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科研團隊提出"摘星計劃",捕捉可能對地球造成威脅的小行星

2020-09-03 卷裡人生

小行星撞擊地球造成的災難非常巨大,是地球可能面臨的危機之一,近年來,科學家一直關注著太空中可能對地球造成威脅的小行星,根據歐洲宇航局的統計,目前已發現可能對地球造成威脅的小行星多達878顆,而且數量在不斷增加,當然,這只是小概率事件,即便有小行星飛臨地球,也會在大氣層中燃燒殆盡,剩下的只是減弱了能量的隕石落到地面,不會造成大的災難,大家可不必擔心。

為化解行星撞地球的可能危機,科學家想出了很多避免小行星撞擊地球的辦法,我國的科研團隊也提出了自己的方案,它就是&34;,2018年7月,我國科學家李明濤團隊帶著該計劃參加了在深圳舉行的&34;未來技術創新大賽併入圍決賽,該方案的大致內容是:把與地球擦肩而過或者對地球造成威脅的小行星&34;回地球,或者把它控制住使其圍繞地球飛行並加以利用。

小行星上含有豐富的金,鉑,銅,鐵鎳等多種礦物質,據說有的遍地是鑽石,不僅對工業發展和經濟增長有積極意義,甚至很多物質是地球上沒有的,有極高的科研價值,通過研究小行星可以讓我們了解宇宙、驗證天體物理學、量子物理學、天體力學和宇宙天體的演化等理論,通過捕獲手段,將威脅地球安全的小行星變為可用資源。

科學家李明濤和他的團隊,初步計劃在2029年發射太空飛船,2034年將合適的小行星帶回地球。要捕捉在太空中亂竄的小行星,難度不是一般的大,無異於上九天攬月,初步只能俘獲體積小的,但是體積較小的行星很難發現,它受到天體的引力的影響,經常改變飛行軌道,要發現並確定它的軌跡非常不容易,該計劃擬發射數顆衛星到金星軌道組成一個觀測網,用於搜索小行星和進行光譜測量,它能發現90%的10米級小天體,從中選取合適的捕捉目標。

小行星進入大氣層後與空氣摩擦產生高溫而燃燒,所以得做隔熱裝置,防止它在降落的時候燒沒了,小行星一般飛行速度為12公裡每秒,所以要想辦法把它的速度降到140米每秒以下的安全速度,科學家團隊設想製造一種專門用於抓捕小行星的捕捉器,它像一個巨型口袋,這個口袋要能裝得下小行星,結實且耐高溫,實現防熱、減速、承載等功能。可裝在火箭上發生升空,發射時收攏到直徑5米,到太空後充氣展開可達20米,當火箭飛行接近目標之後,釋放巨型口袋,像撒網打魚一樣把小行星罩住,在飛船幫助或者牽引下,無須降落傘和火箭反推制動即可著陸地面。

對於體積較大,捕捉不了且軌跡離地球很近的小行星,將來隨著技術的進步,在提前發現這類小行星後,在其上面安裝行星發動機,控制它的飛行軌跡,不必把它帶到地球上,讓它留在太空中更有利用價值,令其環繞地球飛行成為地球的衛星,登陸後在上面修建設施完善的空間站,進行科學研究或者作為太空旅行的一個中轉站,開發它的資源,囤積更多的物資以飛向更遠的太空。

科學家團隊已經初步選定了一個目標,一顆編號為2014 HB177的小行星,它距離地球1億多公裡遠、直徑約6.4米、重量為幾百噸,目前尚不清楚它的主要成分,需通過觀測和進行光譜分析才能確定,計劃在2029年發射捕捉器捕捉它,2034年將其帶回地球 。

