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沉痛悼念上海市名中醫王大增教授
沉痛悼念上海市名中醫王大增教授 2020-12-02 11:4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沉痛悼念塑性成形領域著名學者、清華大學機械系曾攀教授
他的逝世是清華大學的重大損失,也是我國材料塑性成形界的重大損失,我們對此表示沉痛的哀悼! 勤於教學,精於教學,樂於教學 「對於教學,我認為有三個層次。第一要勤於教學;第二要精於教學;最後要樂於教學。」在多年的教書生涯中,曾攀教授曾非常堅定地說:「教書,是我熱愛的事業」。
-
沉痛悼念!我國著名心血管病專家馮建章教授11月24日逝世
2020-11-25 21:38:40 來源: 醫學界心血管頻道 舉報 沉痛悼念
-
沉痛悼念:著名電化學家,廈門大學周紹民教授
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福建省勞動模範,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物理化學家,我國電化學學科的重要開拓者和貢獻者周紹民教授於2020年1月22日22時10分安詳辭世,享年100歲。周紹民先生1921年11月18日出生於福建省晉江縣安海鎮。
-
沉痛悼念劉炯朗教授
著名計算機科學家、CCF海外理事、前臺灣清華大學校長劉炯朗教授於2020年11月7日因病逝世,享年86歲。劉炯朗教授曾在MIT、UIUC、臺灣清華大學任教逾40年,對計算機科學與工程領域的研究有重大貢獻。他獲得了電子設計自動化(EDA)領域的最高獎「卡夫曼獎」(The Kaufman Award)。
-
哀悼 | 沉痛悼念張俐娜院士,她的研究成果助力纖維素材料行業大發展
10月18日凌晨,武漢大學發布訃告,著名化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武漢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她致力於高分子物理與天然高分子材料的基礎和應用研究,涉及高分子物化、農業化學、環境材料和生物學交叉學科,其成果的原始創新性以及學術價值和應用前景已在國內外產生較大影響。她的研究成果與紡織工業關係密切,她曾多次在會議和活動上為紡織企業講解科研成果,為紡織工業發展做出了一定的貢獻。
-
沉痛悼念阿雷西博望遠鏡,科學精神永垂不朽
沉痛悼念阿雷西博望遠鏡,科學精神永垂不朽位于波多黎各的阿雷西博天文臺射電望遠鏡在長達半個世紀的時間裡,阿雷西博都是全球最大的射電望遠鏡。這個紀錄直到2016年,才被中國的天眼望遠鏡打破。1960年,阿雷西博望遠鏡在波多黎各的阿雷西博山區誕生,孕育它的是美國康奈爾大學教授威廉·戈登。你如果熟悉地理,應該知道波多黎各是美國的一個自治邦,不過它距離美國本土2000多公裡,是大西洋上的加勒比海中的群島。而阿雷西博就出生在群島的北岸。天文學家通常會用射電望遠鏡,研究宇宙中那些肉眼看不見的低溫目標,或者比較瀰漫的星際氣體。
-
南航校友、田納西大學博士、學術新星桂涵東博士不幸離世
沉痛悼念!這些年來,他編寫並持續維護的《電力電子北美飛躍手冊》,詳實地介紹了北美的電力電子科教資源,具體到了各地高校、教授的情況,並組建了很多留學交流群答疑解惑,對無數赴美追逐學術理想的學子提供了無私的指導和幫助。就專業能力而言,涵東無疑是出色且成功的。
-
評書大師單田芳病逝,潘長江、嚴屹寬、李小萌沉痛悼念願永存千古
在那沒有電視機、沒有網絡的年代,單田芳的評書陪伴了幾代人,深受觀眾喜歡,直到今日依舊是評書界不可逾越的巔峰,影響著許多人。李小萌:「單田芳先生千古,常寶華先生千古」,沉痛悼念單田芳老先生。
-
沉痛悼念「中國航天之父」、我校創始人之一、近代力學系首任系...
