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屬氫新進展:壓力高於350Gpa,高壓下的氫分子可以轉變為半金屬

2020-12-04 茶馬星球視野

氫是宇宙中最輕、最豐富的元素,物理學家對它很著迷。特別是與高溫超導態相關的金屬化條件一直是科學界爭論的焦點,而這一領域的進展與理論方法和實驗技術的進步密切相關。

此前的報導中,有研究稱室溫條件下在260到270 GPa壓力下,實驗發現了金屬態氫的存在。然後此後不久的更多實驗,卻對該研究結果表示異議,他們認為氫分子只是轉變成了半金屬或過渡到另一種狀態。

根據凝聚態物理學的預測,在足夠高的壓力下,氫會電離並轉變成原子金屬。然而這種情況發生的確切壓力範圍還沒有確定,氫變成金屬的過程也仍然有些不清楚。

馬克斯普朗克化學研究所的最新研究發表在《自然物理》雜誌上,他們證明了在350到360GPA壓力下和低於200K的溫度下,氫分子開始導電並變成半金屬。該研究提供了關於高壓下氫的轉變的有趣的新見解,揭示了它所獲得的一些特性。

通常情況下,金屬氫被認為是原子氫,一種分子分解後由質子形成的晶體。然而氫也可以由分子狀態轉變成金屬,在這種情況下,氫分子晶體的電子帶變寬並最終重疊,從而使帶隙閉合,自由電子和空穴出現,這就是通常說的金屬狀態。分子氫晶體電子帶重疊的初始狀態稱為半金屬。在這種狀態下,由於載體的數量少,金屬的導電性差。然而如果壓力進一步增大,這種導電性差的金屬就會變成正常的金屬,最終變成氫原子。

研究人員的目標是找到金屬電導率出現的壓力,以及該壓力是否會導致分子或原子金屬的出現。於是他們進行了電測量,因為這是唯一一種可以直接告訴我們氫是否導電以及它是否是金屬的方法。金屬通常在最低溫度下都具有電導性;半導體也可以導電,但在較低的溫度下,導電性指數下降甚至消失。

實驗中,研究人員匯集了高達480 GPa的拉曼測量數據,以確定在不同壓力下氫氣發生的變化。他們發現,當壓力超過360 GPa時,氫開始導電,但直到440 GPa時,它仍是半金屬。

為了收集拉曼測量數據,研究人員使用了帶有人造鑽石的小型dac。這些鑽石即使在500帕左右的壓力下也具有極低的發光度。另一方面,在進行電氣測量時,他們使用了四條導線在鑽石砧上濺射,這些導線通過絕緣層與金屬墊片隔離。

研究人員收集的測量數據表明,實驗中觀察到的半金屬氫處於分子狀態。這些發現因此證實了他們的假設,即氫在分子狀態下變成金屬。超過360 GPa,導電性就會隨著壓力的增加而增強。電導率並沒有隨著溫度的降低而呈指數下降,這表明氫不是半導體。另一方面,它並不是一種性能很好的金屬,因為它的導電性隨著冷卻僅略有增加。這樣的行為是典型的半金屬,例如鉍或者氧,氬等壓力誘導的半金屬。

同時該測量還提供了證據,證明半金屬氫至少在不高於440 GPa的壓力下保持分子狀態。然而當壓力超過440GPa時,氫發出的拉曼信號消失了,這表明進一步的轉變正在發生。

該研究清楚地表明,在360 GPa以上,氫在其分子狀態下會變成半金屬。然而該物質表現出了一些不尋常的行為,這與金屬氫處於原子狀態的常見理論預測不一致。相反研究人員觀察到,氫以分子狀態轉變為半金屬物質。

