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海岸線為什麼總受傷

2020-12-04 新華社新媒體

有些地方幾乎是「一市一港」,有的地方兩港間相距僅有數海裡,很多港口貨物吞吐量很少

灤河口在上世紀90年代還是典型的原生性河口溼地。現在,圍海養殖多屬於個人行為,存在大量未取得海域使用權圍海養殖用海,不少屬於非法養殖

文 |《瞭望》新聞周刊記者

作為重要的戰略資源,海岸線的保護與利用是海洋生態文明建設中的重要一環。近年來,國家陸續出臺一系列政策法規,各地加強海岸線保護力度,整治修復受損岸線,取得了一些成效。

不過,《瞭望》新聞周刊記者日前在海南、遼寧、福建、廣東等沿海省份調研發現,當前我國海岸線保護形勢依然嚴峻,海岸線治理尚存圍填海土地閒置、大面積圍海養殖、海岸線開發利用低質低效、海岸線生態功能和自然環境遭破壞、海岸線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薄弱等多種頑疾。

海南省臨高縣文瀾江入海口,海岸上有不少泡沫、

塑料、水瓶等白色垃圾(1月14日攝) 楊冠宇攝/本刊

工程撂荒土地閒置

一段時間以來,一些沿海地區熱衷於填海造地,但由於手續不全、規劃不合理等原因,不少項目爛尾,工程撂荒、土地閒置。

莆田涵江臨港產業園是一個圍填海項目,園區規劃總面積56平方公裡,共分為兩期,相當於涵江現有建成區面積。2013年2月一期項目經過原國家海洋局審批,2016年完成圍填海約14平方公裡(2.1萬畝)。記者5月底來到這裡,海堤內側的填海工程已完成,但填海形成的土地上除了雜草和廢棄漁船之外空空如也。

「目前在建有3個碼頭泊位,也是時斷時續。」涵江區港區建設管理委員會負責人李濱說,「隨著國家政策調整,第二期填海項目被叫停。」

填了海沒項目,築好巢沒鳳凰。「最初想通過引進電子信息、港口物流、新能源汽車等產業實現產城融合。現在最難的是如何消化這些土地。」李濱說,從2012年開始園區建設先後投入30億元,項目招商「雷聲大雨點小」,「客商經常談,就是不見項目落地。」

正在附近勞作的江口鎮新墩村李姓漁民說,他從上世紀80年代起從事漁業生產養殖,受圍海造地影響,村裡的灘涂被徵遷,漁業資源也變少。「以前一年能掙十多萬元,現在只能掙幾萬元。」

「填海造地會改變海岸線走勢,項目遺留問題不解決,海岸線修復也會受影響。」廣東省自然資源廳海域海島處處長王劍河表示,「近年來有關部門出臺過專門的管控和處置規定,但圍填海歷史遺留問題成因複雜、政策性強、處理要求高,實際工作推進存在不少難度。」

高強度粗放式開發

記者調研了解到,一些地方已開發海岸線的利用效率不容樂觀。海岸線開發利用方式粗放、碎片化,海岸線低效佔用、無序圈佔浪費仍然存在。

一些沿海地區港口、碼頭建設過於密集,缺乏統一規劃,存在重複建設和浪費。記者梳理發現,環渤海地區分布著以大連港、天津港、青島港、秦皇島港、唐山港、煙臺港、日照港等主要港口為代表的數十個大小港口,此外還有不少在建港口。唐山港豐南港區的規劃建設就引發了不少業內人士的擔憂,因其距曹妃甸港區、京唐港區兩個大型港口行車時間均不足1小時,經濟必要性和邊際收益大為下降。

長三角、珠三角等地同樣存在港口過密問題。有些地方幾乎是「一市一港」,有的地方兩港間相距僅有數海裡,很多港口貨物吞吐量很少,岸線資源嚴重浪費。

除港口、碼頭等對海岸線有必然依賴的功能性用海產業外,許多非功能性用海產業,如房地產、裝備製造、石油化工等產業也佔用了過多海岸線資源,同樣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費。有專家表示,海岸線的高強度開發與粗放式開發並存,低產值的用海活動大量佔用海岸線,海岸線資源產出率低下。

海岸線自然生態告急

垃圾遍布海灘、海水水質惡化、生物多樣性銳減、鳥類及重要水生動物棲息地破壞……由於一些地方大規模填海造地、圍海養殖、汙染排放及其他開發活動,引發了一系列生態環境問題,海岸線生態系統和自然形態遭到破壞。

