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三元的頭牌 24-70mm f/2.8鏡頭發展史_佳能 RF 28-70mm f/2L USM...
第一枚鏡頭為R55-135mm f/3.5,而後續推出的焦距為FL85-300mm f/5(1965年4月)和FL100-200mm f/5.6(1966年12月)。對於變焦鏡頭而言,長焦鏡頭的設計更加容易一些,但是消費者真正期待的是具有廣角的變焦鏡頭。當時市面上此類鏡頭可以說少之又少,能夠具有廣角,而且畫質不錯的鏡頭則更稀少。
-
DIY移軸鏡頭 50mm F1.8鏡頭變身大改造
一支幾百元的50mm f/1.8入門定焦鏡頭,透過攝影玩家巧手改造,拍出來的效果也能與高階移軸鏡互相匹敵。
-
超廣新星 佳能EF 16-35mm f/4鏡頭評測(全文)_佳能 EF 16-35mm f/4...
而隨著這款鏡頭的發布,佳能的「小三元」系列也終於集齊了三款鏡頭。這款佳能最新的紅圈L鏡頭近期來到了我們的評測中心,那麼這枚全新的超廣角鏡頭素質究竟如何,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從最早的20-35mm f/2.8鏡頭到後來的17-35mm f/2.8,再到大三元的16-35mm f/2.8mm鏡頭。這些性能優異的佳能廣角鏡頭都給攝影愛好者們留下了頗為深刻的印象,不過這些鏡頭也著實不便宜,高昂的價格多少讓一些用戶望而卻步。而隨著新款EF 16-35mm f/4L IS USM的推出,佳能的用戶們又多了一個保持高畫質前提下,相對便宜些的選擇。
-
實力強大的重武器 佳能RF28-70mm f/2評測(全文)_佳能 RF 28-70mm...
相機界向來都不缺各種神兵利器,但是f/2恆定光圈的標準變焦鏡頭,確實是相當罕見的重武器。今天這篇文章,我們來看一下拖延很久的一個鏡頭評測,那就是佳能RF28-70mm f/2。這枚鏡頭最大的特點在於f/2的恆定大光圈,所以讓這枚鏡頭有了更大的替代作用,可以替代很多定焦鏡頭來拍攝很多特定題材。下面我們就來看一下這枚鏡頭的實際測試。
-
大師之選 佳能EF 70-200mm F2.8鏡頭解析(全文)_佳能 EF 70-200mm...
他們手中的鏡頭似乎跟我們的不太一樣,不僅長了很多,而且大多採用了白色的鏡身塗裝,看起來甚是高端。 這些白色的鏡頭均屬於佳能的EF系列遠射鏡頭,是專業攝影師以及攝影發燒友最常用的鏡頭。佳能EF 70-200mm f/2.8L IS II USM就是一支這樣的鏡頭,該鏡頭不僅適合拍攝體育比賽,並且在風光以及人像攝影中均有著較為突出的表現。
-
風光攝影的必備武器 佳能廣角鏡頭的進化史_佳能 RF 15-35mm f/2.8...
最近幾年間,從EF 11-24mm f/4的發布,到如今RF15-35mm F2.8的到來,佳能的廣角鏡頭,已經站在了廣角變焦鏡頭的頂尖行列。ASPHERICAL 雖然佳能早在1973年就發布了FD28-50mm f/3.5 S.S.C.,但是沒有到24mm,始終不能算是真正的超廣角。1978年,佳能的第一支廣角變焦鏡頭終於誕生,鏡頭為:FD24-35mm f/3.5 S.S.C. ASPHERICAL。這枚鏡頭同樣採用了非球面鏡+浮動鏡片組的光學設計,從而達到了實現了足以抵消像差影響的變焦設計。
-
高解析度王者之鏡 索尼FE24-70mm GM試用
為了更好的展示FE 24-70mm F2.8 GM鏡頭的性能,我們試用搭配的機身是採用約4240萬有效像素35mm全畫幅Exmor R CMOS背照式影像傳感器的A7RII。索尼或於6月帶來新機高速連拍 索尼A99 Mark II最新消息曝光運動無極限 索尼酷拍運動攝像機試用體驗全畫幅微單最長焦 索尼70-300mm鏡頭試用長焦機新世代降臨 索尼RX10 III評測首發600mm長焦機新形態 索尼RX10 III外觀賞析·專業大氣外觀 作為索尼最高端的E卡口鏡頭,FE
-
大光圈BR鏡片 佳能35mm F1.4 II評測首發
EF 35mm F1.4L II USM鏡頭,已有17年之久。如此之長的時間沒有更新此款鏡頭,是因為當年研發的35mm F1.4一代鏡頭具有很高的成像水平,在色彩表現力方面尤為突出,號稱是一款具有「德味」風格的佳能鏡頭。
-
輕量化白炮 佳能400mm f/4 DO II評測(全文)_佳能 EF 400mm f/4 DO...
這枚採用了DO鏡片的佳能400mm鏡頭,由於在原理上和傳統的僅依靠折射的光學鏡片不同,使得鏡頭可以有效地實現小型化和輕量化。這也使得400mm f/4 DO系列鏡頭成為佳能超遠攝鏡頭中,便攜性最好的一款。不僅如此,得益於DO鏡片在色差處理方面的優勢,鏡頭的成像水平也更具優勢,可謂是一款頗具看點的新款超遠射定焦鏡。
-
佳能1000D+50/1.8 最廉價大光圈單反組合評測
佳能最低價的數碼單反搭配佳能最低價的大光圈鏡頭會有怎樣的性能呢?EF50mm f/1.8II是一款擁有F1.8大光圈的定焦鏡頭,與佳能1000D一樣被人指責其濃重的塑料感,玩具一般的質感,美其名曰「塑料痰盂」,但大光圈帶來的淺景深不是一般套機中的鏡頭可以比擬的,漂亮的背景虛化,弱光中有更好的可操作性使得這支上世紀發布的定焦鏡頭至今仍然廣受關注,600元出頭的售價是佳能鏡頭群中最廉價的鏡頭之一,性價比同樣出眾。
-
夜神傳奇 佳能RF50mm F1.2鏡頭的前世今生_佳能 RF 50mm f/1.2L...
