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斯克頭腦風暴——坐擁浩瀚地球,何必星辰大海?

2020-11-14 Tspace特空間

地球文明的備份

假如你的資料非常珍貴,那就應該有個備份,這是常識。

那麼你覺得地球需不需要一個備份,以防萬一呢?

這時你可能會想,地球怎麼會有問題呢?人類正處在空前繁榮的階段,這不是杞人憂天嗎?而個體的生老病死,又總是在這個星球上循環往復、連綿不息,哪怕未來的某一天世界末日來臨了與我們又有什麼樣的關係?

如果以年、月、日來看,地球和人類文明大概率是高枕無憂的,說不定恐龍也是這樣想的,現在我們也知道會有什麼樣的後果了。

因為一旦我們跳出慣式,把「焦距」拉的足夠遠,從整個宇宙的歷史角度來觀察,那麼這種擔心就不無道理。真正導致大規模文明滅絕的,並不是均勻發生的災難,可能99.99%的時間裡人類都是平安無事的,但瞬間的小概率事件可能就會終結整個人類文明。

在我們的太陽系中,直徑大於1千米的小行星的數量可達190萬顆,它們散落在宇宙中,四處漫遊。在太空中,你基本上看不見他們,即使太空研究機構專門會追蹤一些有潛在威脅的小行星,但多數情況下,在小行星從空中翻滾而下之前,我們根本無法得知,它是否會撞擊地球,而一旦撞擊,那可能就是滅頂之災。

這就能解釋,為什麼人類要費那麼多資源、冒那麼大風險,去探索太空。

因為危機始終存在,所以要為人類文明做一個備份。

而選擇火星的原因,就是因為火星有穩定的大氣層,雖然其成分和地球相去甚遠,但已經可以抵禦大部分來自宇宙的射線和流行侵襲,不至於像月球一樣坑坑窪窪。

在變幻無窮的宇宙中,我們能找到這樣一個與地球相似度較高的星球,距離我們也不算遙遠,我們已經非常幸運了,但當我們談論開發將人類遷移到其他星球的能力時,我們並不是在放棄地球,而是為了再給人類一個機會。

馬斯克的星球夢想

這也是為什麼,在成立SpaceX時,馬斯克直接拋出了人類移民火星計劃。發生在1969—1972年的人類登月活動,儘管只有12個人親身抵達月球表面,但在某種程度上,每一位地球人,哪怕當年不曾出生的地球人,都像是「去」過了整個月球,整個人類文明集體分享了那段偉大地探險和記憶。

當陸地空間被透支,人類的選擇只剩下向深海和地下空間出發,或是向上飛向太空宇宙。

普通人的自我實現,可能是百萬年薪、週遊世界,即便是小時候的太空夢,也會隨著人的長大與成熟一點點的消失,只有這些科技大佬,還像不會長大的孩子,夢想著最荒唐也是最瘋狂的事情。

馬斯克說過:很多人錯誤地認為,高新技術一定會逐年提高。但實際上,只有當很多人付出巨大努力的時候,一項技術才得以發展,如果沒人為這項技術繼續努力,它就會倒退甚至消失。

