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這座不著名的小山非常不一般 是第四紀冰川遺存

2020-12-05 把風景看遍

山東這座不著名的小山非常不一般 是第四紀冰川遺存

山東新泰這座山是非常不一般 懸崖邊有球狀巨石

標籤:中國山東旅遊地理、山東新泰青雲山、懸崖有球狀巨石的山、第四紀冰川遺存、旅遊景點推薦介紹

新泰青雲山在新泰市的城區東邊,古代被稱為嶅山,因為距離城區非常近,所以作為新泰人,每天都能看到他。

青雲山的排布也非常的奇特,山脈是西北向東南走向,並且是有四座奇峰都是一次性擺排列,並且還是逐次提高,這四個分別是彩雲峰、晴雲峰、翠雲峰和青雲峰,像階梯一樣,主峰青雲峰海拔496.5米,相比於西邊泰山的確是十分的矮小。

山雖也不算太大,但卻十分險峻,整個樣子就像把劍刺向天空。令人望而生畏。主峰東南面和斷崖千尺的形狀像刀切一樣直立。因此,它們被命名為「嶅山削壁」,青雲山也正是新泰八景之一。

其實可不要小看這小小的山峰,從地質學的角度來看,這青雲山正是地質斷裂帶的重要遺蹟。山上奇石遍布,尤其是佇立於懸崖邊上的球狀巨石,似乎微風吹過就會輕易滾落山崖,但卻歷經萬年紋絲不動,讓人嘆為觀止。

這大概是遠在百萬年前的第四紀冰川所造成的特殊景象,是冰川的偉力把它從山上或遠處搬運到此地,冰雪融化後停放在這裡的,不然誰有如此神力把此巨石放在懸崖邊上放任不管了呢?這是我的猜想,但看了李四光研究和發現中國廬山第四紀冰川遺蹟的文章所聯想出來的,多少有點根據吧。

記得印象最深刻便是登青雲峰,青雲峰似一把直刺青天的利刃,山頂萬石歸一,寸草不生,刃尖上空間極其狹小,卻建有玉皇廟一座,與懸在絕壁之下半空中的三官廟遙相呼應。山路極其險峻,有的地方只容一人上下,身體非貼近山體不能行走,否則將會墜落山崖,比登西嶽華山還險上十倍。

山頂還有一個天盆,傳說還是王母娘娘洗手的地方。口小、肚大,底平,近圓形,底部淺灰色,是由百萬年來的夾雜著灰塵的水浸冰蝕所形成的特有顏色。這個遺蹟只有冰川作用才能形成的如此完美。冰臼的存在證明著在二百五十萬年之前,這裡曾發生過第四紀冰川。(754字)

文| 墨墨(山東泰安人,文藝女青年,211高校海洋學學士,985高校政治學碩士,蘇白傳媒本部辦公室助理文字秘書。)