沉痛悼念「中國航天之父」、我校創始人之一、近代力學系首任系主任錢學森先生 10月31日早晨,中國航天之父、國家「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錢學森先生在北京逝世
-
中科院金屬研究所發訃告悼念師昌緒 設立弔唁廳
師昌緒(資料圖) 中新網11月10日電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網站10日發訃告,沉痛悼念師昌緒先生。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於2014年11月11日上午9點起在北區學術報告廳設立弔唁廳,供社會各界人士和中科院金屬研究所職工前來弔唁。
-
沉痛悼念!中科院院士、廈門大學化學教授張乾二逝世
正在上小學的張乾二和幾個同學翻山越嶺,步行數十裡,到達下尾山內,繼續求學。白天日寇飛機在頭頂轟鳴,夜晚山中蚊蟲在手腳上肆虐。 1940年小學畢業後,他進入集美中學求學。戰爭的烽火、動亂的時局,讓張乾二的求學之路走得十分艱辛。1947年,修完中學全部課程的張乾二,以優異成績考取廈門大學化學系。走過坎坷,走過風雨。
-
悼念!「大地之星」寧津生院士逝世 一生在大地測量領域躬耕不輟
悼念!近日,又一位院士離我們而去,他就是被譽為「大地之星」的中國工程院院士、武漢大學教授——寧津生。15日晚,武漢大學發布了訃告,沉痛緬懷這位可敬又和藹的88歲高齡測繪大師。寧津生教授,1956年畢業於同濟大學測量系。
-
沉痛悼念《High Power Las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創刊主編林尊琪院士
林尊琪院士曾任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學術委員會副主任、中科院中物院高功率雷射物理聯合實驗室總師、國家重大專項專家委員會委員。長期從事雷射慣性約束核聚變、高功率雷射驅動器和X光雷射研究,為我國慣性約束聚變雷射驅動器發展解決了多項關鍵科學技術問題,做出了重大貢獻。
-
沉痛悼念我國蜜蜂科學家葛鳳晨先生
今天,我們懷著極其沉痛的心情,深切緬懷我國著名養蜂學家、吉林省養蜂科學研究所主要的創建者、奠基人、首席科學家葛鳳晨先生。2018年8月3日19時30分,葛鳳晨先生因病醫治無效,與世長辭,享年80歲。葛老先生的逝世,是我國蜂業界的重大損失。在此,中國蜂產品協會謹代表全國蜂業同仁向葛老先生致以沉痛哀悼,並向其家屬表示親切慰問。
-
清光但請徐徐照:悼念司佳教授
復旦大學歷史學系教授、我社譯者司佳因病於2020年10月11日逝世。 司佳,1978年生於上海,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博士,復旦大學歷史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研究方向為中國近現代史、中西文化交流史,研究興趣還包括上海近代城市社會,出版史、文化史及閱讀史。
-
沉痛悼念!中國科學院院士張新時逝世!我國又痛失一位泰鬥級人物!
張新時院士是中國數量植被生態學和國際信息生態學的創始人,建立了中國第一個植被數量生態學實驗室,選拔和培養了一批傑出的學術帶頭人,創建了IGBP認可的全球15條全球變化陸地樣帶中的兩條(中國東北樣帶和中國東部南北樣帶),實現了中國全球變化樣帶研究從無到有、由國內走向國際的重大跨越,為我國生態學的學科發展和人才培養做出了重大貢獻。
-
粒子物理及核物理相關問題暨高崇壽教授科研教學思想研討會舉行
2018年5月26日,「粒子物理及核物理相關問題暨高崇壽教授科研教學思想研討會」在北京大學物理學院西202召開。著名物理學家楊振寧先生、北京大學黨委副書記葉靜漪出席會議。來自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山東大學、南開大學、中科院理論物理研究所、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北京高校計算機教育研究會等單位近百名教授學者就會議主題進行了研討。
-
學術抄襲只是學術不端的冰山一角
上個世紀,學術刊物上常見到「與某某人商榷」之類的文章,這是正常的學術交流,而當下的刊物變成個人表達乃至表現的場所,缺少學術交流和批評文章,學術界失去了內部的爭鳴和論辯。因此,學術刊物逐步異化為學術產業鏈的終端。 大學是傳播知識和生產知識的地方,但是否該要求所有的教授都生產新的學術知識呢?如果以學術生產來作為教職的評定依據,那麼,研究員與教授的區別又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