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新」提質節約高效:臨沂走出城市道路科學精細養護新路子

2020-12-04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早在2015年,臨沂市按照「建管分離」的改革思路,調整城市市政管理體制,將城市道路、橋梁、排水、照明等市政設施運行管理職責從住建部門調整到城市管理部門。調整後,臨沂市城市管理局負責北城新區、濱河景區和內環路、中環路共計69條道路、126座橋梁和2條高架快速路的養護管理,總長度達448千米、總面積達1320萬平方米。


  面對新職責、新任務,臨沂市城市管理局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和為人民管理城市的工作理念,提出「養早養小、預防為主,儘量小修、減少中修、避免大修」的工作思路,大力推廣使用新技術、新工藝、新平臺,建立科學精細的管養機制,持續強壯「城市骨架」,保障城市運行安全,助力經濟社會發展。


  推廣新技術,促進養護作業高水平


  科學技術就是生產力。臨沂市城市管理局緊跟城市道路橋梁養護管理技術發展潮流,積極推廣應用新技術,大幅提高了養護作業水平。


  2016年6月,針對道路裂縫、網裂等病害修復問題,經多方考察比優,引入較常規灌縫更經濟管用的「TIT嵌固抗滑表處封層」技術。該技術在對路面進行微銑刨、拉毛處治的基礎上,進行TIT嵌固抗滑表處材料的灑布,為原路面提供填封、抑制鬆散、防水、抗滑、抗磨耗等全面保護。與傳統處理工藝相比較,施工封閉交通時間大大縮短,封層厚度僅有1~3毫米,最大限度地降低了道路施工對車輛通行的影響,快速提高路面的美觀度與行車舒適度,實現了節約養護成本與提升養護水平的雙贏。據估算,相同單位養護時間縮短60%,養護成本節約40%。


  針對人行道易損毀、普通道板壽命短的問題,2018年下半年就應用「壓花地坪」技術,在通達路祊河橋上鋪設人行道3500平方米,與混凝土澆注同步施工壓模,一次性成型。經過通行試驗,大幅度降低了損毀率,也方便了後續養護。2019年,又在金雀山路沂河橋、劉家道口沂河橋推廣應用1萬餘平方米。


  針對金雀山路沂河橋橋體結構耐久性下降的問題,改變傳統粘鋼板橋梁加固方法,使用預應力碳纖維板加固新技術,有效解決了傳統粘鋼板技術強度低、耐久性差等問題。該橋恢復通車後,檢測加固強度達鋼筋的5倍,橋體結構耐久性顯著增強。


  在2020年的西中環道路大修工程中,又採用「I-Pave灌入式高性能抗車轍路面」技術,以大空隙瀝青混合料為基礎,填充水泥砂漿,形成兼具瀝青、水泥路面性能的剛柔並濟的複合型路面。該技術具備超強的抗車轍性能,並且防滑、耐久、美觀,無收縮、無裂縫,非常適合用於重載交通及交叉路口,且灌注效率高,只要兩個小時即可開放交通,大大縮短封路時間,減小了交通壓力。


  採用新工藝,做到養護作業高質量


  如何在有限的養護資金條件下,儘可能地提高養護水平、延長使用壽命,是擺在城管人面前的一個難題。對此,臨沂市城市管理局積極拓展思路,向科技要效益、要資金,在道路養護工作中大量新工藝、新材料,實現了養護質量和使用壽命的雙提高。


  針對道路裂縫等路基隱患問題,2017年就在全省首次採用NK-T102型地聚合物注漿修復。該技術無須開挖道路基層,主要採用NK-T102型地聚合物專利材料,注入提前鑽好的注漿孔,漿液會慢慢在道路路基中通過滲透、填充、壓密、擴張,擠走基層結構縫隙內的積水和空氣,從而形成漿脈,使道路結構緻密,缺損得到彌補,增加路基及基層的穩定性,提高道路承載力。該技術不僅工期短、造價低,還可隨時施工、隨時撤離,大大減輕了通行壓力。2020年7月,該技術榮獲「臨沂市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針對更改交通標線造成的路面損傷問題,2017年採用「超表處」工藝,對汶河路、湯河路等部分路段進行修復。該工藝使用超表處封層車,依次將層間界面劑、乳化高粘瀝青(或液體高粘瀝青)、集料、乳化高粘瀝青(或液體高粘瀝青)、表面保護劑等材料,五層同步灑撒布施工至原路面,達到了抗滑能力強、封水效果好、行車噪聲低、性價比高、使用壽命長、快速開放交通、低碳環保等效果。截至目前,修復路面運行狀況良好,延長路面使用壽命3年以上。