審讀:蘇白傳媒 總編審 鄒劍川

運營:蘇白傳媒 丹丹

相關焦點

  • 李吉均院士:魂牽夢縈是冰川
    李吉均高中畢業時身體比較羸弱,大家知道他的「探礦理想」後,都覺得他身體肯定吃不消,幹不了地質這行,於是勸他改學地理。李吉均不氣餒,為增強體質,大學校園的操場上常常能見到他的身影。他堅持天天跑步,晚上洗冷水澡,如此下來,練就了一副好身板,更為日後的野外工作打下了基礎。
  • 「震撼視頻」給我十分鐘,帶你看遍赤峰第四紀冰川遺蹟!
    大約在距今300萬年到1萬年的時間,地球進入到了第四紀冰期,氣候寒冷,降雪增加,北半球高緯度地區和山地廣泛出現了大規模的冰蓋和冰川。根據科研人員推斷,冰川運動時期,現在的赤峰地區曾經是一片冰雪覆蓋的世界。赤峰周邊有大興安嶺南段、努魯兒虎山和七老圖山。大約在2萬年前,第四紀冰川在這些山脈上積累了厚厚的冰雪層,三大山脈的崇山峻岭中,留下無數體量巨大的冰川遺蹟。赤峰本地人最先發現了境內的冰川遺蹟。
  • 世界上最古老的淡水湖,被第四紀冰川影響,至今仍存有第三紀生物
    世界有非常多的奇妙之事,在世間裡靜靜地等待著我們去發現,而其中能第一時間發現的當要數旅行的人們,他們遊歷於世界各地,總能看到很多奇異的事物,就比如在俄羅斯的那個世界上最古老的淡水湖,在經歷了第四紀的冰川覆蓋,從沉睡中甦醒之後,人們發現其中還仍然遺存有來自第三紀的生物。
  • 第四紀冰川動植物滅絕,而神農架動植物得以倖免,是神農的庇佑嗎
    神農嘗百草的故事,至今還能在神農架找到佐證之物,在神農架發現了神話史詩《黑暗傳》,將神話傳說與歷史連接在一起,而且在神農架還發現了大批遠古石器遺址,這些都是神農在長江流域播撒文明的例證;因此神農架算是楚文化的源頭之一,其間隱現著人類祖先的活動蹤跡;而且時至今日,神農架還存在著眾多國家級保護動植物,例如轟動世界的珙桐、上千年的杉樹,以及金絲燕、白熊、白蛇等,在第四紀冰川侵襲中大面積滅絕的珍稀動植物
  • 冰川地貌是怎麼形成的?世界著名冰川地貌有哪些?
    第四紀冰期,歐、亞、北美的大陸冰蓋連綿分布,曾波及比今日更為寬廣的地域,給地表留下了大量冰川遺蹟,廣泛分布於歐洲、北美洲和中國西部高原山地。分現代冰川地貌和古代冰川地貌兩種。我國雖地處中、低緯,但是在西部(大致東經102°線以西)卻有巨大的高山和高原, 由於特殊的地勢條件和氣候條件,所以廣泛發育了現代高山冰川。
  • 又現鯨背巖 | 九龍縣發現兩處第四紀古冰川奇觀
    「鯨背巖群」是第四紀古冰川奇觀,在南北極冰川退化後比較常見,但在內陸山地冰川地區十分罕見。這是冰川作用的一種良好證據也可以用來指示冰川運動的方向。常由巖性堅硬的小丘被冰川磨削而成,頂部渾圓,形似羊背,具有卵形的基部,長軸延伸的方向和冰川運動的方向一致縱剖面前後不對稱:迎冰坡一般較平緩和光滑;背冰坡較陡峻和粗糙多數羊背石分布的地區,地面呈波狀起伏,而如果羊背石的迎冰面和背冰面都發育成流線型便稱為「鯨背巖」No.1獵塔湖溝鯨背現距九龍縣城僅35km的獵塔湖景區由原始森林
  • 第四紀早期:更新世
    人類也在這一時期出現。更新世的生物群(Biota) 都非常接近現代的形態——許多「屬」一級的生物,甚至包括裸子植物、被子植物、昆蟲、軟體動物、鳥類、哺乳動物和其他生存到今天的生物,已經在此時出現。地質年代名稱,更新世亦稱洪積世,英國地質學家萊伊爾1839年創用,1846年福布斯又把更新世稱為冰川世。
  • 周尚哲:第四紀冰凍圈,全球變化長尺度研究
    因此,第四紀冰凍圈科學除了研究冰川、凍土、積雪等冰凍圈核心要素在第四紀期間的變化之外,凡反映冰凍圈變化的物理、化學、生物的各種沉積記錄與機理研究,以及與冰凍圈演變有因果關聯的其他天文、地質的研究也必然包括在內,這是冰凍圈滲透於其他四大圈層(巖石圈、大氣圈、水圈、生物圈)的跨學科性質及長時間尺度所決定的。
  • 中國最「美」湖泊,是第四紀冰川形成的山湖,內有巨大「湖怪」!
    是新疆最著名的美景帶,是第四紀冰川形成的山湖,也是《中國國家地理》雜誌評為「中國最美的湖泊」。喀納斯在蒙古語中是「美麗、富饒、神秘」的意思,而它並沒有辜負這個名字。喀納斯有絕大多數美麗的自然風光,在那裡你可以看到清澈寧靜的湖水,湖水經常隨著季節和氣候的變化而改變顏色。湖邊混雜著雲杉、冷杉和西伯利亞落葉松的原始森林。面朝太陽的山坡上長滿了茂密的青草。不同的植物群落有不同的層次。
  • 山東「被低估」的一座山,怪石嶙峋,隱藏著一個「波浪谷」
    但是去旅遊,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旅遊,都有一個現象,就是著名的旅遊景點,人山人海,看不到風景,人太累了,所以現在很多人為了躲避人群選擇了小規模的旅遊,例如,戶外運動人不多,但名山大川可以欣賞美景。我國山東名山大川不多,以外來遊客命名的五嶽獨尊泰山和海上仙山廬山,以及臨沂蒙山,大山有大山的名聲,小山也有小山的魅力,有句話叫「山不高有神靈,水不深有龍」,小山的風景也很美,下面介紹一下山東的小山,雖然沒有知名度,但是到處都有非常美麗、奇異的巖石,怪石層層堆積,山上還隱藏著這個「海浪谷」。
