-28 is also essential for the autosomal signal element (ASE) function of sea-2 in X:A signal assessment. We also show that sea-2 modulates aging in adulthood. Loss of function of sea-2 slows the aging process and extends the adult lifespan in a DAF-16/FOXO-dependent manner. Mutation of sea-2 promotes nuclear translocation of DAF-16 and subsequent activation of daf-16 targets. We further demonstrate that insulin/IGF-1 signaling functions in the larval heterochronic circuit. Loss of function of the insulin/IGF-1 receptor gene daf-2, which extends lifespan, also greatly enhances the retarded heterochronic defects in sea-2 mutants. Regulation of developmental timing by daf-2 requires daf-16 activity. Our study provides evidence for intricate interplay between the heterochronic circuit that controls developmental timing in larvae and the timing mechanism that modulates aging in adults.

相關焦點

  • Developmental Biology:線蟲sel-7基因在發育時間調控過程中的作用
    2009年6月3日,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張宏實驗室在Developmental Biology上發表題為 「The temporally regulated transcription factor SEL-7 controls developmental timing in C. elegans」 的文章,該文章主要報導了線蟲的sel-7基因在發育的時間調控過程中的作用
  • 組蛋白修飾對衰老調控機制研究獲進展
    衰老是一個基本的生物學現象,在人口老齡化日趨嚴重的情況下,對其調控機制的研究顯得極為重要。
  • . | 中科院上海植生所揭示水稻葉枕發育細胞學基礎和調控機制
    該研究通過系統的形態學和細胞學觀察以及高通量基因表達譜分析,揭示了葉枕發育的細胞學基礎和分子調控機制,為水稻葉傾角調控研究和株型改良提供了重要線索。Fig8. A schematic model of rice lamina joint development.
  • 中國科學家繪製人類海馬體發育的細胞圖譜和基因調控網絡
    該工作系統闡明了人海馬體胚胎發育過程中的基因表達調控網絡和細胞命運決定因子,繪製了高精度發育細胞圖譜,解析了海馬發育過程中的不同細胞類型及其關鍵的分子與調控網絡。海馬體,是由端腦的內側區域發育而來,是大腦中一個至關重要的特殊結構。
  • 科學網—萜類合成基因在防禦松材線蟲中起正調控作用
    本報訊 近日,《植物細胞與環境》在線發表了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亞熱帶林業研究所首次克隆的高抗馬尾松中的兩個萜類合成關鍵基因
  • 山西大學教授研究組發現調控植物花葯發育和花粉成熟的新基因
    未來網高校頻道9月9日訊(記者 楊子健 通訊員 祁華)開花植物雄性生殖發育的顯著特徵是形成包括花葯在內的雄蕊。花粉發育從花葯孢原細胞的分化開始,經歷小孢子母細胞減數分裂、花粉壁形成、絨氈層退化、花粉有絲分裂等過程達到花粉成熟,隨後花葯開裂釋放出成熟花粉粒。這些過程相對獨立但彼此又緊密聯繫,並受眾多基因的調控。
  • 研究揭示植物葉片衰老表觀遺傳學調控新機制
    葉片衰老受到嚴苛的調控過程,是葉片發育的最後階段。葉片衰老時,葉綠素、核酸、脂類、蛋白質及其它高分子物質會被分解成營養物質,並會重新分配到生長旺盛的器官或貯存器官中。伴隨著葉片年齡的增長,大量葉片衰老相關基因會被誘導表達。
  • Nature:球蛋白基因表達的發育調控方式
    專題:Nature報導脊椎動物胚胎到胎兒的轉變,以為血液中的伽馬球蛋白編碼的基因之間一個發育開關為特徵,而球蛋白基因表達的發育調控方式在小鼠與人類之間則有所不同。一項涉及將人類貝塔球蛋白位點連同周圍DNA的100個「千鹼基對」插入小鼠基因組的實驗表明,BCL11A基因是造成這種調控差別的原因。BCLA11A蛋白是人類伽馬球蛋白表達的一個抑制因子,是以前通過整個基因組範圍的關聯研究被識別出來的。這一關於在演化過程中所發生的基因表達的一種改變的實例,也為了解在臨床上具有重要意義的人類血紅蛋白從胎兒到成年之轉變的機制提供了新線索。
  • 研究獲得青鱂胚胎發育過程中的轉錄及調控動態圖譜
    近日,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研究員屠強團隊和日本國家基礎生物學研究所教授Kiyoshi Naruse團隊合作,用PacBio轉錄組測序、Illumina轉錄組測序以及ATAC-seq這三種組學實驗手段獲得了青鱂胚胎發育過程中的轉錄及調控動態圖譜。
  • 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所等在DNA甲基化參與調控大豆與大豆胞囊線蟲...