所以馬斯克想做的,就是延續20世紀60年代的星球夢想,前往比月球更遙遠的地方。

窮儘自身的想像力、意志力、科技、財力的一搏,讓人類不再停留在原地兜兜轉轉。曾經人類的實習不允許我們持續這樣的太空活動。

而現在,我們已經準備好,再次敲響火星的大門。

就像阿姆斯特朗雙腳踏上月球表面後,留下的那句話:「對一個人來說這是一小步,但對人類來說卻是一個飛躍!」

相關焦點

  • 馬斯克頭腦風暴—我們很可能生活在一個巨大的「計算機模擬器」中
    馬斯克的頭腦風暴系列(十九)——我們很可能生活在一個巨大的「計算機模擬器」中德雷克方程是科學界最著名的研究成果之一,它通過估計我們銀河系中可能存在的其他智慧文明的數量,計算出我們在宇宙中並不孤單的可能性。
  • 頭腦風暴是什麼?如何正確的進行頭腦風暴?
    「頭腦風暴」應該很多人都聽說過,但是同樣的很多人不曾使用過,對他大概就是「只看過豬跑,但是沒吃過豬肉的狀態」。那麼到底「頭腦風暴」究竟是什麼呢,他的存在是否有意義,對於我們的生活有何意義呢?頭腦風暴是什麼?「頭腦風暴」的最初,大概很多人都不會想到,他曾經是精神病理學上的一個名詞,還是一個針對精神病患者神經錯亂時用的一個詞。
  • 馬斯克頭腦風暴——科學家般嚴謹
    世人在看待馬斯克的時候,往往更多關注他特立獨行的行事作風和強烈的冒險精神。但是,在對待事物的態度上,馬斯克也是十分嚴謹的。說他有如科學家一般嚴謹,絲毫不為過。當然,其中有出於專業原因、個人原因,以及很多實際原因的情況,但馬斯克在觀察、理解這個世界的時候,他的看法往往與世界上的其他人不一樣。
  • 頭腦風暴操作程序
    頭腦風暴作為新興的思維方式,在創新領域是一個很重要的思考工具,也是很多職場會議必備技能,我們今天具體說一說如何頭腦風暴的操作程序。一、準備階段1、確定會議負責人,制定所要研究的議題;2、敲定參會人員,5~10人最好(以跨部門的專家組最佳),選擇會議時間、場所,準備會議資料,通知參會人員;3、頭腦風暴不易上來就討論議題,所以要準備暖場話題;4、主持人明確本次議題;二、自由發言階段1、主持人引導開始討論,注意不允許私下交流和評論別人發言
  • 馬斯克頭腦風暴系列——在他的視域下人類的未來(上)
    作為科技大佬、企業家、創業家、宇宙航空探索者的馬斯克,講話極具啟發性、前瞻性,馬斯克所做的事情,總讓人感到超前於時代。馬斯克不是個天然的樂觀或者悲觀的人,但未來科技發展將會超越我們理解它的能力。我們現在評估不出來這樣是好事還是壞事。/火星探索/馬斯克認為我們需要更進一步了解宇宙的本質,以確保我們能夠進入到不同的行星生活。
  • 頭腦風暴是一種好的討論方法嗎?
    剛剛看了《紐約客》(New Yorker)上一篇關於頭腦風暴毫無意義的文章。過去數年來,從工作小組討論會,到高管參與的大規模研討會,我曾在上百個場合積極推動頭腦風暴。就像其他任何工具一樣,頭腦風暴雖然有效,但並不適合所有情境。
  • 《無主之地3》頭腦風暴者怎麼獲得 頭腦風暴者獲取方法分享
    導 讀 今天為大家帶來的是無主之地3中最強破盾武器頭腦風暴者的獲取方法及屬性介紹,在無主之地3高難度下部分精英怪的盾是非常難以破除的,但是你擁有了這把武器後
  • Language Cafe: 頭腦風暴
    採取任何行動之前,我們先來一個頭腦風暴.每周編前會能不能成為頭腦風暴會,這樣好的創意可以及時被分享.CLet's get together and brainstorm guys.
  • 如何正確的進行一場頭腦風暴?
    開展頭腦風暴必須有一定的討論程序與規則,這是頭腦風暴能否有效實施的關鍵因素。從程序來說,頭腦風暴關鍵在於以下幾個環節:1.確定議題一個好的頭腦風暴法是從對問題的準確闡明開始。3.確定人選召集有關人員,參加的人員可以是團隊成員,或者是同行業的專家,也可以是不同行業的人員,甚至是毫不相干的人員,參加人員以創新目標而定4.確定主持人只要具備下列條件,人人都可以主持頭腦風暴法會議:●了解召集的目的、需解決的問題。●掌握頭腦風暴法的遊戲規則。●善於引導大家思考和發表觀點。
  • 靈感方法論:你也許用錯了頭腦風暴
    頭腦風暴(brainstorming)應運而生。用得好的話,迸發的靈感可以按需取用;要是用得不好,隨意拋出的觀點只會浪費時間。頭腦風暴如何才能奏效?以下是本期CBC熱讀提供的參考建議。原文/ Zapier by Aja Frost來源/ 寬帶資本公眾號(ID: bjkdzb)編譯/ C位君頭腦風暴的歷史在現代的工作文化中,頭腦風暴可以說佔據了中心地位,但它的歷史其實並不長。
