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網時刻記者 何青 盧欣 郭薇燦 潘錦 北京報導
「沾泥土」「帶露珠」「冒熱氣」。從鄉村田埂到人民大會堂,從基層民聲到國家意志,接地氣,貼民生的「金點子「,飽含著全國人大代表履職擔當的拳拳之心。
教育、醫療、扶貧、人才……這些民生關鍵詞,都與百姓生活密切相關。同題履職這一期,來聽聽在湘代表都帶來了哪些基層心聲。
全國人大代表王懷軍。
關鍵詞:教育
幼兒教育應寓教於樂
「我們的教育要從娃娃抓起。」紮根山區教育35年,全國人大代表王懷軍在調研走訪中發現,鄉鎮幼兒園都建設的比較規範漂亮,但是缺少年輕幼師。
「以我們學校為例,兩位幼兒園老師年齡達56歲,教學內容、教育手段也比較落後。」王懷軍說,在這個階段,應該更多地注重孩子的智力開發,不能一味地教孩子讀書寫字,必須帶領著幼兒園的小朋友在學中玩、玩中學,以此來開發小朋友的智力。
「年輕的老師不願意下沉,幼師素質不均衡。」王懷軍表示,要從源頭解決問題,首先就是要解決編制的問題。
對此,王懷軍建議,增設幼兒園機構編制,打造「四有」鄉鎮公辦幼兒園:有財政撥款、有教師編制,有獨立院落,有獨立法人。同時,要制定並發布《幼兒園教職工編制標準》。按教育部出臺的《幼兒園教職工配備標準(暫行)》落實編制配備。
全國人大代表李江南。
關鍵詞:醫療
健全機制把醫衛人才留在農村基層
「健康中國戰略的實施,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健康的話題實在是太重要了。」全國人大代表李江南認為,要實現全面小康,百姓的健康也應是其中的重中之重。這次兩會,他帶來了一份關於農村基層醫療衛生方面的建議。
在調研過程中李江南發現基層農村衛生方面存在著一些問題,「比如分級診療,有些農村基層還接不住,受醫療設備和技術人員的限制,導致有些病在家門口沒有辦法解決。其次是農村基層醫療設施陳舊,達不到應有的衛生條件,好的醫師留不住。」
李江南表示,這樣就形成了一個斷層,最後便加劇了城市醫療資源的緊張,醫療資源過度集中帶來的就醫難、看病難。
為此,他建議下決心加大農村基層醫療投入,從國家、省級、市級層面加大政府投入。其次要關注農村基層醫療衛生人才的培養,把有學歷的,有醫師職業資格證的,像培養幹部一樣從農村最基層的衛生院開始,有的甚至還可以到老百姓家裡以籤約醫生的方式來加強人才的培養,並出臺相應的政策來穩定這支隊伍。
全國人大代表郭小芹。
關鍵詞:扶貧
打造優勢產業和品牌產品
湖南省郴州市桂東縣,曾是國家級貧困縣。2018年8月3日,湖南省人民政府正式批覆同意桂東縣脫貧摘帽。脫貧摘帽不容易,但如何防止返貧,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全國人大代表郭小芹有了新的思考。
「桂東山泉水資源豐富,水質清澈、甘洌。」郭小芹表示,可以立足桂東水資源,做活「水文章」,打造優勢產業和品牌產品,為貧困群眾提供更多發展機會。
郭小芹建議搭建平臺,打造山泉水品牌。多渠道、多種方式宣傳桂東山泉水,不斷擴大革命老區天然含硒山泉水的知名度。「讓更多人喝上桂東天然含硒山泉,比如在大型會議、賽事、活動用水時,推薦有關單位、部門、行業使用桂東山泉水,推動產品的宣傳與推廣。」
「搭建平臺,打造桂東山泉水品牌,也需要資金。」郭小芹說,迫切需要政府和相關職能部門設計制定相關政策,給予企業更多資金支持,為非公有制企業撐腰壯膽,解決企業融資難的問題。
全國人大代表屈勝。
關鍵詞:人才
發展職業教育 培育工匠人才
作為江麓機電集團一名電焊工、高級技師,全國人大代表屈勝一直將目光聚焦在基層。經過調研,她把今年關注的焦點,放在了職業教育和技能人才的培養上。
在調研走訪中,屈勝發現,受工資、福利、社會待遇等因素影響,很多人並不願意當工人。製造業面臨的困境是技工人才面臨青黃不接。究其原因,作為第一批職業教育受益者,屈勝認為和國家的職業教育和高等教育體系有關。
當今社會,考大學成為眾多學子的唯一追求,許多家長及學生對職業教育的認識不夠,求學觀念、就業觀念比較傳統,致使職業學校招生困難。職業學校因被視為「低等教育」很少有人問津的同時,具有一定職業技能水平的人才,特別是專業水平高、創新意識強的高素質技能人才則成為各行業用人單位的搶手人才。
針對這種現象,屈勝建議,大力發展職業教育,扭轉社會求學、就業的觀念,改善技能工人,特別是高素質技能人才青黃不接的狀態,促進實體經濟的快速發展,推動製造強國、產業興國。
來源:紅網
作者:何青 盧欣 郭薇燦 潘錦
編輯:廖浩宇
本文為紅網原創文章,轉載請附上原文出處連結和本聲明。
本文連結:https://hn.rednet.cn/content/2019/03/11/52079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