研究人員的發現將進一步激發理論和實驗工作,以理解氫向金屬的複雜轉化。他們現在正計劃將電子測量擴展到更高的壓力,並試圖發現金屬氫的超導性。

相關焦點

  • 黑磷高壓調控的三維狄拉克半金屬研究獲進展
    近期,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固體物理研究所物質計算科學研究室研究員鄒良劍與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陳仙輝研究團隊以及香港大學教授沈順清合作,在靜水壓調控塊體黑磷的電子結構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證明壓力下黑磷可以從半導體轉變成狄拉克半金屬,相關研究結果最近發表在《物理評論B》上【Physical Review B 93, 195434 (2016)】。
  • 金屬氫媲美核武器,世上唯一一塊金屬氫卻消失了
    普通的氫分子是由兩個氫原子構成的。每個氫原子只有一個電子,構成一個分子的兩個氫原子平均共享那兩個電子。沒有剩下的電子。然而,隨著科學的進步,人們竟然可以製取金屬氫。2017年初,美國哈佛大學研究人員在《科學》上發文,聲稱在高壓下發現了金屬氫,一時轟動全球。而在此之前,世界上還從未出現金屬氫的樣品。金屬氫是液態或固態氫在上百萬大氣壓的高壓下變成的金屬體。
  • 科學家在三重簡併費米子半金屬MoP中觀測到壓力誘導的超導電性
    ——三重簡併費米子半金屬MoP中觀測到超導現象。根據電子結構的不同,拓撲材料可以分為拓撲絕緣體、拓撲半金屬和拓撲超導體。三者的不同之處在於拓撲絕緣體和拓撲超導體的體態是全能隙的絕緣態,而拓撲半金屬的體態在費米面附近存在零能隙的簡併點或線。目前,實驗已發現的拓撲半金屬包括狄拉克(Dirac) 半金屬、外爾 (Weyl) 半金屬、節線 (nodal-line) 半金屬等。
  • 金屬所釔高壓相結構及超導轉變溫度的理論預測研究獲進展
    最近,瀋陽材料科學國家(聯合)實驗室工程合金研究部陳粵博士、胡青苗研究員與楊銳研究員採用第一性原理方法結合進化算法,預測了壓力高於100 GPa時釔的晶體結構,發現該條件下超導轉變溫度Tc隨壓力P增大而降低,與100 GPa以下時的Tc-P關係相反。稀土金屬元素釔在高壓下發生超導轉變,是具有最高超導轉變溫度的單質之一。
  • 金屬氫有什麼用?3000K、150GPa下流動的金屬
    氫一直在為人類默默地奉獻,它是一種重要的工業原料,現在全世界工業生產的氫氣大約有三分之二用於合成氨工業;氫氣在氧氣中燃燒的火焰溫度可以達到3000℃,通常用來熔融和切割金屬材料;氫的同位素氘和氚可以製造氫彈。不僅如此,氫的特性完全符合今天人們對綠色、高能燃料的要求:容易製得,蘊含大量的能量,反應產物是水。
  • 你想知道的關於金屬氫的一切都在這裡了
    固體氫具有巨大的量子零點能,遠大於其熔化潛熱,德拜溫度遠高於熔化溫度。這些因素決定了氫在稠密狀態下的奇異行為。目前已知氫的五個固相(見圖1),這是穩定元素中獨一無二完整的結構信息(例如原子位置和分子的形狀)。    根據維格納和亨廷頓及其他人的早期預測,如果氫分子被解離並形成一個純原子的鹼金屬固體,該固體可以表現出室溫超導電性。事實上,100多年前,朗繆爾就嘗試第一次打破氫鍵。
  • 巖漿中的巨大能量——流體金屬氫
    根據最新的研究進展,實驗室已經合成了超導轉變溫度200 K以上的氫化物高溫超導材料,被 Nature 雜誌選為2019年十大科學突破。金屬氫的室溫超導夢,或許真的可以實現。然而,金屬氫的合成異常困難,金屬氫的研究也在爭議中曲折前進。單純就合成條件而言,室溫下合成金屬氫需要高於400 GPa的極端壓力,這甚至遠高於地核中心360 GPa的壓力。
  • 高壓製備高性能亞鐵磁半金屬新材料
    磁性半金屬(half metal)是一類重要的自旋電子學材料,具有非常獨特的電子結構。在這類材料中,一種自旋取向(比如自旋朝上)的電子穿過費米面參與導電,形成金屬特性;而另一種自旋取向(比如自旋朝下)的電子在費米面處打開能隙不參與導電,呈現絕緣體或半導體特性。
  • 氫明明是非金屬,可科學家為什麼說木星內部存在液態金屬氫?
    比如,錫的同素異形體金屬錫在低溫下會轉變成非金屬形態的灰錫。元素周期表中位於金屬和非金屬交叉區域的元素又被稱之為類金屬(準金屬或半金屬),它們通常是半導體,包括矽、鍺、砷、銻等元素。當氫在某種條件下具有金屬屬性時,便稱之為金屬氫。早在1934年,科學家就從理論上預測,作為主族元素的氫,在極端條件下會表現出金屬性質。要想產生金屬氫十分困難,因為氫在大約500萬倍標準大氣壓的壓力下才能轉變為金屬氫,要在地球上的實驗室中產生如此高的壓力很不容易。
  • 溫度壓力雙向調控金屬玻璃結構序—新聞—科學網