記者在海南省臨高縣文瀾江入海口處看到,海岸上堆積著泡沫、塑料、水瓶等白色垃圾,垃圾覆蓋區域延續數百米;在文昌市會文鎮寶峙村的一處海灘上,白色垃圾遍布,海灘儼然成為「垃圾灘」;在瓊海市潭門鎮,靠近潭門中心漁港的沙灘上,堆放著體積不等的各類垃圾,沙灘不同程度地出現泥化、礫石化現象。

近海養殖一直是海岸線汙染的「貢獻大戶」。在河北唐山和秦皇島交界的灤河口溼地,記者通過無人機看到,灤河口南北兩側的海水被池塘圈起來,養殖池密密麻麻,連成一片。根據衛星雲圖測算,灤河口南北兩側海水養殖區域總面積超過70平方公裡。

灤河口在上世紀90年代還是典型的原生性河口溼地。現在,圍海養殖多屬於個人行為,存在大量未取得海域使用權圍海養殖用海,不少屬於非法養殖。

此外,一些沿海地區的工程項目建設佔用大量海岸線,破壞原有植被和生態,影響候鳥遷徙和生存繁衍。記者在唐山國際旅遊島採訪時發現,在中南集團拉維那在建樓盤南側,一條長約1公裡的人工沙灘南北分布。環保志願者反映,當地部分海景樓盤出於銷售目的,將原本的泥質灘涂改建為沙灘,並建有旅遊設施,破壞原有灘涂生態,對生物多樣性造成負面影響。

治理能力薄弱

記者了解到,當前海岸線保護和治理存在著缺乏整體統籌、缺乏執法權、項目審批受限制等問題,導致治理能力弱化。

一是缺乏多部門統籌協調。「海洋事務缺乏一個整體的管理,需要進一步加強統籌協調。」廣東省自然資源廳相關負責人表示,有的省份已經開始進行一些機構設置方面的嘗試。例如,山東成立了省委海洋發展委員會,有利於加強對海洋工作的統籌協調。

二是主管部門缺乏執法權。受訪人士表示,在海洋領域具備執法權的有海警、海監、海事、漁政和緝私等多個主體,目前廣東省的海洋管轄歸省海洋綜合執法總隊。由於沒有執法權,自然資源行政部門在海岸線治理管控方面存在不少難度。

三是生態修復缺乏政策法規指引。受訪人士普遍反映,生態修復作為自然資源部門成立後的新職能,涉及面廣,僅海岸線生態修復就涉及紅樹林修復、防災減災、沙灘養護、汙水和垃圾處理、海堤加固等多個方面。

目前,海岸線生態修復工作法律法規政策、行政程序指引、項目管理程序及資金管理規範不夠清晰,甚至一些政策法規指引和評定評估規範處於空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海岸線生態修復項目的開展。

「海岸線生態修復到底需不需要申請用海審批,沒有一個定論。」廣東省自然資源廳生態修復處處長李永潔舉例說:「此前珠海市計劃修建人工沙灘修復海岸線,建了一個攔沙壩,否則沙灘的沙就會流入海裡,但執法部門卻認為攔沙壩破壞了生態。」□

(採寫記者:王存福 周強 孫仁斌 董建國 高博 胥兆瑞)

