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開發者技術前線」,選擇「星標」
19:19 在看 真愛
原創:開發者技術前線
特約獨家作者:王迪 | 編輯: 可可
2018年, 自網紅茶火了以後,一個基於網紅茶模式和網際網路的打造的咖啡品牌誕生了,瑞幸開始就帶著的資本的火藥, 加入了這場沒有硝煙的戰鬥中,矛頭直接指向國內深耕已久的國外咖啡鼻祖—星巴克。
甚至在星巴克的鐵粉一直覺得瑞幸有點low。
瑞幸之路
天眼查顯示瑞幸的情況,瑞幸咖啡在2018-03-28註冊45000美元在廈門成立。
在2018年11月8日,錢治亞從神州優車董事、副總經理職位離職,離開了自己工作10年的老地方,正式擔任瑞幸創始人兼CEO。在她的帶動下,亦或是神州優車老闆陸正耀的默許下,一批神州優車的中高層員工紛紛跳槽到瑞幸,組成了瑞幸早期的創始團隊。
2018年6月12日,瑞幸獲得A輪融資2億美元,12月12日,再獲2億美元B輪融資,投資方有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GIC)、君聯資本、中金公司等。其中,GIC最為有名,素有「亞洲最大及最神秘的投資者」之稱,主要負責管理新加坡的外匯儲備,與大家熟知的淡馬錫Temasek Holdings齊名。
2018年12月,瑞幸線下門店突破2000家,2019年總門店預計突破5000家。
擴張路上一路高歌,財務表現卻一片慘澹。2018年1-9月,瑞幸虧損高達8.57億元。公眾開始質疑其「請一億人喝咖啡」、「買5杯送5杯、買2杯送1杯」這種「燒錢補貼+免費送咖啡+快速擴張」的路子行不通。
在一片質疑聲中,瑞幸迅速收穫了「燒錢營銷」、「補貼獲客」、「野蠻擴張」、「盈利無期」、「下一個ofo」等諸多備受爭議的標籤。
2019年,瑞幸咖啡5月17日登陸納斯達克交易所,股票開盤價為25美元。這家橫空出世的新興咖啡品牌,成立不到19個月便以「火箭般的速度」上市
瑞幸戰術?
自瑞幸咖啡攜資本之勢迅速殺入咖啡市場之後,其高額補貼+連年虧損的運營模式一直惹人非議。
在持續虧損之下,其「燒錢」速度能否趕上融資的速度,成為業內所重點關注的問題。
瑞幸如何打?這成了瑞幸的是否成功的關鍵,當然 ,瑞幸一開始並沒有想到它的路會越走越難(持續燒錢虧損),也沒想到會越走越遠(上市)。
歷史總是那麼驚人的相似,眾所周知,瑞幸和OFO的打法很像, 前期通過資本注入,依賴微信提供的社交圈,通過用戶建立的強關係分享傳播,通過下載APP實現盈利(OFO沒到盈利,涼了),後期也是靠著瘋狂的融資,規模擴張,瘋狂獲客,高額補貼,城市下沉,消費年輕化模式, 隨即兩者的一年內估值高達30億美元。當然OFO的失敗並不是戴威戰術失敗,而是戴威太倔強了,低估了資本的力量,導致OFO 被資本和用戶,自媒體一起看熱鬧, 落井下石。
然而瑞幸和OFO單車不同的是,瑞幸並沒有高額的實物成本和運營成本,這大大減少了瑞幸涼的可能性。但瑞幸也知道,它的目標是一個活生生的咖啡大佬—星巴克。
相比較當時的星巴克,星巴克天然有環境好,門店地段便利,咖啡味道好的優勢,而且當時已擁有國內4億會員的客戶,國內5000家門店。 這對於一個新的企業是敢都不敢想,何況去打這麼一個牛逼的巨頭。而中國此時還存有太平洋咖啡,Costa咖啡,以及韓國的mangoSIx, 都是一線城市比較熱銷的咖啡,低價咖啡市場還日本企業全家白客咖啡,美國肯德基的連咖啡,其它一些阿毛阿狗的咖啡牌子更多了。
留給瑞幸的一條路,只有模仿網紅茶的模式,減少門店設施規模,面積,以及服務,甚至不安排顧客休息的座位。 這樣瑞幸才會有一線生機,因此瑞幸是資本家精心打造圈錢利器一點不過分,一開始就以低成本,資本介入,迅速進入咖啡市場,壓倒性優勢佔據外賣市場。
