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考古證據顯示:非洲人可能最早開始馴養驢子 (04/06/18 10:15:16)

2020-12-03 中國經濟網

  國日報網站消息:驢子的馴養是人類歷史上一個重要事件,有了能夠馱物和載人的驢子與馬,大大拓展了人類活動和貿易往來的空間。一個由多國科學家組成的小組最新研究認為,非洲人可能最早開始馴養驢子,非洲現存的兩群截然不同的野驢品種,也許是被馴養驢子的「祖宗」。

  此前在埃及發現的一些零星考古證據顯示,驢子可能和馬一樣,大約在距今5000年左右開始被人類馴養。但考古證據並沒有揭示出驢子最早在什麼地方被馴養。來自歐洲、美國和非洲的科學家在18日一期《科學》雜誌上介紹說,他們從歐、亞、非三大洲52個國家採集了馴養驢子的樣本,並將其與亞洲和非洲野驢樣本進行了線粒體DNA比較分析。分析結果表明,眾多馴養驢子的最終源頭可能是非洲兩種雌性野驢,驢子在非洲相隔較遠的不同地點很可能被同時馴養。

  分析還發現,這兩種名為努比亞和索馬利亞的野驢大約在30萬至90萬年前產生分化。其中,努比亞野驢與相應的馴養驢種在DNA結構單元上非常吻合,索馬利亞野驢DNA結構單元雖與同名的馴養驢種最為接近,但並非明顯一致。科學家們指出,雖然他們的研究顯示非洲東北部最可能是驢子的馴養地點,但不能排除索馬利亞驢種在其他地方被馴養的可能。

  科學家們說,如果最終證明兩種野驢都是在非洲被馴養的,那將意味著,驢子可能是已知唯一單獨在非洲被馴養的有蹄類動物。據考證,人類最早在距今1萬年前左右開始馴養牲畜。有關驢子馴養的新研究結果表明,人類對動物的馴養活動首先在近東地區出現,隨後再次在非洲東北部興起。科學家們在文章中稱,新結果有助於深入研究非洲東北部在東半球人口擴張和貿易往來中可能發揮的作用,也為未來從考古方面尋找驢子馴化的證據提供了線索。(來源:新華網)

