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評價中公平與公正的區別

2020-12-06 中國科技論文在線
圖片來自網絡

公平是一個社會學名詞,公是為大家,大多數,平指平等。《管子·形勢解》有「天公平而無私,故美惡莫不覆;地公平而無私,故大小莫不載。」 在法律上,公平是法所追求的基本價值之一;經濟學中,公平指收入分配的相對平等,即要求社會成員間收入差距不能過分懸殊,要求保證社會成員的基本生活需要;社會層面的公平,則是經濟利益、政治利益以及其他利益等在全體社會成員之間合理而平等的分配。從詞義上講,公平是公正不偏袒,其表現在權利、分配、機會和司法的合理性。

公正是倫理學的基本範疇,即公平正直,沒有偏私。《荀子·正論》有「故上者下之本也,上宣明則下治辨矣;上端誠則下願愨矣,上公正則下易直矣。」 由於沒有偏私是要依據一定的標準而言,所以公正是含有一定價值標準的價值判斷,這個標準一般為當時的法律。每個社會都有各自的公正標準,因此公正並不必然代表「同樣的」、「平等的」。

僅從字義上,就可看出公平與公正具有一定的聯繫,但是公平是對某結果的客觀評價,用以表示對各比較方而言都是正義的;公正則更傾向於主觀評判,多是從裁判者的角度來定義。相較之下,公平更客觀。公平是實質上的一種平等,而公正則是在一定評判標準下的公平正直。

科學研究需要公平的學術環境。除了自身的綜合實力以外,科技工作者獲得學術研究的機會應該是公平的。科技評價也應該基於公正、公平的原則,兩者既有區別性也有統一性:

科技評價的公平性更多是從科研參與者的角度展開,其主要體現在,應該以同行同類評價為基礎,應用科學研究和技術開發類研究成果如果用基礎科學基礎研究那一套評價指標去評價,顯然是很不合理的。然而由於科技管理部門的簡單管理思路,我國高校長期以來形成的科技評價機制具有明顯的統一、量化特徵,評價指標單一化、評價標準定量化、評價方法簡單化、評價結果功利化的傾向又比較嚴重,分類評價實施不到位,很大程度上影響了科技評價的公平性。

科技評價的公正性則主要針對體系或機制而言,建立健全公正合理的學術評價體系具有非常重大的意義。實行分類評價不僅會提高公平性,也更會提高公正性,因為不同的科研類型價值判斷標準區別很大。我國在人才和科技評價上實行的西部政策,在很大程度上是從公正性的角度制定的,西部基礎條件差,取得同樣的成果所付出的努力和代價是不同的,從縮小東西部差別的角度上,實行差別化的政策也是必要的。

我們國家在不斷推動學術評價制度的改革,正在逐步改變片面地通過規定期刊等級和論文數量等簡單化、絕對化的學術評價標準,在今年新發布的《關於分類推進人才評價機制改革的指導意見》中,對人才評價機制的改革做了進一步的部署,包括分類健全人才評價標準、改進和創新人才評價方式、加快推進重點領域人才評價改革、健全完善人才評價管理服務制度等。

大家對科技評價有這樣或那樣的意見,主要是我國的科研投入只有不到百分之十的經費用於基礎研究,而評價的指標卻是百分之百的基礎研究指標。因而,應及早建立起分類科技評價體系,特別需要科技管理部門有擔當精神。科技評價其公平公正的環境需要一個不斷優化完善的過程,學術評價中的功利色彩不斷弱化,科研成果的創新性和應用價值得以愈發重視,高校的科技工作將會更加持續健康的發展。(責任編輯趙豔玲,榮譽主編李志民)

