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川發現第四紀冰川時代「冰臼」 距今兩三百萬年

2020-12-04 中國新聞網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複製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

網上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6168)

] [

京ICP證040655號

]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042-1] [

京ICP備05004340號-1

] 總機: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0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相關焦點

  • 貴州發現300萬年前的冰臼,多圖文帶你了解冰臼有多美
    貴州目前發現有兩大冰臼群,一個是平塘冰臼群,另一個就是關嶺冰臼群。最近2年在貴州的戶外愛好者圈內還掀起了一股探尋冰臼熱的旋風。第四紀冰川後期,冰川融水攜帶冰碎屑、巖屑物質,沿冰川裂隙自上向下以滴水穿石的方式,對下覆基巖進行強烈衝擊和研磨,形成看似我國古代用於舂米的石臼。
  • 河南南召發現世界上第二大冰臼
    法制與新聞客戶端訊:文圖:張志芳:編輯:朱明寶近日,在南召縣崔莊鄉古路河石板潭一一趙家河一一秀龍潭一線,直線距離不到5公裡之內發現了大這些冰臼均在花崗巖質地的河道邊或正河床上。冰臼有三大特徵:口小,肚大,底平,它是冰川的直接產物,是古冰川遺蹟之一。
  • 洋縣新聞 洋縣金水峽發現古冰臼遺蹟
    繼漢中寧強城固及天台山陸續發現冰臼遺址後,近日漢中一批戶外驢友在洋縣金水峽又發現大量發育完整的第四紀古冰川遺蹟,吸引了大批遊客前往觀賞。冰臼是指第四紀冰川後期,冰川融水攜帶冰碎屑、巖屑物質,沿冰川裂隙自上向下以滴水穿石的方式,對下覆基巖進行強烈衝擊和研磨,形成看似我國古代用於舂米的石臼。它是古冰川遺蹟之一。
  • 「震撼視頻」給我十分鐘,帶你看遍赤峰第四紀冰川遺蹟!
    根據科研人員推斷,冰川運動時期,現在的赤峰地區曾經是一片冰雪覆蓋的世界。赤峰周邊有大興安嶺南段、努魯兒虎山和七老圖山。大約在2萬年前,第四紀冰川在這些山脈上積累了厚厚的冰雪層,三大山脈的崇山峻岭中,留下無數體量巨大的冰川遺蹟。赤峰本地人最先發現了境內的冰川遺蹟。
  • 山東這座不著名的小山非常不一般 是第四紀冰川遺存
    山東這座不著名的小山非常不一般 是第四紀冰川遺存山東新泰這座山是非常不一般 懸崖邊有球狀巨石標籤:中國山東旅遊地理、山東新泰青雲山、懸崖有球狀巨石的山、第四紀冰川遺存、旅遊景點推薦介紹這大概是遠在百萬年前的第四紀冰川所造成的特殊景象,是冰川的偉力把它從山上或遠處搬運到此地,冰雪融化後停放在這裡的,不然誰有如此神力把此巨石放在懸崖邊上放任不管了呢?這是我的猜想,但看了李四光研究和發現中國廬山第四紀冰川遺蹟的文章所聯想出來的,多少有點根據吧。
  • 第四紀早期:更新世
    地質年代名稱,更新世亦稱洪積世,英國地質學家萊伊爾1839年創用,1846年福布斯又把更新世稱為冰川世。更新世是冰川作用活躍的時期,開始於 1 806 000年(±5000年)前,結束於11 550年前,是構成地球歷史的第四紀冰川的兩個世中較長的第一個世。在此期間發生了一系列冰川期和間冰川期氣候迴旋。地層中所含生物化石,絕大部分屬於現有種類。
  • 探秘「第四紀地質層」,告訴你為什麼陽原泥河灣如此重要!
    那麼,第四紀地質層究竟是什麼?第四紀這個名稱最早是義大利地質學家喬萬尼·阿爾杜伊諾(Giovanni Arduino)於1759年研究波河河谷沉積情況時提出的。1829年,法國地質學家儒勒·迪斯努瓦耶(Jules Desnoyers)引用了這個定義。
  • 中生代後的新生代分為兩部分:第三紀、第四紀
    今天的日本列島在距今約6億至2.3億年前的古生代仍臥於海底。至古生代末期,海底開始隆起,在經歷了地球在距今約2.3億年至6500萬年後發生的刷烈的「造山運動」後,當今日本列島的弧狀骨架開始形成。中生代後的新生代分為兩部分:第三紀、第四紀。第三紀自距今6500萬年至2萬年前,是高等哺乳類動物和類人猿出現的世紀。自距今約200萬年前至今天,按照地質年代劃分屬新生代第四紀。
  • 周尚哲:第四紀冰凍圈,全球變化長尺度研究
