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女性,經常有一些問題會被提及。他們問未婚女性「不結婚不會覺得人生不完整嗎?」問已婚的女性「你是如何平衡工作和家庭的?」
女性小心翼翼地應對著這些問題,「以家庭為重」「成為一個好女兒、好媽媽、好妻子」好像成為了女性實現夢想的禁錮。
她們的夢想經常會在腦海中以「如果」這樣的句式出現:
如果我開一家花店會怎麼樣?
如果我當初堅持寫作會怎麼樣?
如果我逼著自己堅持長跑呢?
如果......
瑞秋看到了身邊有很多這樣的女性,她這樣說:
我能想到的最糟糕的事情,就是我們也許會在潛力得到開發前離開人世。所以,我寫下了這本書,因為這是一種鼓勵、一種嚮導,也是一陣完全將你內心「如果......」的火星吹燃的風。
這是她寫下這本《請停止道歉》的初心,也因為這本書,讓無數女孩相信自己,得到蛻變。
全書的結構非常的簡單,語言也非常親切,就像一位朋友講著她的故事,而你,就這樣從中獲得了能量。
1、那些阻礙你追尋夢想的藉口,你是不是也經常說?
書中的第一部分介紹了阻礙女性追尋夢想的藉口,每一個都深藏於一些女性的內心中:
別的女性都沒這樣做;我不是「目標型」;我沒時間;成功,我不夠格;我做不到一邊追求自己的夢想,一邊做一個好媽媽、好女兒、好員工;我害怕失敗;已經有人做過這件事了;他們會怎麼想;好女孩不需要成功。看到這些藉口,捫心自問一下,有幾個戳中你的內心?但是你平時卻沒有發覺。
看了這一部分以後,和閨蜜聊天,她和我說了一個她的故事。
有一次,閨蜜和她男朋友出去玩,晚上有篝火晚會,大家都在跳舞,因為我閨蜜是一個喜歡跳舞的人,剛好那幾天也在學舞蹈,就想要加入。但是她的男朋友卻毫無跳舞的興致,她只好默默地陪著男朋友,沒有去跳舞。
她和我抱怨她的男朋友不解風情,我運用書中的這部分內容給了她一份建議:你完全可以不那麼在乎他怎麼想,也許你去跳舞了,他會更深刻地感受到你的美和歡樂,也有可能被你感染,加入其中。
我倆都覺得這個想法很讓人著迷,原來主動權掌握在自己手裡,是這麼容易感受到能量。
其實身邊有很多這樣的事情,我們一邊找著藉口,一邊又在內心埋怨著身邊的人,想要改變,卻總是把改變的權利假手於人。
與其希望別人改變,不如先改變自己,從打破這些藉口開始。
2、不必感到抱歉,你有成為自己的權利
你工作忙了一些,明明很累,卻為自己晚回家覺得抱歉;
你順從他人的想法,怕提出自己的想法後別人會不喜歡;
你不敢穿自己喜歡的衣服,怕穿上後會被別人指指點點;
你的父母喜歡你乖巧,即使內心中有叛逆,你也從不表現出來。
這樣的道歉,讓真實的你深藏在他人的期待和各種角色(媽媽、女兒、妻子等)之下背後。
就像那句話所說的一樣:「你可以是母親、是妻子、是女兒,卻唯獨不是你自己。」
作者瑞秋是4個孩子的媽媽,她直言不諱地說「我不適合做家庭主婦」所以她請了保姆幫她。雖然有人對她提出質疑,但她知道,對於自己不擅長的事情,尋求別人的幫助不是一件可恥的事。
生活和工作不能平衡,只能兼顧,所以她會在參加孩子學校活動時寫策劃。哪怕別的家長看到會覺得她有些異類,但她希望她的孩子知道,不必為自己的夢想而感到羞愧。
就像她說的那樣:「我的夢想不止是我的一部分,而是我真實樣子的核心。」
我們每個人身上所有的角色都基於真實的自己,每個人都有追求夢想的權利,不必為此感到抱歉。
其實最遺憾的不是你一輩子碌碌無為,而是你連「半途而廢」的機會都沒有給真實的自己。
3、她之所以優秀,並不是與生俱來
有人會說,那是因為瑞秋現在有錢了,她才說這些,請管家請保姆是我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因為根本請不起。
用自己的起始狀態和瑞秋的中間狀態比較,本來就是不公平的。
在她為了追尋夢想時每天早起一小時的時候,在她為了公司的事情焦頭爛額的時候,在她堅持寫作校對稿件的時候,她沒有找藉口,而是一直在努力,才有了現在她所想要的東西。
瑞秋也曾經歷過失敗,而且是85萬人見證的失敗。在她的第六本書《女孩,醒一醒》出版4個月前,她告訴了所有人她的夢想是登上《紐約時報》的暢銷榜,然而,這個夢想在書籍出版一周後並沒有實現。
但是瑞秋並沒有放棄寫作,所以後來才有了兩度登上《紐約時報》暢銷榜的機會。
在她的書中,你可以看到追夢路上的艱難,也同樣可以感受到夢想達成的喜悅,更可以遇見尋找真實自己的可能。
這不是一本雞湯,因為她切實地給出了很多方法,比如區分好想法、夢想、目標之間的關係,讓夢想變得切實可行;比如告訴你如何提升自信、提高效率。
瑞秋的文字讓人覺得熱情洋溢,她的故事也讓人感受到獨特的魅力。而這樣優秀的她,並不是與生俱來的,她把她的野心寫在了書裡,也把實現夢想的策略寫進了書裡,等待你去翻閱和領悟。
最後,用瑞秋書裡的一句話作為結尾,願你能從中獲得能量:
你是什麼樣的人取決於你的下一個決定,而不是上一個。
作者簡介:荒城。荒城已荒,成長未央。用文字靠近內心,分享你我他的故事,傳遞溫暖和力量,歡迎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