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尋「嫦五」奔月背後的秘密!走進天津航天機電設備研究所…(多圖)

2020-12-20 濱海發布

12月17日,我國「嫦娥五號」探測器返回器在內蒙古四子王旗著陸,成功完成探月任務。本次探月返回過程中,「嫦娥五號」軌道器、返回器組合體與上升器順利完成交會對接,太空中「接回」了月壤。而幾牛的力,剛好是推動重達數噸的軌道器、返回器組合體向上升器對接的關鍵。

來自天津航天機電設備研究所的科研團隊為了確保這幾牛力「使得對」「用得準」,反覆攻堅了7年。從打造平臺開始,通過一次次的技術創新、工藝創新、算法創新、試驗創新,最終確保了任務的完成,把月壤帶回地面。

一分一毫不容有誤

「雖然我國已掌握空間交會對接技術,但與以往的地球軌道交會對接相比,在38萬公裡的月球軌道上沒有辦法藉助導航衛星的幫助,完全要靠探測器自己來完成對接,這就需要突破月球軌道測控精度、月球軌道敏感器交互、輕小型太空飛行器對接等關鍵技術。為了實際驗證『精準接,無縫轉』的交會對接和樣品轉移過程,需要在地面開展全物理仿真試驗,而該試驗就是在天津航天機電設備研究所打造的天津市微低重力環境模擬技術重點實驗室內完成的。」天津航天機電設備研究所的技術人員說。

據了解,在實驗室中,地面交會對接試驗使用的敏感器和執行器都是真實產品,要模擬它們在太空環境中的對接狀態,需要用通過發動機噴氣產生的推力來讓數噸重的模擬器改變軌道和姿態。雖然推力只有幾牛,但差之毫厘,失之千裡,科研人員們一分一毫都不能有誤。為此,天津航天機電設備研究所特別研製了總面積達1200平方米、單塊平臺水平度僅2角秒、拼縫高度差僅10微米的大型超平支撐平臺。

科研人員說,只有這麼高的精度,才能保證「嫦娥五號」模擬器在平臺上進行近乎無摩擦的運動,從而驗證探測器交會對接過程中的制導、導航與控制技術。

「嫦娥五號」相關部件

攻堅克難從地基開始

為了保障試驗精度,天津航天機電設備研究所的科研團隊完成了地基、支撐機構、平臺本體、控制系統和調平系統等全方位的攻堅克難。從地基開始,科研團隊就針對天津本土地質條件,打造建設了高精度穩定系統。

「我們的科研團隊採用摩擦樁和高標號水泥澆築的方法,為整個大平臺建設提供了一個穩定的基礎。為了增強設備基礎與支撐調節機構之間的連接貼合性與接觸剛度,科研人員還將高精度的花崗巖墊石澆注在地基內。」天津航天機電設備研究所的技術人員介紹,地基與平臺之間採用的支撐調節機構是天津航天機電設備研究所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產品。每塊平臺下方由六套支撐調節機構進行調節,有的負責支持,有的負責調節平臺位姿,有的負責增強支撐剛度。1200根支撐調節機構,保證了進行試驗的模擬器即便在最危險工況下仍能順利通過拼接縫。

此外,用什麼材料打造大型超平支撐平臺本體也是核心難題之一。科研人員原本考慮過使用鑄鐵的方式,但是鑄鐵平臺可維護性較差,手觸、生鏽、除鏽都會影響平臺的平整度,最終還是選擇了放棄這個方案。經過多方考證,最終,來自濟南的花崗巖走入了科研團隊的視線。這種花崗巖具有抗壓強度高、耐腐蝕等良好的物理特性,是建造大平臺的理想材料。最終,200塊特供的天然濟南青花崗巖被使用在了平臺上。

多種前沿技術參與試驗過程

雖然這200塊青花崗巖運來了,但如何拼得絲毫不差?這成為考驗科研團隊的難題。為了把這200塊花崗巖調整到水平度和拼接縫高度滿足試驗參數要求,科研人員特別研製了自主巡航檢測車對整個平臺進行精度測量和自動調平,相比傳統的人工檢測與調節,調節時間從1-2個月縮短到24小時,大幅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支撐平臺的保障能力。

大型超平支撐平臺

天津航天機電設備研究所相關負責人透露:「大型超平支撐平臺也是氣浮式微重力試驗研究的基礎設施,在其上能夠開展大量試驗研究工作。目前除『嫦娥五號』任務外,該平臺還實施了空間站、大型展開機構等十餘項各類型號和創新試驗任務,未來還將為執行載人登月、空間編隊飛行、深空探測等重大工程任務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該負責人表示,大型超平支撐平臺的研製成功使我國徹底告別了手工調試平臺的歷史,讓氣浮支撐平臺物理仿真一舉躍上世界領先水平。後續,天津航天機電設備研究所將繼續深入研究探索,不斷迭代發展大型超平支撐平臺技術和低微重力模擬仿真技術,為更多的用戶提供優質服務。