  按照預防性養護和改進修復性能相結合的工作思路,2018年以蒙河路、兵聖路、算聖路為試點,採用「微表處」新工藝對破損道路進行養護修復。微表處厚度僅1釐米左右,在改善路面的抗滑性能、降低路面滲水、進行車轍修復等方面具有明顯優勢。採用該工藝後,道路路面性能得到明顯改善,路面平整度和美觀度明顯提高,並有效延緩了路面老化和鬆散。


  2019年以來,結合城市品質提升行動,大力推廣「彩色透水混凝土」工藝,對濱河路、孝河路、汶河路等路段2萬餘平方米人行道進行改造提升。這種彩色透水混凝土人行道具有色彩鮮明、彈性柔性良好、步行舒適度高、排水性高等特點,在集中降水時能夠使雨水迅速滲入地下,減輕排水設施的負擔,還兼顧良好的耐磨性和抗凍融性,真正達到了「大雨過後不存水,小雨時候不見水」的效果。


  針對破損橋梁伸縮縫修復問題,採用橋梁無縫伸縮縫工藝,將橋板接縫上面的橋面鋪裝層替換為高彈性的特殊瀝青混合料,這類混合料可以吸收由溫度和交通負荷作用產生的橋板位移,現場形成結構性膨脹伸縮縫系統,保證伸縮縫的表層不會開裂損壞,並且養護時間縮短了50%。該工藝在濱河路涑河橋、劉家道口沂河橋試點應用,取得良好成效。


  搭建新平臺,實現日常監管高效能


  城市道路點多、線長、面廣、量大。為實現對每一條道路和每一座橋梁的精準動態管理,臨沂市城市管理局歷時兩年打造「智慧道路橋梁養護管理信息系統」,運用WEB-GIS、手機APP等手段,將日常巡查、養護施工、竣工結算、養護統計、路政管理等工作在系統上流程再造,建立起一套從病害發現到處置、驗收、結算等「一條龍」信息化管理機制,有效地解決了日常監管難、施工統計難、養護建檔難的問題,並榮獲「臨沂市科學技術獎二等獎」。


  該平臺的建成運行,實現了四個方面的效能提升。一是養護管理信息自動「記憶」。從「病害」發現、工單上報到「病害」處治、竣工驗收的道路橋梁養護全過程資料信息均可按照模塊自動生成,形成全鏈條、閉環式的記憶信息,避免了繁瑣的人工整理,杜絕了檔案歸集的遺漏和人為幹擾因素。二是養護管理信息快速查詢。將音像、紙質等各類存儲介質信息全部轉化為電子檔案,並系統整理歸檔。只要輸入道路、橋梁的名稱,其建成時間、養護面積、維修次數、維修面積、維修資金等信息就會自動顯示,省時、省力、快速、高效。三是養護管理資金結算評審快速精準。各個養護管理環節均實時真實記錄,據實反映出養護全過程的每個細節、具體步驟,解決了人的失誤和操作不標準導致的數據不準確問題,為市財政部門結算評審提供了可靠的數據資料,事半功倍。四是日常養護管理效率大幅提高。根據道路橋梁的歷史養護數據,自動分析生成各類圖表,變抽象為具象,便於分析研判,有針對性地確定養護措施,調整養護方式,在保證養護效果的同時,節省大量養護資金。截至2019年,該平臺高效處置市管道路橋梁養護工單1.3萬餘個,完成工程款結算5700餘萬元,而該系統的研發費用僅14.6萬元。


  城市管理永遠在「路上」。臨沂市城市管理局將始終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奮鬥目標,用心管好每條路、每座橋,用城管人的「辛苦指數」換來廣大市民的「幸福指數」,為推動臨沂由大到強、由美到富、由新到精戰略性轉變貢獻城市管理力量。(梅楠)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並註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繫: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相關焦點

