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大首席經濟學家:股市虹吸效應成復甦最大障礙

2020-11-27 人民網財經頻道

今日,統計局發布了2014年的宏觀經濟數據。2014年4季度GDP同比增長7.3%,與3季度增速持平,略高於我們7.2%的預期。2014年全年GDP增速7.4%,達成了年初定下的「7.5%左右」的增速目標。儘管如此,這一全年增速還是創下了1991年以來的新低。

在鋼鐵行業的帶動下,去年12月的工業增加值數字超預期地回升到了7.9%,比11月高出了0.7個百分點。而從6大發電集團的日度耗煤量數據來推算,工業增加值增速回升的勢頭有望在2015年1季度延續。之前我們預測2015年1季度GDP增速能回到7.4%,今天發布的宏觀數據讓我們對這一增速預測更有信心。

製造業帶動整體投資增速小幅回升,但地產投資狀況令人擔憂。固定資產投資單月增長在去年12月小幅加快。製造業投資是其中的亮點,增長加速超過5個百分點。不過,考慮到大規模產能過剩格局對製造業企業投資意願的抑制,12月製造業投資增長的加速極可能像過去幾年中的反彈那樣,是曇花一現。在製造業投資明顯加快的同時,地產投資的單月同比增速卻在12月下滑至-1.9%,成為本世紀的首次負增長。考慮到地產新開工的低迷,以及地產到位資金增長的乏力,地產投資的短期前景仍不樂觀。基建投資表現相對穩定,既不像製造業投資那樣的好,也不像地產投資那樣差。其12月單月投資增速從上月的14.9%小幅回升至17.1%。但這一增速仍然低於過去兩年基建投資的平均增速。

股市對資金的虹吸效應加重了實體經濟的「融資難」問題。繼去年11月增速下臺階之後,12月投資到位資金的增長繼續低迷。其2.7%的單月增速比同期投資名義增速低了近12個百分點。看起來,去年11、12兩月信貸和表外融資的明顯擴張並未帶動投資到位資金的回暖。之前曾有猜測,認為12月表外融資的大幅擴張緣於金融機構在今年地方融資平臺清查之前「搶跑」。但根據我們的估算,非地產投資(主要為基建和製造業投資)的到位資金增速在12月反而大幅下滑,證偽了這一邏輯。另一方面,曾與表外融資有極高相關性的地產投資到位資金中的「自籌」部分,在12月也繼續大幅負增長,表明表外融資也並未大規模流入地產投資。由此可見,去年年末表外融資的擴張釋放的資金極有可能進入了股市,推升了股市泡沫。這樣看來,過去幾個月股市紅火的行情非但沒有改善實體經濟的融資狀況,反而還加重了「融資難」問題。因此,近期監管層對股市融資的清查非常必要,是在為經濟增長的復甦掃清障礙。

降息不會再有,近期降準的可能性也不大。經濟增長已經越來越明顯地表現出了復甦跡象(地產銷售的復甦加上工業生產的改善)。而目前制約增長的主要矛盾已經變成股市泡沫化對實體經濟融資的虹吸效應。因此,我們相信央行將不會再進一步降息。而在短期,央行也將更傾向於使用定向寬鬆工具來補充基礎貨幣,而不是選擇降準。

(作者為光大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徐高)

