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年輕人越來越不期待從一份工作中就得到安全感,相反,他們計劃在整個職業生涯中做上好幾份工作,每份工作平均也就做個三五年。由此,他們的職業生涯將由多種多樣的不同職業和工作經歷組成。人人都希望有一份豐厚的收入,但是對於今天的人們來說,工作中重要的是靈活性、自主權、契合度,以及工作的意義等。
零工經濟在人類工作史上其實並不是一個新概念。兼職工作,以及合同工、顧問零工由來已久。新鮮的是,零工經濟已經擴展到白領的工作中,並逐漸融入到了高價值、高度透明的科技初創企業的商業模式裡。
黛安娜•馬爾卡希為那些想要充分利用當今新經濟形態及其帶來的一切好處之人撰寫了一本權威性的指導書。無論你是一名自由職業者、創業者,還是想做點副業多賺點兒錢,《零工經濟》都會給你幫助,教你如何利用自己的經驗和技能開啟新事業,賺取更多金錢,提高生活品質。
經授權,第一財經節選《零工經濟》的部分內容分享給讀者。
我和未婚夫(現在的丈夫)登上了去東京的飛機,那裡是我們環球旅行的第一站。在這之前,我們辭掉了工作,賣掉了汽車,並停止了對公寓的租用。我們塞滿了兩個大背包,把所剩無幾的東西都扔在了我童年家中的車庫裡。我們當時正在進行為期一年的環球旅行,這是大學相識以來我倆就夢寐以求的事,並為之準備了將近一年的時間。行程包括在亞洲待四個月,再去非洲待一段時間,然後到澳大利亞待差不多兩個月。標準的兩周公司假期是不夠去這些地方的。
同事和朋友們對這次旅行的反應不一,有的熱情支持,有的羨慕不已,還有的提醒我們為此而辭去好工作、毀掉事業實在不可取。聽了這些話後,我們仍然執著於自己的計劃,並深信我們不願意等到將來的「某一天」再去旅行。我們想在年輕、健康且仍有意願當背包客的時候就出去。再說了,我們的關係當時正處在蜜月期。於是,我們便出發了。在那精彩的一年時間裡,我們旅行、學習、體驗,並時刻陪伴彼此。回首往事,我覺得那一年是人生中最有意義、最有成就感的一年。
零工經濟要求我們換一種方式來思考閒暇時間。零工或工作之間的正常間歇使我們可以期待貫穿於整個工作生命中更頻繁、更規律的閒暇時光,而不用期待公司每年能提供兩至三周的帶薪假期。我們也擁有了更多的自由和靈活的時間去休息,因為我們可以更好地掌控工作的地點、時間以及工作量的多少。
需要回答的一個問題是: 我想用這些閒暇時間去幹些什麼?
究竟該如何度過閒暇時光
更多的閒暇時間為我們提供了巨大的機會去過更加精彩、有趣和平衡的生活。我們不必再把個人的目標和夢想塞進每年兩周的假期裡,而是利用兩份零工或工作之間的間隙來追求它。在零工經濟中,我們可以更容易、更頻繁地享受更多的閒暇時間。我們可以提前為「免受工作的打擾」規劃,追求其他人生目標,比如:寫小說、旅行、陪伴孩子及年邁的父母、做志願工作,或其他列在人生清單裡的事情。如果我們多加以規劃,零工之餘的閒暇時間足以成為人生中最令人滿意、最有價值的時光。
在為本書所做的採訪中,我詢問了一些零工者和從事傳統工作的人,讓他們說說最想怎樣度過零工之餘的閒暇時光。他們的回答涉及了幾個共同的主題,而這些廣泛的主題可以作為激發自己想法和指導具體計劃的起點,以供我們下次閒暇之時借鑑。
旅行:
旅行是每個受訪者的首選。有的人僅僅是為了旅行而旅行:休假,到某個國家或世界上的某個地方遊覽,或者是補上大學時沒來得及的背包旅行。帶有目的的旅行同樣也很多:去義大利的某個小鎮尋根,和爸爸一起去看每一場棒球比賽,與祖父母共度幾周,或者拜訪遍布全國各地的大學好友。
發展興趣或愛好:
第二大受歡迎的回答是參加興趣活動,如提高高爾夫球技,參加馬拉松或鐵人三項培訓,甚至只是養成定期鍛鍊的習慣。有的人想把時間花在最中意的愛好上,如園藝、讀書、繪畫或攝影。接受我採訪的許多人都會為自己花時間追求的某項活動或愛好制定一個目標,如:學會一門新語言,成為認證的瑜伽老師,獲取為非母語人士教授英語的資格,或是提升廚藝。
做志願者:
