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數學複習之直線與圓

2021-01-11 另一座數學城堡

對於這一塊專題,我們首先要了解一下什麼是直線方程,什麼是圓方程:

下面我們必須了解各種各樣的直線方程如何去設:

第一行,是過一個點的直線方程的設法,必須考慮斜率不不存在!除非題目明確告訴你,斜率存在!

第二個,是過y軸上的點的直線方程的設法,同樣需要考慮斜率不存在!

第三個,是過x軸上的點的直線方程的設法,這裡需要考慮斜率不為零!通常應用於圓錐曲線中「過焦點的直線」

第四個,與已知直線平行的直線方程的設法!同時我們也得到了兩直線是否平行的判斷方法!

第五個,與已知直線垂直的直線方程的設法!同時我們也得到了兩直線是否垂直的判斷方法!

下面,是一個比較有趣但是也沒啥意義的東西!

這是過兩定直線交點的直線方程的設法

好了,有人可能很好奇直線方程裡的係數A,B是什麼東西,我來告訴大家!向量(A,B)垂直直線!是直線的法向量!

下面說,圓方程中x和y的平方項係數一定相等!往往用中垂線的方式來找圓心!中垂線方程求法如下:

最後,我們來說直線和圓中比較重要的題型!

這部分是求軌跡的問題,設出坐標用未知的點Q的坐標來表示已知曲線上點P的坐標,然後代入已知曲線方程!是一種非常常用的方法!

這部分是直線和圓有交點,利用圓心到直線的距離小於等於半徑!

直線和圓中最重要的就是圓心和圓心到直線的垂線段!不管要做什麼,先畫出來!

這是切線中的最值問題!比較好做!

這類會涉及到參數的選擇,往往可以設切線長,兩切線夾角的一半。

直線和圓中過定點問題,只需要將參數整理出來,令其係數為0即可!

直線過圓內一定點,求最小弦長問題,只需要畫個圖利用直角三角形這邊大於直角邊,就可得到當直線垂直圓心和定點連線時,弦長最短!

直線和圓恆相交問題,只需要發現直線恆過圓內一定點即可!

圓的切線方程問題,只需要按我上面所說的方法設出直線,利用圓心到直線的距離為半徑,解方程即可!注意,圓外一點做切線,兩條,不要求出一條就不管了!圓上一點做切線一條!

圓和圓的位置關係,求出圓心距和半徑和差,比比大小即可!相交的兩個圓的相交弦方程,只需要讓兩個圓方程相減即可!

兩圓公切線問題,內含的時候,0條;內切的時候,1條;相交的時候,2條;外切的時候,3條;外離的時候,4條!

常用輔助線,作圓心到弦的垂線段的經典直角三角形!連結切點,圓外一點,圓心三點的經典直角三角形!

關於阿波羅尼斯圓和隱圓問題,我之前都有說過!大家可自行看我的視頻以及文章!

本文為數學城堡原創,歡迎關注,一起做數學!

