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米脂小米谷種「飛天入地」
陝西農村報訊(記者魚玉軍 實習記者 何豔豔)米脂小米2個谷種剛從太空遨遊歸來,並完成了第一代試驗田播種,這標誌著米脂小米「航天育種」進入了地面選育階段。6月30日,榆林市及米脂縣領導、有關專家介紹了米脂小米「航天育種」最新情況。
-
空間搭載科學實驗「米脂小米」地面選育長勢喜人
它們在這裡將通過地面選育,培育出真正屬於米脂自己的、適宜米脂種植的本土優質小米品種。據陝西省航天育種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郭銳介紹,6月20日,「米谷1號」」米谷2號」種子破土出苗;7月21日,幼苗進入拔節期;8月25日,植株進入開花期;9月1日,進入灌漿期。
-
圖文:中國西部航天育種基地演繹航天育種神話
中國西部航天育種基地是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與天水市合作建立的專業從事航天育種的基地,是「兩院」與地方合作正式命名掛牌的我國西部唯一一家航天育種基地,位於甘肅省天水農業高新技術示範園。該基地通過長期參與我國返回式衛星、神舟飛船搭載農作物育種領域研究,在太空誘變、分子生物學航天育種、制種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
-
「月季試管花」等航天育種新成果亮相2020年中國航天大會
常見的月季品種植株比較高大,而經過航天育種的微型月季株高僅20至30釐米,適合家庭小盆栽。「相比地面育種,航天育種能在更短的時間內提供更多優質的種質資源,讓我們有更多選擇。」神舟綠鵬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的李亞平說。此次與太空微型月季同時展出的,還有航天育種的黃瓜、豆角、苦瓜等。
-
一文帶你釐清航天育種和轉基因育種
說到轉基因育種大家可能都不陌生,但提到航天育種,很多人可能就比較陌生,甚至有很多人把航天育種等同於轉基因育種,其實二者之間是有著本質區別的。今天就帶大家重新認識一下何為轉基因育種,何為航天育種,以及二者間的區別。
-
中國航天育種發展報告發布 創新聯盟迎14個新成員
論壇以「助力農業和環境生態建設」為主題,120多位航天育種及現代農業領域的專家學者、企業代表參會,圍繞航天育種技術基礎研究以及在主糧作物、園藝作物、林草花卉和經濟作物新品種創製方面的技術成果和推廣應用開展學術交流。
-
載人航天工程助力航天誘變育種 應用前景廣泛
來源:新華社軍分社·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融媒體 作者:張瑞傑 王霄新華社蘭州8月30日電(張瑞傑、王霄)我國載人航天工程飛行試驗任務,利用神舟系列飛船及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搭載作物種子和植物材料開展空間誘變實驗,推動航天誘變育種發展。
-
中國航天育種經濟規模超2000億元
8月29日,草業航天育種專題研討會在蘭州召開,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代表向中國農業科學院蘭州畜牧與獸藥研究所交接了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搭載的草類種子及公證書。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是中國面向空間站運營和未來載人月球探測任務全新研製的太空飛行器,於今年5月5日由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在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入軌,5月8日順利返回地面。
-
前沿 | 航天育種「上天入地」 助力「科技興蒙」
為充分發揮工程任務效益,此次試驗在驗證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眾多關鍵技術的同時,還進行了新技術、新產品在軌驗證和實驗搭載。隨著試驗船的順利返回,科研人員也將對內蒙古自治區範圍內徵集的9家單位26個品種74份育種實驗搭載材料開展空間輻射生物學研究、空間誘變和航天育種研究,以航天技術優勢助力「科技興蒙」,促進科研成果在內蒙古的落地轉化。
-
[組圖]中國西部航天育種基地讓記者大開眼界
浙江在線天水6月22日訊 (記者 朱小燕) 今天下午,參加首屆全國網絡媒體隴上行的記者們來到甘肅天水農業高科技示範園區,這裡建有中國西部航天育種基地
-
走進西部航天育種基地
(作者:孫宏金) 甘肅省天水市有一個中國西部航天育種基地,神舟飛船搭載的種子在這裡結出了累累果實。 在紅綠相間的辣椒地裡,一個一個數著擠在一起長達30公分左右的辣椒,每株下邊都有100多個,最多的一株結了130多個。 在豇豆架前,綠油油的葉片下,密密麻麻小拇指粗、1米長的豇豆展現在人們面前。
-
他把航天育種的論文「寫」在大地上
而最令他們感興趣的是圍繞在謝輝周圍,聽他用地道的農民話描繪大連航天育種基地的美好願景。所謂航天育種,就是利用太空失重、微重力、交變磁場、強輻射、高真空、超低溫等空間環境,對種子進行強幹預,從而獲得地球上所不能得到的基因誘變,實現品種的優化高產。大連市的航天育種開始於2005年,那是一次充滿希望的搭載。
-
中國航天育種卅三載學術成果在穗發布