瑞幸做的好的方面,不但模仿了網紅茶(喜茶),還模仿拼多多的裂變模式,甚至抓住了白領的貪便宜和愛點外賣(沒時間)的特點,利用頭條的打法切入年輕化的市場,藉助網際網路,做起了網際網路平價咖啡。
當瑞幸一開始打著「這一杯, 誰不愛」的宣傳語時,就俘獲白領的方心,不要錢的咖啡 誰不愛?傻子也樂著喝。
在瑞幸技術不成熟的前期,我記得技術同行通過修改手機設備號,薅了不下幾十杯咖啡。但這瑞幸不在乎,他們看到就是大家喜歡薅羊毛的習慣,通過營銷鋪開市場,打開知名度。
在這個模式下,虧損是資本方預料到的,規模小的投資方發現虧了 繼續找規模大的投資方 ,將自己的虧損將到最少, 轉嫁到下一輪投資機構,這樣哪怕投資人知道這個是坑,但還會繼續投資,因為他們別無選擇,放棄,那將無一線生機,但在自己能接受的範圍內投資,還有機會獲得成功。
開發者技術前線的觀察員王迪表示:「 一旦瑞幸咖啡鏈斷了, 將是很可怕的。 咖啡並沒有會員和押金服務, 所有用戶的錢是實時流 ,做不到二次投資和運作,這對於一個企業是很不好的現象,除了融資以外都是沒法補血的,但這些還未到來之際,瑞幸就上市了。"
大家如何看待瑞幸?
一位網際網路資深工作者告訴我:」瑞幸好啊,那些一點點,喜茶什麼的隨隨便便就幾十塊一杯,我待會打算去買一杯拿鐵,加上優惠券,才7塊錢一杯「。
一位做設計的妹子告訴我:「除非有洽談合作和周末,工作日喝咖啡不是剛需, 便宜喝,不便宜誰喝啊」
還有一位上海某小區大媽排隊去薅羊毛, 樂呵呵的說道:「免費的憑什麼不喝,一塊錢的超市送的白菜,我都願意去排隊,何況這原價27元的咖啡。回去我告訴我家老頭子,下次再領一杯。」
某網際網路大V反饋:」我老爸看到學生去喝,他也去喝,好奇也是一部分,他比較趕潮流「。
瑞幸咖啡員工開玩笑說:」覺得挺好啊,擺在桌子上,藍色的挺好看的,大家都特別能吃苦,周六咋們都來加班,大家覺得有成就感「。
瑞幸圈錢?實則燒錢
當瑞幸首次進入大眾視野時,很多觀點是抱有瑞幸圈錢的看法,認為在不久後,瑞幸就會恢復原價和減少補貼,但事實證明,瑞幸一直在圈投資人的和股東的錢。 當沒有國內的瑞幸咖啡時,國內只有網際網路企業可以和美國的企業對標,在零售商業,國內還未出現哪個企業和美國的零售企業對打,肯德基 ,星巴克,可口可樂,家樂福都是外資企業,在華的銷售額佔比亞太的70%。 所以說國內的錢都被美帝賺了了。
星巴克的價格一直在國內屬於偏高,普通人是喝不起咖啡的,瑞幸咖啡的出現讓國內5億人享受了免費咖啡的體驗。這種付出精神不是隨隨便便的能做到的。
那麼瑞幸的成功,也給國內的零售企業帶來的希望,中國是有能力和美國的零售企業競爭,華為證明了我國的通訊技術強大,阿里巴巴證明了中國的支付能力,和電商消費能力世界領先,頭條的出海成功也證明了國內人對娛樂的需求非常高。
還有瑞幸吸取了目前獨角獸的戰術開打的。全身上下有拼多多,OFO,抖音的戰術優點。 那麼還有什麼企業,和個人看不起瑞幸呢? 哪怕是低價咖啡,又能如何?題外話, 我個人認為OFO的涼,於其說是資本寒冬導致,還不如說是國內媒體的吃瓜和民眾的輿論導致的用戶集中退款才是主要原因。
但不可否認的是,咖啡之路是很漫長的,雖然一杯咖啡成本3元不到,但是瑞幸需要減少虧損 證明自己。美團去年虧損40億,最近美團市值超越百度,佔據網際網路前三,說明虧損並不是衡量一個公司是否有市場的關鍵,只要這個虧損率降低,帶給投資人積極的信號,就是優勢。
我怕有一天這些人用對OFO的手段,對待瑞幸,這才是最悲哀的。
最後,湯唯那麼漂亮,讓瑞幸圈點錢怎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