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城科技大市場 昨天
國內新聞
10月24-30日
年度最小滿月時刻公布
本周將上演「火星合月」、「最小滿月」。天文預報顯示:①30日凌晨4點左右將現火星合月天象,皎潔的明月與紅色的火星看上去會非常接近;②31日晚,2020年最小的滿月將出現,這樣的遠地點最小滿月約13-14個月出現一次;③31日是「天王星衝日」,一年中觀看天王星的最佳時機。(來源:央視新聞)
嫦娥四號完成第23月晝工作
據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微信公眾號消息,嫦娥四號著陸器和「玉兔二號」月球車完成第23月晝工作,分別於10月23日21時40分和12時,按地面指令完成月夜模式設置,進入月夜休眠。在23個月晝的科學探測中,著陸器上月表中子與輻射劑量探測儀開展了國際上首次月表實地粒子輻射環境探測。(來源:中國新聞網)
我國研發出神經損傷或可修復導電水凝膠
外周神經組織可以將生物電信號從大腦傳遞到身體其他部位。而外周神經的損傷通常會導致慢性疼痛、神經紊亂、癱瘓或殘疾。現在,研究人員已經開發出一種可拉伸的導電水凝膠,或許未來可以用於修復這些類型神經的損傷。近日,南京大學教授沈群東及其合作者在《美國化學會·納米》雜誌(ACS Nano)發表了這項研究結果。(來源:科技日報)
青島海底發現一戰大型沉艦
近日,考古人員在青島膠州灣外圍海域發現1處一戰時期大型沉艦遺址,採集到100餘件文物。考古人員共採集到武器彈藥、扇葉、水管閥門、皮革鞋墊、煤塊等文物100餘件,其中可復原文物45件,帶有文字的文物2件。出水文物及相關文獻記載等為遺址的性質判斷提供了重要佐證。(來源:新華社)
記者從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十一院獲悉,該院承建的國內首座體育綜合訓練風洞,10月25日在二七廠國家冰雪運動訓練科研基地正式啟用。該風洞填補了國內專門用於體育訓練測試的大型綜合風洞空白,性能處於行業領先水平。(來源:科技日報)
國際新聞
10月24-30日
據日本放送協會報導,近日,日本國立國際醫療研究中心對新冠治癒患者的後遺症情況進行了跟蹤調查。結果顯示,部分治癒患者出現了脫髮、氣喘和長時間嗅覺失靈等後遺症。(來源:中新網)
英國《自然·天文學》雜誌26日發表的兩項研究中,美國科學家團隊報導了對月球上水分子以及可穩定捕獲水的月球區域的不模糊探測,結論認為月球上約有4萬平方米的表面具有捕獲水的能力。這些發現對將來的探月任務具有重要啟示意義。(來源:科技日報)
美研發低溫催化法將塑料變廢為寶
美國研究人員在最新一期《科學》雜誌撰文指出,他們採用一種簡單的低溫催化方法,將很多塑料內包含的聚乙烯聚合物轉化成了高價值的烷基芳族分子,後者是很多工業化學品和消費品的基本原料。新方法簡單且成本低廉,為塑料廢物的循環再利用開闢了新途徑,不僅環保且具有經濟效益,可謂一舉兩得。(來源:科技日報)
韓國將研發輕型航母「核心技術」
據《簡氏防務周刊》網站10月28日報導,韓國國防採購計劃管理局10月27日宣布,韓國政府官員和國防研究人員舉行了第一次會議,討論韓國海軍下一代輕型航母「核心技術」的研發。報導稱,此次會議是朝著研發輕型航母核心技術邁進的第一步,共有7家機構和公司將參與研發,研發工作計劃於2024年前完成。(來源:環球網)
福島核反應堆排放水或可損壞人類DNA
據CNN近日報導,國際綠色和平組織23日警告稱,福島核反應堆排放到海裡的汙染水,含有放射性物質,有可能損害人類的DNA。(來源:環球網)
來源:網絡綜合(侵刪) 圖片: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