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海「坦克」蝸牛:全身覆蓋金屬鱗甲

2020-12-02 驅動之家

20世紀福克斯公司曾在去年推出了名為《急速蝸牛》的動畫電影,主角「Turbo」裝備動力外殼在賽道馳騁的畫面令人印象深刻,但在日常生活中,蝸牛可以說是自然界最不起眼的動物之一。

不過,不起眼並代表蝸牛的世界不豐富多彩,相反,地球上存在著很多品種的蝸牛。今天,我們就通過騰訊科學的盤點來認識一下那些蝸牛界的「奇葩」們。

鱗足蝸牛:

1999年,勘測人員在印度洋海底3.6公裡處發現鱗足蝸牛,它可能是世界上擁有最結實盔甲的蝸牛物種。它從海底熱液噴口處採集金屬和硫化物覆蓋在外殼,鱗足蝸牛腹足結合了硫化鐵,覆蓋形成一層金屬鱗甲。

巨型非洲蝸牛:

它是最大的陸地蝸牛,體長可達到20釐米,直徑10.16釐米,其體型相當於成年人的拳頭大小。它們也是貪婪的進食者,至少吃500種植物。如果棲息環境沒有水果或者蔬菜,它們會非常瘋狂地吞食任何「食物」,其中包括:房屋內的油漆和泥灰。

甘蔗蝸牛:

它可能是世界上最華麗多彩的蝸牛,原產地在伊斯帕尼奧拉島,甘蔗蝸牛長著彩虹色外殼,看上去頗似塗畫效果,但事實上這是自然形成的。

海蝴蝶蝸牛:

它看上去不像普通的蝸牛,海蝴蝶蝸牛不是使用腹足在地面上滑行,它的腹足已進化形成翼狀波瓣,它會拍打翼狀波瓣在海水中行進。海蝴蝶為了更好地適應遊泳,已完全退化失去外殼。

黃金象蝸牛:

它頗似蝸牛、芒果和大象的雜交體,這種可愛的腹足類動物像是一個「失敗」的基因實驗雜交動物。黃金象蝸牛使用其特殊的「鼻子」結構在沙層中篩選獲取食物。

簇狀閃爍海蝸牛:

這是一種鮮為人知的海蝸牛,具有生物發光功能,當它被幹擾或者受到威脅時,將閃爍明亮的綠光,研究人員認為這種發光性能是用於迷惑或者威懾掠食者。

「融化蝸牛」:

這是一種南美洲扁平腹足蝸牛,腹足擴張時非常薄,好像它的身體已融化。

圓錐蝸牛:

它是最具毒性的蝸牛物種,也是世界上極具毒性的生物之一。圓錐蝸牛體內含有數百種毒液的混合物,在伸展鼻子結構的推動下,通過魚叉狀牙齒釋放出去。雖然它像其它蝸牛一樣爬行非常緩慢,卻能快速噴射毒液,時速達到640公裡。

紫泡筏蝸牛:

這種蝸牛長著美麗的紫羅蘭外殼,事實上它還有更多吸引人的方面,紫泡筏蝸牛學名是Janthina janthina,通過包裹空氣在黏液之中,採集一定數量的氣泡。之後它使用氣泡混合物作為筏,實現遠距離海洋旅行。

Opisthostoma蝸牛:

它是一種微型陸地蝸牛,具有非常獨特的外殼,Opisthostoma蝸牛的外殼具有4個螺旋軸,是已知現有腹足類動物中具有最多外殼螺旋軸的生物。

克羅埃西亞洞穴蝸牛:

這種幽靈般的蝸牛物種發現於克羅埃西亞韋萊比特洞穴,是世界上最深的洞穴之一,它的全身透明無色,由於洞穴沒有光線照射進來,它們逐漸進化失去了視覺能力。

多毛喇叭蝸牛:

這是一種具有威脅性的蝸牛物種,在外殼周圍長出一些刺狀結構,事實上多毛喇叭蝸牛是素食主義者。

相關焦點

  • 深海「鋼鐵俠」:螺殼含磁鐵、腹足長鱗片的蝸牛
    這種螺的名字叫鱗角腹足蝸牛(學名:Chrysomallon squamiferum),它們的螺殼由鐵的硫化物組成,腹足上覆蓋著鐵質鱗片,看起來金屬感十足,堪稱深海版的「鋼鐵俠
  • 海洋生物學家發現深海「鋼鐵俠」蝸牛!身披鐵甲!
    深海世界生活著一些最神奇的生物,就連蝸牛在這裡都變得與眾不同。
  • 酷似深海重金屬的奇特蝸牛!
    這種極端環境在鱗角腹足蝸牛看來是非常舒適的居住環境,為了能夠生存,鱗角腹足蝸牛發展出了大量瘋狂的變異。鱗角腹足蝸牛外形很酷,這種物種進化出的特徵在極端環境下生存也很有用。這東西不光有殼,外殼上覆蓋有一層鐵質層。至於圖片上蝸牛身上的穗狀物是硫化鐵形成的小鱗片。所有這些結構等於給鱗角腹足蝸牛穿上了一層盔甲,鱗角腹足蝸牛也是地球上人類已知唯一能夠像這樣利用鐵的生物。
  • 這種蝸牛全身盔甲,還自帶食品工廠!
    鱗角腹足蝸牛(The Stocks)自帶食品工廠鱗角腹足蝸牛生活在近3000米的印度洋海底深海熱泉噴口,那裡生物量極低,高壓低氧,噴口裡噴出來的物質含有毒性。在這樣的環境裡,覓食很不容易。再看鱗角腹足蝸牛,它們的齒舌已經高度退化,沒有上下頜,也找不到唾液腺,只有一個小圓嘴巴,幾乎不具有攝食能力,也難以進行濾食。
  • 這種蝸牛全身盔甲,還自帶食品工廠
    (The Stocks)自帶食品工廠鱗角腹足蝸牛生活在近3000米的印度洋海底深海熱泉噴口,那裡生物量極低,高壓低氧,噴口裡噴出來的物質含有毒性。再看鱗角腹足蝸牛,它們的齒舌已經高度退化,沒有上下頜,也找不到唾液腺,只有一個小圓嘴巴,幾乎不具有攝食能力,也難以進行濾食。幸好,在磷角腹足蝸牛生活的地方,有一些細菌,可以通過化學合成,利用硫化氫獲取能量。在磷角腹足蝸牛的體內,就有著這樣的細菌。這些共生細菌主要分布在蝸牛的食管腺體中。而它們的食管腺體比其他蝸牛體內的腺體大1000倍。
  • 這個生物具有世界上最堅硬的金屬外殼,並且還是雌雄同體
    世界之大,無奇不有,在地球上面許多動物為了適應環境,進化出很多武器,有的動物天生長有劇毒(如:藍環章魚),有的動物長有巨大的獠牙(如:劍齒虎),還有的動物全身長有金屬的外殼,能夠抵抗子彈的打擊,這種動物就是「鱗角腹足蝸牛」。
  • 最硬核的深海動物,也要被我們搞滅絕了
    它的腹足上生滿鱗片一樣的薄片,覆蓋著一層鐵的硫化物、硫復鐵礦和黃鐵礦,漆黑鋥亮,宛若穿了一件鐵鱗甲。它擴大的食道腺裡生活著許多細菌,靠著熱液噴口噴出的硫化物,合成營養。鱗腳蝸牛身上包裹著一層漆黑髮亮的鐵化合物。圖片:Kentaro Nakamura et al. / Wikimedia Commons已知它只存在於印度洋大洋中脊的三個熱液噴口上,分布總面積相當於兩個橄欖球場。深海是個人類剛剛開始了解的世界,而如今,那些我們剛知曉其存在的深海奇異動物,正因我們的活動面臨著滅絕威脅。
  • 古人實在太聰明,巧用動物鱗甲!
    原因在於它們是鱗甲目下唯一的1目,僅包含穿山甲科穿山甲屬,所以鱗甲目動物其實就只有穿山甲,而全世界僅有8種穿山甲,為什麼會這麼悽慘,其原因日後在談,而今天主要講的是它們鱗甲的妙用。哺乳動物中疊甲的唯一牌面:穿山甲——鱗甲妙用我們都知道,自古以來,疊甲的都是為了阻擋傷害。
  • 外殼由金屬構成的生物,還帶有磁性,網友:還有這種操作?
    無論是人類還是動物,我們都是一個個鮮活的生命,我們不會相信可以用金屬組成的活體動物?聽起來完全令人難以置信,金屬變化的生物似乎只出現在科幻電影中,最熟悉的那就是擎天柱了,渾身都是鋼鐵般的金屬,它是汽車人變形金剛的首領,可以說相當厲害,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實際上也有一種由金屬構成的生物,但它們並沒有任何傳說中的超能力,它們看起來也和普通動物一樣,它就是鱗角腹足蝸牛。它們生活在印度洋的深海裡,和普通蝸牛的外觀有所不同,這種蝸牛渾身漆黑髮亮。
  • 以鐵當外殼的蝸牛,發現至今不到20年,全世界只有一個地方看得到