  • 高考地理小專題——冰川地貌
    今天,當年曾經反對這一工程計劃的很多人,也為這一工程而自豪了。材料二:約塞米蒂國家公園的巖石會你從心底感到震撼---你會真正認識到自然的鬼斧神工。光滑花崗巖最完美的部分分布在海拔2400~2700米的地方,有的方圓達數公裡,光滑的花崗巖其保存最完好的部分光彩照人,像平靜的水面和玻璃一樣反射著陽光,猶如「浮雕」一般嘆為觀止。
  • 這種野生物,是經過第四紀冰川遺留下來的,價值極高,珍貴無比
    不過,對於大部分來講這些野生資源似乎沒有太重視,在心裡只是單純的認為就是普通的花花草草,去不知道為我們人類帶來了諸多的好處。筆者時常提到,無論是哪種植物都是有作用的,除了綠景,固林以及淨化空氣以外,更是有科研,藥用等價值。在這裡依然希望更多人去愛護大山裡的一草一木,正常情況下不要隨意破壞。
  • 劉月群/長孫皇后與昭陵遺存
    生父長孫晟是隋右驍衛將軍、著名外交家,平突厥之功臣。生母高氏,為北齊清河王高嶽之孫,樂安王高勵之女,名臣高士廉之妹。大業九年(13歲)嫁給了唐國公李淵的二兒子李世民為妻,唐高祖武德元年(618)被冊封為秦王李世民妃。武德九年(626)六月,玄武門之變發生後,被冊封為太子李世民妃,同年八月李世民升儲登基以後,被立為皇后。
  • 中生代後的新生代分為兩部分:第三紀、第四紀
    中生代後的新生代分為兩部分:第三紀、第四紀。第三紀自距今6500萬年至2萬年前,是高等哺乳類動物和類人猿出現的世紀。自距今約200萬年前至今天,按照地質年代劃分屬新生代第四紀。第四紀自距今約200萬年前至1萬年前的第四紀,由兩個時期構成:更新世(洪積世)和完新世(衝積世)。更新世自距今約2萬年至距今1萬年,完新世自1萬年前延續至今。
  • 山東壽光這座「全國最小的山」火了 網友:我要每天去登山
    近日,山東壽光有座「全國最小山」火了,這座山東西長1.24米,南北寬0.7米,最高處距地面0.6米。看到這裡,你也許會問,你逗我呢?誰家的山0.6米!甭管您信不信,它,就是座山。壽光海拔最高點此山位於山東壽光縣城西南8公裡,靜山相對海平面海拔48米,是壽光最高點,也是境內唯一的山。此山不簡單,已有上百年歷史。
  • 千古風水寶地、歷史文化名城,這座不起眼的小山,驚醒了誰的夢境
    千古風水寶地、歷史文化名城,這座不起眼的小山,驚醒了誰的夢境今天是植樹節,社旗縣的領導,幹部,群眾一同選擇到霸王山下植樹,讓這座並不起眼的小山瞬間沸騰,一個參與植樹的村民經歷了這個沸騰,他帶著莫名的興奮,到了半夜還睡不著覺,給我打一個電話,一遍一遍描述種樹的場景。一股不可言說喜悅,像一碗加了蜂蜜的涼開水一樣,浸潤著他的聲音。
  • 原來我國不只是騰衝有火山
    近代中國火山活動也非常頻繁,1951年5月27日,新疆于田縣南部克裡亞河源頭發生了一次火山活動,隨著隆隆的巨響,亂石飛濺、濃煙四起,瀰漫的火山灰頃刻間遮住了天日,一座新生的火山-卡爾達西火山誕生了。火山高達145米,全由褐黑色安山巖-玄武巖熔巖組成,火山口呈圓筒狀,深56米。這也是近五十年來中國大陸上最有規模的火山活動。
  • 2030年,北極冰川會消失嗎
    今天我們能看到的大陸冰川主要集中在南極大陸和北極圈裡以格陵蘭島為最的島嶼。現在的大陸冰川主要是11萬年前開始的第四紀冰期的遺存。從那時起地球變冷,這些終年不化的積雪就被凍在了陸地上,直到現在,格陵蘭的冰蓋已經有平均2千米厚,最厚的地方超過3千米。
  • 青藏高原第四紀大冰蓋是否存在?來聽院士和你聊聊
    出品:「科學與中國」院士專家巡講團製作:中國科普博覽監製:中國科學院部工作局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對第四紀大冰蓋的爭論一直存在青藏高原大地貌和氣候組合在外圍與內部差異巨大,決定著第四紀冰川發育和古雪線分布。第四紀古冰川以高山為中心,但未構成高原統一的大冰蓋。在高原面上形態保留完好的火山錐和熔巖臺地、含有機質的古湖泊沉積等說明不存在連續大冰蓋。關於湖泊演化和水系的變遷,中新世中期的喜馬拉雅運動形成縱橫交錯的斷陷盆地和斷裂谷地,奠定現代水系的基本格局。
  • 今天,那個會夢到冰川的院士走了
    1956年,他從南京大學地理系畢業後,被推薦到蘭州大學地理系攻讀研究生,師從留德著名地理學家王德基教授。後因導師被冤劃右派,李吉均攻研學業受到影響,所以選擇留校執教。1959年,李吉均、任炳輝、劉澤純在祁連山冰川考察李吉均提出「季風三角」概念,生動刻畫了中國東部第四紀環境演變的空間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