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9-27 20:0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核工業一路走來,與共和國一同成長。其間既飽含創業艱難百戰多的坎坷,又不乏令人盪氣迴腸的激情時刻,既洋溢著自強奮發的主旋律,又體現著海納百川的博大精深。本欄目每日對核工業史上的1件大事進行回放和述說。儘管遠不足以反映全貌,卻可管窺中國核工業的成長曆程。
42
1997年2月22日,陝西鈾濃縮有限公司鈾同位素分離一期工程建成投產;1999年3月15日,二期工程建成投產。2001年7月10日,蘭州鈾濃縮有限公司鈾同位素分離工程建成投產。2012年12月,中核集團公司研製的鈾濃縮離心機,在蘭州成功實現工業化應用。
陝西鈾濃縮有限公司
蘭州鈾濃縮有限公司主控室
從重大跨越到完全自主化
2013年6月21日,中核集團公司在甘肅蘭州宣布,我國核工業關鍵的鈾濃縮技術完全實現自主化和工業化應用,標誌著我國成為繼美國、英國、法國、俄羅斯等少數國家之後,自主掌握鈾濃縮技術並成功實現工業化應用的國家。
鈾濃縮技術從早先的擴散法向更為先進的離心法轉化無疑是具有重大跨越意義的進展。而中國建設的第一座商用鈾濃縮離心機工廠則令人依稀聯想起中國核工業初創時期得到的幫助。
1992年12月18日,中俄兩國政府籤訂了《關於在中國合作建造核電站鈾濃縮氣體離心工廠的協議》。1993年3月25日,中俄兩國有關部門籤訂了《引進俄羅斯成套設備和技術服務合同》,後經俄方專家實地考察,最終確定在中核陝西鈾濃縮有限公司建設離心法鈾濃縮商用工廠。
陝鈾公司在工程建設中發揚了不亞於第一次創業時期的頑強拼搏精神,全力以赴,爭分奪秒。公司員工發誓:外國人能幹的事,中國人也能幹好,寧願掉下幾斤肉,也要拿下既定目標。
1996年10月2日,鈾同位素分離一期工程首批機組比原計劃提前304天一次啟動成功。10月6日投料,10月10日生產出合格產品。
1999年3月15日,二期工程最後一個機組啟動,標誌著中國第一座商用鈾濃縮離心工廠全面建成投產,同時也標誌著中國鈾濃縮工業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在鈾濃縮技術由擴散向離心的過渡上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作為中國核工業鈾濃縮生產「搖籃」的中核蘭州鈾濃縮有限公司,則承擔了「九五」期間國家重點建設項目「鈾濃縮技改工程」。自1998年5月31日工程奠基,蘭鈾公司以「搶抓機遇、加快發展、穩定生產、保持增長」為主線,攻克了土建、安裝、調試、啟動、運行中的一道道技術難關,全力推進工程建設,2001年7月10日,提前325天全面建成投入運行,標誌著我國核燃料工業在關鍵環節實現了生產能力的跨越和技術水平的提升。
而蘭鈾公司作為國內核燃料行業首個採用EPC總承包模式進行管理的「鈾濃縮示範工程」,是對總承包模式在核燃料生產領域應用的一次重要檢驗。工程於2007年8月22日開工建設至2010年7月12日全部機組啟動,成為核工業重大建設項目中自主創新的標誌並實現了核燃料專用設備研製及工業化應用。
隨著鈾濃縮技改工程、鈾濃縮示範工程等產業升級和技術改造項目的陸續完成,蘭鈾公司在建設國產鈾濃縮規模最大、產能最大的核燃料基地方面漸入佳境,對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和我國核電的可持續發展有著重大戰略意義。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