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界的長生不老:栽種歷史距今4700年,現在卻很少見其蹤影

2020-09-27 芝麻小廝

中國地大物廣,可以說什麼東西什麼資源都是有的,再加上亞熱帶季風氣候和肥沃的土地也使得我國擁有豐富的動植物資源和物種,它們也因此有一個十分良好的生存環境和空間。

今天小編要和大家介紹的這一種植物,其實追溯歷史的話,它或許就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個和人類建立友好關係的植物,因為它的栽種歷史是現存所有植物當中所能發現的最早的一個。久遠到能追溯到新石器時代,距離現在已經過去了有將近4700年了。

這種植物的栽種歷史這麼久遠,想來也是有很多用途的吧,否則也不會到現在了還沒滅絕還有人在種植。只可惜的是,以前這個植物很多人都在種植,現在卻是少得可憐,以至於慢慢也就被很多人給遺忘了,想都想不起來,更別說種植了,想來也是很多人很久都沒能見到這種植物的身影了吧。

薴麻是古代的時候最為重要的一種纖維作物,基本上是分布在西南地區一帶是最多的。根據考古學家的研究結果我們可以知道,新石器時代在長江流域一帶就曾有人見過種植薴麻了。因此,根據時間來推移的話,薴麻至今有著4700年的一個歷史並不是假的。

薴麻的種類肯定也很多的,通過變異和散養野生的種類來說的話,我國擁有的數量想必也是最多的。現在已經很少有人知道如何利用薴麻來進行紡織技術了,基本上也只有奶奶輩的人才知道了,但是這些人也是少之又少的。利用薴麻製作出來的衣服和現在我們穿的滌綸、純棉的衣服肯定是不一樣的。

薴麻做出的衣服最大的一個特點就是耐穿,而且還不會腐壞,所以也很多人都將薴麻給叫做是「中國草」。還是根據考古學家們的考古結果我們也能知道,很多古時出土的文物裡的衣服,它們的材質無一例外都是薴麻所制而成的。所以薴麻也可以說是當之無愧的「千年不腐」的植物了,甚至也可以說是植物界的「長生不老藥」吧?

那為什麼薴麻做出來的衣服可以這麼持久和耐穿呢?原來是因為薴麻裡面含有的特殊的纖維使得即使是長時間浸泡在水中,也是不會腐壞和腐爛的。可是為什麼用途這麼廣泛的植物會被人類給淘汰掉呢?

最主要的原因其實還是在於利用薴麻做成的衣服,雖然耐穿是一回事,但是因為當時的紡織技術並不先進,而且本身作為植物來說,硬要做成衣服的話,肯定是又粗糙又不貼膚的。再加上時代的變化,使得越來越多更好質量的布料被生產出來,而薴麻也就慢慢無人關注也沒人願意去使用了。

不過現在也有很多人都用薴麻來做麻繩就是了,這也是不浪費不是嘛?你們認為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哦。