相關焦點

  • 中國提出摘星計劃,欲將小行星帶回地球,多國驚慌
    中國提出了一項摘星計劃,將小行星帶回地球,這似乎再次帶領美國和俄羅斯,使許多國家感到恐慌!在航空航天領域,中國已經從一個根本不了解甚至需要其他國家技術支持的國家發展成為航空航天領域的新興國家。在這一領域,我國通過自己的努力取得了許多技術。成就,並且在過去幾年中,中國的一個科學家團隊提出了一項選星計劃。這是什麼樣的計劃?
  • 「天宮」「嫦娥」之後,中國「摘星」計劃,再次震驚世界!
    不久前,中國科學家對外宣稱將在2034年完成這一壯舉,這次摘星計劃,不是美國人玩的那種小把戲,不是捕獲什麼行星碎片,而是要把一顆完整的小行星帶回地球,此消息發布後,國外媒體並沒有大肆宣揚,甚至很沉默,只有部分科學界的人士表明這是一件不太容易的事,我們將會持續對中國進行觀察。
  • 造成通古斯大爆炸的小行星撞擊事件,有可能再次發生嗎?
    一些陰謀論者甚至將2012末日假說與小行星相聯繫,稱尼布魯行星會在2012年撞擊地球,引發全球恐慌。——當然什麼都沒有發生。但我們確實有必要對小行星進行一次梳理。因為它們不僅是威脅人類安全的風險因素,也是我們進入深空、躋身多行星物種的基礎。
  • 九號行星可能根本不是一顆行星?
    」,TA雖然還不知道在江湖的哪裡,但江湖一直有TA的傳說,簡直是太陽系版「九號秘事」,譬如去年就曾有人提出👉太陽系的第九行星,竟可能是一個黑洞?但也有一些不同的聲音和想法在不斷湧現,《科學美國人》近期就報導說,瑪麗•馬迪根和她的研究團隊已經發現,一個由更小天體組成的巨大圓盤可能也會產生同樣的效果。而其他一些研究人員則將研究範圍延申到了另一個方向,他們認為這個神秘的物體可能是像壘球大小的黑洞。
  • 黃大年科研團隊:吉林大學地球探測與信息技術科研團隊
    創造了我國地球探測技術與裝備歷史多項「第一」 吉網、吉刻APP記者了解到,吉林大學地球探測與信息技術科研團隊,源於著名地質學家李四光先生創建的長春地質學院,是國內最早從事地球探測與信息研發與人才培養的團隊,在我國地質事業各個發展時期均取得了突破性成果。創造了我國地球探測技術與裝備歷史上多項「第一」。
  • 杞人憂天,近地小行星撞擊地球可能性到底有多大
    圖片來源網絡  據新華社上海電(記者王琳琳)美國航空局上個月底宣布批准一項防止小行星撞地球的計劃進入初步設計階段,計劃2020年發射太空飛行器撞擊一對小行星以改變其軌道。隨後,俄羅斯航天集團下屬單位表示將從2019年開始籌建近地小行星搜尋追蹤系統,及時預警潛在撞擊。美俄為何相繼啟動小行星撞地球「防禦計劃」?記者就此採訪了有關專家。
  • 小行星差異大,對地球威脅各不同
    「看到小行星靠近地球的消息,媒體和大眾往往很激動,而科學家一般顯得比較『淡定』。從相關信息來看,2011ES4號小行星很可能只是和地球擦肩而過,另外它的個頭非常小,即使落到地球上,也會在大氣層裡被燃燒掉,幾乎不會造成什麼影響。」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助理研究員王錚博士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
  • 俄考慮與美聯手建太空防禦系統應對隕石威脅
    美將討論如何應對小行星車里雅賓斯克州事件不僅為俄羅斯敲響警鐘,美國國會眾議院科學、空間與技術委員會16日說,今後數周內將舉行聽證會,討論如何應對可能對地球造成威脅的小行星。 科學、空間與技術委員會副主席、加利福尼亞州眾議員達納·羅拉巴克爾說,隕星墜落俄羅斯車里雅賓斯克州提醒全人類,需要對近地小行星構成的威脅提高警惕。
  • 威脅地球生命的宇宙災難,人類能躲過幾個?
    小行星撞擊地球——威脅指數(☆☆☆)當他們撞擊地球時就變成了流星;那些墜落到地球上但沒有燃燒的物體叫做隕石。研究人員稱,當一個寬15米,重達1.4萬噸的隕石,以每秒17千米的速度猛撞到地球上時,就形成了沃爾夫克裡克隕石坑。如果一個巨大天體撞擊地球,它可以摧毀一座城市,殺死數百萬人。但也有可能,這個天體大的足以在一擊之下,滅絕人類。
  • 避免小行星撞地球的三要素
    新華網美國舊金山2月16日電(記者王豔紅)過去兩年中,一顆名叫「阿波菲斯」的小行星因為有可能在幾十年內撞上地球而備受關注。雖然新觀測結果已基本排除撞擊的可能性,但這仍不免使人們思考:怎樣才能避免小行星撞擊地球的事件發生?
  • 「行星九」可能並不存在
