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是「阿昌環走遍中國」的旅行日記,歡迎與阿昌一起看遍祖國大好河山,喜歡請關注!
季節的氣候變化對人們的生活密切相關,無論是今天還是古代,今天的現代科技可以說是很先進啦,在古代農業社會就不一樣,人們對氣候季節變化,只能根據一些自然規律總結經驗,然而在古代先人也是很有聰明智慧的,它們對天文氣候的觀察也有很多先進的並且精確的計算方法和傑出的成就。
天文臺是對氣候變化的重要觀察,在我國古代就有了,那麼山西的陶寺觀象臺就是我國目前發現最早的天文臺。
陶寺古觀象臺位於山西省襄汾縣陶寺城遺址,距今約4700年,2003年被發現,是該遺址考古中重大的發現,「觀象臺」遺蹟的發現,證實了《尚書·堯典》上所說的「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時」的真實歷史背景與社會現實。
它由13根夯土柱組成,呈半圓形,半徑10.5米,弧長19.5米。從觀測點通過土柱狹縫觀測塔爾山日出方位,確定季節、節氣,安排農耕。考古隊在原址複製模型進行模擬實測,從第二個狹縫看到日出為冬至日,第12個狹縫看到日出為夏至日,第7個狹縫看到日出為春、秋分。
小編我2018年霜降就到過陶寺遺址遊玩參觀過,在霜降的季節早晨的太陽光從塔爾山升起,然後從其中一個觀象臺的縫隙中直射出來,與觀象臺上的季節刻度完全相符,見證了觀象臺的奇蹟,不得不佩服古人對天文氣候的智慧。
你知道中國這座古代最早的天文觀象臺嗎?歡迎留言發表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