相關焦點

  • 《瞭望》刊發文章:海岸線為什麼總受傷
    新華社北京7月4日電 即將於7月6日出版的2020年第27期《瞭望》新聞周刊刊發題為《海岸線為什麼總受傷》的文章。摘要如下:作為重要的戰略資源,海岸線的保護與利用是海洋生態文明建設中的重要一環。近年來,國家陸續出臺一系列政策法規,各地加強海岸線保護力度,整治修復受損岸線,取得了一些成效。不過,《瞭望》新聞周刊記者日前在海南、遼寧、福建、廣東等沿海省份調研發現,當前我國海岸線保護形勢依然嚴峻,海岸線治理尚存多種頑疾。——一些地方熱衷於填海造地,但由於手續不全、規劃不合理等原因,不少項目爛尾,工程撂荒、土地閒置。
  • 印度有著漫長的海岸線,為什麼我們幾乎都沒有聽說什麼著名沙灘?
    印度的海岸線主要是位於印度半島的東西兩側,印度東側海岸線呈東北西南走向,瀕臨孟加拉灣,印度西側海岸線呈西北東南走向,瀕臨阿拉伯海,印度海岸線的總長度約為5560千米。從海岸線的長度和國家的國土面積來對比,印度的海岸線長度是不長的,主要的原因有兩方面,一方面是印度的海岸線總體上較為平直,一般來說彎曲的海岸線更長,另一方面是印度島嶼數量較少,海洋中的島嶼四周都有海岸線,計算總長度會比較長。
  • 海南日報:「軟硬」兼修 撫慰受傷海岸線
    斥資1億元建防護堤 欲筑西海岸堅硬「盔甲」海南環島海岸線,一直被稱為海南的「最美資產」。為了保護利用好這獨特寶貴的海岸線資源,海南一直在努力探索著一條可持續保護發展之路。海口有157公里海岸線,而據海口市水務局的統計數據表明,在去年的兩次強颱風中,海口海岸線受損共45公裡。
  • 世界上海岸線最長的國家 加拿大總海岸線超過20萬公裡超級長
    算上島嶼,加拿大是海岸線最長的國家 加拿大北臨北冰洋,且靠近北冰洋有諸多島嶼,但這些島嶼多是結冰的凍土,多數沒有人居住,但依然是加拿大不可分割的國土,因為這個特點,加拿大的總海岸線超過20萬公裡,超級長了。
  • 為什麼海岸線長度沒有確定值?彎彎曲曲的海岸線是怎麼測量的?
    海岸線悖論只是觀察到陸地的海岸線沒有確定的長度。根據所使用的尺度,海岸線可能更大或更小。當使用小比例尺時,海岸線的長度要比用大比例尺測量的長度大。為了解釋海岸線悖論,許多科學家對這一現象進行了多年的研究。解釋海岸線悖論路易斯·弗萊·理查森在1951年發現了海岸線悖論。
  • 《瞭望》文章:極端氣候事件的全球責任
    極端氣候事件頻發     12艘船隻失事或遇險,有4艘沉沒,其中3艘斷成兩截,超過3000噸重油洩入海中,7000噸硫磺沉入海底;此外,至少有3人喪生,23人失蹤,12公裡長的海岸線受汙染,3萬隻海鳥死亡……11月11日,一場突如其來的強風暴「光顧」了連接黑海與亞速海的刻赤海峽,造成近5年來世界上最嚴重的海上生態汙染事故。
  • 海岸線是無窮長的嗎?
    青年問:「為什麼我的人生如此曲折呢?」禪師說:「青年人,一段曲折的曲線,你把它放大了不就是直線了嗎?」青年人默默地拿出一段英國的海岸線。青年人非常苦悶,因為他搞不清楚英國的海岸線有多長,他跑去問禪師:「禪師,英國的海岸線有多長?」禪師翻了他一眼,說:「青年人,你是不是對英國的海岸線存在偏見呢?」如果你是那位青年的話,你是不是感覺找錯人了?你是不是感覺這個禪師其實是一個噴子?但其實這個禪師說的是對的,確實,青年提出這個問題是因為他對英國的海岸線真的存在偏見。
  • 蒼南地理——海岸線
    大海啊,為什麼全是水,太陽啊,全部打碎了 打掃一下藍天,飼養一種生活 開會,開會了,大家聚在一起,難得 回家的路有千萬裡,回家的路只有這一條 蕭雲集/攝編者按:「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這是我們憧憬中的美麗田園,蒼南有山有水,有漫長的黃金海岸線
  • 印度三面環海,海岸線非常長,為什麼沒有重心開發海灘旅遊資源?
    它三面環海,海岸線非常長,總會有一些出眾的海岸風景或者適合沙灘旅遊的地區。可是,為什麼印度沒有開發海灘旅遊資源呢?事實上,印度還是在一定程度上開發了海灘旅遊資源,建立了一些海岸旅遊區,例如相對著名的Radhanagar海灘。位於哈夫洛克島的Radhanagar海灘,因在去年被《時代雜誌》評價為亞洲最佳海灘而出名。
  • 瞭望丨用詩意構建萬物共生的世界——訪劉亮程