回饋社會是人們的共同願望,但其方式千差萬別:參加一項政治運動、為非營利組織仁人家園(Habitat for Humanity)建造房屋,幫助偏遠地區醫療機構(Remote Area Medical)提供免費醫療,幫助維護阿巴拉契亞山道(Appalachian trail),在有機農場幫忙,或者把時間奉獻給慈善機構。做志願者的機會很多,我們很容易從中找到與幾乎任何一個興趣點相重合的。
完成個人項目:
包括完成我們一直以來就想要開始的項目,如整理照片、清理車庫、梳理個人財務,或感受「重塑人生的整理魔法」。或許你的個人項目需要一些私人時間,如冥想、瑜伽休養,或是任何能讓你得到滋養、使你平靜或恢復元氣的精神活動。
我們想要規劃好自己的閒暇時間,就應該像「金髮女孩」一樣把時間安排得剛剛好,一點兒也不多一點兒也不少。如果規劃得太滿,那麼恢復活力所需要的自由時間和空間就會受到限制,也會失去某些可能幫我們踏上新徵程的偶然緣分。但如果規劃得不夠,那麼我們可能會永遠窩在沙發裡。想想哪種方式適合你,然後做出更合理的規劃。
多加練習之後,我們才會遊刃有餘地去規劃閒暇時間。全職員工並不需要發展(因此也不具備)這種規劃技能,所以,只有進行多次嘗試才能擅長並感到舒適。準備好一張想法清單大有裨益,這能阻止我們掉入浪費、虛度時光的陷阱裡,有助於我們更加有意識地利用這些時間來實現夢想、推進目標並完成自己的優先事項。
練習
休息一年
每個人想要實現的優先事項、目標或長期夢想都不盡相同。享受更多休息時間的關鍵是期待它的到來,為之做出計劃,並對該如何度過這段時間有一定的想法。這項練習的目的是鼓勵你充分想像,如何擺脫時間和金錢的常態約束並享受閒暇時光,幫你擺脫資源的基本限制,轉而創造一個隨心所欲的精神空間,探索和想像各種可能性。
選擇一:想像休息一年
想像一下,如果明年你可以享受一年的假期,並且拿到一年的工資,那麼你會如何回答這個問題:我將如何利用這些時間和資源?
有時候,很難想像如何支配這麼多的空閒時間,尤其是如果長時間以來你都在上班,就會不習慣自己支配時間。若是這種情況,不妨從縮小版的選擇二入手。
選擇二:想像休息一個夏天
想像一下,如果明年你可以休息三個月,並且拿到全年1/4(25%)的工資。那麼你會如何回答這個問題:我將如何利用這些時間和資源?
該練習意在使你開始探索和列出一些可以在較短閒暇時間裡實現的想法。並非長時間的閒暇才有意義,如果好好規劃,短期的閒暇同樣可以充滿意義。
如果你先獨立完成該練習,再與一個志同道合的伴侶、家人、密友一起討論或進行頭腦風暴,那麼效果將達到最佳。他們可能會貢獻一些你沒有想到的有趣觀點,或者深受鼓舞並主動要求加入你的行列。
最簡單有效的方法是時刻計劃如何使用閒暇時間,並讓這個練習成為一個持續的過程。時時記下一些你想在閒暇時間做的事情,無論大小,這些想法不一定花費什麼成本或涉及宏大的計劃。其實保證列入的想法適合於幾天或一周的意外工作間隙即可,比如:帶祖母出去吃午餐,在海灘待一天,主動提出當媽媽上班時為她的汽車更換潤滑油,坐在沙發上讀一天書,或者拿出一個周末把《哈利·波特》系列電影從頭到尾看一看。
如果你有一個可以隨時記下這些想法的地方,那麼當你有意料之外的閒暇時間時,你就總會有一份準備好的清單。我利用筆記本電腦上的電子便利貼,創建了一個叫「閒暇時間」的文檔,用它來記下在零工與零工之間我想做的一些事情及其他可能做的事情。我的一個朋友總是隨身攜帶一個小筆記本,隨時記下他想讀的書、想做的事,以及想花時間探索的商業構想。具體用哪種方法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記錄興趣、想法和夢想的這個過程。一旦你已經識別並記錄下了自己的想法和夢想,即使過了一年、兩年或者五年,你仍然可以為最想做的事情做出計劃。
《零工經濟》
[美]黛安娜•馬爾卡希 著 陳桂芳譯
中信出版集團 2017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