相關焦點

  • 非洲人可能最早開始養驢子
    據新華社電來自歐洲、美國和非洲的科學家在18日出版的美國《科學》雜誌上報告說,他們從歐、亞、非三大洲52個國家採集了家養驢子的樣本,並將其與亞洲和非洲野驢樣本進行了線粒體DNA比較分析。  結果表明,眾多家養驢子的源頭可能是非洲的兩種野驢,驢子很可能在非洲相隔較遠的不同地點被分別馴養了兩次。
  • 人類最早馴養的是什麼馬,新研究揭示相關秘密
    桑德拉·奧爾森是美國堪薩斯大學生物多樣性研究所和自然歷史博物館考古部門的負責人,她領導了哈薩克的博泰村莊的考古工作。"在我們1993年開始挖掘博泰遺址後不久,我就確信會找到了最早的馴養馬。DNA檢測結果顯示,博泰人馴養的馬並沒有成了今天的現代馴養馬,而是發展成了普氏野馬。
  • Ubuntu 16.04 LTS安裝好之後需要做的15件事
    ,在安裝好 Ubuntu 16.04 LTS 之後建議大家先做如下 15 件事。Ubuntu 16.04 LTS 帶來了一些讓人興奮的新功能和變化,所以在開始使用之前建議各位一定要花幾分鐘熟悉一下新的改進。如果你是從 2014 年發布的 Ubuntu 14.04 LTS 升級過來,你會發現新版本提供了同樣簡潔的新功能和應用程式。例如,Unity Dash 默認已經不再啟用在線搜索,早期版本用戶必需手動進行關閉。
  • 美國《考古》眼中的2017十大考古發現:黃金「戰狼」來了
    今年,考古學家對哥貝克力石陣發現的骨骼碎片顯微分析表明,當時可能人類頭骨可能懸掛在哥貝克力石陣比較顯著的位置。這些骨骼碎片來自3顆部分保存下來的頭骨,顯示死者死亡之後他們的頭骨經過了雕刻。這是證實哥貝克力石陣居民如何處理死者頭骨的首個證據,考古學家認為,這項發現可能提供了新石器時代早期「頭骨祭儀」的證據,顯示被尊重的祖先或者敵人在指定地點被切割頭顱。
  • 最新消息!「卡努」16日凌晨02時—04時或以颱風級登陸廣東徐聞!08...
    10月15日晚上,記者從海南省防總防禦颱風視頻會上獲悉,根據海南省氣象部門預計, 「卡努」16日凌晨02時—04時以颱風級登陸廣東徐聞 ,登陸後轉向西偏南方向移動,強度逐漸減弱,06時前後減弱為強熱帶風暴級,08時—10時從臨高到儋州近海擦過 ,也有可能在上述地區以強熱帶風暴級二次登陸(10—11級,25—30米/秒)。
  • 收藏|習近平總書記「考古公開課」的15個要點
    筆記君為您梳理了15個要點,學習收藏!要加強考古工作和歷史研究,讓收藏在博物館裡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裡的文字都活起來,豐富全社會歷史文化滋養。04我國考古工作取得了重大成就我國很早就有了考古學研究。
  • 河南靈井鳥雕入選2020年度世界十大考古新發現 被稱為中國最早的...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張弋12月6日,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獲悉,今年3月在河南靈井「許昌人」遺址出土的一座微型鳥雕像被評為「2020年度世界十大考古發現」。「世界十大考古發現」由美國考古學會主辦的面向公眾的雙月刊考古雜誌《考古Archaeology》雜誌評選。
  • ...白石崖溶洞遺址 「考古中國」聚焦蘭州大學環境考古團隊重大發現
    發布會現場10月30日上午,在習近平總書記主持中央政治局「我國考古最新發現及其意義」專題學習並發表重要講話之後,國家文物局在京召開的最新一次「考古中國」重大項目重要進展工作會上2019年,中國科學院院士陳發虎領銜的蘭州大學和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團隊報導了夏河丹尼索瓦人(簡稱夏河人)下頜骨化石的研究成果,揭示這塊化石為阿爾泰山地區丹尼索瓦洞以外發現的第一件丹尼索瓦人化石,提供了青藏高原最早的人類活動證據,將丹尼索瓦人的空間分布首次從西伯利亞地區擴展至青藏高原,將青藏高原人類活動歷史從距今4萬年推早至距今16萬年,這是丹尼索瓦人研究和青藏高原史前人類活動研究的雙重重大突破
  • 最新考古發現或顛覆認知
    不過,最近的一項考古發現揭示,可能早在1萬6千年前,就有先人從亞洲來到美洲定居,而且他們是坐船來的。這一最新研究成果刊載在近日的《自然》期刊上。 一個國際考古團隊在美國愛達荷州發掘的文物顯示,當今美國西北部的太平洋海岸,早在16000年前就有人定居。而那時,全球的海平面還遠沒有大規模下降,白令海峽的大陸橋還沒有露出海面。
  • 河南「許昌人」遺址出土微型鳥雕像登2020年度十大考古新發現
    《考古Archaeology》雜誌是美國考古考古學會主辦的面向公眾的雙月刊考古雜誌,已連續出版70餘年。自2006年開始,該雜誌在每年的12月評選出本年度的世界十大考古發現,在全球範圍內具有較大的影響力。自評選以來,中國境內先後共有6項考古發現入選,。
  • 學習筆記:收藏 | 習近平總書記「考古公開課」的15個要點 _新華...
    筆記君為您梳理了15個要點,學習收藏!要加強考古工作和歷史研究,讓收藏在博物館裡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裡的文字都活起來,豐富全社會歷史文化滋養。  04  我國考古工作取得了重大成就  我國很早就有了考古學研究。  1921年,我國開始對仰韶文化遺蹟進行考察,我國現代考古學由此誕生,即將走過百年曆程。
  • 考古證據顯示,巴西捲尾猴已進入了它們的石器時代
    象牙海岸的黑猩猩在4000年前就學會使用石頭工具了,所以新發現並不是最古老的非人類生物使用工具的證據。但是,這些捲尾猴(Sapajus libidinosus)還有一些特別之處。經過約450代的演化,當地的猴子似乎已經進入了工具時代。最新的考古挖掘,找到了122種不同大小的石製品,分別應對不同硬度或類型的食物。
  • 許冠傑:《'04 繼續》
    1964年許冠傑跟友人組成Harmonick樂隊,開始走上樂壇,今年剛好是他踏入歌壇的第40個年頭,除了六月復出開演唱會外,許冠傑給我們的又一個喜訊,推出—《'04 繼續》精選大碟! 3CD收錄許冠傑歌唱事業裡程碑55名曲,DVD收錄TVB從未出版經典MV,齊來慶祝歌神回歸樂壇!
  • 猛獁象滅絕新解:與人類馴養狗有關
    最新研究稱,狗祖先或許已經開始幫助人類捕殺猛獁象。德國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進化人類學研究員,狗類馴養專家Angela Perri稱:「這是第一次有人承擔風險提出與我們之前的想法不同的觀點,但這個觀點目前仍然只是一種推測。」研究作者Pat Shipman最早是在2009年對這種猛獁墓地產生了興趣。大約有30個類似的遺址在歐洲中部和亞洲北部被挖掘出來,成百上千的骨頭緊密的堆積在不到60平米的地方。
  • 蘭大考古團隊研究發現: 丹尼索瓦人長期生活在青藏高原
    10月30日上午,國家文物局在京召開的最新一次「考古中國」重大項目重要進展工作會上,蘭州大學環境考古團隊青藏高原古人類活動研究重大突破作為第一個發布項目,由張東菊教授代表研究團隊向業內專家、媒體鄭重發布。16萬年前古老型人類已出現在青藏高原這是應用國際最先進的古DNA分析技術在中國考古遺址沉積物中提取古人類遺傳信息的首個成功案例。
  • 中國考古大事件!可能發現了最早的國都(圖)
    1978年至1985年,中國社科院考古所山西隊與山西原臨汾行署文化局合作,對陶寺遺址做了大規模發掘,獲得陶器、石器、禮樂器、裝飾品等數量繁多的精美文物,揭開陶寺遺址的神秘面紗。特別是紅銅鑄造銅鈴與類似文字符號的發現,引起海內外關注,也為中華文明的起源與禮制研究,提供了珍貴的重要材料。
  • 考古報告顯示波斯灣海底或藏有失落的文明
    據美國《基督教箴言報》日前報導,一項新的研究表明,波斯灣的海底可能存在過一片肥沃的土地,並在大約7.5萬到10萬年前供養著除非洲大陸之外的最早人類祖先。據介紹,這項最初發表在12月的《當代人類學》雜誌上的研究對於人類的方方面面都有具有廣泛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