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化成關鍵詞!升級與革新後「中國源動力」應運而生

2020-12-04 中國經濟網

汽車業正處於電氣化、網聯化、智能化和共享化大趨勢的變革時代,「雙積分」、「國六排放」、「純電動」、「混合動力」、「氫燃料動力」、「增程式」……新技術、新政策正從不同角度推動汽車動力市場不斷進化,汽車動力系統正步入多元化發展時代。

5月19日,由《中國汽車報》社主辦的「中國汽車動力技術交流會暨首屆中國源動力頒獎典禮」在北京理工大學召開。《中國汽車報》社有限公司總經理辛寧,清華大學核能與新能源技術研究院教授、國際氫能學會(IAHE)副主席毛宗強,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副秘書長閆建來,天津大學內燃機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姚春德,北京理工大學葉輪機械與增壓技術研究所所長 馬朝臣等行業專家及企業代表,各大行業媒體以及北理工師生出席本次交流會,共同探討當今全球汽車動力技術現狀及發展趨勢。

中國汽車動力技術交流會暨首屆中國源動力頒獎典禮活動現場

汽車動力系統進入多元化時期

辛寧在活動致辭中提出三個觀點:第一,傳統動力、混合動力及新能源動力系統多元並存將成為必然;第二,我國新能源汽車發展雖然迅猛,但目前發動機仍佔據汽車動力系統的主力位置,內燃機未來發展的關鍵在於不斷提高熱效率,挖掘效率和性能潛力。當下和未來較長時期,將繼續承擔節能環保的重任,我們始終要對內燃機市場充滿信心;第三,傳統動力、混合動力以及新能源動力之間,是相互包容,相互融合的關係。

《中國汽車報》社有限公司總經理辛寧致辭

姚春德教授全面介紹了現代內燃機的主流技術特點,同時梳理了內燃機技術演進的歷史。他強調,內燃機經過幾個世紀的發展,技術與以往已經不可同日而語,可變壓縮比、停缸技術、均值壓燃技術、缸內噴水技術、汽油壓燃、日產e-power車等技術日新月異。未來電氣化和燃料多元化將賦予內燃機強大的生命力,在可預見的未來,仍將是人類主導的動力。

天津大學內燃機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姚春德

閆建來表示,「內燃機技術進步遠沒有到終點,汽油機熱效率有望增長到60%,柴油機有望增長到80%。傳統能源與新能源汽車將長期並存,預計在2035年左右達到市場交匯點。」這也意味著,在傳統動力系統依舊佔據主力位置的當下,混合動力系統、純電動動力系統、增程式動力系統正不斷崛起,汽車動力市場由內燃機動力為主流向多元化動力同臺競爭轉變已經是大勢所趨。

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副秘書長閆建來

 汽車動力系統需要多元化發展

改革開放40年以來,中國汽車產業取得偉大成就,也發生了巨大變化,中國汽車產銷量已經成為帶動世界汽車產業增長的重要力量。如今,我國汽車產業發展的外部環境發生了本質變化,我們應當正確認識汽車產業轉型升級的時代背景。汽車產業轉型時期,新機遇也隨之而來。巨大變革期一定是極大機遇期,新技術必然帶來新機遇,全球變革所帶來的新機遇必然轉化為中國機遇。

閆建來表示,中國汽車產業目標是從跟隨性發展向引領性發展轉變,純電動汽車是我國汽車產業的終極目標之一,氫燃料電池同樣是終極目標之一,多元化目標並行,找到可持續發展的新動能和新驅動力,從傳統能源向新能源轉變是確保中國汽車產業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可喜的是,目前我國在純電動汽車方面基本與國際同步,市場層面居於領先地位;在氫燃料電池汽車領域,中國擁有的技術及產業基礎並不落後,同時也具備一定的國際話語權,特別是在氫燃料商用車層面中國居於領先地位。

毛宗強教授發表《從氫倫理看氫能》主題演講,他從氣候變化、我國減排CO2的巨大壓力,以及能源結構等方面闡述了汽車產業面臨的外部環境。他表明,我國發展氫能有著重要的戰略意義。「氫的能量密度是汽油的3倍,鋰電池的130倍。氫能是解決我國能源安全和環境安全的重要途徑,我國能源突圍的方向,大國自立的基石。」毛宗強教授說。

