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說的語言會影響你的思維嗎?

2021-01-08 得我者得天下啊啊99

著名的語言相對論假認為語言的語法和詞彙會影響使用者對世界的特殊思維方式。這個假說堅持認為語言決定思想,但是這一說法遭到了大多數學者的反對。對這一理論最簡單的解釋方式就是如果一種語言有某個概念的特定詞彙,而另一種語言沒有,那麼該語言使用者就可以更好地理解這個概念。如果一人母語為英語的人和你說一個德語術語,雖然你可以理解這個術語,但是你卻很難像他一樣去靈活地使用這個術語。

令研究者感興趣的是是特定概念的詞彙項是否會影響到非語言領域的思維,比如視覺感知。

以「俄羅斯藍色」為例,英語中只有一個單詞表示藍色,而俄語中有兩個單詞goluboy和 iniy,一個表示淺藍色,一個表示深藍色。這些被認為是「基本」的術語,如綠色和紫色不需要形容詞來區分它們,Lera Boroditsky和她的同事在電腦屏幕上顯示了兩種深淺不同的藍色,並要求說俄語的人儘快判斷這兩種藍色是不同還是相同。識別速度最快的是顯示的顏色是goluboy和siniy,而不是同時顯示顏色的goluboy或 iniy。當藍色顏色明顯相似時,反應時間優勢最強。

目前的研究主要是記錄語言類別如何影響知覺,在該研究中觀察者按下一個按鈕來指示兩種藍色的顏色是相同的還是不同的,觀察者似乎會默默地給顏色貼上標籤,以便做出快速的決定。注意眨眼任務中使用標記的可能性較小,因為注意顏色並不是必需的而且與任務無關。所有的觀察者所要做的就是試圖檢測一個三角形的快速序列的各種形狀,因此這是一個強有力的發現,深藍色三角形與淺藍背景的偶然對比有助於將三角推到有意識的覺知中。