    DNA甲基化(DNA methlation)是一種表觀遺傳標記,在植物生長發育及響應各種生物或非生物脅迫過程中發揮調控作用。因此,寄主植物DNA甲基化模式的改變可能在線蟲寄生和調控植物適應性響應中均發揮作用。然而,在SCN與寄主大豆互作中是否也存在DNA甲基化對於miRNA基因表達的調控作用尚未研究。
  • ...三院喬傑團隊在Mol Cell發文報導人類卵泡發育過程基因表達調控...
    )」的研究論文,系統解析了人類卵泡發育過程中轉錄組動態全景圖及卵母細胞-顆粒細胞相互作用的基因表達調控規律。生殖細胞是個體發育過程中一類特殊的細胞,是種族繁衍的載體。團隊從單個卵泡水平分別揭示卵母細胞與顆粒細胞基因表達特徵,繪製了人類卵泡發育過程中轉錄組動態全景圖並解析了卵母細胞-顆粒細胞互作規律,同時進行了小鼠與人類卵母細胞轉錄組數據對比分析,發現了參與調控卵泡發育的保守性和物種特異性基因。
  • 中國農大任華中課題組在黃瓜果刺發育調控研究中取得進展
    任華中教授與美國農業部農業研究署蔬菜作物研究中心/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翁益群教授為通訊作者的題為「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NAC transcription factors and their expression during fruit spine development
  • 我科學家首揭靈長類動物發育和壽命調控的關鍵通路
    ,首次揭示了靈長類和嚙齒類動物在衰老調節通路方面的巨大差異,為開展人類發育和衰老的機制研究奠定了重要基礎。該成果於北京時間8月23日在國際學術期刊《自然》上在線發表。衰老是人類不可避免的生命階段,它是機體生理功能隨時間逐漸退化的過程,是神經退行性疾病、動脈粥樣硬化、糖尿病和惡性腫瘤等慢性疾病的最大風險因素。科研人員介紹,衰老進程由遺傳和表觀遺傳因素共同調控,因此,理解衰老的遺傳和表觀遺傳基礎是延緩衰老和防治衰老相關疾病的重要前提。
  • 中國科學家研究揭示靈長類動物發育和壽命調控的關鍵通路
    ,該院動物研究所和生物物理研究所的研究團隊通過聯合攻關,首次實現被認為是經典「長壽蛋白」的SIRT6在非人靈長類動物中的全身敲除,獲得世界上首例特定長壽基因敲除的食蟹猴模型,並進一步研究揭示出靈長類動物發育和壽命調控的關鍵通路。
  • 山東農大王秀玲課題組揭示了ABA調控植物開花的新途徑,並揭示pre-mRNA剪接調控植物胚發育新機制
    通過調節FLC和ABI5的剪接參與ABA調控的開花過程。Pre-mRNA的剪接過程     Plant Journal 文章首次鑑定了模式植物擬南芥中編碼酵母RES複合體亞基BUD13的基因AtBUD13,並發現其在胚的早期發育過程中起重要作用。
  • 細胞衰老調控鏈補上關鍵一環
    人類許多疾病如癌症和神經退行性病變都與細胞衰老有關,但細胞衰老還有很多謎題。
  • 【新華網】我科學家首揭靈長類動物發育和壽命調控的關鍵通路
    ,結合非人靈長類動物模型、人類幹細胞模型及基因編輯技術,首次揭示了可調控靈長類動物出生前發育程序的關鍵分子開關,首次揭示了靈長類和嚙齒類動物在衰老調節通路方面的巨大差異,為開展人類發育和衰老的機制研究奠定了重要基礎。
  • 基因轉錄調控:共激活因子的多樣性及調控機制
    Roeder教授首先發現了真核生物RNA聚合酶I、II、III,從而開創了真核生物轉錄調控領域。隨後Roeder實驗室採用生物化學方法建立了體外轉錄系統,並利用該系統分離和鑑定了眾多關鍵轉錄調控因子,其中包括第一個真核轉錄因子TFIIIA、中介體複合物(mediator)以及多種通用轉錄因子(GTFs),並且揭示了染色質結構(包括組蛋白修飾)在表觀遺傳水平對基因轉錄的影響。
  • Cell:皮膚發育關鍵調控因子組蛋白去乙醯化酶
    研究人員決定將研究重點集中到可調控染色質接近性從而控制基因表達的酶上。在生物中,染色質通常是以核小體為單位組成,每個核小體中的DNA都環繞著一個組蛋白核心。這一結構的緊密程度可影響基因的表達。緊密纏繞的染色質區域的基因通常難以接近並受到抑制,而處於「開放」或「鬆散」區域的基因則容易被激活。組蛋白去乙醯化酶是一類在染色體的結構修飾和基因表達調控發揮重要作用的蛋白酶。
  • 劉光慧/湯富酬/曲靜/張維綺合作開發延緩衰老的「基因療法」
    點評丨陸發隆 研究院(中科院遺傳與發育研究所)責編 | 酶美人類基因組中有多少個衰老調控基因?這些基因參與衰老調控的分子機制是什麼?能否在分子層面「操控」這些基因以延緩機體的衰老?圍繞這些衰老領域亟待解決的重要科學問題,我國學者有了新的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