除此之外,天津航天機電設備研究所的另一項產品,也在不經意間進入了全國觀眾的眼中。前幾日央視探訪「嫦娥五號」模擬試驗場時懸掛在半空中的那個亮眼的「包子氣球」正是由天津航天機電設備研究所研製的月球表面採樣機械臂1/6g重力氣懸浮補償裝置。

據介紹,該裝置主要用於月球重力環境模擬,為採樣機械臂地面試驗和測試提供較為真實的工作環境,對採樣機械臂在月面重力環境下採樣、放樣及轉移初級封裝容器到密封封裝容器的全任務過程進行驗證。這款倒置的「包子」氣球在滿足試驗場環境要求的同時,還給整個裝置染上了濃鬱的天津風味,令人津津樂道。

據天津航天機電設備研究所相關負責人介紹,本次「嫦娥五號」探測器任務中,該所還承制了上升器、著陸器太陽翼機構、定向天線壓緊釋放機構、著陸器太陽翼壓緊釋放裝置、表面採樣機械臂壓緊釋放裝置、樣品容器連接解鎖裝置等等多項星上產品,並完成了採樣區域模擬月面形貌製備與構築系統任務,以及探測器熱控實施、裝配和地面保障等多項任務,為「嫦娥五號」探測器探月任務的成功完成提供了全方位的保障。