清華大學核能與新能源技術研究院教授、國際氫能學會(IAHE)副主席毛宗強

辛寧表示,我們應該以消費者為導向,不斷將各種技術路線優點發揮到極致,這樣才能使消費者獲利,也才能在未來的競爭中做大做強。

13款產品獲「中國源動力」獎項

「今天我們相聚一堂,共同探討汽車動力系統的未來,《中國汽車報》作為汽車行業輿論的領導者,願意搭建這樣相互交流、學習的平臺,為汽車產業朝著更好的方向發展貢獻力量。」辛寧強調,正是看到汽車動力系統未來的發展大趨勢,《中國汽車報》將連續舉辦了八屆的年度發動機評選活動——「動力先鋒榜」進行了全面升級與革新,在傳統動力系統評選的基礎上增加更多內涵。經過反覆討論和醞釀,《中國汽車報》主辦的首屆「中國源動力」評選活動應運而生。

與會專家與獲獎企業代表合影留念

《中國汽車報》舉辦首屆「中國源動力」評選活動,旨在助力企業在多元化動力系統融合發展的過程中取長補短,最終形成合力推動整個汽車行業共同進步。具體來看,「中國源動力」除了對以往傳統動力系統進行對比,還增加了純電動動力系統、增程式動力系統以及混合動力系統。評選範圍更廣泛,評選標準更多元,重點突出參評動力產品的特點和優勢。

專家委員會通過多輪公正、嚴格的評審,最終評選出13款汽車動力系統(共計11家動力系統供應商),包括柴油發動機8款、汽油發動機3款、混合動力系統1款、純電動動力產品1款。其中,濰柴動力WP13柴油發動機,雲內動力YNF40E柴油發動機,一汽解放發動機事業部CA6DM3-56E6柴油發動機,全柴動力H20-120E60柴油發動機,玉柴股份YCY20柴油發動機,綠控傳動TED系列純電動動力系統,東風康明斯ISZ系列柴油發動機,江鈴汽車JX4D30A5H柴油發動機、江西五十鈴JE4D25Q6柴油發動機,哈爾濱東安動力DAM16K系列汽油/CNG發動機、DAM12TD增程發動機,哈爾濱東安汽發P2混合動力系統獲得各類先鋒獎項。(詳見名單)

「縱觀中國汽車動力發展的演變歷史,市場和政策兩大驅動力始終貫穿始終。」辛寧進一步指出,隨著用戶對汽車動力性、經濟性、環保性提出更多、更高的需求,油耗法規和排放標準越發嚴格,單一的驅動形式,已經難以滿足如此多元化的需求。迎接汽車動力系統多元化時代的到來,為用戶提供多種多樣動力裝置選擇,是廣大汽車企業和動力系統供應商不斷努力的方向。首屆「中國源動力」獲獎動力系統正是汽車動力市場由內燃機動力為主流向多元化動力系統轉型的重要代表。