  • 詩意東湖 走出環境改善提升新路子
    近年來,東湖全力推進水岸同治、湖塘並治、流域齊治、社會共治,努力走出一條「大湖、名湖、城中湖」的生態治水之路。2019年,東湖獲評水利部「長江經濟帶最美湖泊」,2020年高分通過全國示範河湖驗收,成為長江經濟帶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實踐典範、引領生態治水的國家級示範樣本。
  • 深圳走出超大城市水汙染治理新路徑
    近年來,深圳探索走出超大城市水汙染治理新路徑,到2021年底,我市將全面消除劣五類水體,2025年,我市生態水環境質量將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近日,市政府關於水汙染防治和實施三年行動計劃進展情況的報告透露了未來五年治水的目標。
  • 喚醒內河新活力!臨沂城市內河水生態修複試驗項目(第二階段)啟動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劉元迪 臨沂報導  10月24日上午10時,2020第十屆中國·沂河放魚公益活動在北城新區沂河沙灘(祥園小區東側)開幕,同時啟動了臨沂城市內河水生態修複試驗項目開展公益放魚活動是臨沂保護與修復漁業資源、養護水生態環境的重要舉措,在城區內河實施水生態修複試驗項目,對於全面實施城區內河水生態修復,改善城區水源地水質,優化提升城區水域環境,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 「新基建」應堅持科學思維
    比如,一些地方在智慧城市建設的「硬設施」方面投入可謂巨大,但由於在完善體制機制、科學統籌協調、數據開放共享等「軟設施」建設方面不到位、不匹配、不適應,造成「硬建設走在軟管理前面」的發展錯位,使得智慧城市建設成效不彰。在這次疫情中,我們看到,對於一個城市而言,公共衛生管理和疾控服務水平,網上購物、線上教育、遠程醫療等「軟設施」,才是城市的「硬核」實力。
  • 臨沂再添強警新「助手」,聲光一體式道路警示錐「上路」了
    為進一步向智能科技要警力、要效能,努力提升道路交通管控能力,近日,臨沂公安交警繼「七眼神器」、無人機之後,再添科技強警新「助手」——聲光一體式道路警示錐,積極營造安全、暢通的交通環境。夜間行車,視線不良,一旦有車輛因事故或故障停在道路中間,極易引發交通事故。這時,會「說話」、會「發光」的聲光一體式道路警示錐發出預警,避免二次事故的發生,消除了道路交通安全隱患。
  • 亞盛綠鑫集團闖出高質量發展新路子
    堅持以業績、能力和貢獻為導向,實行領導幹部考核常態化、職工工作考核動態化,形成一套科學規範、運作有序的評價考核機制,做到「上」之有憑,「下」之有據,充分激發各級人員的工作積極性。亞盛農業研究院植保專家在啤酒花生長關鍵時期深入田間地頭,為啤酒花「會診把脈」出「良方」,制定防病治蟲綠色植保方案,助力啤酒花提質增產增收。亞盛綠鑫集團酒花產品也連續獲得甘肅省「名優產品」稱號。
  • ...關於印發《「十一五」城市綠色照明工程規劃綱要》的通知
    新改擴建的城市道路裝燈率達100%,公共區域裝燈率達98%以上。   5、嚴格執行照明功率密度值標準。   6、燈具效率在80%以上的高效節能燈具應用率達85%以上。   7、高光效、長壽命光源的應用率達85%以上。
  • 未來科學城東區18條道路添新綠
    記者從未來科學城獲悉,未來科學城東區道路綠地景觀提升工程全面啟動,目前已完成施工圖設計並進場施工,年底建成後將為市民呈現「車在綠中行、人在畫中遊」的綠美畫卷。未來科學城東區道路綠地景觀提升工程總面積約11.3萬平方米,涉及魯疃東路、魯疃路、嶺上西路等18條道路。綠地提升建設內容主要為綠化苗木種植,圍繞「地被增量、喬木提質、噴灌優化」的原則,通過彩葉樹種和觀花地被植物的組合形式,進一步優化未來科學城東區道路綠化景觀。
  • 53秒|第四屆(2020)建築垃圾與城市發展大會在臨沂舉行
    齊魯網·閃電新聞9月27日訊 9月27日-28日,第四屆(2020)建築垃圾與城市發展大會在臨沂舉行。大會聚焦總結和鞏固全國建築垃圾治理試點工作成效,就建築垃圾治理、施工減量化、全過程管理、資源化利用等政策與標準、最新科研成果進行交流,推廣建築垃圾治理與資源化的成功經驗、新技術、新工藝、先進裝備,推動建築垃圾大規模高效利用,提升城市發展質量。
  • 精細規劃管控體系打造「三生融合」樣板
    中科院兩大科學裝置總部區、萬象天匯廣場、讀者文化公園等項目均已初見雛形,包括蓮塘布河、河橋水、冷水坑河在內的南三河水環境綜合整治也基本實現了水清岸綠。治水興城,產業促城,金山新城。定位為惠州「新生態、新中心、新引擎」的新城正在有力地統籌著各方資源要素和發展機遇,探索城市產城人融合發展的新路子,打造生產、生活、生態「三生融合」的高品質城市。
  • 小發明 大智慧 濟南市歷下園林科學創新多舉措提升綠植養護技術
    為適應日益提高的園林養護標準和滿足多層次、差異化養護需求,濟南市歷下區園林綠化服務中心積極探索科學有效的養護方法,根據轄區內不同的養護區域和綠植種類,改變了以往單一、機械的澆水模式,採取了差異化、量身定製的養護工作方式。
