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報君觀察
收盤了,終於止跌了!
上周A股還在高歌猛進,今天就變成了「一瀉千裡」。
截至收盤,大盤重挫4.50%,創業板暴跌5.93%,短短三天時間滬指從3400上方回到3200關口;發多道金牌降溫的監管層,這回總算放心了,瘋牛不僅拉住了還被狠狠擊倒在地上;研報君算了一下,今天A股蒸發了3.5萬億,平攤到每個股民帳戶,人均虧損超2萬。
今天確實很恐慌,不少朋友問研報君,「牛市終結了嗎」不少資金是追漲買的,可咋辦啊?
問題一:為何下跌的這麼兇
1、今天下跌的直接導火索是官媒人民日報質問「變問的茅臺是腐敗的溫床」,貴州茅臺大跌8%,五糧液直接跌停,直接帶崩了「大消費」
2、中芯國際上市「利好兌現變利空+抽血效應」直接帶崩了科技股
3、二者代表的中國的核心資產,資金都抱團在裡面,抱團股權重很大啊,直接帶崩了指數,其他沒有買抱團股的股民也被濺了一身血。
4、中美關係再起波瀾,這兩天也搞了不少事兒,算是次因。
5、國內方面,6月以來一直有政策邊際收緊的預期,今天公布的二季度GDP數據超預期,導致這種預期繼續升溫。引發政策邊際收緊的擔憂。
問題二:調整好心態,太陽照常升起
但是研報君並不悲觀,目前指數暴力殺跌是在用空間換時間,相信很快就會構築箱體震蕩止跌。
為什麼?先回憶一下,這輪牛市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1,是疫情後的全球貨幣大寬鬆,在低利率零利率的大環境,居民財富大搬家,資產配置從固收轉向權益
2,是經濟周期的初步見底,2季度GDP數據超預期就是一個例子。
3,註冊制、指數改革、銀行獲得券商牌照為代表的資本市場開放改革。
那麼問題來了,上面這些因素改變了嗎?
我們的貨幣政策會收縮了嗎?今年兩會明確說的不會大水漫灌,但是要「放水養魚」中國二季度GDP雖然轉正,但跟疫情前相比仍有不少距離。此時此刻,央行完全沒道理開啟緊縮模式!相應的,慢牛不會就此終結。
而真正的終結信號或者殺死牛市的因素是明確的信用收縮或者經濟周期觸頂回落,目前都還不具備。貨幣信用收縮需要經濟增長回到正常水平,上半年經濟增速依然為負,單季度經濟增速距離疫情前水平仍有距離。
目前看只是7月份前2周漲幅過大。上漲過程中導致部分行業換手率太大了,籌碼不穩定了。因此急速上漲後,來一波調整很正常,不必過於擔心。
短期套了怎麼辦
1、有的人把股市當成賭場,把股票當成博弈的籌碼。追漲殺跌,總是做著奧拓變奧迪的美夢,研報君明確的說,這樣的人,無論在什麼樣的市場,最後都會賠錢
2、第二種人,把股票當成分享中國經濟發展的紅利的載體,專注公司的基本面,專注研究行業。研報君認為這樣的人,最後都會賺到屬於自己的那一份錢。具體詳細看研報君在7月4日的文章(藍字部分)
歷史上,劇烈調整調,多為布局機會
從歷史上來看,如2007年的5月底、2009年8月,2015年1月底和2019年3月初,市場大多在1-2周時間調整超過5%。
但從事後來看,均為調結構布局的機會,市場上漲的趨勢將延續,但風格和領漲行業出現了切換,如2007年5月之後市場由小票切換到周期、金融為主的大票、2009年8月之後成長股開啟了結構性行情,2015年1月之後成長股開始加速,2019年3月之後消費科技嶄露頭角。
配置方向:調整中重點關注低估值大金融板塊階段性補漲和成長科技行業長期產業趨勢演進的配置機會。
一是大金融板塊目前仍然處於較低估值分位,經濟的復甦逐步確認,大金融還有一舞,如券商、保險、銀行等;
二是部分產業演進趨勢明確的科技領域,在調整中布局,如新能源汽車、消費電子等。
重磅研報、內刊推送提醒!
長按掃碼添加首財小助理
中報掘金
研報君認為,研究A股目前,短期的漲到毫無意義,應該考慮的是從長期,從戰略上考慮對A股配置
目前中報已經開始披露,今天研報君就帶大家從中報業績的角度,看下半年哪些行業景氣度超預期,哪些行業值得重點去關注!
從目前已披露中報業績預告來看,創業板的預喜率是唯一預喜率遠高於預憂率的板塊,預喜率高達55.28%,而主板的預喜率僅26.85%,顯示出在疫情背景下科技成長板塊基本面的相對優勢。
創業板中報業績增速降幅超過50%的佔比僅為18.83%,正增長超過50%佔比23.38%(中小板則分別為47.37%和26.86%),整體中報增速在58%左右,二季度單季度增速接近90%,明顯高於當前全A水平。
截止5月,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專用設備製造業、以及儀器儀表製造業等高科技領域均恢復正增長。
其中,1-5月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利潤累計同比增速為34.7%,環比1-3月提升46.7百分點
分行業來看,2020年中報醫藥、必需消費和科技板塊業績明顯佔優。其中,醫藥行業業績高增長最為確定,電子行業好於市場此前預期。歸因分析發現,復工復產帶來的營收增長是主要原因。
從目前已經披露中報業績預告的上市公司來看,預喜率居前的行業為農林牧漁(69.2%)、電子(59.6%)、食品飲料(55.2%)、電氣設備(54.2%)、公用事業(51.9%),醫藥、必需消費、科技等板塊預喜率普遍靠前。
其中,受防疫物資需求大幅上升,醫藥相關公司延續一季度業績增長趨勢,在醫藥行業整體已披露的127家公司中64家預喜,預喜率均遠高於預憂率。
同時,電子行業並沒有此前市場預期得那麼悲觀,104家公司披露業績預告,其中62家預喜,一定程度上說明電子海外需求好於市場預期。
目前中報預告中增長態勢良好的細分有:
電子、券商、通信傳輸和終端設備、醫療器械、塑料、小家電、水泥、IT服務、網際網路傳媒、遊戲、黃金等。
基於中報預告並結合當前市場對於細分景氣的評估,機構認為未來仍然值得關注的高景氣細分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向:
第一梯隊:半導體、消費電子、5G通信設備、電源設備、券商、醫療器械;
第二梯隊:建材、養殖、計算機應用、遊戲、光伏、高低壓設備
第三梯隊:化學化纖、造紙、黃金。
隨著A股基本面在一季度經歷至暗時刻,未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盈利底部已經築牢,往後看可以更加積極一些。
從目前來看,雖然中報預告整體披露率僅在4成左右,但全A(非金融石油石化)中報業績預告利潤已經恢復到正增長區間(10%左右),
二季度單季度則是大幅正增長46%左右。
隨著國內復工復產積極有序推動,二季度工業企業經營狀況大幅改善,當月利潤已經由負轉正。預計2020H1全A(非金融石油石化)正式盈利環比Q1大幅改善,但不排除Q2單季度實現小幅正增長的可能。
同時研君還整理了一份中報大幅預增股名單
領取方式
凡是點了「在看」者,進入財經視線公眾號主頁,點擊「進入公眾號」,然後在對話框裡發送「研報」這兩個字,就會蹦出股票(注意,研報君已經通過技術手段設置過了,只有點過「在看」者,才能收到股票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