    1 約距今 35 Ma 南極大陸形成不穩定冰蓋,於距今 14 Ma 達到穩定。北半球距今 8 Ma 開始在冰期形成覆蓋型冰川,至距今 2.6 Ma 開始,冰期中穩定出現冰蓋,標誌全球進入大冰期。因此,國際上將第四紀時限定為距今 2.6 Ma。
  • 第四紀冰川動植物滅絕,而神農架動植物得以倖免,是神農的庇佑嗎
    神農嘗百草的故事,至今還能在神農架找到佐證之物,在神農架發現了神話史詩《黑暗傳》,將神話傳說與歷史連接在一起,而且在神農架還發現了大批遠古石器遺址,這些都是神農在長江流域播撒文明的例證;因此神農架算是楚文化的源頭之一,其間隱現著人類祖先的活動蹤跡;而且時至今日,神農架還存在著眾多國家級保護動植物,例如轟動世界的珙桐、上千年的杉樹,以及金絲燕、白熊、白蛇等,在第四紀冰川侵襲中大面積滅絕的珍稀動植物
  • 又現鯨背巖 | 九龍縣發現兩處第四紀古冰川奇觀
    原創 四川再發現 鯨背巖,是冰川對兩側基巖產生緩慢而持久的磨蝕作用而成「鯨背巖群」是第四紀古冰川奇觀,在南北極冰川退化後比較常見,但在內陸山地冰川地區十分罕見。在本次全省文化和旅遊資源普查工作中,九龍縣普查辦工作人員在九龍縣湯古鎮崩崩衝村獵塔湖溝和呷爾鎮長海子,發現兩處鯨背巖群,為九龍縣普查工作的重大發現。
  • 一個三百萬年的冰洞,冰從哪來?為什麼不化?又一個不解之謎
    冰洞形成於新生代第四紀冰川期,距今大概三百萬年,所以人稱「萬年冰洞」。更有意思的是:距離冰洞大概兩百多米的地方,竟然有一個火山。是埋藏於地下的煤層發生的自燃現象。據清乾隆年間《寧武府志》記載,這裡火山數百年不熄。有道是「水火不相容」,而這裡卻是「冰火兩重天」。真是奇妙的存在。人們在嘖嘖驚嘆之餘,不禁會想這冰洞到底是如何形成的呢?
  • 揭秘中華文明最早的直立人,距今約170萬年?
    這個猿人根據發現地元謀縣被命名為「元謀人」。元謀人會使用天然火1973年10月,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和古人類研究所組織了大規模發掘,在附近地層發現了人工打制的石器和炭屑但沒有發現新的人類化石。1976年7月25日,用古地磁方法測定其絕對地質年代為距今170萬年左右。注意這裡測量的是絕對地質的年代。這只能說明元謀縣上那蚌村西北的小山崗的地質在170萬年的時間裡,沒有發生火山、地震、地殼運動、小行星撞擊等影響地質的大事件造成地質表層的變化。
  • 石頭有故事丨湖南大圍山國家地質公園:冰川時代的記憶
    它還是距今有40多萬年的世紀冰川遺址,是湖南省唯一的以第四紀冰川遺蹟為主要特徵的國家級地質公園,也是在中國東部繼江西廬山後建立的又一個第四紀冰川遺蹟國家地質公園。圖來源網絡大圍山地質公園景區內都是遠古冰川時期留下的自然景觀,這裡山巒疊翠、流泉飛瀑、峰奇石異、人文薈萃,如詩如畫的自然風光與古冰川遺蹟
  • 廣東發現恐龍時代物種桫欏樹 被稱為「活化石」
    圖為在觀音山被發現的,樹幹一半躺在地上,象一把靠背椅,主杆長4米,直徑約25釐米,葉子長達2米的桫欏樹  中新網廣州3月24日電 (羅仰明陳煥瑞)記者今天從東莞市廣東觀音山國家森林公園獲悉,該園工作人員與東莞市樟木頭鎮林業工作站工作人員進行園區內名貴樹木普查時
  • 李吉均院士:魂牽夢縈是冰川
    他採集了冰磧上的朽木,帶回去做了碳十四測定,卻發現那是三千年前的新冰期時代遺存。  李吉均把這處曾經的冰川定名為「雪當冰進」。而這次科考,印證了李吉均20世紀50年代考察祁連山時留下的一個推測:西藏東南部是中國最集中的季風海洋性冰川分布區,那裡山高谷深、冰川融化強烈,夏季常形成冰湖潰決及冰川泥石流等地質災害。
  • 地球生命之謎——冰川時代的雕像
    據說,這兩件雕刻作品是距今2萬多年前的冰川時代的古人雕刻的,馬夏克為看到這件珍寶而激動不已。擁有這兩件雕刻品的是一位居住在澳大利亞不願暴露姓名的捷克人,他為了能讓馬夏克詳細地研究這兩件雕刻品,而將它們帶到了紐約。馬夏克看著這兩件雕刻精湛的象牙作品,很難相信它來自於那麼久遠的年代,他決定更加細微地觀察它們。
  • 冰川時代礦泉水是如何形成的?
    在200—300萬年前的冰川時代,地球上很多地區都被冰川覆蓋,所以那時的地球表面是非常潔淨的,在冰川時代末期,現在的龍門山國家地質公園所在地和阿爾卑斯山地區都發生了驚天動地的冰川漂礫,因國家地質公園背靠青藏高原,厚達3公裡以上的青藏大冰蓋向東漂移,帶來了翻天覆地的地質變化……200多萬年過去了,那時候潔淨的冰川被深深埋藏在幾百萬年前的地層下,形成一個與現代社會相隔絕並且富含豐富礦泉水的冰川時代地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