正因如此,在50mm之下,既有著600元價位的入門鏡頭,也有著諸如佳能50mm f/1.2此類高端鏡頭。今天這篇文章,我們要聊一個經典鏡頭系列,也就是佳能50mm定焦家族中的武林盟主: RF50mm F1.2 L USM鏡頭的前世今生。
-
精益求精 三支佳能85mm人像鏡頭對比評測
本文將從EF 85mm f/1.4 L IS USM鏡頭的評測角度出發,連同佳能EF 85mm f/1.8與EF 85mm f/1.2一起來做對比,相信會對你了解這支鏡頭的水平有更好的幫助。佳能85mm f/1.2後鏡異常碩大,且貼合固定,密封性能良好。
-
感受超廣來的震撼 佳能RF15-35mm F2.8體驗
恆定大光圈全畫幅超廣角變焦鏡頭中精品輩出,各品牌間的競爭也尤為激烈,誰在這個焦段有獨佔的鏡頭,誰家的產品就能在市場上搶得一席之地。而到了無反市場,這一理論同樣適用。佳能在去年發布的RF15-35mmF2.8LISUSM是一支非常值得關注的產品,前幾天我有一次帶著這支鏡頭,去了一趟國家大劇院,就這次拍攝的感受,簡單的和大家說說感受。
-
騰龍新28-75mm F/2.8評測:一探鏡頭中的「網紅」
騰龍28-75mm F/2.8 Di III RXD怎麼就成網紅鏡了?可能很多朋友不知道,騰龍在很久之前就出過一款代號A09N的同樣是28-75mm F2.8的單反鏡頭。騰龍約十年前的28-75/2.8規格單反鏡頭索尼微單在這幾年的強勢表現,騰龍也意識到了不管是現在還是未來,小巧、輕量化的產品絕對是主打的方向,這條路絕對不會走錯。於是今年四月,騰龍正式把28-75mm F2.8規格再次搬出來並賦予全新的設計——針對全畫幅的首款Di III鏡頭終於面世了!
-
以小見大 肯高400mm F8折返鏡頭試用體驗
而折返鏡頭的問世則解決了這個問題,光線從前組鏡片入射後,並不會直接到達焦平面,而是在鏡組內進行兩次反射,到達焦平面成像。這樣焦距不變的情況下,就能儘可能能縮短鏡頭的長度和重量。我們本次試用的這款肯高400mm F8鏡頭就是一款適用於135全畫幅數碼單眼相機的折返鏡頭產品。這款鏡頭的體積非常小巧,僅相當於85mm F1.4級別鏡頭,前組鏡片獨特的反射鏡片設計是折返鏡頭的一大特點。
-
索尼FE 12-24mm F2.8等燈泡頭和魚眼鏡頭的福音——內置濾鏡!
比如索尼最新推出的索尼FE 12-24mm F2.8 GM,這類大燈泡頭使用前置濾鏡的體積會很大,攜帶不方便,卡色推出的索尼內置濾鏡小小的體積,就能通用這類型的大燈泡頭或其他魚眼鏡頭,更能保護CMOS。下面來看看攝影師詹姆斯的真實試用評測:01內置濾鏡適用什麼鏡頭?
-
橫平豎直的誘惑 入手佳能TS-E24移軸鏡頭把玩
目前佳能一共有17MM/F4L、24MM/F3.5L 、24MM/F3.5LII(新)、45MM/F2.8、50MM/F2.8L Macro(新品帶微距)、90MM/F2.8、90MM/F2.8L Macro(新品帶微距)、135/F2.8L Macro(新品帶微距)8支鏡頭。
-
C幅大光圈超廣角 富士XF 8-16mm f/2.8評測
在此前富士用戶可以選擇XF 10-24mm f/4 R OIS這樣的鏡頭去拍攝廣角畫面,為了滿足用戶更高的拍攝需求,因此在去年7月富士發布了XF 8-16mm f/2.8 R LM WR(下文中將簡稱為:富士XF 8-16mm f/2.8),這支鏡頭是對自家XF 16-55mm f/2.8 R LM WR和XF 50-140mm f/2.8 R LM OIS WR的補充
-
次世代專業微單鏡 索尼FE 50mm F1.4評測
就在前段時間,索尼又發布了一款FE卡口全畫幅微單™ZA鏡頭——Planar T* FE 50mm F1.4 ZA。這款鏡頭的加入,組成了索尼FE全畫幅微單™鏡頭群35mm、50mm和85mm這三個常用焦段的F1.4大光圈定焦鏡頭,專業、高端的定位更是直指同規格的數碼單眼相機鏡頭。
-
RF卡口新鏡 佳能50mmF1.8鏡頭專利曝光
據悉,佳能近日註冊新款RF50mm F1.8鏡頭專利(專利編號:2019-184748),專利內包含三種不同的設計方案。作為全新的RF卡口鏡頭,新的RF50mm F1.8應當會在光學素質等方面較此前的EF卡口版本有所提升,而鏡頭設計的具體信息也已經在專利中披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