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若機器利用語言影響你的決策,這會顛覆什麼?

2020-11-25 雷鋒網

雷鋒網按:本文作者陳孝良,博士,聲智科技創始人,曾任中科院聲學所副研究員和信息化辦公室主任,北京市公安局首屆網絡應急專家,主要從事聲學信號處理和 GPU 深度學習算法研究工作。

兩年前,還沒有聲智科技這個名字,那個時候就連人工智慧都是不清晰的,遠場語音交互的概念更是無人問津,對於我們來說,唯一能讓投資人有點興趣的就是亞馬遜的Echo,但是一個當時還沒任何影響力的智能音箱未來又能有多大的市場?所以,我一直在思考和試圖回答一個問題:語音這個賽道到底有多大的市場容量?

遺憾的是,我也一直沒找到讓資本市場更為信服的答案,即便科大訊飛的市值超過了千億人民幣,資本市場對於語音賽道的質疑也最為明顯,因為語音賽道確實不如視頻和自動駕駛的商業模式清晰,語言本身就是一個看似簡單卻又極其複雜的問題,也成為了困擾國內語音賽道最為嚴重的問題。除了科大訊飛,似乎沒有一家語音賽道的公司估值能和視頻或者自動駕駛的公司相提並論,即便語音賽道很多公司的年齡都遠大於AI其他賽道的公司。

那麼國外又是一種什麼情況呢?我們現在知道,國外的網際網路巨頭無一例外的都投入了重金並且戰略性發展語音業務,包括了目前市值排在全球前三的蘋果、亞馬遜和谷歌,當然也包括微軟、三星和臉書,有意思的是,雖然這兩天的中美貿易戰影響了股市,但是亞馬遜的市值還是超過了谷歌成為老二。而且,人工智慧全球實際領跑的企業,不是一直投入重金研發的谷歌,反而是一家出身於電商的亞馬遜,電商的基因就是善於打仗,亞馬遜現在偶爾就鬧點摩擦來圍堵谷歌的核心業務。

雖然國內還是慢了一些,直到今年的春天,語音才真正在國內開始爆發,這其中貢獻最大的就是小米和阿里的智能音箱,但是這兩款產品相繼突破百萬的銷量也給苦苦尋找出路的消費電子市場帶來了新的方向。從AWE到CCBN兩個展會,智能語音都成為了最受關注的方向,不管是網際網路巨頭,還是傳統的電子廠商,大家都把精力聚焦到智能語音產品。這蠻有意思,2018年資本界的風口是區塊鏈,而產業界最為熱鬧的卻是智能語音。

很自然地,大家開始意識到智能語音的市場容量是巨大的,因為從智能音箱、智能盒子、智能電視到智能汽車,似乎智能的前提都是必須先具備智能語音的功能。剛剛開年,獵豹、阿里的發布會就相繼發布了多款智能語音產品,相信今年的消費電子發布會都會以智能語音作為噱頭。但是這又產生了一個新的疑問,提供智能語音的技術公司到底賺錢嗎?或者說,語音這個賽道確實熱了,但是智能語音公司的商業模式清晰了沒有?顯然,在這個早期的階段,應該不會太清晰,任何一個行業興起的早期階段,未來都是不清晰的,即便我們一直再說要站在未來看現在,但事實上,我們還是會被周邊圈子的意見嚴重束縛著,很多時候我們對未來都是恐懼或者焦慮的,或者逃避了我們對於未來的判斷。所以很多時候,我們才會非常崇拜賈伯斯、霍金或者傑克遜,至少他們代表了我們作為人類的想像力和創造力。

語言,從我們人類的經歷來看,確實會非常影響我們的決策和判斷,人是從屬於社會的,我們無法跳出周邊環境的影響。那麼假若機器都具備了語言交互的能力,再假設這些機器足夠多,將會給我們帶來一個什麼樣的未來呢?我想,機器很可能會影響甚至左右我們的很多決策,或許就這一點就足夠了,因為這將會給未來的商業模式帶來顛覆性的變化。我們回顧歷史再來看當前的網際網路巨頭,20年前網際網路也是剛剛興起,那個時候的網際網路也就是做個網站而已,但20年後我們才發現,真正改變我們生活的,不是這些網站,而是谷歌、亞馬遜、臉書、百度、阿里和騰訊,當然還有蘋果、小米、Uber、滴滴、美團、今日頭條等等,事實上,我們的傳統經濟模式已經被顛覆了許多。

