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00年左右的時候,北京大學數學學院出現了「黃金一代」,代表性的人物有惲之瑋、張偉、許晨陽、袁新意、朱歆文、劉若川、宋詩暢、劉一峰、肖暢等。他們在各自的數學領域都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並獲得了世界的認可,是世界數學屆耀眼的新星,數學研究的中流砥柱。
今天要說的就是其中的惲之瑋,被人稱為「YUN神」,家長口中的「別人家的孩子」。
惲之瑋的求學經歷可以用「開掛」來形容。
1982年出生與江蘇常熟,小學四年級的時候獲得了《小學生數學報》競賽及華羅庚金杯少年數學邀請賽複賽一等獎。這一數學競賽是我國規模最大,難度也最高的數學競賽。
初中的時候參加各種競賽,並取得優異的成績。整個初中共獲得國家、省級數學競賽的六個一等獎。
優異的表現受到人們的關注,進入中後,進入國家數學集訓隊。高二的時候參加國際數學奧林匹克數學競賽,獲得滿分,斬獲金牌。這次競賽共461名選手,其中只有4人獲得滿分,而且惲之瑋的優秀表現超過了其他三位選手。
憑藉這次比賽的經歷,獲得了保送北京大學的資格,得以進入北京大學數學學院學習。
2000年進入北京大學學習。北大那麼多優秀的人才也沒有遮掩其天賦異稟的光芒。數學專業課19門100分,7門99分。
北大畢業後,來到數學研究的殿堂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攻讀博士學位。
2015年到耶魯大學任教,一年後轉為教授。
惲之瑋2012年獲得了SASTRA拉馬努金獎,之後獲得被譽為「科學界的奧斯卡」的科學突破獎中的「數學新視野獎」與被譽為「華人菲爾茲獎」的ICCM數學獎
之後,惲之瑋受聘美國麻省理工大學的數學教授,並任職到現今。
對於他的成功,惲之瑋曾說:
我有很多學習的習慣,都是在中學甚至是小學就形成了,中學時代,各方面都學到了比較豐富的知識,各方面基礎打的都不錯,對於自己形成一個比較完整的知識體系,還是打下了很好的基礎。
同時他也曾透漏,剛開始的時候他並不是特別喜歡數學,而是在做一道特別難的數學題時,通過自己的不懈努力終於解答出來,從此對數學產生了興趣。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狀元的成功往往在於興趣的引領。尤其是對數學更是如此。
數學對於有些學生來說是老大難,一不小心就容易偏科。一旦偏科,到了初中,高中就很難糾正過來。即使進行一對一的課外輔導,效果也理想,造成考試時和別人相差四五十分,甚至六七十分的嚴重後果。對於中考與高考更是不利。
著名物理學家,諾貝獎獲得者楊振寧曾說,他對數學的興趣來自於劉薰宇的數學著作。谷超豪與豐子愷也曾極力推薦劉薰宇的著作。劉薰宇的代表作當屬《給孩子的數學四書》。這套書現在京東在搞活動,原價148元,現價79元四本,買兩套還有優惠。非常划算。
興趣的培養越早越好。對於數學,小學階段的興趣更重要。希望這套書能成為孩子學習數學的轉折點。在快樂中學習數學,同時深深喜愛上數學。
你怎麼看待惲之瑋的成功?歡迎留言呢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