相關焦點

  • 首席經濟學家前瞻2021:中國經濟將持續復甦
    日前,第一財經金融價值榜(CFV)頒獎典禮在上海舉行,6位獲獎CFV首席經濟學家通過視頻對2021年全球和中國經濟進行了前瞻。他們普遍認為,明年中國經濟將持續復甦,實現一個較高的經濟增速,重要因素之一是消費等需求的拉動。隨著經濟穩步復甦,貨幣政策將逐漸常態化,並維持穩健。
  • 美聯儲議息在即 美股資金虹吸效應顯現
    在美聯儲正式開會前,美國市場對全球資金的虹吸效應似乎已經顯現。美股資金虹吸效應顯現在今年表現普遍黯淡的全球市場,美股成為投資者眼中的奇觀。彭博社的報導認為,「川普行情」使得看空股市的分析師們「閉了嘴」。政策板塊輪番啟動資金虹吸效應顯現不過,彭博社也指出,2017年市場依舊面臨著很多風險因素,特別是川普的計劃是否能真的作為政策執行,以及歐洲將發生眾多的政治事件。
  • 德銀首席經濟學家認為:中國經濟復甦將「令人印象深刻」_《參考...
    參考消息網6月10日報導 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網站6月8日刊載題為《德意志銀行:中國經濟復甦可能「令人印象非常深刻」——但美國是絆腳石》的報導稱,德意志銀行一名經濟學家說,中國經濟正在改善,可能會出現「令人印象非常深刻的」增長——但美國是可能破壞這種復甦的最大風險。
  • 上半年分倉佣金收入跌出前十 光大證券研究所人事再震蕩
    繼光大證券原首席經濟學家彭文生、原首席宏觀分析師張文朗在今年早前相繼離職轉投中金公司之後,日前,光大證券研究所人事變動消息甚囂塵上。
  • 每經連線IHS Markit首席經濟學家田口晴美:日經指數創近30年新高...
    市場方面,日本股市上周四漲至接近30年以來的最高水平,市場分析認為,新冠疫苗的獲批、日本經濟的恢復和出臺新刺激計劃的可能性等因素推動了股價走高。《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連線全球知名諮詢機構IHS Markit首席經濟學家,對日本股市近期走勢進行了解讀。放眼美股市場,美國總統權力交接開始,當選總統拜登的內閣團隊成員在上周基本確認,市場對美國政權不確定性的擔憂也正在消退。
  • 喆薦|首席經濟學家眼中的2021全球和中國經濟九大特徵
    而這位日本歷史上第一個真正的「平民首相」,不久前還因為抗疫不利,其支持率就從78%暴跌至38.6%,刷新了日本政壇支持率下跌最快幅度最大的記錄。然而,面對著世界的紛亂,美國卻在1月7日詭異出現大漲,三大股指齊創盤中與收盤新高,納指史上首次突破13000點關口,並帶動全球包括股市、原油以、期貨以及債市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上漲。
  • 中泰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迅雷:房地產市場呈現結構分化趨勢
    中泰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迅雷表示,近幾年的樓市調控旨在引導房屋向居住屬性靠攏。未來商品房市場份額料縮小,將居住和投資屬性進行一定程度分層。從現階段看,推出房產稅的時機還不成熟。若熱點城市房價繼續上漲,不排除地方會出臺相應政策以穩定市場;長期來看,長效調控機制下的樓市會朝著健康平穩方向發展。
  • 三大行研主力集體出走,首席經濟學家、研究所所長、副所長相繼出走...
    12月1日,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獲悉,光大證券研究所上榜2019年新財富的化工、輕工和紡織服裝、家電三大行研主力集體出走,同一時期,胡雅麗也已經離任光大證券研究所所長。此前,5月,光大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彭文生離職回到中金公司;8月,光大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張文朗離職前往中金公司,擔任首席宏觀分析師。
  • 光大證券研究所損失多員大將,所長、副所長、所長助理...
    繼原首席經濟學家彭文生離職重回中金之後,光大證券研究所年內再度損失多員大將。券商中國記者12月1日獲悉,光大證券研究所所長胡雅麗、所長助理兼家電消費組首席金星已經正式離職,光大證券副所長兼石油化工首席裘孝峰也即將離職。
  • 光大證券研究所損失多員大將 所長副所長所長助理組團提離職
    來源:券商中國   繼原首席經濟學家彭文生離職重回中金之後,光大證券研究所年內再度損失多員大將。  券商中國記者12月1日獲悉,光大證券研究所所長胡雅麗、所長助理兼家電消費組首席金星(金麒麟分析師)已經正式離職,光大證券副所長兼石油化工首席裘孝峰也即將離職。
  • 辯證看待「虹吸效應」