為中國航天育種事業編藍皮書航天育種2020論壇由中高會現代農業與航天育種工作委員會、航天育種產業創新聯盟、國家植物航天育種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花卉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蔬菜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林木育種國家工程實驗室共同主辦,得到中國高科技產業化研究會、廣州市農業農村局指導和支持,神舟綠鵬農業公司承辦,旨在促進和推動航天育種的科學研究及其技術成果的產業應用推廣
-
經濟規模超2000億元 中國載人航天助力太空育種
日,草業航天育種專題研討會在蘭州召開,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代表向中國農業科學院蘭州畜牧與獸藥研究所交接了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搭載的草類種子及公證書。航天育種經濟規模超2000億元8月29日,草業航天育種專題研討會在蘭州召開,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代表向中國農業科學院蘭州畜牧與獸藥研究所交接了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搭載的草類種子及公證書。
-
當竹藤花卉與航天育種研發相遇能發生什麼?
竹藤花卉與航天育種有什麼關係?請看一段背景資料——5月5日,搭載著國際竹藤中心竹藤花卉種質材料的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中心由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送入太空。5月8日,試驗船返回艙在東風著陸場成功著陸回收。
-
中國載人航天助力太空育種 創造經濟規模超2000億元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供圖8月29日,草業航天育種專題研討會在蘭州召開,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代表向中國農業科學院蘭州畜牧與獸藥研究所交接了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搭載的草類種子及公證書。航天育種經濟規模超2000億元8月29日,草業航天育種專題研討會在蘭州召開,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代表向中國農業科學院蘭州畜牧與獸藥研究所交接了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搭載的草類種子及公證書。
-
奔月種子已發芽 基因分析助力航天育種篩選
2020年年末,嫦娥五號返回器順利著陸,除了帶回了月球的土壤之外,還有一批帶到太空中進行航天育種的水稻種子。這批種子來自華南農業大學國家植物航天育種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回到地球後,經過幾天的培育,部分水稻種子已經發芽,科研人員正在準備進行下一步研究。
-
府谷縣郝治忠培育谷種獲農業農村部植物新品種權證書
1990年代畢業於西北農業大學園藝系的郝治忠,懷揣著讓父老鄉親吃飽飯的夢想,毅然放棄在大城市就業的機會,成為府谷縣的一名農技推廣員,並在此後開啟了育種徵程。研究中,郝治忠利用已有的不育材料與本地名優品種進行有性雜交,在連續7代自交選擇後,一種矮杆、早熟、抗病、長柱頭的環境敏感型不育系榆谷A1被選出;應用自交、回交、易地、加代等多種育種手段,經過7代選育,選出了系列抗除草劑穀子品種4個,又選擇高配合力的抗除草劑穀子做父本,與榆谷A1組配,育成具有耐旱、抗病、早熟等特性的強優勢雜交種秦雜谷5號、秦雜谷6號。
-
中國載人航天助力太空育種創造經濟規模超2000億元
200種航天育種新品種通過國家及省部級評審。據估算,航天育種創造直接經濟規模超過2000億元人民幣。航天育種經濟規模超2000億元8月29日,草業航天育種專題研討會在蘭州召開,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代表向中國農業科學院蘭州畜牧與獸藥研究所交接了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搭載的草類種子及公證書。
-
中國載人航天助力太空育種,創造經濟規模超2000億元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實施以來,為發揮工程綜合效益,服務社會、惠及民生,自神舟一號飛船開始,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在工程歷次飛行試驗中,利用神舟飛船、空間實驗室及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等飛行器的資源餘量,組織開展了一系列作物種子和植物材料的空間搭載誘變實驗,經過多年的地面選育和科學研究,截至目前,共有超過200種航天育種新品種通過國家及省部級評審。據估算,航天育種創造直接經濟規模超過2000億元人民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