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會影響思維嗎?這就是著名的語言相對性假說背後的問題。該假說認為,一種語言的語法或詞彙賦予說話人思考世界的特定方式。
該假說最極端的說法是語言決定思維。但是這一說法遭到了大多數學者的反對。一個溫和的說法,也是現在被認為是明顯正確的,即如果一種語言中對某一概念有別的語言中沒有的特定詞彙來描述,那麼該語言可能會更頻繁而且用一種相對容易的方式談論這個概念。例如,如果你講英語,那麼在有人向你解釋德語術語Schadenfreude的意思時,你雖然可以理解,但是你可能不會像一個說德語的人那樣經常使用這個概念。
學者們現在感興趣的是,有詞彙來形容一個概念是否會影響到非語言領域的思維,比如視覺感知。以「俄羅斯藍」為例,英語中只有一個單詞來表示藍色,俄語中卻有兩個。「goluboy」表示淺藍色,「siniy」表示深藍色。因為不需要形容詞來區分它們,所以這些詞語被認為是「基本」的術語,比如還有綠色和紫色。萊拉·博格迪特斯基(Lera Boroditsky)和她的同事在電腦屏幕上展示了兩種深淺不同的藍色,並要求說俄語的人儘快判斷這兩種藍色是否相同。識別速度最快時展示的兩種顏色是淺藍色和深藍色,而非當兩種顏色都是淺藍色或深藍色時。當藍色色調感知上相似時,如果在一個語言中對應有不同的詞彙表達,那麼說該語言的人在區分它們時有反應時間優勢。
為了確定語言是否被自動(也許是無意識地)激活,研究人員增加了以下轉變:他們讓俄羅斯參與者在進行感知辨別的同時進行一項口頭任務。這種情況消除了對比淺藍色和深藍色時的反應時間優勢。然而,一個非語言任務(空間任務)可以在保留對比淺藍色和深藍色時所具有的優勢的同時完成。雙重任務表明,語言類別的無聲激活有助於識別不同色塊。在相同的辨別任務中,英語為母語的人在淺藍色和深藍色的測試中沒有顯示出優勢。
最近,「俄羅斯藍」再次被用來研究語言如何影響思維。在《心理科學》(Psychological Science)雜誌上,馬丁邁爾(Martin Maier)和拉莎阿卜杜勒拉赫曼(Rasha Abdel Rahman)研究了「俄羅斯藍」的顏色差異是否有助於大腦有意識地意識到某種可能會被忽視的刺激。在注意力超負荷以致不會注意到所有的刺激的情況下,顯著性會幫助淺藍色或深藍色被注意到嗎?
選來研究這一現象的任務是「注意力眨眼」。這是一個實驗範式,經常用來測試人是否會有意識地注意到某種刺激。實驗要求研究參與者監控一系列高速(通常至少每秒10次)顯示的刺激,並在每次看到某樣東西時按下按鈕。這樣東西可以是數字序列中的一個字母,或者一系列中性詞中的一個情緒詞。參與者非常善於發現他們看到的第一個目標,但是如果第二個目標緊跟在第一個目標之後,或者經過2到3個幹擾項,那麼參與者可能會錯過第二個目標。這就好像大腦的注意力系統在「眨眼」。遺漏的原因可以直觀理解為:大腦忙於處理第一個目標,沒有多餘的注意力來檢測第二個目標。
發現「注意力眨眼」的幾十年來,在許多方面,它被用來記錄什麼樣的刺激在吸引注意力方面有優勢。例如,假設要求你監視快速顯示的名詞序列中的專有名稱,即使你的名字出現在之前的目標之後,你也不會錯過它。研究人員得出的結論是,自己名字的顯著性可以防止它不受「注意力眨眼」的影響。