相關焦點

  • 科技評價的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
    圖片來自網絡科技評價不僅是科技管理的重要手段,而且是國家宏觀管理和科研資源配置的重要依據,對科研機構行為具有重要的導向作用。長期以來形成的以統一、量化為特徵的科技評價機制,對調動科技人員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發揮了重要作用。
  • 新體系公正嗎?——教育科研領域破除評價體系...
    新體系公正嗎?——教育科研領域破除評價體系「SCI論文至上」風透視新華社記者近日,教育部、科技部發文要求破除科研和高等教育領域評價體系「SCI論文至上」風,規範SCI論文相關指標在科技評價、職稱評聘等重要領域的使用,措施包括不把SCI論文相關指標作為職稱評聘的直接依據以及作為人員聘用的前置條件等。為何「SCI論文至上」必須破除?已有哪些嘗試?
  • 內蒙古潤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項目通過科技成果評價
    2020年12月25日,第三方專業科技成果評價機構——中科合創(北京)科技成果評價中心在北京依據科技部《科學技術評價辦法》的有關規定,按照科技成果評價的標準及程序,本著科學、獨立、客觀、公正的原則,組織專家對內蒙古潤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完成的「太陽能跨季節儲能零碳設施農業技術及應用」項目進行了科技成果評價
  • 西南科技大學與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等單位科研成果通過科技成果評價
    2020年8月19日,第三方專業科技成果評價機構——北京中聯浩科技成果評價中心依據科技部《科學技術評價辦法》的有關規定,按照科技成果評價的標準及程序,本著科學、獨立、客觀、公正的原則,在北京召開了由西南科技大學、四川冠慕思楊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雷射聚變研究中心、青島科技大學和四川一諾高分子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完成的「可循環芳雜環高性能聚合物製備技術創新及應用」項目科技成果評價會。
  • 第5658期 山東格瑞德集團有限公司的項目通過科技成果評價
    2020年9月17日,第三方專業科技成果評價機構——中科合創(北京)科技成果評價中心在濟南依據科技部《科學技術評價辦法》的有關規定,按照科技成果評價的標準及程序,本著科學、獨立、客觀、公正的原則,組織專家對山東格瑞德集團有限公司完成的「連續玻纖PP熱塑性預浸料研發」項目進行了科技成果評價。
  • 石墨烯遠紅外發熱膜科技成果評價會在京召開
    中新網9月30日電 29日,由廣東康烯科技有限公司發明,由中國高科技產業化研究會主持的「基於石墨烯節能新材料的超寬幅遠紅外線發熱膜關鍵技術研究與示範」科技成果評價會在北京中國科技會堂召開。評價會上,評價機構嚴格按照科技部《科學技術評價辦法》的有關規定,按照科技成果評價的標準及程序,本著科學、獨立、客觀、公正的原則,組織專家對該項科技成果進行了科技成果評價。評價委員會聽取了項目完成單位的技術總結報告,對評價資料進行了審查,經嚴格質詢和充分討論形成了評價意見。
  • 馮新華:在提升執法公信力中踐行公正的價值追求
    其次,開放、透明、信息化下的檢察機關執法需要更加堅定公正信念。在開放、透明、信息化的條件下,政法機關的執法活動越來越成為社會各界和新聞媒體關注的焦點。現代的執法是陽光下的執法,是透明的執法。堅定公正的價值追求,堅定公正的法律信念,是檢察機關公正廉潔執法的思想基礎和保障,是新形勢對檢察機關執法活動的根本要求。再次,修改後的刑事訴訟法對檢察機關公正執法提出了更高要求。
  • 地面遙感多光譜掃描火災預警系統項目通過科技成果評價
    2016年12月29日,中科合創(北京)科技成果評價中心根據科技部《科學技術評價辦法》有關規定,按照第三方成果評價標準及程序,本著科學、客觀、獨立、公正的原則,在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組織專家,對北京中航天基空間信息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研發的「地面遙感多光譜掃描火災預警系統」項目進行了科技成果評價。
  • 雲南省有色地質局三一七隊等單位的項目通過科技成果評價
    2020年9月2日,第三方專業科技成果評價機構——中科合創(北京)科技成果評價中心在昆明依據科技部《科學技術評價辦法》的有關規定,按照科技成果評價的標準及程序,本著科學、獨立、客觀、公正的原則,組織專家對雲南省有色地質局三一七隊和雲南省有色地質局地質地球物理化學勘查院完成的「雲南省馬關縣都龍礦區外圍鋅錫銅多金屬礦整裝勘查區礦產調查與找礦預測」項目進行了科技成果評價。