    《瞭望》:你寫夢境:昏睡的弟弟夢見的都是哥哥白天的戰爭,他們只靠夢聯繫;你寫聲音的形狀和顏色,驢叫能在塔外摞起一個更高的塔,你強調文字的「到達」,你是何時有了這樣的意識?    劉亮程:我有敏感的聽覺,而聽覺又容易化為幻覺,那些聲音出現消失,了無痕跡。早年我生活在沙漠邊的村莊,四周荒野,聽到的聲音都遠。尤其風聲,遠遠地刮來又遠遠地刮去。
  • SCP-179星海瞭望,已確定這貨是基金會無法收容
    各位小夥伴們大家好,我是戰爭藝術家,今天我來講一下SCP基金會的SCP-179星海瞭望。SCP-179星海瞭望的外表SCP-179星海瞭望是位於外太空的人形實體。SCP-179星海瞭望停留於距離太陽光圈南極約40000KM的位置,也就是太陽旋轉的中軸線上,SCP-179星海瞭望不會圍繞太陽旋轉,似乎不會受到太陽的引力,後來我們根據調查研究發現SCP-179星海瞭望是在圍繞銀河系中心旋轉運行。
  • 邊關丨冰點下的瞭望
    這個年,我和我的戰友要在瞭望哨度過,我想向祖國人民報告,新疆邊防雪好大好大,鵝毛大雪;新疆哨所很冷很冷,零下33℃。「邊防有我們,請祖國放心!一家不圓換來萬家團圓!」哨所裡的人深情高呼。千裡冰封,萬裡雪飄。一位偉人筆下遼闊曠遠的北疆雪景,成了最真實的寫照。邊防線上的瞭望哨,此時完全成了一座「雪海孤島」,並以最美的姿態出現。
  • 中國超一半大陸海岸線人工化 海洋開發急功近利
    現在,最需要的是放慢開發腳步,「讓大海緩口氣」  文/《瞭望》新聞周刊記者王健君尚前名  碧海藍天,青山一線,渡船從碼頭緩緩駛向此次海洋調研遇到的第一個大島——龍盤島。按當地提供的材料介紹,該島面積17.4平方公裡,與澳門相當。登島後,本刊記者才發現,在最新版地圖上仍然標示其為海島,但早已「滄海桑田」,大規模的圍墾已經將海島變成了事實上的半島,可以徒步向西走到陸地。
  • 推薦一條黃金線路:「環中國海岸線」
    如果再問:中國國家海岸線有多長?可能能回答的少之又少了吧。從我國最東北端的遼寧鴨綠江囗,到最西南端的廣西北崙河口,就是我國的總海岸線,總長度為1.8萬多公裡,其海岸線長度在全球排列第四位。綿延1.8萬公裡的中國海岸線,意昧著我國擁有大量無可取代、不可開生的海洋資源:灘涂、生物、能源,以及我們最嚮往的沙灘美景。
  • 日本近海驚現「幽靈船」 不是第一次了 為什麼總在日本出現
    近期關於日本海岸出現幽靈船的報導不止一次的出現在報紙新聞網絡媒體上,為什麼總在日本海岸附近出現。別國為什麼沒有大量的幽靈船出現呢?大量的漁船甚至個人的小遊艇,成群的出現在海岸線上。很多船內還出現了白骨,平添幾分神秘邪惡氣息。
  • 瞭望丨舞臺小世界人生大舞臺——訪陳彥
    文/《瞭望》新聞周刊記者程青  人物小傳:陳彥,作家、劇作家,曾創作戲劇作品數十部,三次獲「曹禺戲劇文學獎」「文華編劇獎」,作品三度入選國家舞臺藝術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劇目」,五次獲「五個一工程」獎。著有長篇小說《西京故事》《裝臺》《主角》。
  • 海岸線為我們帶來了什麼?
    可視化星球 可視化星球「萬裏海岸,萬裡寶藏」我國是一個海陸兼備的國家,大陸海岸線蜿蜒悠長,北起遼寧鴨綠江口,南至廣西北崙河口,全長約18000km,居世界第五位。
  • 中國各省份海岸線排名,山東排第三,第一讓人意想不到
    廣東省位於我國東南沿海,海岸線也分為三部分,東線從饒平縣鐵湖崗至深圳沙頭角,中線從深圳河口至珠海拱北口岸,西線從珠海珠澳跨境區至廉江市高橋鎮,總長度4113公裡。同時大陸海岸線居中國沿海各省區海岸線長度之首。
  • 「變色」海岸線:中國首個海岸線法規解讀
    新華社北京4月1日電題:「變色」海岸線:我國首個海岸線法規解讀  新華社記者 劉詩平  海岸線是海洋與陸地的分界線,有著重要的生態功能和資源價值,是發展海洋經濟的前沿陣地。近日,我國首個海岸線法規《海岸線保護與利用管理辦法》正式施行,國家海洋局相關負責人對此進行了解讀。
  • 「變色」海岸線:我國首個海岸線法規解讀
    近日,我國首個海岸線法規《海岸線保護與利用管理辦法》正式施行,國家海洋局相關負責人對此進行了解讀。  黑色隱憂:首個海岸線法規出臺背景  國家海洋局海域綜合管理司司長潘新春說,隨著沿海地區經濟社會快速發展,海岸線和近岸海域開發強度不斷加大,保護與開發的矛盾日益凸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