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年市面上流行「再來一瓶」的飲料時,大家買完飲料開蓋時,不是先去喝飲料,而是要先看一下瓶蓋上有沒有「再來一瓶」,如果有的話,代表又可以免費再喝一瓶飲料了,有些運氣好的消費者一口氣可以連中幾瓶。而飲料市場也因為「再來一瓶」銷售量瘋漲,不少飲料商家都因此賺了個「大滿貫」。
那麼大家有沒有發現,最近幾年「再來一瓶」好像消失在市面上了,很少能在看到有飲料還有「再來一瓶」的活動。現在在瓶蓋上更多的是掃二維碼來領取福利,而且商家給到的福利非常大,像什麼某地旅遊3天或者7天,也有網上兌換商品等等活動。
可是真正去掃二維碼的人非常少,所以說,還是有很多消費者非常懷念「再來一瓶」帶來的驚喜感。
第一個開始玩「再來一瓶」活動的是青島啤酒,青島啤酒想出這樣的營銷模式,在當時競爭激烈的啤酒市場脫穎而出,不僅解除了自己的當時的危機,還打了一個漂亮的「翻身仗」。但是要說起真正「再來一瓶」的霸主玩家,那就是康師傅了。
康師傅把這個營銷模式玩得是登峰造極無人能及,2009年2月份康師傅開展了「再來一瓶」的促銷活動後,銷量一路高升。因為康師傅在這個活動中投入了大價錢,中獎率高達20%,比其他飲料品牌中獎率都要高。
康師傅憑藉贈飲的15億瓶飲料,在短短2個月時間就獲得了一大批黏性客戶,當一個品牌培養了消費者的購買心理後,那麼消費者在買飲料時大多數時候的第一選擇就是這個品牌,所以憑藉「再來一瓶」輝煌了幾年。
可是為何如今「再來一瓶」退出了歷史舞臺呢?不少廠家都抱怨過,錢都給那些投機倒把的人給賺走了,這又是什麼情況?
當「再來一瓶」火爆全國後,飲料商家紛紛都模仿了起來,市面上「再來一瓶」活動泛濫後,消費者也就對這種意外的驚喜心理免疫了。加上一些投機倒把的人看到了「再來一瓶」的「商機」,造假情況在全國也泛濫了起來,使得很多廠家都損失了不少錢。
當年紅牛在市面上只推出了1000萬瓶「再來一瓶」的贈送飲料,可是當把中獎瓶蓋回收到廠裡後,竟然發現多出了1000萬個中獎瓶蓋,也就相當於紅牛損失上千萬。
投機分子從這場促銷活動中謀取了上千萬利益,廠家也因此損失了巨額利益,各大廠家也為此愁容滿面,直到後來掃碼活動出來後,廠家們才解決了這個令人頭疼的問題,這也是「再來一瓶」退出歷史舞臺的一部分原因,還有一部分原因也是因為這個活動不能給消費者帶來興趣,遭到了時代的「淘汰」。
不過現在想想當年買上一瓶飲料,看瓶蓋期待的心情和中獎後欣喜的心情,還是非常值得懷念的,可惜「再來一瓶」在未來也只能活在偶爾的懷念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