於是,20年前的巨頭很自然就被20年後的巨頭所取代,最難以接受的是曾經很多輝煌的巨頭早就倒下了。那麼再過20年,這個世界又該如何變化呢?未來總是不確定的,但是有點是可以明確的,也就是說,我們身邊的機器必然會越來越多,因為人類已經無法再離開這些更為高效特別是更加懂你的工具。那麼,當你身邊的音箱、電視、冰箱、洗衣機、微波爐、空調和汽車,甚至咖啡壺都給試圖給你建議的時候,我們還能保持人類的獨立判斷嗎?至少現在,我們人類獨立的判斷力已經被媒體和網際網路嚴重侵蝕了,我們需要廣告和用戶點評才有信心吃頓飯或者買雙襪子。所以,我們是應該更加信任機器呢,還是應該更加恐懼機器呢?當然,這會讓很多企業看到大把的商機,而且絕對是極其誘人的,但是怎麼實現呢?至少,從現在的格局來看,每個巨頭的優缺點也都是非常明顯的,有缺流量的,有缺支付的,有缺產品的,有缺渠道的,等等吧。那麼,誰又能把搜索、社交和電商串聯起來?或者說顛覆了呢? 

只有新興的時代才能改變現在的格局,假若未來人、寵物和機器構成了我們主題生活,而我們寧願更加信任寵物和機器而不是人類的時候,或許就是新的時代來臨了。語言就是其中最為重要的工具,我們無法預測機器學會人類語言後所帶來的影響,因為人類的決策可能瞬間就被機器改變了,我相信人類很難會拒絕機器的甜言蜜語或者恰當好處的恭維。這就是未來,語言最大的魅力就在這裡,這和人臉識別或者自動駕駛這類非常確定的生意不同,語音是一個可以引起更多商業模式創新的技術,只要你夠有想像力和創造力,可能你引領的就是未來20年後的生活模式。

所以,暫時還是無法清晰看到語音賽道到底有多大市場容量,到底能顛覆什麼,這是未來都需要思考的問題,或許我們都有一個答案,需要5年或者10年才能驗證。但是,就因為看不懂,所以我們才好奇,因為好奇,我們才會熱愛,因為熱愛,我們才會奮不顧身!只有能拿來賭的,才是未來!

雷鋒網雷鋒網(公眾號:雷鋒網)

