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考古發現最早的中國,距今4300多年,出土兩個文字一個至今無解!
眾所周知,中國有5000年的文明史,薪火相傳至今,那麼最早的中國出現在什麼時候、什麼地方呢?山西考古發現一座上古遺址,距今4300多年,揭開了最早中國的神秘面紗,而且還出土了兩個文字,其中一個至今無解,至少爭議頗大!所謂「中國」的直接文字記載,最早出現在3000年前的西周青銅器上。
-
2019年的中國10大考古發現公布:中國古文明考古有了重大突破
尤其是平糧臺城址,極有可能是舜的古都,也是中國第一座規劃的城市,可能成為中國文明誕生的重要標誌。1,陝西南鄭疥疙洞舊石器時代洞穴遺址疥疙洞遺址位於漢中市,是中國第一次在秦嶺山區發現的舊石器時代遺址。4,河南淮陽平糧臺城址——中國古代城市規劃建制的始源平糧臺古城遺址,位於河南省淮陽區東南4公裡的大朱村西南方。這裡距今已經有了4600年的歷史。這座史前城市遺址是中國最早的有規劃的城市,城址嚴整規劃的方正格局,有中國最早的「中軸線」。除此,這裡還首次發現了完整的排水系統和道路系統。
-
最早!寧波史前考古有重大發現
12月12日,由浙江省文物局指導,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寧波市文化遺產管理研究院、餘姚市河姆渡遺址博物館聯合舉辦的「餘姚施岙遺址古稻田考古發掘專家論證會」在餘姚市召開。專家認為,施岙遺址古稻田是目前發現的面積最大、年代最早、證據最充分的古稻田,是史前考古的重大發現。
-
成都平原發現年代最早墓地 未來或納入國家考古遺址公園
在2012年之後,去年9月以來考古人員再度啟動對高山古城遺址的發掘。四川新聞網記者了解到,高山古城遺址發現了早於目前成都平原寶墩文化第一期的考古學遺存,其中十二橋文化遺址的發現與確認,為目前成都平原史前城址中所不見。 據悉,高山古城遺址已入選了國家文物局組織評選的2015中國重要考古發現。
-
專家稱浙江考古發現符號是否為最早文字待商榷
本報2013年7月9日刊發的消息《中國最早原始文字在浙江被發現》引起史學界高度關注,各大媒體與網站紛紛轉載。針對浙江平湖莊橋墳遺址的考古新發現,有專家認為這次考古發現「為文字起源提供新的線索」,這是「迄今為止在我國發現的最早原始文字」。
-
最新考古證據顯示:非洲人可能最早開始馴養驢子 (04/06/18 10:15:16)
一個由多國科學家組成的小組最新研究認為,非洲人可能最早開始馴養驢子,非洲現存的兩群截然不同的野驢品種,也許是被馴養驢子的「祖宗」。 此前在埃及發現的一些零星考古證據顯示,驢子可能和馬一樣,大約在距今5000年左右開始被人類馴養。但考古證據並沒有揭示出驢子最早在什麼地方被馴養。
-
湖南召開2016年考古匯報會 郴州發現湖南最早壁畫墓
供圖/郴州市文物處 紅網長沙1月9日訊(瀟湘晨報記者 趙晶)1月8日,在2016年湖南考古匯報會上,郴州市文物處考古人員介紹了在蘇仙區坳上鎮走馬嶺七組,距離郴州市區6公裡的一處古墓葬。墓壁後的牆體磚柱上有南朝彩繪壁畫,為湖南最早的壁畫墓。 壁畫上是兩個侍女圖像。左側年輕侍女呈站立姿勢,細腰,雙環髻,寬額,細眉,小嘴,下巴略圓,眉目清秀,雙手下搭,作回眸狀。
-
201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結果公布
皇城臺工作區域門址外甕城出土玉鉞中國古代城市規劃建制的始源:河南淮陽平糧臺城址河南淮陽平糧臺城址是國內最早發現並確認的史前城址之一,此次發掘進一步確認了城址嚴整規劃的方正格局,尤其是位於城址中軸線上的道路是目前國內經考古發掘確認的最早的城市
-
大邑高山古城遺址考古發現成都平原迄今最早古城
製圖/楊仕成 最震撼/ 高山古城遺址人骨罕見完好,亦為成都平原已發現年代最早最完好史前墓地。4月17日,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專家向記者確認,高山古城遺址是成都平原最早的古城遺址,該遺址成為成都平原史前考古的新坐標。基於其重要性,高山古城遺址入選了國家文物局組織評選的2015年中國重要考古發現。
-
一場寶藏直播 數千萬網友雲端見證「十大考古新發現」誕生
今年適逢「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舉辦三十周年,由國家文物局主管,中國文物報社、中國考古學會主辦的201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評選活動終評會第一次以網絡會議的形式召開。河南淮陽平糧臺城址發掘單位: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中軸線、排房、城內排水布局△龍山時期道路及車轍痕跡河南淮陽平糧臺城址是國內最早發現並確認的史前城址之一,發現了完整的早期城市排水系統,是國內首見。
-