    在過去的研究中,人們發現,儘管金屬玻璃的性質可以輕易地通過不同的製備方法和後期樣品處理實現調節,但是它們的原子結構在衍射和成像技術檢測下總是高度的相似,差別極小。這些結果挑戰了對金屬玻璃結構的理解。 最近,曾橋石團隊在金屬玻璃的結構序調控問題中取得重要進展。
  • 金屬氫短暫的一生
    ,成功將高壓物理這一領域帶入了人們的視野。       為什麼我們如此費盡心血地來研製金屬氫呢?因為一旦金屬氫問世,就如同當年蒸汽機的誕生一樣,將會引起整個科學技術領域一場劃時代的革命。金屬氫是一種亞穩態物質,可以用它來做成約束等離子體的「磁籠」,把熾熱的電離氣體「盛裝」起來,這樣,受控核聚變反應使原子核能轉變成了電能,而這種電能將是廉價而又乾淨的,我們就能方便地建造起一座座「模仿太陽的工廠」,人類將最終解決能源問題。
  • 經過80年的探索,科學家終於發現了金屬氫
    最新公布的結果提供了令人信服的證據,證明氫是一種處於極高壓力下的金屬。但是,這項研究足以說服整個領域嗎?金屬氫存在嗎?理論學家早就預言,在非常高的壓力下(超過地球表面大氣壓力的400萬倍),氫就應該成為金屬,作為一種導電的物質存在。
  • 科學網—釔高壓相變及超導轉變研究獲進展
    100GPa時釔的晶體結構,發現該條件下超導轉變溫度(Tc)隨壓力(P)增大而降低,與100GPa以下時的Tc-P關係相反。 稀土金屬元素釔能夠在高壓下發生超導轉變,是具有最高超導轉變溫度的單質之一。實驗研究表明,在壓力低於100GPa時,釔的超導轉變溫度隨壓力增加而單調升高。另一方面,隨著壓力增加,釔中發生了豐富的結構相變。因此,研究釔的高壓結構轉變及超導轉變溫度的耦合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與實用價值。 目前,文獻報導的最高壓力為100GPa左右。
  • 合成「金屬氮」能量密度為TNT十倍多
    原標題:合成「金屬氮」能量密度為TNT十倍多   記者從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獲悉,該院固體物理研究所科研人員成功合成了超高含能材料聚合氮和「金屬氮」,揭示了「金屬氮」合成的極端條件範圍、轉變機制和光電特徵等關鍵問題,將「金屬氮」的研究向前推進了一大步。相關結果日前發表在國際著名綜合性期刊《自然》子刊上。
  • 關於過渡金屬氧化物中,金屬與絕緣體的轉變,最完整的圖景出爐!
    對於今天的開創性研究來說,一個重要的相變是在被稱為「相關氧化物」材料中從金屬到絕緣體的相變。科學家們通過研究相關氧化物(導電很少或沒有電阻(類金屬))由於溫度、壓力或其他外場的變化而改變為不導電(絕緣體)時會發生什麼,對超導和磁性等現象有了許多見解。
  • 金屬態氫可能存在嗎?
    進一步加壓,氫分子將會分裂成為金屬氫原子(H而不是H2)。由於獲得H比H2需要更大的壓力,因此製造的可行性和成功性評估等問題一般是針對氫原子的。在2011年[1],金屬氫分子在以220GPa壓強(約為地心壓強的三分之二)運行的金剛石壓砧中被發現。2017年據稱發現金屬氫原子,這引起來很多的爭議[2]。據我所知,這一結果還沒有再次被生產出來(原始標本已經瓦解了),不過人們還在努力嘗試。
  • 雲浮金屬四氟墊片加工產品可以承受溫度範圍
    雲浮金屬四氟墊片加工產品可以承受溫度範圍 ,「gftn7cb0」   雲浮金屬四氟墊片加工產品可以承受溫度範圍    將五金件包裹在石棉內部,簡稱石棉包。有低壓、中壓和高壓等多種類型,在閥門、法蘭中都可以看到它的應用。
  • 上海光機所在PtSe2半導體向半金屬轉變的層數依賴特性研究中獲進展
    近期,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微納光電子功能材料實驗室研究員王俊課題組在二硒化鉑(PtSe2)超快載流子動力學及其半導體向半金屬轉變的層數依賴特性研究方面取得進展,為過渡金屬硫化物的非線性光學性質研究以及在光子學方面的應用提供了理論和實驗指導。
  • 超高強度金屬研究有了最新進展,超細晶鎳最大屈服強度達到4.2GPa
    超細晶金屬鎳的高分辨TEM(HRTEM)與力學性能 超高強度金屬材料在航空航天、高速列車等領域有著大量的應用,如何使材料持續強化一直是材料研究領域的研究熱點和難點。雖然晶粒細化是金屬材料強化的有效方法之一,但是晶粒尺寸存在一個臨界值(大小在10-20nm之間),隨著晶粒進一步細化材料強度發生軟化,即強度和晶粒尺寸的反Hall-Petch關係。
  • 金屬氫,氫現在是一種金屬!
    現在,在這種金屬氫第一次預測超過80年後,哈佛大學的物理學家已經創造了金屬氫-- 一種神秘的氫氣形式,能夠在室溫下無阻抗地超導電。科學家早就懷疑氫可以作為金屬在宇宙的某些部分存在,但這是第一次在地球上產生金屬氫,而且材料甚至比科學家想像的更陌生和更迷人。「這是高壓物理學的聖杯。」來自哈佛大學的首席研究員Isaac 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