目前的研究結果表明,語言知識可以影響感知,這與傳統的感知是獨立於認知的其他方面的觀點相矛盾的。在視覺幻象中,這是最著名的例子,大多數人對幻象的認識是不受影響的。

相關焦點

  • 你的語言影響你的思維嗎?有趣的「俄羅斯藍」案例給你答案
    參考消息網1月25日報導《科學美國人》月刊網站1月15日刊登了題為《語言影響我們的所見》的文章,作者為凱薩琳·考德威爾-哈裡斯,文章摘編如下:你說的語言影響你的思維嗎?這正是「語言相對論」背後的問題,這個著名的假說認為,一種語言的語法或詞彙把特定的思維方式強加給使用者。
  • 語言與思維:語言影響存錢能力?
    本文轉自:語言與文化 天啦擼,經濟學家都開始研究語言學了!!!美國耶魯大學的行為經濟學家Keith Chen發現:人們說的語言會影響他們的存錢能力!說中文的我們存錢能力又如何呢? 看視頻吧!
  • 專業|我們使用的語言會決定我們的思維方式嗎?
    關於薩丕爾-沃爾夫假說,你知道多少?語言真的可以決定我們的思維嗎?使用不同語言的人是否會有截然不同的思維方式呢?如果一個人掌握了多種語言,他/她的思維有有何不同?薩丕爾 -沃爾夫假說的核心是人的語言影響了人對現實的感知,後人又將該假說分為強式和弱式。強式即語言決定思維、信念、態度等;語言不同的民族,其思維方式也就有所不同。弱式假說並不是說語言限制和決定思維,只是強調語言確實影響人們的思維和認知,這一觀點使我們認識到語言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們的思維, 並且認識到環境對語言形成的重要性。
  • 學習另一種語言會讓你變得更聰明嗎?結果出乎意料
    雙語模式是近些年來比較火的一種教育模式,在日益全球化的今天,會說雙語顯然比只會說單一語言有職場交際方面的優勢。很多人都說學另一種語言能讓你更聰明,但是雙語模式到底對大腦產生了什麼樣的影響?它會迫使大腦解決這種內部的矛盾,鍛鍊思維,強化大腦中與認知功能相關的肌肉。大腦為了適應雙語切換,結構上和功​​能都進行了更改。這些更改被用來強化執行力和專注力。
  • 科學研究:語言影響思維模式
    現在人家外國人都開始學習中文了,再說了普通話走天下,你這不是吃飽了沒事做浪費錢嗎?」語言相對論往往被稱作「薩丕爾-沃爾夫假說」。在語言相對論中,Sapir-Whorf假說是最全面的一個人類語言影響著人們對世界的認知:具體來說,它影響著人們如何編碼、呈現和回憶有關世界的信息。在語言相對論中,語言決定思維:沒有語言,就沒有思維。語言的特點決定了人們是否能思考某事。這種觀點基本上被否定了。
  • 你了解第二層次思維嗎?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小柒拾光機,ID:xqsgj07】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看理智思維方面的書,腦海裡全都是問號?邊看書,不得不跟著思考。投資,就像經濟一樣,更像是一門藝術而非科學。這意味著它可能會有一些棘手。
  • 被飯圈語言支配的生活,你被影響了麼?
    所以當「洗地」一詞一出,別管前面的解釋多麼有說服力,多麼論據充足,多麼觀點正確,只要對方立場和你不同,你所說的一切在他看來就絲毫不可信。和「洗地」有異曲同工之效的還有「帶節奏」,意思是所說的語言具有煽動情緒的作用,用來達到讓別人聽從自己的目的。
  • 語言與思維方式特性
    語言影響思維模式,前人已經意識到,即薩丕爾·沃爾夫的理論。但是其理論並不是很深入,且影響力有限。人們對於這個理論的爭論重點還在於其正確性及具體的詞語與思維對應性,二是其理論沒有人向前再邁一步,探討具體有哪些影響以及影響深度。所以我們可以對這個理論進行一些詳細討論和思考。先說中文。中文在世人眼裡是獨特的,是世上正常大範圍使用的唯一表意文字。
  • 《思維是平的》:大腦會悄悄幫你解決問題嗎?
    此外他還對自己無與倫比的智慧來源有一些頗有影響的推測——全部來自無意識思維。龐加萊經常發現自己一連幾天甚至幾個星期受困於某些數學難題(說句公道話,這些問題都很難),可是當他根本沒有在思考這些問題的時候,答案卻自己跳進了腦海,而且他檢查之後發現這些答案往往是正確的。
  • 詞彙對人認知的影響:語言如何影響我們的主觀判斷?
    語言會影響思維嗎?這就是著名的語言相對性假說背後的問題。該假說認為,一種語言的語法或詞彙賦予說話人思考世界的特定方式。   該假說最極端的說法是語言決定思維。但是這一說法遭到了大多數學者的反對。
  • 假若機器利用語言影響你的決策,這會顛覆什麼?