相關焦點

  • 第十八期高中數學直線及其方程專題複習基礎篇1
    直線及其方程,很少獨立考察,從幾何角度看,一般結合圓,考察位置關係,求切線,弦長或是結合圓錐曲線考察最值定值問題,還有就是在選修的極坐標與參數方程中,幾乎是必考內容。從函數的角度看,就是一次函數結合其他函數考察單調性,零點等問題。
  • 高中數學,直線與圓的方程,直線關於坐標軸鏡面反射典例分析
    高中數學,直線與圓的方程,直線關於坐標軸鏡面反射典例分析。根據「反射光線把圓C分成的兩段弧的長度之比為1:3」這句話可以求出一個重要的角度,即反射光線與圓C相交所得的弦所對的圓心角等於90度,又因為圓的半徑是已知的(等於2),故可以根據直角三角形的性質求出圓心到反射光線的距離,這個距離是解決本題的關鍵條件之一。現在咱們有了一個重要的結論:圓心C到反射光線的距離等於根號2。
  • 高中數學公式大全:直線與圓的方程
    高中數學公式大全:直線與圓的方程 2019-02-15 15:39 來源:新東方網編輯整理 作者:
  • 2020初三數學複習:點與圓、直線與圓、圓與圓之間發生了什麼故事...
    設⊙O的半徑為r,圓心O到直線l的距離為d,①直線l和⊙O相交d<r;②直線l和⊙O相切d=r;③直線l和⊙O相離d>r.⑶圓與圓的位置關係:判斷的依據是兩圓的圓心圓與兩圓半徑的和差之間的大小關係。圓心距用d來表示,兩圓的半徑分別用r,R來表示。①當d>R+r 時,相離。
  • 高一數學,直線和圓的方程,和初中直線方程是否相同
    高一數學必修二,學到直線和圓的方程章節的時候,我都會暗自驚喜,心想:終於學到了和初中關係比較密切的知識點了,然而,回頭看同學們做題才發現,根本沒必要驚喜。函數說難,可以理解,怎麼到了直線方程,還再把錯誤延續呢?
  • 2021高三複習資料:高中數學公式大全,可收藏!
    2021高三複習資料:高中數學公式大全,可收藏! 15.空間點、直線、平面位置關係 16.空間向量與立體幾何
  • 初中數學,圓與直線問題,無論直線在圓內和圓外都有兩條線段相等
    今天繼續給大家分享,在上一篇文中初中數學,和圓內接有關的知識點題目解析以及相關練習題的分享我們分享了這樣一道題,如果把這道題直線M、N向上移入圓內,AP=AQ這個結論還會不會成立呢,我們今天就來說下這個問題。
  • 中考總複習:圓的專題複習-圓的性質及與圓有關的位置關係考點分析
    3.圓內接四邊形的對角互補.考察頻率:★★★★☆考點:與圓有關的位置關係知識點分析:1.點與圓的位置關係:點在圓外;點在圓上;點在圓內.(1)不在同一直線上的三點確定一個圓.(2)經過三角形三個頂點的圓叫做三角形的外接圓,外接圓的圓心叫做三角形的外心,這個三角形叫做這個圓的內接三角形.
  • 高中數學說課稿:《點到直線的距離》
    高中數學說課稿:《點到直線的距離》 http://www.hteacher.net 2016-06-24 11:17 教師招聘網 [您的教師考試網]
  • 2015年考研數學:透過高中數學看管綜初數
    知識型考試經過一整年的複習應對能力型考試,和高中做比較,高中考試時間90min,24題,管綜數學考試時間<60min,25個題,考試是通過初數這個學科,考查考生的思維能力、推理能力、計算能力及解決問題的能力,故考生需要將原有的知識轉化為能力。通俗的說是偏奧數,並不是按常規的思維就可以解題,注重考查的是解題方法和技巧。
  • 2020年中考數學複習資料之圓的面積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0年中考數學複習資料之圓的面積,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圓的面積s=π×r×r   其中,π是周圍率,等於3。14   r是圓的半徑。   圓的周長計算公式為:C=2πR。C代表圓的周長,r代表圓的半徑。圓的面積公式為:S=πR2(R的平方)。
  • 2020年中考數學複習資料之圓的周長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0年中考數學複習資料之圓的周長,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圓的周長公式C=2πr中的π是定義;   圓的面積公式S=π*r*r,   圓周率是指平面上圓的周長與直徑之比。用希臘字母π(讀「Pài」)表示。中國古代有圓率、周率、周等名稱。
  • 2020年中考數學複習資料之圓的練習之三角形的重心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0年中考數學複習資料之圓的練習之三角形的重心,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G為△ABC的重心.若圓G分別與AC、BC相切,且與AB相交於兩點,則關於△ABC三邊長的大小關係,下列何者正確?
  • 高中數學直線與橢圓新題型,不用韋達定理該怎麼解?全新步驟在這
    ⑵設P為直線L:y=2√2上一點,Q為橢圓C上一點,以PQ為直徑的圓恆過坐標原點O。(ⅰ)求|OP|^2+4|OQ|^2的取值範圍。(ⅱ)是否存在圓心在原點的定圓恆與直線PQ相切?若存在,求出該定圓的方程;若不存在,說明理由。
  • 高中數學必修二直線與方程知識及考試例題分析,做一個實在的學霸
    導語高中數學知識繁重,高考內容涉及面廣,其中,高考數學「直線與方程」是常考的一個內容,一般穿插圓的方程,雙曲線,橢圓等幾何知識考查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計算能力,綜合應用知識的能力。直線與方程是高中數學必修二第三章的內容,它是在學生掌握了平面幾何知識後的延伸,這個章節學習了有關直線、圓、雙曲線方程等幾何圖形的知識,是整個高中階段的一個重點內容。
  • 高中數學必修五,圓的方程思維導圖知識點
    高中數學必修五,圓的方程思維導圖知識點 2019-01-14 19:22:42 來源:三好網
  • 高三數學:方坤 第14講 直線 線性規劃 圓[視頻]
    高三數學:方坤 第14講 直線 線性規劃 圓[視頻] 2014-02-14 14:47 來源:優酷 作者:
  • 2020年中考數學複習:初中三年數學重難點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0年中考數學複習:初中三年數學重難點,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構建完整的知識框架   1.構建完整的知識框架是我們解決問題的基礎,想要學好數學必須重視基礎概念,必須加深對知識點的理解,然後會運用知識點解決問題,遇到問題自己學會反思及多維度的思考,最後形成自己的思路和方法。
  • 與已知直線關於某直線對稱的直線方程,這麼求最好,高中數學
    已知直線L1和L,求L1關於L對稱的直線L2的方程,這樣的題型一般有兩種:1、直線L1和L相交;2、直線L1和L平行。第01題:直線L1和L相交。因為直線L1與L相交,根據直線對稱的特點,所以L1 與L的交點肯定在直線L2上,也就是說這3條直線交於同一點,聯立L1與L的方程,解方程組即可求出這個交點。求出的這個交點在直線L2上,故只需再求出直線L2的斜率就可以了。
  • 高中數學知識點-直線中的對稱問題
    在高中數學必修二的第三章「直線方程」中,有一個小專題為直線中的「對稱問題」,主要有:點關於點對稱、點關於直線對稱、直線關於點對稱、直線關於直線對稱.其中點關於直線的對稱、直線關於直線的對稱,這兩種形式在教師招聘考試當中考察較多,今天就看看這兩種問題應該如何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