  • 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等單位的項目通過科技成果評價
    2020年10月20日,第三方專業科技成果評價機構——中科合創(北京)科技成果評價中心依據科技部《科學技術評價辦法》的有關規定,按照科技成果評價的標準及程序,本著科學、獨立、客觀、公正的原則,組織專家對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國家衛星海洋應用中心、南京信息工程大學、航天東方紅衛星有限公司共同完成的「新體制全球海面風場探測微波散射計」項目進行了科技成果評價。
  • 雁鴨類水禽高效擴繁與健康養殖技術通過科技成果評價
    評價會現場央廣網北京12月29日消息(記者 於聞)近日,由科技部認定的科技成果評價機構——中科合創(北京)科技成果評價中心組織專家,對江西省林業科學院研發的「雁鴨類水禽高效擴繁與健康養殖技術體系創建與應用」項目進行了科技成果評價。
  • 焦磷酸一氫三鈉一水化合物關鍵生產技術項目通過科技成果評價
    評價會現場央廣網北京1月7日消息(記者 於聞)2017年1月5日,中科合創(北京)科技成果評價中心根據科技部《科學技術評價辦法》有關規定,按照第三方成果評價標準及程序,本著科學、客觀、獨立、公正的原則,在雲南省昆明市組織專家,對雲南萊德福科技有限公司研發的「食品添加劑焦磷酸一氫三鈉一水化合物關鍵生產技術
  • 權威的驗證評價,助力國產檢測儀器強勢崛起
    ■聚 焦本報記者 管晶晶2016年末,首都科技條件平臺科學儀器開發培育項目「首都科技條件平臺國產檢測儀器設備驗證評價研究與應用」完成了6個廠家、7臺設備的驗證工作。該項工作是由北京出入境檢驗檢疫局技術中心與北京科學儀器裝備協作服務中心共同承擔的北京市科委培育項目,該項目以創建國產檢測儀器設備驗證與綜合評價服務為切入點,激發平臺科技人才、儀器設備等存量資源活力,進一步釋放平臺科技資源紅利,通過平臺成員單位相互聯合,建立國產檢測儀器設備驗證與綜合評價服務新模式。
  • 韓國的科技評估(評價)
    2008年,政府對《國家研究開發事業成果評價及成果管理法》進行了修訂並執行,對國家所有R&D事業開始全面實施以結果為中心的評價,科技評價從先前研究的必要性及研究能力等過程評價為中心,向以成果目標的適宜性及實現目標的可能性(包括研究能力)等以結果評價為中心轉移,評價體系得以逐步建立並完善。
  • 醫藥衛生期刊評價體系建設高峰論壇在京啟動
    中新網北京新聞1月19日電 (記者 尹力)醫藥衛生期刊評價體系建設高峰論壇日前在京啟動,多位來自醫藥衛生健康領域、醫藥期刊行業的專家學者提出,作為促進醫藥衛生發展的重要學術平臺,醫藥衛生類期刊亟需建立一個健全、公正、開放、包容的評價體系。
  • 新體系公正嗎?「SCI論文至上」風透視
    近日,教育部、科技部發文要求破除科研和高等教育領域評價體系「SCI論文至上」風,規範SCI論文相關指標在科技評價、職稱評聘等重要領域的使用,措施包括不把SCI論文相關指標作為職稱評聘的直接依據以及作為人員聘用的前置條件等。 為何「SCI論文至上」必須破除?已有哪些嘗試?誰將可能因此獲益?新評價體系能保證客觀公正嗎?
  • 【熱點檢訊】檢察日報評論員文章:堅持客觀公正立場引領社會法治進步
    堅持客觀公正立場引領社會法治進步——二論學習貫徹第十五次全國檢察工作會議精神公平正義是司法的靈魂和生命。
  • 對於雷軍和方舟子 錘子科技CEO羅永浩是這樣評價
    關於一些評價張鵬在大屏幕上呈現了一些人名,希望羅永浩能夠發表自己的評價。我們挑選了羅永浩對於雷軍、俞敏洪和方舟子的評價,和你一起分享。但是他們的努力並沒有得到這個社會公正的回應和認可,大家還是不加了解,輕浮地評價小米這個品牌就是LOW,沒有品牌和追求的,就是走一個量的,米5出來在產品上做的非常非常用心,遠比早期是特別有追求的。我希望作為一個同行,我希望他在這些方面做出的努力能夠得到這個社會比較公正的認可。這個也是為什麼剛才你們看有一個用戶說,我手裡拿著小米手機取暖,是諷刺小米手機熱,也說小米炸了我就開始出T3了。
  • 破除「SCI至上」是學術評價改革的突破口
    近日,科技部會同財政部研究制定《關於破除科技評價中「唯論文」不良導向的若干措施(試行)》,教育部、科技部聯合印發《關於規範高等學校SCI論文相關指標使用 樹立正確評價導向的若干意見》,力圖破除科技評價中「唯論文」、論文「SCI至上」的不良導向。
  • 科技中小企業入庫評價破萬家
    比去年增長143%  蘇州市入庫企業數佔全省近三分之一,位居第一  蘇報訊(記者 曉亮)近日,省科技廳公示了今年第七批科技型中小企業入庫評價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