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刊發文章:海岸線為什麼總受傷

2020-12-06 新華網客戶端

新華社北京7月4日電 即將於7月6日出版的2020年第27期《瞭望》新聞周刊刊發題為《海岸線為什麼總受傷》的文章。摘要如下:

作為重要的戰略資源,海岸線的保護與利用是海洋生態文明建設中的重要一環。近年來,國家陸續出臺一系列政策法規,各地加強海岸線保護力度,整治修復受損岸線,取得了一些成效。

不過,《瞭望》新聞周刊記者日前在海南、遼寧、福建、廣東等沿海省份調研發現,當前我國海岸線保護形勢依然嚴峻,海岸線治理尚存多種頑疾。

——一些地方熱衷於填海造地,但由於手續不全、規劃不合理等原因,不少項目爛尾,工程撂荒、土地閒置。

莆田涵江臨港產業園是一個圍填海項目,園區規劃總面積56平方公裡,共分為兩期,相當於涵江現有建成區面積。2013年2月一期項目經過原國家海洋局審批,2016年完成圍填海約14平方公裡(2.1萬畝)。記者5月底來到這裡,海堤內側的填海工程已完成,但填海形成的土地上除了雜草和廢棄漁船之外空空如也。

「目前在建有3個碼頭泊位,也是時斷時續。」涵江區港區建設管理委員會負責人李濱說,「隨著國家政策調整,第二期填海項目被叫停。」

——一些地方海岸線開發利用方式粗放、碎片化,海岸線低效佔用、無序圈佔浪費仍然存在。

記者梳理發現,環渤海地區分布著大連港、天津港、青島港、秦皇島港、唐山港、煙臺港、日照港等數十個大小港口,此外還有不少在建港口。長三角、珠三角等地同樣存在港口過密問題。有些地方幾乎是「一市一港」,有的地方兩港間相距僅有數海裡,很多港口貨物吞吐量很少,岸線資源嚴重浪費。

——一些地方大規模填海造地、圍海養殖、汙染排放及其他開發活動,引發了一系列生態環境問題,海岸線生態系統和自然形態遭到破壞。

近海養殖一直是海岸線汙染的「貢獻大戶」。在河北唐山和秦皇島交界的灤河口溼地,記者通過無人機看到,灤河口南北兩側的海水被池塘圈起來,養殖池密密麻麻,連成一片。根據衛星雲圖測算,灤河口南北兩側海水養殖區域總面積超過70平方公裡。

灤河口在20世紀90年代還是典型的原生性河口溼地。現在,圍海養殖多屬於個人行為,存在大量未取得海域使用權圍海養殖用海,不少屬於非法養殖。

記者了解到,當前海岸線保護和治理存在著缺乏整體統籌、缺乏執法權、項目審批受限制等問題,導致治理能力弱化。

一是缺乏多部門統籌協調。「海洋事務缺乏一個整體的管理,需要進一步加強統籌協調。」廣東省自然資源廳相關負責人表示,有的省份已經開始進行一些機構設置方面的嘗試。

二是主管部門缺乏執法權。受訪人士表示,在海洋領域具備執法權的有海警、海監、海事、漁政和緝私等多個主體,目前廣東省的海洋管轄歸省海洋綜合執法總隊。由於沒有執法權,自然資源行政部門在海岸線治理管控方面存在不少難度。

三是生態修復缺乏政策法規指引。受訪人士普遍反映,生態修復作為自然資源部門成立後的新職能,涉及面廣,僅海岸線生態修復就涉及紅樹林修復、防災減災、沙灘養護、汙水和垃圾處理、海堤加固等多個方面。目前,海岸線生態修復工作法律法規政策、行政程序指引、項目管理程序及資金管理規範不夠清晰,甚至一些政策法規指引和評定評估規範處於空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海岸線生態修復項目的開展。(採寫記者:王存福、周強、孫仁斌、董建國、高博、胥兆瑞)