    有一種「硬核」蝸牛,外殼是鐵做的,它們生活在印度洋水下3000米的熱液噴口附近,隨時面臨著消失的風險。鐵殼蝸牛是在2003年首次發現的,它們的生存區域只有兩個足球場那麼大,全世界只在印度洋深海熱液噴口附近發現過它們的棲息地。發現至今的16年裡,沒有在其他任何地方見到過其身影。
  • 擁有世界上最堅硬的殼體,或為軍用裝甲提供借鑑——鱗角腹足蝸牛
    蝸牛取食腐爛植物質,產卵於土中。蝸牛的分布比較廣泛,在熱帶島嶼(如古巴)最常見,但也見於寒冷地區(冬天蟄伏)。樹棲種類的色澤鮮豔,而地棲的通常單色。非洲的瑪瑙螺屬(Achatina)體型最大,多超過25公分。有一種蝸牛尤為特殊,它的殼體含有硫化鐵納米顆粒,呈現出特有的黑色金屬光澤。而且異常堅固,甚至子彈都打不穿,它就是鱗角腹足蝸牛。
  • 各國科研技術力量摩拳擦掌,深海礦物資源爭奪戰箭在弦上
    深海海底區域的礦物資源主要有三類,即多金屬結核、多金屬硫化物與富鈷鐵錳結殼。其中,多金屬結核分布在大洋底部水深4000米~6000米海底表層, 含有錳、鎳、鐵、鈷、銅等豐富的金屬元素。到1990年代末,後兩種礦產資源相繼被發現。多金屬硫化物形成於水深1000米~4000米處的海底有火山活動的「黑煙囪」周邊,富含銅、鋅、鉛,以及貴金屬金、銀等。
  • 自然界中唯一一種由金屬構成的生物,被稱為動物界「鋼鐵俠」
    2001年的時候,科學家在距離印度洋海面兩千多米以下的深海中,發現了這樣一種奇特的生物,它的模樣和蝸牛十分相似,但它的外殼卻有著金屬色的光澤,於是科學家將其帶到了實驗室,經過一番檢測後發現,這傢伙的金屬色外殼居然不是樣子貨,而是貨真價實由金屬構成的,它的外殼主要由二硫化鐵和有磁性的硫復鐵礦構成,它們主要生活在印度洋深海熱噴口附近,可能正是因為生活環境
  • 「鮮為人知」的冷知識,接吻可以止痛,蝸牛?蝸牛有牙齒和精靈環口螺
    牙齒結構 而是五六排,而且從某種意義上講,鯊魚也可以說是全身都有牙齒。因為其體表覆蓋的鈍稜構造和牙齒相近。也正是這樣。導致人們誤以為鯊魚就是動物界中牙齒最多的一個動物。但實際上,世界上擁有牙齒數量最多的不是鯊魚,而是不起眼的蝸牛。
  • 世界上唯一一種,由金屬構成的動物,咬它一口能崩掉你滿嘴牙
    不過有科學家在深海處發現了一個金屬構成的生物,鱗角腹足蝸牛。它是一種常年生活在深海熱噴口的生物,看上去外形和普通蝸牛沒有什麼區別,但因常年生存在熱噴口附近,他們的外殼變成了硫化鐵合成物,而且具有金屬光澤,給人以金屬的錯覺。也正因如此,鱗角腹足蝸牛可以在如此高溫高壓下存活。
  • 世上最堅硬的蝸牛,將鐵鍍入自身外骨骼,子彈也打不穿其外殼
    鱗角腹足蝸牛之所以到了二十一世紀才被人們發現,一方面原因是它生活在2000多米的深海中,這個地理環境就阻礙了大部分窺探者的目光。另一個原因就是鱗角腹足蝸牛對生存環境有很高的要求,只有在深海熱液噴口附近才有分布。
  • 科學家發現新型深海蝸牛魚 被帶出水面後竟會「迅速融化」
    北青網訊 紐卡斯爾大學的科學家最近發現了三種新的深海蝸牛魚,它們非常適應極端的環境,但如果被帶到水面,它們會「迅速融化」。這條黏糊糊的魚是在國際探險隊探索阿塔卡馬海溝深處時發現的。阿塔卡馬海溝是太平洋最深的海溝之一,位於秘魯海岸附近。
  • 幾種黑得像碳的動物,一匹馬能換5輛保時捷,鐵做的蝸牛
    但是在大自然中,黑色卻是一種神秘的色彩,尤其是全身都是黑色的動物,這種動物總會給人帶來恐懼、敬畏、神秘。今天小編就為大家帶來了幾種黑得像碳的動物,一匹馬能換5輛保時捷,鐵做的蝸牛,接下來讓我們來一起來感受下吧。這隻全身都是黑色的雞,它們被稱為金屬雞,是一種人工培育出來的雞。不僅它的羽毛是黑色的,就連生出來的蛋也是黑色的。它全身黑色的羽毛給人一種壓抑的感覺。
  • 這種蝸牛的硬殼可以抵禦子彈,美軍都在研究它,製作新一代裝甲車
    那就是鱗角腹足蝸牛。蝸牛的硬殼在蝸牛眼裡是保護自己的盾牌,但是在人類眼裡,卻脆弱得只需要輕輕一捏就碎掉。但是鱗角腹足蝸牛,即使你用瑞士軍刀,也只能在他外殼上留下一道淺痕。鱗角腹足蝸牛(Chrysomallon squamiferum)是一種生活在印度洋深海海底2400-2800米深的熱液噴口附近的軟體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