相關焦點

  • 將太空環境搬回實驗室──記者走進天津航天機電設備研究所
    近日記者來到位於高新區的天津航天機電設備研究所,探訪這個「將太空環境搬回地球」的實驗室。走進實驗室,總面積達1200平方米的大型超平支撐平臺吸引了記者的注意。據了解,平臺本體是由200塊特供的天然濟南青花崗巖拼接而成的,濟南青花崗巖具有抗壓強度高、耐腐蝕等良好的物理特性,是建造大平臺的理想材料,但只在特定區域產出,且產量很少。
  • 將太空環境搬回實驗室──走進天津航天機電設備研究所
    近日記者來到位於高新區的天津航天機電設備研究所,探訪這個「將太空環境搬回地球」的實驗室。走進實驗室,總面積達1200平方米的大型超平支撐平臺吸引了記者的注意。據了解, 平臺本體是由200塊特供的天然濟南青花崗巖拼接而成的,濟南青花崗巖具有抗壓強度高、耐腐蝕等良好的物理特性,是建造大平臺的理想材料,但只在特定區域產出,且產量很少。
  • 「嫦五」成功奔月,這些大學再立新功
    「嫦五」奔月,高校立功。本文小編帶大家揭秘嫦娥五號升空背後的「大學力量」。1982年畢業於西北電訊工程學院(現為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獲學士學位,1985年畢業於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獲碩士學位,2005年畢業於清華大學獲博士學位。現任探月工程三期探測器系統總設計師。
  • 最強「挖土」「嫦五」成功奔月,這些大學再立新功
    原標題:最強「挖土」「嫦五」成功奔月,這些大學再立新功 2020年11月24日4時30分12秒,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搭載嫦娥五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成功發射!開始歷時23天的探月之旅。
  • ​從「一克月巖」到「嫦五」奔月
    長徵五號運載火箭升空(王磊 攝)  11月24日凌晨,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成功將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送入地月轉移軌道。這一次,嫦娥五號探測器將從以前人類探測器都不曾到過的地方,攜帶約2公斤月壤返回地球。
  • 「嫦五」順利飛天,國內外多家媒體關注:九天攬月步步高 神州沸騰聲聲遠
    發射任務圓滿完成,多家海內外媒體紛紛第一時間發文:九天攬月星河闊,中國半個多世紀以來執著守望的夢想,已然成為現實。  圖文、視頻形式繽紛  「嫦五」奔月作為人類探索月球的又一偉大嘗試,備受矚目。多家媒體對此報導別出心裁,創意層出不窮。  《一睜眼,就是這件大事兒!》24日6時18分,新華社官方微信公眾號發布創意海報:玉兔在月球上已等候多時啦!只盼與「嫦娥」早日見面。
  • @三亞「嫦五」出徵在即,細數「嫦娥」的奔月之路
    11月17日,被稱為「胖五」的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和嫦娥五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完成技術區總裝測試工作後,垂直轉運至發射區,計劃於11月下旬擇機實施發射。嫦娥五號即將奔月,小編為你整理了「嫦娥」的奔月曆程,一起來get中國探月工程的高光時刻~  先來看一個視頻↓↓↓點擊觀看視頻(來源:人民日報微博)  2004年,我國探月工程立項實施,確定了「繞、落、回
  • 2021山東事業單位考試公共基礎知識:「長五」送「嫦五」奔月,為何...
    2021山東事業單位考試公共基礎知識:「長五」送「嫦五」奔月,為何去月球 2021-01-12 11:57:32| 中公事業單位考試題庫 2021山東事業單位招聘公告職位表即將發布,筆試預計3月份舉行。
  • 「嫦五」奔月,牛!晉江「追星人」,贊!
    「嫦五」奔月,牛!晉江「追星人」,贊! 11月24日4時30分 我國在文昌航天發射場 用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 成功發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
  • 「嫦五」奔月成功!探月工程中也有咱們宣威人!
    11月24日4時30分,我國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火箭飛行約2200秒後,順利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 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發射升空後,先後實施了助推器分離、整流罩分離、一二級分離以及器箭分離等四次分離。
  • 「嫦五」奔月,去月球「挖土」沒那麼簡單!這些知識講給孩子聽
    【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全國產經信息不錯過】嫦五奔月航天科技集團五院嫦娥五號探測器副總設計師阮劍華說。2 「嫦五」如何一步步完成任務?嫦娥五號降落月面的情形(藝術圖)3.月面起飛階段:當嫦娥五號從月球表面獲得了足夠的樣品,上升器就以著陸器為發射架,攜帶樣品從月面點火升空,
  • 護送「嫦五」探月,有我湖北航天人
    楚天都市報11月24日訊(記者張皓 王永勝 見習記者周浩 通訊員李康 倪健康 趙堃 朱曉輝 都鑫鑫)11月24日凌晨4時30分,一道耀眼的焰火,划過南海黑夜蒼穹,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從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出徵,將「
  • 揭秘「嫦娥奔月」背後的「重慶貢獻」
    因此要由我國運載能力最大的「長徵五號」火箭來發射,將其送到近地點約200公裡、遠地點約40萬公裡的地月轉移軌道,是我國航天領域迄今最複雜、難度最大的任務之一。此次發射任務是「長五」火箭立項研製後較早明確的國家重大工程任務。歷經10年,「大火箭」終於與「嫦娥」攜手奔月。
  • 威武|長五遙五送嫦五!北航人,再立新功!航天人,自立自強!
    我校黨委書記曹淑敏受邀到指揮大廳現場觀看發射我校黨委書記曹淑敏(前排右三)受邀到指揮大廳現場觀看發射11月24日4時30分,我國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火箭飛行約2200秒後,順利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
  • 文昌航天發射場兩個蘭州人助力「嫦娥」奔月
    文昌航天發射場兩個蘭州人助力「嫦娥」奔月貝雨霏在認真地工作。「長五」飛天,「嫦五」奔月,離不開無數航天人的努力,這其中就有蘭州人貝雨霏和薛逢瑞。蘭州姑娘貝雨霏是文昌航天發射場助理工程師,擔任電視光端崗位操作手,更是一個擁有一身文藝特長的「寶藏航天人」,古箏、笛、簫、豎琴各種樂器樣樣能行。本次發射任務期間,貝雨霏所在的電視光端職責便是在機房中操作攝像機。
  • 高精度航天電子系統:確保嫦五「經絡通暢」
    11月24日凌晨,海南文昌,身強體壯的「胖五」再一次拔地而起,帶著「五姑娘」嫦娥五號探測器飛向遠在38萬公裡外的月球,執行我國首次無人月球採樣返回任務。探月工程三期也將緩緩落下帷幕。本次任務中,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九院全方位參與嫦娥五號探測器和長徵五號運載火箭研製,為工程提供了大量高質量高可靠的電子設備和元器件產品。
  • 「胖五」送「嫦五」奔月!去月球上抓把土有多難?
    中國航天史上五個「首次」嫦娥五號探測器是中國首個實施無人月面採樣返回的太空飛行器,有望實現中國航天史上的五個「首次」。——首次月面自動採樣。作為此次任務的核心關鍵之一,月球表面自動採樣封裝是嫦娥五號任務中最引人注目的一個環節。
  • 製造「長五」「嫦五」「最強大腦」
    原標題:製造「長五」「嫦五」「最強大腦」本報訊 (記者 關穎)此次,「長五」與「嫦五」的最強大腦,均由位於西安的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第九研究院771研究所製造。此次任務中,「長五」能夠穩定飛行,離不開九院771所研製的箭載計算機。它能夠有條不紊地完成箭體參數錄取、飛行軌跡誤差修正以及控制指令輸出等多項複雜的控制任務,確保火箭的穩定飛行。為保證「大腦」健康,其內部還設計了特有的「聽診器」,能夠自動聽診飛行控制軟體運行過程中的各類重要參數,可及時、有效地發現系統中存在的隱患問題,為控制系統的故障定位提供判定依據。
  • 「嫦五」奔月上天「挖土」
    2020年11月24日4時30分,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在破曉中劃出一道亮麗的金色弧線,經過2200多秒的飛行,成功將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送入地月轉移軌道,發射取得圓滿成功。凌晨,文昌石樓鎮的海灘上,人群卻越來越多。人們駐足海灘,翹首以盼,緊盯黑夜裡亮起白光的發射塔架。終於,嫦娥來了!
  • 「嫦五」中的陝西智慧
    ( 記者 霍強)航天四院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第四研究院(以下簡稱航天四院)為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系統提供了正推火箭、消氫點火裝置、碳碳密封環等產品,為嫦娥五號探測器提供了表採機械臂關節電機組件、電磁推力器組件和特種壓力傳感器,確保了發射任務圓滿成功。這些神秘的「法寶」個頭小、不起眼,但在護航中功不可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