相關焦點

  • 瞭望|海岸線為什麼總受傷
    現在,圍海養殖多屬於個人行為,存在大量未取得海域使用權圍海養殖用海,不少屬於非法養殖文 |《瞭望》新聞周刊記者作為重要的戰略資源,海岸線的保護與利用是海洋生態文明建設中的重要一環。近年來,國家陸續出臺一系列政策法規,各地加強海岸線保護力度,整治修復受損岸線,取得了一些成效。
  • 《瞭望》文章:極端氣候事件的全球責任
    極端氣候事件頻發     12艘船隻失事或遇險,有4艘沉沒,其中3艘斷成兩截,超過3000噸重油洩入海中,7000噸硫磺沉入海底;此外,至少有3人喪生,23人失蹤,12公裡長的海岸線受汙染,3萬隻海鳥死亡……11月11日,一場突如其來的強風暴「光顧」了連接黑海與亞速海的刻赤海峽,造成近5年來世界上最嚴重的海上生態汙染事故。
  • 《瞭望》文章:中國核能競爭力提升
    《瞭望》文章:中國核能競爭力提升  首先要積極發展核電,特別是要加快建立現代核工業體系和核安全體系  文/《瞭望》新聞周刊記者於濱 實習生文娟  3月25日,兩年一度的第十屆中國國際核工業展覽會在北京開幕。
  • 《Nature Astronomy》刊發兩篇文章紀念萬衛星院士
    《Nature Astronomy》刊發兩篇文章紀念萬衛星院士我國首次火星探測計劃「天問一號」首席科學家萬衛星院士逝世後,黨和國家領導人及社會各界紛紛表達了悼念和關注近日,國際學術期刊《Nature Astronomy》刊發了兩篇文章表達紀念。一篇文章題為China's first mission to Mars,介紹了「天問一號」的科學研究計劃概況。
  • 《瞭望》文章:堅持韜光養晦 積極有所作為
    《瞭望》文章:堅持韜光養晦 積極有所作為  「小平同志晚年一再強調,世界給中國的機會不多,我們不能忘了歷史,如果我們有一線可能都要堅持和平發展的決心,排除各種各樣的來自內部和外部的幹擾」  文/《瞭望》新聞周刊記者楊士龍
  • 印度有著漫長的海岸線,為什麼我們幾乎都沒有聽說什麼著名沙灘?
    印度的海岸線主要是位於印度半島的東西兩側,印度東側海岸線呈東北西南走向,瀕臨孟加拉灣,印度西側海岸線呈西北東南走向,瀕臨阿拉伯海,印度海岸線的總長度約為5560千米。從海岸線的長度和國家的國土面積來對比,印度的海岸線長度是不長的,主要的原因有兩方面,一方面是印度的海岸線總體上較為平直,一般來說彎曲的海岸線更長,另一方面是印度島嶼數量較少,海洋中的島嶼四周都有海岸線,計算總長度會比較長。
  • 海南日報:「軟硬」兼修 撫慰受傷海岸線
    斥資1億元建防護堤 欲筑西海岸堅硬「盔甲」海南環島海岸線,一直被稱為海南的「最美資產」。為了保護利用好這獨特寶貴的海岸線資源,海南一直在努力探索著一條可持續保護發展之路。海口有157公里海岸線,而據海口市水務局的統計數據表明,在去年的兩次強颱風中,海口海岸線受損共45公裡。
  • 世界上海岸線最長的國家 加拿大總海岸線超過20萬公裡超級長
    算上島嶼,加拿大是海岸線最長的國家 加拿大北臨北冰洋,且靠近北冰洋有諸多島嶼,但這些島嶼多是結冰的凍土,多數沒有人居住,但依然是加拿大不可分割的國土,因為這個特點,加拿大的總海岸線超過20萬公裡,超級長了。
  • 為什麼海岸線長度沒有確定值?彎彎曲曲的海岸線是怎麼測量的?
    海岸線悖論只是觀察到陸地的海岸線沒有確定的長度。根據所使用的尺度,海岸線可能更大或更小。當使用小比例尺時,海岸線的長度要比用大比例尺測量的長度大。為了解釋海岸線悖論,許多科學家對這一現象進行了多年的研究。解釋海岸線悖論路易斯·弗萊·理查森在1951年發現了海岸線悖論。
  • 第四屆「期刊主題宣傳好文章」公布_讀書_中國西藏網
    關注大局,回答時代問題  認真研究解決重大問題、回應時代呼聲,是理論文章的強項。  201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求是》《黨的文獻》《中國社會科學》《哲學研究》《經濟學動態》等刊物,大量刊發深入闡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文章,在舉旗定向、凝心聚力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 海岸線是無窮長的嗎?