  • 益陽市政道路養護升級
    孤單的哲理 舉報   1臺車輛,5名工人,地熱再生,現場除塵,短短30分鐘就完成了一處道路坑槽的修補養護作業
  • 蘭開馳:努力走出一條具有雅安特色的現代農業園區建設新路子
    「以現代農業園區建設為重點,著力構建現代農業『5+3』產業體系,按照高質量發展要求,著力補短板、強弱項、鍛長板,努力走出一條具有雅安特色的現代農業園區建設新路子,為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加快建設綠色發展示範市奠定堅實基礎。」 ——11月5日,雅安市委、市政府召開全市現代農業園區建設現場會,雅安市委書記蘭開馳出席會議並講話。
  • 中經評論:守住"六保"底線 走出實現良性循環的新路子
    因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而延期的2020年全國兩會,在疫情防控阻擊戰取得重大戰略成果之際召開。中國,正全力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變。下一階段政府工作怎麼幹,世人矚目。  「『六保』是今年『六穩』工作的著力點。守住『六保』底線,就能穩住經濟基本盤;以保促穩、穩中求進,就能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夯實基礎。」
  • 新華社聚焦上海「一網統管」:精細治城,提升城市「智治力」
    新華社上海6月8日消息,常住人口超2400萬、市場主體270多萬、軌道交通運營裡程700多公裡、電梯24萬餘臺、建築總量13億多平方米……面對全球罕有的超大城市管理基數,傳統方式和人海戰術顯然已難以為繼,上海迫切需要走出一條符合超大城市特點和規律的治理新路。
  • 毛偉明來常德調研時強調:為實施「三高四新」戰略作出新貢獻
    得知企業生產的新能源汽車遠銷「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毛偉明說,要加快技術創新,推動產品升級,更高質量「走出去」。在中煙常德捲菸廠,毛偉明來到卷包車間、制絲車間等考察。他強調,要進一步加強品牌管理,大力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增強企業競爭能力。走進中聯建起智能生產線,毛偉明說,這是產業數位化的典型,要支持企業加快推進智能製造,提高產業鏈配套水平,實現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良性循環。
  • 「網際網路+」高效物流 新科技促進物流新模式發展
    今年9月,黨中央、國務院印發了《交通強國建設綱要》,明確提出了積極打造綠色高效的現代物流系統,發展「網際網路+」高效物流,加快新業態新模式發展的總體要求。交通運輸部運輸服務司貨運與物流管理處處長餘興源介紹,交通運輸部以深化改革促進降本增效,以結構調整推動綠色發展,以網絡貨運推進創新發展,以車型標準化促進安全發展,以司機之家改善貨車司機從業環境,加快建立安全高效、綠色低碳的物流運輸服務體系。為規範物流新業態健康發展,交通運輸部聯合國家稅務總局印發了《網絡平臺道路貨物運輸經營管理暫行辦法》和三個配套的指南。
  • 精細治城,上海「一網統管」提升城市「智治力」
    新華社上海6月8日電 題:精細治城,上海「一網統管」提升城市「智治力」新華社記者季明、周琳這是上海市浦東新區城市運行綜合管理中心入口(2019年8月31日攝)。新華社記者 方喆攝常住人口超2400萬、市場主體270多萬、軌道交通運營裡程700多公裡、電梯24萬餘臺、建築總量13億多平方米……面對全球罕有的超大城市管理基數,傳統方式和人海戰術顯然已難以為繼,上海迫切需要走出一條符合超大城市特點和規律的治理新路。
  • 梁平今年新改建城市 綠地面積48.9萬平方米
    (資料圖片)梁平日報訊 (記者 陶開星)12月21日,記者從區城市管理局獲悉,今年以來,我區投入6400餘萬元,大力實施城市品質提升工程,不斷刷新城市「顏值」。截至目前,全區新改建城市綠地面積48.9萬平方米,讓更多市民「推窗見綠、出門見景」。眼下天氣雖冷,但梁平城區依然奼紫嫣紅。記者在竹海大道看到,道路兩側的綠化帶中,到處是一株株盛放的月季,吸引了不少市民駐足拍照。
  • 文旅融合發展的「臨沂答卷」
    近年來,臨沂市各級黨委、政府高度重視文化產業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助力作用,為文化企業發展搭臺築巢,強化對非遺、旅遊、文創等產業的扶持引導,作為朝陽業態的文化產業正呈現良好發展勢頭,連續三屆被山東省委、省政府授予「文化強省建設先進市」,文旅融合態勢良好,新產品、新業態不斷出現,旅遊空間格局逐步優化,為文旅融合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引領發展,規劃先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