雷鋒網特約稿件,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詳情見轉載須知。

相關焦點

  • 語言類型影響決策判斷
    作為跨文化交流中最為基礎的工具,外語不僅為人類經濟、政治、文化的交流與發展提供了可能,還潛在地影響甚至改變著人們日常生活中的決策與判斷:小到海外商品購買,大到國際風險投資,甚至是日常道德倫理判斷。面臨與天橋困境類似的情形時,為救五個人而犧牲一個人合乎道德嗎?經驗告訴我們,只要明白問題的意思,無論選擇是什麼,都不會受到描述問題的語言類型(母語/外語)影響。
  • AI研究:如何讓機器學習算法解釋自己的決策?
    因此,雖然你可以測試一個神經網絡在照片中檢測到貓的效果,但要判斷出它們的存在與否,你很難辨明它們的視覺模式。「當涉及到照片中貓的檢測時,這並不是什麼大問題,但這項技術正在悄然進入一些領域,在這些領域,能夠解釋這些決定可能很重要。」說到檢測到貓的存在,這並不是什麼大問題,但這項技術正在悄然進入一些領域,在這些領域中,能夠解釋這些決策可能很重要,比如金融交易和疾病診斷。
  • 關於決策的書籍推薦,這本書科學決策必讀
    市面上你能找到的關於決策的書籍並不算多,而又能完完全全聚焦在決策這門專業和話題的恐怕又是少之又少。筆者曾看過太多掛羊頭賣狗肉的伎倆了,乍一看書名,似乎是與「決策」有關,而等你真正讀下去的時候才大呼上當:這都寫的是什麼風馬牛不相及的東西啊!其次,這本書關於科學決策的講解非常專業。如何做好決策,本身就不是一件靠想當然就能做成的事。良好決策的背後是大量的科學原理與專業理論。
  • 谷歌機器翻譯取得顛覆性突破 到底幾分真假?
    如果說IBM Model1是機器翻譯的牛頓定律,那麼Seq2Seq就是機器翻譯裡的愛因斯坦相對論,Seq2Seq是谷歌在機器學習頂會NIPS的一篇論文,模型簡單漂亮,為文本生成尤其是機器翻譯打下了良好的模型基礎,所有的NMT(神經機器翻譯)均在此模型上添磚加瓦,這篇也是一樣。
  • 你說的語言會影響你的思維嗎?
    著名的語言相對論假認為語言的語法和詞彙會影響使用者對世界的特殊思維方式。這個假說堅持認為語言決定思想,但是這一說法遭到了大多數學者的反對。對這一理論最簡單的解釋方式就是如果一種語言有某個概念的特定詞彙,而另一種語言沒有,那麼該語言使用者就可以更好地理解這個概念。
  • C 語言這麼厲害,它自身是用什麼語言寫的?
    作者 | 劉欣這是來自我的星球的一個提問:「C語言本身用什麼語言寫的?」換個角度來問,其實是:C語言在運行之前,得編譯才行,那C語言的編譯器從哪裡來?用什麼語言來寫的?如果是用C語言本身來寫的,到底是先有蛋還是先有雞?
  • 了解一下世界大廠Facebook是如何利用人工智慧的
    許多像埃隆·馬斯克這樣的專家認為,人工智慧的到來將使工作場所在全球範圍內變得更加智能,工作場所將會以數據為中心,而不再是建立在假設和個人偏見的基礎上。而這一轉變是有益的。為什麼呢?因為人工智慧不僅意味著自動化;它分析並擁有解決問題的算法,這些算法遠遠超出了人類的能力。在人工智慧的加持下,人們利用數據進行決策就變得更加有效了。
  • 人的智能如何與機器無限連接
    在多模態輸入這一層,視頻、音頻和語言文字等都是機器從現場環境中觀察到的,屬於感知層的輸入信息。視覺識別、語音識別和文字識別的作用是較為真實地將當前場景數位化,使其成為語義信息。但這不包括歷史信息和機器觀察不到的知識。因此,為了讓機器能夠理解環境,我們需要給它連上知識庫和歷史信息,把它看不到的東西加進來。這樣機器才能夠從多模態的輸入中融合已經看到過的信息和知識,並加以分析,最終達成對場景的理解。
  • r語言有什麼優劣勢及R語言的未來發展趨勢_R語言在現實中的應用
    前言 R程式語言在數字分析與機器學習領域已經成為一款重要的工具。隨著機器逐步成為愈發核心的數據生成器,該語言的人氣也必然會一路攀升。不過R語言當然也擁有著自己的優勢與缺點,開發人員只有加以了解後才能充分發揮它的強大能力。
  • 「高顏值女性會影響男性決策?」「天氣影響購買?」浙大這位女教授...
    「高顏值女性會影響男性決策?」「天氣影響決策?」「遇到摔倒老人是扶,還是不扶?」「Apple Pay 和微信收費怎麼看?」人們可能對一系列幫助老人反被訛的事件仍記憶猶幸,那麼,當你果真遇到老人摔倒時,你到底會選擇扶還是不扶?什麼樣的人會選擇施與援手,又是什麼樣的人會選擇不聞不問?是什麼因素影響我們做出了最終的決定?
  • 程式設計師術語:什麼是高級語言/低級語言?解釋語言/編譯語言?