相關焦點

  • 植物界的「長生不老」:栽種歷史距今4700年,現在卻很少見其蹤影
    今天小編要和大家介紹的這一種植物,其實追溯歷史的話,它或許就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個和人類建立友好關係的植物,因為它的栽種歷史是現存所有植物當中所能發現的最早的一個。久遠到能追溯到新石器時代,距離現在已經過去了有將近4700年了。這種植物的栽種歷史這麼久遠,想來也是有很多用途的吧,否則也不會到現在了還沒滅絕還有人在種植。
  • 山西襄汾陶寺遺址,中國最早的天文臺:距今有4700多年歷史
    陶寺古觀象臺位於山西省襄汾縣陶寺城遺址,距今約4700年,2003年被發現,是該遺址考古中重大的發現,「觀象臺」遺蹟的發現,證實了《尚書·堯典》上所說的「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時」的真實歷史背景與社會現實。它由13根夯土柱組成,呈半圓形,半徑10.5米,弧長19.5米。
  • 歷史:長生不老的秘密
    歷史的星空古往今來,從國內到國外,多少人為了尋求長生不老的方法可謂是費盡心機,那麼真的有人長生不老嗎?長生不老的人到底是什麼樣?好像沒有人見過,可是人們聽說了很多為了長生不老產生的故事。01在古埃及的金字塔裡,存放著國王的屍體,其目的就是為了死去的國王能夠重生,事實證明屍體變成了木乃伊,國王也沒有復活。
  • 阿根廷發現最古老茄科植物化石 距今五千萬年—新聞—科學網
    參考消息網1月8日報導 西媒稱,在阿根廷出土的最古老的墨西哥酸漿化石距今已有約5200萬年的歷史,專家們由此重新思考與人類生活息息相關的茄科植物的演進史
  • 澎湖驚現罕見"白金"白腹魚 每公斤售4700元創天價
    澎湖魚市場29日出現2條少見、俗稱「白金」的白腹魚,每公斤售價達新臺幣4700元,每尾價格約5萬元,創下澎湖魚市場天價。(圖片來源:臺灣「中央社」) 華夏經緯網3月1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臺灣澎湖魚市場29日出現2條少見、俗稱「白金」的白腹魚,每公斤售價達4700元(新臺幣,下同),每尾價格約5萬元,創下澎湖魚市場天價。 據報導,澎湖白沙一艘流刺網漁船昨天在所有魚獲中,意外捕獲到2尾少見的「白腹魚」,分別重達10.8和11公斤,賺進一筆年後的意外財富,單單2尾而已,就進帳約10萬元。
  • 植物界大熊貓奉化露面 這種植物叫中華水韭已有三億年歷史
    這是中華水韭,中國特有的最古老的蕨類植物之一,是國家一級保護野生植物,被稱為植物界的「大熊貓」。  中華水韭的歷史,能一直追溯到距今3億年前的二疊紀。  昨天,在奉化尚田鎮的葛岙村,一處芋艿田的水溝裡邊,中華水韭又一次被發現了。
  • 植物界中的「國寶」,這些珍稀植物你知道哪些?
    但是,在植物界中,有些植物可堪比我們的國寶大熊貓,它們稀有珍貴,是我國重點保護植物,下面這些珍稀植物,你知道哪些呢?1960年中國科學工作者在廣西首次發現了這種金黃色的植物,並命名為金花茶。也正是得益於植物學家的發現,否則看不到這麼美麗的植物該多遺憾。
  • 「長生不老」的國度,曾在我國早期真實存在嗎?專家:可能是真的
    要是說鴻運昌盛,長生不老,那一一直都是很多人夢寐以求的事情,要說這件事情的鼻祖,那還得從秦皇時期說起。據傳,秦皇統一六國後,就逐漸害怕老去,便想著長生不死以統治千秋萬世,便廣尋道士進行煉丹增壽,最出名的道士便是徐福,傳說日本就是徐福帶領3000童男童女組建而成,還有說法是秦皇派遣徐福東渡去找尋長生不老藥,結果徐福一去未回。
  • 西媒:阿根廷發現最古老茄科植物化石 距今5200萬年
    參考消息網1月8日報導 西媒稱,在阿根廷出土的最古老的墨西哥酸漿化石距今已有約5200萬年的歷史,專家們由此重新思考與人類生活息息相關的茄科植物的演進史。據埃菲社1月5日報導,除了墨西哥酸漿,人們常吃的番茄、土豆和辣椒都屬於茄科。
  • 河南被忽視的一座古塔古建築,距今已有1300年歷史,呈四方錐形
    古塔在當前的我國非常有旅遊欣賞意義,雖然說不是每一座古塔都有很高的人氣聚集,但從古塔的建設歷史、文化內涵和旅遊欣賞等多個角度看,它們都有極強的社會意義,也能獲得遊客的喜愛,而這座古塔也是其中表現之一,對於它的古塔發展而言,則能引起很多遊客的認可,畢竟是當地很少見的古塔。
  • 現在還有國家和機構研究長生不老嗎?人真有必要研究長生不老嗎?
    我的答案是現在有國家或機構研究長生不老,而且還不少。古今中外很多人為此付出大量精力和金錢。三,現在世界上的主要國家和機構也都在研究人類長壽的問題,隨著社會的進步和人類文化知識的增長,人們逐漸明白人是不可能長生不老的,這只能是一種永遠的美好願望和追求目標;所以研究方向主要向如何延長壽命和推算壽命極限到底是多少上轉變。大多是生物醫學領域的科學家在研究。