    原標題:「行星九」可能並不存在天文學家曾假設存在一顆「行星九」,質量為地球的10倍多,其施加的引力使TNO的軌道聚集在一起。圖為「行星九」的藝術構想圖。有科學家稱,造成這一現象的「幕後黑手」可能是一顆巨大的行星——所謂的「行星九」(Planet Nine)。但一個國際科研團隊的最新研究指出,海王星外或存在一個巨大的碎片圓盤,可解釋上述現象。。提出「行星九」假設是因為,天文學家發現,約30個「跨海王星天體」(TNO)的高度橢圓軌道採用一種極不可能發生的方式擁簇在一起,而我們所知的太陽系架構無法解釋它們。
  • 一顆小行星昨晚與地球擦肩而過 可能構成威脅
    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的科研人員驚出一身冷汗——一顆小行星27日傍晚與地球擦肩而過!與地球的最近軌道距離僅有0.014天文單位(1天文單位=地日平均距離)。這顆小行星什麼來頭?躲過一劫的地球,下次還會不會這麼幸運?
  • 如何避免小行星撞地球?
    引力鎖眼是地球引力場中的一個區域,該區域會在下一次小行星接近時改變它的運行軌跡。2036 年,將有可能發生一場災難性的大碰撞。值得慶幸的是,最近的觀測已經證實這顆小行星會在 2029 年以及 2036 年平安無事地經過地球。儘管如此,大多數科學家依然認為要儘早考慮應對策略,以防小行星撞擊地球。
  • 2020年威脅地球的10大小行星
    (代表圖)2020年將與地球擦肩而過的最大小行星到2020年,四月將出現一個四公裡寬的巨大小行星52768(1998 OR2)接近地球。另一個公裡大小的小行星 136795(1997 BQ),將在五月飛越地球。這裡提供了一個2020年會擦過地球的最大小行星名單。
  • 另一地球可能發現?克卜勒452b行星與地球相似指數0.98 在1400光年外
    系外行星——Kepler 452b 比地球大概大60%,距離地球1400光年,位於天鵝座。圖為克卜勒望遠鏡之前發現的kepler-186星系與kepler-452b所在的星系和太陽系比較。 Kepler-186系統的恆星因為比太陽小很多,所以它的主要行星幾乎都很靠近恆星,大約和我們太陽系的水星軌道相當。
  • 每日科普|小行星差異大,對地球威脅各不同
    「看到小行星靠近地球的消息,媒體和大眾往往很激動,而科學家一般顯得比較『淡定』。從相關信息來看,2011ES4號小行星很可能只是和地球擦肩而過,另外它的個頭非常小,即使落到地球上,也會在大氣層裡被燃燒掉,幾乎不會造成什麼影響。」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助理研究員王錚博士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
  • 直徑10km隕石若撞擊地球,將毀滅文明,中國專家提出拯救人類計劃
    》根據Nasa統計,潛在威脅地球的小行星多達2000顆。其中有約150顆直徑超過1公裡。這些小行星可能與地球擦身而過,把人類嚇出一身冷汗。也可能撞擊地球,引起毀滅性災難。》以石擊石,我國科學家提出用隕石撞擊隕石,改變威脅地球隕石軌跡。中國科學院的研究小組提出了使用增強型動能撞擊器EKI,利用長徵5號火箭發射。
  • 霍金髮起的「突破聆聽計劃」,捕捉到神秘無線電信號,要不要回應
    而近日,突破聆聽計劃」(Breakthrough Listen Project)捕捉到一串神秘無線電信號。科學家們認為這些信號可能來自於距離地球4.22光年的比鄰星(Proxima Centauri)。科學家把這串信號稱之為BLC-1。就在距離太陽系不到5光年的地方,有三顆恆星在相互繞轉。
  • 雲南大理驚現「火流星」| 小行星撞地球並不罕見,未來幾天可能還有
    這一小行星空中爆炸位置距離地面僅37公裡,相對地球運行速度為14.6公裡/秒,其爆炸當量相當於540噸TNT,可能有未燃盡的隕石落到地面。相比這起事件,美國媒體反而報導了近期內另外一起小行星可能與地球擦身而過的事件。報導稱,這顆小行星將於10月12日經過地球,為科學家們提供試驗其行星防禦系統的機會。
  • 科學家再議「小行星撞地球怎麼辦」
    科學家再議「小行星撞地球怎麼辦」沈敏一顆直徑100米至300米的小行星正以每秒14公裡速度穿越太陽系,目前距離地球5700萬公裡。天文學家預測,這顆小行星有1%的可能性在2027年4月27日撞上地球……地球人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