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

相關焦點

  • 鐳煜科技:高鎳體系下動力電池的乾燥工藝革新
    打開APP 鐳煜科技:高鎳體系下動力電池的乾燥工藝革新 高工鋰電 發表於 2020-11-26 15:39:17 作為本屆年會「智造工藝創新」專場冠名贊助商,鐳煜科技已經連續多年參與高工鋰電年會,將在大會上和與會嘉賓分享動力電池乾燥設備的工藝革新之路。 水分是鋰電池的天敵,而在高鎳材料體系下,鋰電池製造對水分、環境的控制要求更高,要求乾燥工藝進行革新升級。
  • 安然納米產品結構升級,安然產品助力《中國製造2025》
    安然納米產品升級內在驅動力安然加快產品升級換代《中國製造2025》要求製造業加快數位化、網絡化、智能化的進程,增強創新能力,形成一批具有較強競爭力的公司和產業集群。當前,「智能製造」的提及率相當高,無疑,安然納米公司產品將成為時代的新寵。
  • ...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安進:創新是驅動汽車業轉型升級源動力
    江淮汽車董事長安進在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2020)上表示,唯有創新才能驅動汽車產業轉型升級,形成新的競爭力,迎接汽車「新四化」挑戰。  江淮汽車的實踐證實了創新是驅動汽車產業發展轉型的源動力。成立於1964年的江淮汽車,是一家業務涵蓋商用車、乘用車、新能源汽車、汽車出行、汽車金融等眾多服務領域的綜合型汽車企業集團,位居2018年世界最具品牌價值50強、中國汽車品牌前五強。
  • 技術革新促「中國鮑魚之鄉」產業升級
    近年來,福建省福州市連江縣圍繞鮑魚養殖加工特色產業,通過引進深遠海養殖平臺、升級替代傳統漁排養殖設施、加快養殖技術革新等措施,促進鮑魚全產業鏈轉型升級和健康發展。連江縣是「中國鮑魚之鄉」,鮑魚產量約佔全國鮑魚產量30%,鮑魚養殖行業直接從業人員超過1萬人,帶動育苗、加工、銷售等從業人員超過5萬人。2019年連江縣鮑魚產量4.8萬噸,產值達56億元。
  • 每經熱評|國內大循環的源動力在哪裡?
    然而,國內大循環的源動力何在,又如何驅動?筆者以為,為了實現經濟行穩致遠、社會安定和諧,需要完整地解讀並落實「驅動國內大循環的源動力」這個當下的緊迫課題。短期動力來自最終消費宏觀經濟學是動態經濟學,時間變量是宏觀經濟分析的最重要變量之一。因此,短期和中長期構成宏觀經濟分析的一個重要框架。經濟活動的源動力就有短期和中長期之分。
  • 探尋中國科技谷的「動力之源」
    新華社北京1月30日電 題:探尋中國科技谷的「動力之源」  新華社記者向定傑、陳灝、徐海波  新發展理念,創新是第一位的。  山東創新集團董事長崔立新告訴記者,鋁水在這裡被加工成手機殼、名牌汽車的輪轂、高鐵列車的內部材料。「電子、電器產品的利潤貢獻遠遠超過建築型材等產品。」他說。  幾年前,鋁產業還被視為傳統行業,是產能過剩的代表。鄒平市委書記皮臺田說,近年來鄒平市聚焦鋁業高端發展,全力打造「中國鋁谷」,持續加大扶持力度,鋁產業集群不斷壯大、附加值顯著提升。目前,全市共有涉鋁企業30餘家。
  • 阿里財報解讀發展推動力、源動力、後續力
    據阿里巴巴最新公布的2007全年財報數據顯示,其全年總營收達到21.6億元人民幣,相比2006年同比增長58.5%;利潤達18.8億元人民幣,比06年上漲67.2%;淨利潤9.7億元人民幣,同比上升340.0%.艾瑞諮詢分析認為儘管在新一輪經濟形勢下全球經濟受困次貸風暴並引發貿易流通放緩、消費市場低迷,給中國經濟造成一定影響,但中國網際網路及
  • 蜜源3周年戰略升級發布:打造世界級社交電商內容導購平臺
    通過在發布會上蜜源公布的用戶畫像數據,了解到蜜源APP中70%的用戶集中於發達地區,網購需求大,購物情緒高漲。以73%的女性購買力為主,與網購主要人群和社交電商主要用戶高度重合。以80、90後用戶為主,母嬰百貨類商品最受歡迎。透過以上數據,不難發現蜜源模式把成功的因素一一都收入囊中。
  • 市場細分的顆粒度越來越小 消費行為越發多元化
    諸多趨勢不一而足:市場細分的顆粒度越來越小,消費行為越發多元化;「95後」的精神生活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帶動了遊戲市場的發展;長尾市場再度出現火爆局面,用戶快速消化這些小眾商品。雖然很多趨勢可能並不顯眼,但反映的是中國經濟這一巨幅圖景之下諸多細微的變化,並體現了中國社會消費結構升級、消費理念提升的過程。
  • 英樹透明質酸王牌系列煥新升級,喚醒肌底水動力
    原標題:英樹透明質酸王牌系列煥新升級,喚醒肌底水動力 作為近兩年快速崛起的國產護膚品牌,英樹在設計研究和開發更適合亞洲女性使用的產品方面始終不遺餘力。日前,深究7年透明質酸與機理的英樹,對旗下暢銷7年之久的王牌系列——透明質酸保溼修護系列進行了全面煥新升級,更高效更針對性解決消費者常遭遇的補水不深入、保溼時效短、鎖水不給力、滲透性較差的難題,從深層滋潤修護女性肌膚,喚醒肌底水動力。