  • 在4700多萬年前,青藏高原中部應該是偏熱帶、亞熱帶的氣候類型
    平均海拔4600米以上的青藏高原中部,現在是一片高寒荒蕪之地。長期以來,青藏高原地表抬升歷史,是新生代以來眾多地質事件和氣候環境事件的邊界條件,也是青藏高原研究的熱點和難點。在漫長的抬升過程中,有大量的謎題:在青藏高原隆起到現有高度之前,那裡到底是什麼樣的?在「高冷」的青藏高原,數千萬年前真的曾藏著一個溫熱的「香格裡拉」?
  • 「長生不老」現在是否能夠實現
    傳說秦始皇曾經派徐福率領3000名童男童女到海外尋找長生不老藥,可是徐福在海外尋找了很久也沒有找到,秦始皇是個殘暴的君主,徐福沒有完成任務回去肯定是會被殺頭的,於是他便帶著這些童男童女去了日本,又過了四年,秦始皇又派了一位叫盧生的人去找兩位神仙。
  • 傳說中的長生不老藥,竟然是烏藥?現已成為脫貧的優勢產業!
    但是現代的臨床研究發現,各地區所產的烏藥品質並沒有很太大的區別,而且,天台山現在已是自然保護區了,基本就沒有天台烏藥了,所以也就沒有天台烏藥這個稱謂了。烏藥主要有兩大功效,一個是行氣止痛,一個是溫腎散寒。《本草求真》雲「凡一切病之屬於氣逆,而見胸腹不快者,皆宜用此……此則逆邪橫胸,無處不達,故用以為胸腹逆邪要藥耳」,故胸脅脘腹,適當配伍,它都能用。
  • 南京千年古墓,出土「長生不老丹」,專家帶走化驗,結果讓人震驚
    導讀:南京千年古墓,出土「長生不老丹」,專家帶走化驗,結果讓人震驚  生老病死是自然規律,任何人都無法逃脫。  但是民間卻是一直流傳著不死仙藥的傳說,甚至有許多人通過爐子,煉製丹藥。而南京有一座千年古墓,更是出土了「長生不死丹」,驗證了歷史。經過考古隊員的細心發掘,古墓的形狀得以展現在世人面前,是一座十分巨大的古墓群,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歷史。墓主人是東西晉時期的一個宰相。
  • 古生物學家發現距今1.1億年松柏類植物新類型
    古生物學家發現距今1.1億年松柏類植物新類型 2020-07-27 16:43:38 南古所 供圖   中新網南京7月27日電 (楊顏慈)據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27日通報,該所聯合中外研究團隊,在中國浙江白堊紀地層中首次發現了距今1.1億年且已滅絕的一種松柏類植物新類型,將其命名為「周氏短木」。  該成果近期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歷史生物學》(Historical Biology)上。
  • 地球的歷史年代劃分方法
    地球史是不可逆的,也是不可重複的,有著自己的演化史,正像世間一切事物一樣,地球也有自己的孕育時期、童年時期、現階段的青壯年時期,未來的地球也必將走向其衰老和死亡。 地球總的歷史已有46億年,但人類產生才300萬年左右,人類文明史卻只有6000年左右,只是歷史長河中短暫的一瞬。
  • 古生物學家發現距今1.1億年松柏類植物新類型
    南古所 供圖中新網南京7月27日電 (楊顏慈)據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27日通報,該所聯合中外研究團隊,在中國浙江白堊紀地層中首次發現了距今1.1億年且已滅絕的一種松柏類植物新類型,將其命名為「周氏短木」。該成果近期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歷史生物學》(Historical Biology)上。
  • 古代真有長生不老藥?一具百年古屍發掘,德國專家給出重要結論
    挾飛仙以遨遊,抱明月而長終——蘇軾相信很多朋友都清楚,在中國數千年的歷史上長河中,曾出現過許多和「長生不老藥」有關的故事,最令人熟知的便是,秦朝始皇帝嬴政,在統一天下之後,曾動用全國的力量尋找「長生不老藥」,不過呢,最後還是擺脫不了生老病死的常規,死在了尋藥的途中,那麼,對於長生不老藥是否存在,一度成為備受爭議的話題之一,而今天筆者要講的,便是和它有關秦始皇的求仙問藥之路
  • 世界上真有長生不老?一具百年古屍現世,德國專家給出驚人消息
    挾飛仙以遨遊,抱明月而長終——蘇軾相信很多朋友都清楚,在中國數千年的歷史上長河中,曾出現過許多和「長生不老藥」有關的故事,最令人熟知的便是,秦朝始皇帝嬴政,在統一天下之後,曾動用全國的力量尋找「長生不老藥」,不過呢,最後還是擺脫不了生老病死的常規,死在了尋藥的途中,那麼,對於長生不老藥是否存在,一度成為備受爭議的話題之一,而今天筆者要講的,便是和它有關秦始皇的求仙問藥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