    青年問:「為什麼我的人生如此曲折呢?」禪師說:「青年人,一段曲折的曲線,你把它放大了不就是直線了嗎?」青年人默默地拿出一段英國的海岸線。因為英國的海岸線是一個自相似的結構,不光是英國,所有海岸線都是自相似的結構:如果我們考慮海岸線當中的一段,並將其放大,放大以後看起來和原來的海岸線非常像,你再取一段去放大,放大之後又和原先的海洋線非常像,這就是自相似結構,人們給它取了一個名字——分形結構。
  • 瞭望丨舞臺小世界人生大舞臺——訪陳彥
    文/《瞭望》新聞周刊記者程青  人物小傳:陳彥,作家、劇作家,曾創作戲劇作品數十部,三次獲「曹禺戲劇文學獎」「文華編劇獎」,作品三度入選國家舞臺藝術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劇目」,五次獲「五個一工程」獎。著有長篇小說《西京故事》《裝臺》《主角》。
  • 餘勇答《瞭望》新聞周刊記者問
    以下文章來源於瞭望 ,作者《瞭望》新聞周刊 瞭望
  • 中國各省份海岸線排名,山東排第三,第一讓人意想不到
    廣東省位於我國東南沿海,海岸線也分為三部分,東線從饒平縣鐵湖崗至深圳沙頭角,中線從深圳河口至珠海拱北口岸,西線從珠海珠澳跨境區至廉江市高橋鎮,總長度4113公裡。同時大陸海岸線居中國沿海各省區海岸線長度之首。
  • 頭條||【學習思考】《學習時報》刊發縣委書記劉偉紅理論文章:講好...
    頭條||【學習思考】《學習時報》刊發縣委書記劉偉紅理論文章:講好西路軍故事 傳承好紅色基因 2020-09-02 16:0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雪豹》投資方點名文章出演,片場文章扔手榴彈爆破受傷進了醫院
    《雪豹》投資方點名文章出演,結果片場文章扔手榴彈爆破受傷進了醫院,差點毀容。 馬伊琍當時立馬發飆,怒打電話警告導演,文章所有的爆炸戲必須用替身,以免再次受傷。但是文章和導演串通,該怎麼打怎麼打,該怎麼炸怎麼炸,文章堅持還原周衛國本色,不用替身親自上場。
  • 《南昌日報》刊發區委書記劉闖學習貫徹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理論文章
    《南昌日報》刊發區委書記劉闖學習貫徹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理論文章 2020-12-27 18:4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瞭望丨用詩意構建萬物共生的世界——訪劉亮程
    後來我寫作時,腦子裡總有一些聲音遠遠地響起,我不知道那些聲音是什麼,但又分明知道。我的寫作仿佛是循著那些早年隱約聽見的聲音,去找到一個又一個故事。文字的到達,便是與萬物的神通。    《瞭望》:在你的小說中,沒有曲折跌宕的故事,看不到太多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也不用事件推進和情節勾連,對此你是怎麼想的?
  • 交通運輸部部長李小鵬接受《瞭望》雜誌專訪
    編者按近日出版的2021年第1期《瞭望》雜誌刊發了交通運輸部部長李小鵬的專訪文章《奮力開啟加快建設交通強國的新徵程》,論述加快建設交通強國所取得的成就與工作重點。本報今日全文轉載,敬請關注。「我國已成為名副其實的交通大國,有力支撐了國家綜合實力大幅躍升。」
  • 市住建局組織傳達學習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刊發文章《準確把握紀委...
    2020年9月2日下午,市住建局組織召開專題會議,傳達學習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刊發文章《準確把握紀委監委派駐機構與駐在單位黨組(黨委)的關係》。局副處及以上領導幹部,機關各科室、局屬各單位負責人參加會議。  會上,局黨組成員、市紀委監委派駐市住建局紀檢監察組組長劉遠鵬詳細解讀了派駐紀檢組與駐在單位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