河南靈井鳥雕入選2020年度世界十大考古新發現 被稱為中國最早的...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張弋12月6日,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獲悉,今年3月在河南靈井「許昌人」遺址出土的一座微型鳥雕像被評為「2020年度世界十大考古發現」。「世界十大考古發現」由美國考古學會主辦的面向公眾的雙月刊考古雜誌《考古Archaeology》雜誌評選。
-
三百文物呈現古芮國「周風遺韻」,國博展陝西劉家窪考古發現
展品中絕大部分來自陝西澄城劉家窪東周芮國墓地的最新考古發現,兼有少量來自陝西韓城梁帶村東周芮國墓地出土文物,是兩個全國考古十大新發現首次以最全陣容集中向公眾展示考古成果。該展為國家博物館精心打造的反映中國當今最新重大考古發現成果的展覽力作。
-
中國考古大發現
取釋疑、解謎、改寫、補寫、印證歷史的角度,用圖文結合的形式,記述了一個多世紀以來中國考古領域的32次重大考古發現——從窺探高原王國的秘密到發掘神秘的地下宮殿,從尋覓田野巖畫到解讀石窟雕塑……所收考古大發現,涵蓋長城內外、大江南北,通過一個個迷人的考古故事,展示了中華文明曾經的輝煌。
-
2018年中國考古新發現公布 四川渠縣城壩遺址等六大項目入選
蘆山峁新石器時代遺址夯土臺基1月10日,一年一度的「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學論壇·2018年中國考古新發現」在北京舉行。開幕式上揭曉了2018年中國考古新發現6項入選項目。其中,由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負責發掘的四川渠縣城壩遺址項目成功入選。據了解,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學論壇創始於2002年,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主辦,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考古雜誌社承辦。論壇上揭曉的年度考古新發現,歷來被學界簡稱為「中國六大考古新發現」。相比國家文物局委託中國文物報社和中國考古學會舉辦的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評選,「六大」被指評選標準更偏於學術價值。
-
《Nature》登新考古發現:古人類在210萬年前就從非洲來到中國
7月11日,一篇發表在 Nature 上的文章指出,中國的黃土高原出土了可能是最早「出走」非洲古人類的石器。這批「遺物」是由中國科學院的朱照宇院士領導的一支考古團隊在黃土高原南部上陳村發現的,主要包括石芯、刮刀、石錘、尖棍等石器。
-
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歷時17年修復中國年代最早漆床
【解說】當地時間1月8日,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集中展示了該院歷經近17年保護修復出土於成都商業街船棺葬的290件竹木漆器類文物。其中包括一套距今約有2500年歷史的戰國早期漆床,這也是中國迄今為止發現的年代最早、結構最完整的漆床。
-
石峁遺址的考古發現與研究綜述
戴氏認為石峁陶器的年代接近於客省莊第二期文化,亦即陝西龍山文化,而玉器存在兩種可能,一種是與陶器屬於同一文化遺存,另一種可能是屬於殷文化。其後,戴氏將這批玉器的年代進行了重新修訂,認為玉器與陶器都為龍山時代遺存[7]。
-
「考古中國」重大項目:新石器時代考古又獲重要新發現
中國文物報記者 徐秀麗中國北方地區已知最早的具備完整防禦體系的石城是怎麼布局的,滕州崗上遺址南部墓葬區發現哪些器物,七星墩古城遺址又有哪些新發現,孫家崗遺址墓地出土陶器有哪些特點……12月29日,記者從國家文物局召開的「考古中國」重大項目重要進展工作會上獲悉
-
2010年中國考古與文物保護深度研究報告
在以往的考古實踐中一直進行著現代化、科技化的努力,航空遙感等其它行業已經成熟的技術近年來逐漸運用到了考古領域。目前國內還有很多世界遺產都加入到了科技保護的行列之中。 《2010年中國考古與文物保護深度研究報告》依據中國考古研究中心、中國歷史遺產保護網、國家信息中心和國家統計局等權威管道數據,同時採用中心大量產業資料庫以及我們對考古及文物保護行業所進行的市場調查大量資料,綜合運用定量和定性的分析方法對中國考古及文物保護行業的發展趨勢給予了細緻和審慎的預測論證。
-
最奇怪的「考古發現」,海底發現巨大的刀,會是巨人使用的武器嗎
此前,美國和秘魯考古學家聯合宣布他們在秘魯北部海岸的一座巨型金字塔內發現了3座充滿大量神秘文物的古墓。這座古墓不足為奇,只是它內部的三具人類遺骸讓科學家很是震驚,因為這些遺骸的長度很長,經測量發現都在2米8以上。有人認為這是異類,就像現在也有這種異常高的人一樣,但是這種現象卻不是單獨的一個人,是3個人都很長,這在現在都是說不過去的,科學家只能猜測這種身高可能是當時的普遍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