  • 消費升級新階段 「健康化」成新主線 家電健康功能研發與應用成為...
    消費升級新階段 「健康化」成新主線 家電健康功能研發與應用成為重點 來源:信息時報 • 2020-11-10 16:04:38 近日,由中國家用電器協會指導,中國家電網、北京世諾醫學交流中心共同主辦的「生命質量科技保障
  • 跨國公司錨定中國市場關鍵詞:避風港 創新源 首秀場
    避風港 創新源 首秀場跨國公司錨定中國市場三大角色經濟日報記者 朱 琳受新冠肺炎疫情等不利因素影響,2020年全球貿易、投資遭受重創,世界經濟陷入深度衰退,企業發展面臨巨大挑戰。儘管外部環境的不穩定性和不確定性增強,但在中國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持續深化對外開放,積極為外資企業復工復產紓困解難的背景下,這些跨國公司在中國的發展不但沒有止步,反而成為今年世界經濟的一大亮點,中國市場在跨國公司全球業務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避風港、創新源、首秀場,成為跨國公司在華業務發展的三個關鍵詞。
  • 創新、合規、責任 三個關鍵詞解析鳳凰金融五年發展
    來源:中國經營報創新、合規、責任 三個關鍵詞解析鳳凰金融五年發展文/佚名金融行業的近五年,以金融為基礎的科技建設飛速發展,並受到各界關注,業內越來越多的聲音提倡創新發展、合規運營與責任金融這三個關鍵詞。
  • 《2020中國多元化勞動關係市場研報》發布 超半數企業認可多元化用...
    2020年,疫情爆發、政策紅利、人口變化、技術發展…我們身處的時代與外部環境的劇烈變化,而「以變應變」成為企業生存和發展的選擇,企業組織體系與管理模式從臃腫冗餘到數位化與便捷化,企業的僱傭模式不斷的被刷新,多元化用工模式迎來一波發展高潮。經歷了這個多事之秋後,中國多元化勞動關係發展現狀如何?給經濟重啟、企業復甦、拉動就業帶來哪些助力?從而引發社會廣泛關注。
  • 華為EMUI10獲年度行業創新獎 分布式技術成關鍵詞
    華為「1+8+N」戰略致力萬物互聯的體驗革新  分布式技術應運而生在說分布式技術之前,首先需要提到華為1+8+N戰略。倪元強表示,5G網絡的到來為萬物互聯提供了基礎環境,人均多設備分立迭代的現狀很有可能被IoT體系取代,它可以為用戶帶來體驗革新。但當前各終端的應用由於基於不同的系統互相割裂,難以提供無縫的跨終端協同體驗並充分發揮各終端硬體能力的優勢。因此,華為EMUI系統的分布式技術應運而生。
  • 第21屆中國環博會開幕,源動力公司攜核心產品重磅參展
    年度環保行業「首展」——第21屆中國環博會於2020年8月13日在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盛大開幕。西安航天源動力工程有限公司作為環境綜合服務優質提供商受邀參展,為環保產業帶來航天智慧服務的獨特產品體驗。
  • P-MEC China 2017——為中國製藥工業4.0提供源動力
    來源:中國醫藥保健品進出口商會   發布者:中國生物工程雜誌   日期:2017-05-02   今日/總瀏覽:1/1746 中國製藥裝備行業是中國醫藥工業的發動機和心臟,也是國家製造業水平的體現。
  • 十年技術革新成就太陽能熱利用
    而30年後的今天,我國太陽能事業已經健步跨入高水平、多層次、高效率的軌道,以太陽能應對全球能源危機成了當前的核心課題。 從熱水到熱能,從民用到工業,從散亂到一體化,這是我國太陽能熱利用經歷的三次技術革命。力諾瑞特10年技術革新之路,也剛好見證並參與了這一技術發展歷程。
  • 中國在建的最大科學裝置:中國散裂中子源 堪稱「超級顯微鏡」
    項目建成後,中國將成為繼美國、日本、英國之後,世界上第四個擁有脈衝式散裂中子源的國家。今後還將和東莞全面合作,大力推動散裂中子源相關技術的落地和產業化,為東莞和廣東科技發展和產業升級作出貢獻。因此,小樣品的快速、高分辨的中子散射測量迫切需要新一代通量更高、波段更寬的中子源,散裂中子源應運而生。 與核反應堆中子源相比,散裂中子源具有許多獨特性能:高脈衝通量,豐富的高能短波中子,優越的脈衝時間結構。
  • 你好,「新動力人群」
    3支科技隊伍,平均八成以上是80後、90後。    這只是一個掠影。走過40年,人們見證了個體戶的誕生,見證了鄉鎮企業家的起步,見證了外企「高級打工仔」的從無到有,見證了創新型企業家的應運而生,每一個受益於改革、誕生於改革的新群體,最終都成為年代的符號,都助推改革開放獲得更大的歷史空間。現在,當中國改革穿越「不惑」再次出發,當全面深化改革的號角與信息化的潮音形成了深度共鳴,「新動力人群」和他們一樣,開始踏著中國改革的節奏出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