  • 如何組織一場有意義的頭腦風暴研討會?
    頭腦風暴似乎只是一個常見討論的奇特名稱,但如果組織正確,它就會成為創新的源泉。本文是一個頭腦風暴研討會分步指南,其中包含提示和技巧,幻燈片示例以及準備清單。當你想到「頭腦風暴」這個詞時,你會想到什麼?也許一群人過去常常打電話給同事,互相吼叫,襲擊白板,幾乎扔拳以贏得對投影機的控制權?幸運的是,頭腦風暴有一個光明的一面:這是一個共同創造思想的文明過程。
  • 馬斯克頭腦風暴系列——他是個擁有考慮人類未來命運大格局的男人
    埃隆馬斯克,一個被現代年輕人追捧的企業大佬、科技達人在其個人的強烈意願驅使下,正在探索將人類文明指數提升、使人類真正的走出地球乃至是走出銀河系這一夢想成為一種可能而這正是馬斯克所創立的SpaceX所做的。
  • 頭腦風暴沒效果?方法不對,想到頭禿都沒用!
    以至於在大部分人眼中,頭腦風暴只是一種常見的會議模式,幾個人坐在一起東拉西扯,絞盡腦汁想到頭禿,終於提出幾個似乎還行的點子,然後結束會議,所有人繼續該幹嘛幹嘛去。那為什麼這種浪費時間和精力、沒效果的頭腦風暴依舊普遍存在於我們的工作中呢?或許,並不是頭腦風暴本身的問題,而是使用方法錯了。
  • 如何組織一場高效的線上頭腦風暴會議?
    而開會的類型,最常見的莫過於召集大家一起頭腦風暴,討論某個項目的策略方向、創意玩法等。小會結合無數次的實戰經驗,為大家分享線上頭腦風暴的黃金法則。會 · 前需求研讀,比一上來就頭腦風暴更重要其實不管是線上還是線下,在頭腦風暴前,都需要組織本次參與會議的核心成員對課題需求進行研讀。
  • 實現有效增長,該如何舉行頭腦風暴會議?
    Andy Boyd 認為,最有效的增長機制就是舉行一個1-2小時的集中頭腦風暴會議。通過頭腦風暴會議,團隊能產出一個想法列表,並就會議期間產生的重要想法進行優先級排序,最終將優先級較高的想法付諸實踐以刺激增長。下圖是舉行頭腦風暴會議的模版,我將在之後進行詳細說明。01、框架頭腦風暴會議的框架應該在真正舉行會議之前完成構思,這或許是整個過程中最重要的部分。
  • 探秘浩瀚世界 《寶藏世界》帶你認知星辰大海
    那你了解星辰大海是什麼樣的嗎?星辰大海中又有什麼樣的秘密?《寶藏世界》中有無數個神秘的世界,霓虹閃爍的科技都市,一望無際的浩瀚海洋,香香甜甜對的糖果屋,它們都有著怎樣的秘密?快來一起看一看!沙漠邊境:沙漠邊境是槍械師的家,地圖上一般顯示為棕黃色底色的仙人掌。
  • 仰望蓄勢待發的全尺寸版星艦,推動馬斯克前進的,是執著的夢想
    這幾天最值得航天迷津津樂道的事情莫過於Spacex全尺寸星艦面世了,在充滿科幻色彩的巨大星艦原型機前面,仿佛有一種星辰大海不再遙遠,九天遨遊摘星辰指日可待的錯覺。載人龍飛船內部15~20公裡的高空測試將是星艦二級在地球範圍內的終極測試
  • 頭腦風暴太低效?你沒用對方法和工具吧!
    使用【會議桌】進行高效在線腦暴每當創意枯竭、舉步維艱之時,頭腦風暴這款聖器便會被祭出,然而我們經常遇到:開完一場精疲力竭的頭腦風暴卻顆粒無收,雖然收集到了大量零散、天馬行空的想法,但實際可行的內容創意卻寥寥無幾。
  • 頭腦風暴如何扼殺了創新:如何學會真正的創新思考?
    今天,給大家推薦一本書——《頭腦風暴如何扼殺了創新:讓你的組織學會真正的創新思考》。自從亞歷克斯·奧斯本在20世紀50年代提出「頭腦風暴」的概念以來,頭腦風暴會議已經成為企業創新的常用方法。發散思維很重要,但如果沒有合理正確的組織過程,創新的形成往往會更加困難。
  • 馬斯克想要逃離地球,他到底知道些什麼?
    人類卻始終從未放棄,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美國的馬斯克了。馬斯克對私人火箭的研究說到馬斯克大家肯定都不陌生了,前段時間美國發射的SpaceX火箭便是馬斯克公司研製的。從公司創立初期,馬斯克就一直致力於私人火箭的研究,5月30日的火箭成功發射,這標誌著世界上的第1架公司製造的火箭成功進入太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