    但是這又產生了一個新的疑問,提供智能語音的技術公司到底賺錢嗎?或者說,語音這個賽道確實熱了,但是智能語音公司的商業模式清晰了沒有?顯然,在這個早期的階段,應該不會太清晰,任何一個行業興起的早期階段,未來都是不清晰的,即便我們一直再說要站在未來看現在,但事實上,我們還是會被周邊圈子的意見嚴重束縛著,很多時候我們對未來都是恐懼或者焦慮的,或者逃避了我們對於未來的判斷。
  • 人類7000種語言塑造7000種大腦認知體系:語言和思維的相互塑造
    語言和思想之間的相互作用遠遠超出了理論範疇,並且每天都體現在生活中。《世界青年說》節目裡的孟天提到,在說母語和第二種語言時,人表現出的性格和行為可能是不同的。比如,當你和一些外國人交流,或者出國講外語時,表現出來的生活狀態可和思維方式可能和你說母語的時候不一樣。你是不是有類似的經歷呢?那麼,語言和思維是如何相互塑造的呢?
  • 會議發言時思維短路?記住兩個結構圖,說的重點突出又語言流暢
    主要原因是:沒有將大腦結構化,說話思維比較零散的,導致說話內容前後不連貫。什麼是說話思維的結構化?簡單來講,就是思維形象化或者稱為思維圖形化。比如你說到「房子」這個詞的時候,你的大腦中浮現出房子的形狀或者你所喜歡的別墅的圖形,這房子有地基,牆體以及裝飾等。也就是說,你的任何想法,在大腦中,都是有形象(圖形)的。這兩個圖形是:說話思維的動態圖與靜態圖,說話就變得思維清晰,語言更流暢。
  • 訓練思維能力:如果有人對你說「天空是藍色的」,你會如何反應?
    01如果有人對你說「天空是藍色的」,你會如何反應?一種是,「是啊!原來天空是藍色的啊!」或者「是啊,天好藍!」而另一種則是,「為什麼天空是藍色的呢?」這就是區別人文和科學思維的簡單方式。是的,科學方法就是對任何人說的任何話,或者發生的任何事,都不會抱著「就是這樣」的想法,而是下意識地企圖探求緣由的思維方式。記得從學生時代開始,我就從來不輕易贊同別人的看法,也從來不曾用「就是這樣「的想法來對待父母、老師或上司所說的任何事情。思考為什麼,早就已經根植於習慣當中。
  • 語境思維——父母的語言,直接塑造著孩子的大腦
    這個數字的背後,蘊含著一個科學事實:父母的語言,直接塑造著孩子的大腦。本文將向大家介紹一種有效幫助父母建立與孩子之間語言環境「語境思維」,並未大家詳細論證,父母的語言,為何會影響孩子的大腦發育?人們普遍認為,父母的性格、品德,父母關係,親子關係,才是對孩子影響至深的因素,但是,我們都忽略了一點,父母如何影響孩子的大腦發育?大腦發育難道不是受到父母雙方DNA的影響嗎?天才兒童難道不是天生就該如此嗎?
  • 「神經語言程式」(NLP)能讓你變成天才嗎?
    他們雖然不是正式的心理學家,但對成功人士、心理學、語言和電腦程式有著濃厚興趣,借鑑了一些所謂「大師」的理論,現已發展到「場域」、「能量」、「心法」的層面。據悉,學了NLP可以令普通人複製愛因斯坦等成功人士的「大腦模式」,因此近年來流行全球,傳入國內後亦火爆異常。然而,世界各國的心理學家們紛紛質疑NLP,不留情面地批評它是忽悠大眾的偽科學,並不能把你變成天才。
  • 高端創新思維,所用的是「意識影像」思維,而非語言的邏輯思維
    但是,在職場中進行創造性的思維,那就不是基本的思維了,他是一種很高級的思維,這種高級的思維,你用「邏輯思維」、「批判思維」是無法實現的。我們可以去看一些比較有創造力的人,他們對自己思維的陳述,我們會發現,基本上這些人都不是用「邏輯思維」甚至「批判思維」進行思考的,他們的思維很明顯地呈現出一種用「意識影像」進行思維的方法。
  • 公務員面試考試的語言禁忌!你知道嗎?
    但是,小編在這裡告訴你的是,其實面試過程中語言表達和內容同等重要,甚至可以說一個考生的語言邏輯表達時常會略高於內容。 語言表達是一種內容傳遞的載體,只有有很好的邏輯表達才能讓考官更深層次的了解這個考生的性格以及現場應變等各方面的綜合素質。 那麼面試過程中,我們應該怎麼做才能獲取考官的好感,讓自己在「千軍萬馬」中脫穎而出呢?
  • 逆向思維的語言,在生活中的實際體現是什麼?答案:會聊天
    正如《小王子》的作者法國作家聖埃克蘇佩裡說一個人可以通過思考將一堆亂石變成了一座宏偉的宮殿,那你有沒有想過我們的思維是如何做到這一點的呢?今天這堂課小編就要跟你解釋逆向思維的載體語言,你能想像在一天裡你不使用任何語言嗎?不使用語言並不是說你一句話都不說,保持沉默。不使用語言你的大腦的思維也要停止下來,因為我們的思維是一個一個的想法連接在一起,而裝在他們的就是我們的語言。
  • 心理學:那些你經常說的話,很可能成為你的生命預言和命運
    語言決定並影響思維 你相信嗎?那些你經常說的話,很可能是你的生命預言和命運。 被學術界廣為認可的「薩皮爾-沃爾夫假說」認為: 1. 語言會影響人的世界觀、思維和對客觀世界的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