    什麼是高級語言/低級語言?2、低級語言泛指機器語言和彙編語言,其中,機器語言是計算機最原始的語言,由0和1的代碼構成,計算機在工作的時候只認識機器語言,即0和1的代碼;彙編語言,它用人類容易記憶的語言和符號來表示一組0和1的代碼,如AND表示加法助記符。
  • 概率思維:顛覆傳統認知,成為決策高手,帶你揭開灰色產業的秘密
    比如說,你從一副撲克牌中隨機抽出黑桃A,一副牌有54張,所以它的概率是1/54;再比如說,你投擲骰子,骰子有六個數字,所以出現數字1的概率是1/6;你拋硬幣,有正反兩面,所以出現正面的概率是1/2。概率思維就是利用概率方法思考問題、分析問題、做出決策的思維工具。比如說,我曾經在前面的視頻中分享過一個思想實驗:假如你面前有兩個按鈕,按下【紅色】按鈕,可以馬上拿走100萬。
  • 想入門機器學習?機器之心為你準備了一份中文資源合集
    如果你是一名計算機工程師,每天使用 UML、ORM、設計模式及其他軟體工程工具/技術,那麼請閉眼一秒鐘,忘掉一切。這並不是說這些概念不重要,絕不是!但是機器學習需要一種不同的方法。如今 Python 如此流行的原因之一是其「原型設計速度」。在機器學習中,一種使用幾行代碼即可建模算法的語言絕對是必要的。微積分、線性代數、概率論在機器學習幾乎所有算法中不可或缺。
  • 2017 AI大師會詳解智能商業決策之路:從「識別」到「思考」
    王子卓博士指出:「之前很多人覺得,銷量、利潤、營業額,這幾個可能是互相矛盾的指標,可能說想提升銷量就必須降低利潤,但是實際上並不是這樣。我們在這裡進行組合優化之後就可以發掘每一個SKU它的一些特性,充分利用每一個SKU它自身的一些特性,可以達到對這些指標的整體的提升。這也是我們覺得用數據驅動的這個定價非常有潛力的一點。
  • 《未來簡史》,一本會顛覆你2017年思考方式的書!算法勝利,人類自由意志將終結!
    而最重要的是,這本書會顛覆你的思考方式。」實際上,計算機算法比你自己更了解自己,比如投票和消費的時候,我們經常犯錯,導致自己的利益受損,但是計算機會做出更加明智的決策。因此,赫拉利預測,人工智慧強大後,大部分人將失去價值,機器將取代人承擔更多的工作,如果說工業革命帶來了無產階級,那麼人工智慧革命將帶來一個新階層:無用階層。
  • 精通多門語言,對你的大腦有什麼好處?
    精通多門語言,對你的大腦有什麼好處?,對你的大腦有什麼好處?精通兩門或兩門以上語言,除了能讓你在旅途中省去一些麻煩,或者看劇時不用字幕,還能意味著你大腦的結構和運作方式,或許與你只會講一門語言的朋友有所不同。那麼,精通另一門語言到底意味著什麼?語言能力評測一般由四個部分組成,包括兩個主動部分,說和寫,以及兩個被動部分,聽和讀。雙語者幾乎能夠平衡地使用兩種語言。
  • 《決策的智慧》:領導人決策3大步驟,教你快速做一個正確的決策
    本書能夠幫助你睜大雙眼,理清思路,在洪水般的信息轟炸中保持清醒的頭腦,做出最明智的決策。要明確決策的目標,首先對所處的情況要有一個清晰的了解。對於現狀的明確能夠評估事情的可能性和影響程度。比如要決定產品的促銷方案前,我們現在賣的怎麼樣,顧客人群是不是符合當初產品的預期,單次購買行為是什麼樣的,不同包裝的產品是否按契合當初的場景設計。這一切都是基於數據的收集與分析。
  • Python、R、Java、 C++ 等:從業界反饋看機器學習語言趨勢
    比如說,有的開發者(尤其是初學者)會因為一門語言的某個特性很契合自己的使用習慣、用著最順手,就狂贊這門語言,而對其他語言的優點選擇性失明。而這篇雷鋒網編譯自 IBM 開發者論壇的文章,則儘量避免了主觀判斷,用數據來展示各門開發語言在工業界的實際使用情況,可以說是十分難得。畢竟,統計學習的核心就是用數據說話。AI 開發者應該更明白可靠數據相比主觀臆測的價值。
  • 逆向思維的語言,在生活中的實際體現是什麼?答案:會聊天
    正如《小王子》的作者法國作家聖埃克蘇佩裡說一個人可以通過思考將一堆亂石變成了一座宏偉的宮殿,那你有沒有想過我們的思維是如何做到這一點的呢?今天這堂課小編就要跟你解釋逆向思維的載體語言,你能想像在一天裡你不使用任何語言嗎?不使用語言並不是說你一句話都不說,保持沉默。不使用語言你的大腦的思維也要停止下來,因為我們的思維是一個一個的想法連接在一起,而裝在他們的就是我們的語言。
  • 如何利用「心口不一」做出正確決策?教你讀懂「態度攻略」
    是否也會因為職場同事對你有著兩幅面孔感動焦慮又不解?這一類現象在《態度攻略》的課程中提到:心口不一,其實並不可恥,這是在職場中必備的策略和權謀。一般來說,「態度」是指人和事物相關的信念和感受,以及由此引發的行為傾向。研究態度有什麼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