使用「俄羅斯藍」藍色對比的顯著性,能防止刺激物不受「注意力眨眼」的影響嗎?作者測試了當一個彩色三角形被放置在與其顏色差異較大的背景下時,造成的在視覺上的顯著性會不會使彩色三角形更容易被檢測出來。例如,淺綠色背景下的深綠色比深藍色背景下的深綠色更難看清。由於語言分類帶來的深藍色和深綠色之間強烈的顏色對比,藍色背景下的綠色更容易被看到。如果顏色是淺藍色和深藍色呢?對於說俄語的人來說,對比淺藍色和深藍色應該像對比深綠色和深藍色一樣明顯(在用來做對比的刺激之間要始終保持感知上的相似性)。
邁爾和拉赫曼設計的刺激物是一個以淺藍色圓圈為背景的幾何形狀。研究參與者的任務是,當他們看到一個半圓或三角形時,按下按鈕,忽略星星、正方形、菱形和其他形狀。幹擾圖形是淺藍色背景下的灰色圖形。如前所述,要識別的目標是三角形或半圓形,它們可以有根據著色的方式不同而產生的視覺獨特性。最不顯著的三角形是在深綠色背景下的淺綠色三角形。不顯著的原因是兩種綠色屬於同一語言類別。一個非常顯著的刺激是一個綠色(淺綠色或深綠色)三角形與藍色(淺藍色或深藍)背景的對比,因為這兩種顏色在不同的語言類別中。對講俄語的人來說,還有一個非常明顯的刺激是以一個藍色不同的圓為背景的淺藍色或深藍色。
「注意力眨眼」包含需要被忽略的2至6個連續的刺激(非目標形狀),然後是一個彩色半圓(目標1),再經過3個或7非目標形狀,會看到第二個目標,是一個三角形。在經過第三個非目標形狀時,當參與者的大腦還在忙於處理目標1,這時檢測到三角形是綠色有多難?
研究結果支持「俄羅斯藍」的語言差異有助於刺激進入有意識的知覺的假設。也就是說,最不顯著的目標——綠色背景上的綠色三角形最容易被忽略。最容易檢測的目標是藍/綠對比時。但重要的是,淺藍色和深藍色之間的對比是一種比淺綠色/深綠色對比更能吸引大腦注意力的刺激。有趣的是,對說希臘語的人的研究中也發現了這些結果,因為希臘語和俄語相似,表示淺藍色和深藍色時所用詞彙不同。德語是該研究的對照組,因為德語和英語一樣,它只有一個單詞來表示藍色。對於說德語的人來講說,檢測出藍色/藍色和綠色/綠色的概率是相同的。
在這個視覺任務中大腦中發生了什麼?作者在「注意力眨眼」任務中監測頭皮電位,當藍色對比被檢測到(意味著注意力沒有「眨眼」)時,產生了與此相關的電位,已知這個電位伴隨早期視覺處理階段產生。這種神經信號在淺綠色/深綠色的刺激中不存在,這表明由於說話人的語言在淺藍/深藍的詞彙上有所區別,所以大腦對它們處理方式不同。
這項研究是記錄語言類別如何影響感知方面的重要進展。細想這是如何更新最初的「俄羅斯藍」研究的,在這項研究中,觀察人員按下一個按鈕來表明兩種深淺不同的藍色是否相同,觀察人員很可能是為了快速做出決定而默默確定顏色。在「注意力眨眼」任務中這種可能性較小,因為沒有要求被試者注意顏色而且顏色確實與任務無關。所有的觀察人員所要做的就是試著在有各種形狀的快速序列中檢測三角形。因此,這是一個強有力的發現,深藍色三角形與淺藍色背景的偶然對比有助於該三角形進入有意識的意識中。
還有哪些感知語言互動的領域有待徵服?目前的研究結果表明,語言知識可以影響感知,這與傳統的觀點相矛盾,傳統觀點認為感知處理獨立於包括語言在內的認知。這一點在視錯覺的例子中表現得最為明顯,而錯覺的知識對視錯覺幾乎沒有影響。有一個疑問:「俄羅斯藍」是否可以用來改變依賴於顏色深淺的視錯覺?
(文章來源:前瞻網)
(責任編輯:DF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