    然而,在前幾日我市召開的「兩會」期間,無論是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還是政府官員,都在熱議高鐵開通而由此帶來的「虹吸效應」 。  「虹吸效應」原本是一個物理現象,指的是:利用連通器原理,將高端水位的水,通過一根或多根裝滿水的管子,利用壓力差,將水由壓力大的一邊流向壓力小、低水位的一邊。
  • 內外資金形成虹吸效應 A股市場資金流向正在改變
    今年來,隨著秉承價值投資理念的資管團隊業績持續向好,相關產品對場內外資金的吸引力正在形成強烈的「虹吸」效應,並正在改變A股市場的資金流向、價值取向和投資者結構。價值投資風潮正在中國股市興起。上證報記者獲悉,東方紅睿豐在9月19日三年封閉期滿打開申購後,獲得了場外資金追捧。
  • 光大證券研究所損失多員大將,所長、副所長、所長助理"組團...
    >繼原首席經濟學家彭文生離職重回中金之後,光大證券研究所年內再度損失多員大將。券商中國記者12月1日獲悉,光大證券研究所所長胡雅麗、所長助理兼家電消費組首席金星已經正式離職,光大證券副所長兼石油化工首席裘孝峰也即將離職。曾擔任光大證券人力資源部總經理、黨委組織宣傳部部長等職務的王汗青成為新任所長。光大證券在周一下午宣布了新的人員任免情況。記者進一步了解到,胡雅麗或將跟隨彭文生入職中金。
  • 千奇百怪的效應——虹吸效應
    最近看文章總是見到虹吸效應或者是虹吸現象這個詞。那虹吸效應指什麼呢? 虹吸效應歷史悠久,我們先從一個物理現象說起。物理上由於液態分子間存在引力和位能差能,液體會由壓力大的一邊流向壓力小的一邊。我們平常魚缸抽水時使用的虹吸管就是人類在這種物理現象的基礎上的古老發明.
  • 虹吸效應
    抱團股的業績低於預期容易引發踩踏,這是老闆電器出現跌停板的一大因素,但深層次的原因是虹吸效應已經從去年底反轉,基金超配股跌、低配股漲已說明了問題。 【虹吸效應】  虹吸是利用液面高度差的作用力現象,將液體充滿一根倒U形的管狀結構內後,將開口高的一端置於裝滿液體的容器中,容器內的液體會持續通過虹吸管從開口於更低的位置流出。
  • 全球股市震蕩!A股後市如何?今年還能買房嗎?這8張手繪思維導圖告訴...
    重磅專題《八大首席經濟學家 · 預見2018 思維導圖》來啦!2018年的經濟趨勢如何?賺錢方法在哪裡?A股、房地產市場將會怎麼走?一起來看看8位首席經濟學家是怎麼說的!光大證券全球首席經濟學家彭文生指出,投資者依賴美林時鐘進行經濟周期資產配置不太奏效了。
  • 五大首席看2021:宏觀經濟將這樣表現
    申萬宏源首席經濟學家 楊成長楊成長說,要看到經濟復甦的特殊性。這次經濟復甦不是周期性的,也不是金融危機後的恢復,而是「爬坑式」的復甦。這種復甦有幾個特點:第一,是比較基數的迷惑性。2013年中國經濟開始回調,2015年開始實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2016年四季度經濟開始回升,2017年增速回升到6.7%,2018年一季度經濟表現仍較好。
  • 今年1月份全球股市慘跌 華爾街流傳「一月效應」
    得益於日本央行突然宣布「負利率」,從東京到倫敦再到紐約,終於在一月最後一個交易日普漲,但改變不了今年頭一個月全球股市慘跌的大局。假如華爾街流傳的「一月效應」仍然有效,等待全球投資者的將是黯淡的收場。所謂「一月效應」,流傳於華爾街並輻射到其他金融市場,大體上是說每年1月的股市表現可以預示出全年行情:1月漲則全年漲,1月跌則全年跌,並且1月第一個星期的股市表現尤為關鍵(註:Asgoes January, so goes theyear)。有統計顯示,自1950年以來,對美股而言,「一月效應」預測精確度在七成以上。
  • 三大行研主力集體出走,光大證券怎麼了?
    此前,5月,光大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彭文生離職回到中金公司;8月,光大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張文朗離職前往中金公司,擔任首席宏觀分析師。 券商研究所人事變化本屬平常,但是,短短一年時間內,光大證券從首席經濟學家,到研究所所長、副所長、所長助理及多位首席研究員都相繼離去,確實引發業界思考。
  • 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學家卡門∙萊因哈特表示,擺脫新冠病毒大流行...
    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學家卡門∙萊因哈特表示,擺脫新冠病毒大流行危機,實現全球經濟復甦可能需要長達五年的時間。衛星新聞) 文/冷靜2020-09-17 18:25:40來源:FX168 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學家卡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