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機妙算」計算器具歷史展在清華大學開幕

2020-12-03 騰訊網

「神機妙算」計算器具歷史展展覽現場

「神機妙算」計算器具歷史展展品

「神機妙算」計算器具歷史展展品

清華大學科學史系主任、科學博物館館長吳國盛為觀眾講解展品

9月24日,「神機妙算」計算器具歷史展在清華大學蒙民偉人文樓開幕。該展由清華大學科學博物館與合肥子木園博物館聯合舉辦,分「運籌」「機巧」「掣電」三個單元,展示了80件東西方歷史上重要的計算器具。

「畢達哥拉斯學派有言,『萬物皆數』。計數和運算即是將萬物關聯起來。無數的計算器具,見證了人類編織世界數學之網的歷程。從古代簡單的手動計算工具到近代複雜的機械計算裝置,再到現代高級的電子計算設備,器物史既呈現了人類計算觀念的演進,又折射了人類生活模式和世界圖景的變遷。」清華大學科學史系主任、科學博物館館長吳國盛在講解展品時說。

除了一些留存的珍貴藏品外,此次展覽還展出了多件由清華大學科學博物館自主開發的復原和互動展品,如複製的古巴比倫數學泥板、戰國竹簡《算表》,復原的李奧納多·達·文西的裡程計、宋代的計裡鼓車,用樂高搭建的古希臘安提凱希拉裝置,研製的席卡德計算器、帕斯卡計算器和萊布尼茨計算器的互動模型。

因疫情防控要求,該展覽目前只限於清華大學校內開放,校外參觀另行通知。展覽期間,清華大學科學博物館除了安排志願者講解隊伍為觀眾進行專業導覽外,還將陸續組織各種跨界沙龍、講座等公教活動,延展大家對展覽的認知與理解。

當天,「第二屆清華大學科學博物館學論壇」在該校科學史系報告廳同期舉行,國內計算機學界的眾多專家學者在參觀完「神機妙算」展覽之後,針對計算器具史的研究進展進行了充分交流。

清華大學科學博物館是中國第一家綜合類收藏型科學博物館,於2018年4月24日正式籌建,與清華大學科學史系聯體運作。目前,該博物館已收集到4000多件科學儀器藏品,並對歷史上實物已經失傳、帶有文字記錄的中外著名科學儀器和技術發明進行了研究性復原。(張文靜)

來源:中國科學報

相關焦點

  • 回望人類千年計算史:運籌·機巧·掣電
    文 / 王哲然(清華大學科學史系)司宏偉(清華大學科學史系博士後、「神機妙算」展策展人) 現代人生活在由計算和數據編織的信息之網中。智慧型手機仿佛人類身體的一個器官,和我們的行為與生活緊密地連接在一起。
  • 富有遠見,神機妙算,在事情開端就能準確預見未來的星座?
    不過,天蠍座雖然很有遠見,也能神機妙算,但他們時常受到內心情緒起伏的幹擾。如果天蠍座能排除情緒幹擾,他們一定能成為一個真正的預言大師!雙魚座聰明智慧,經常會有神機妙算,只不過,他們對世俗名利並無太多興趣,討厭那些陰謀詭計,所以他們很少在人前賣弄自己的超能力與聰明智慧,也不願意洩露天機。有本領,卻能深藏不露,這就是雙魚座最厲害的地方,他們是當之無愧的頂級預言大師。
  • 神機妙算的劉伯溫,預言明朝將有萬年基業!為何卻僅存200多年?
    神機妙算的劉伯溫,預言明朝將有萬年基業!為何卻僅存200多年?古代的時候,在我們國家出現過許許多多的軍事天才;像三國時的諸葛孔明用計如神,讓人生畏。《劉伯溫》劇照這也就是為什麼神機妙算的劉伯溫,預言明朝將有萬年基業,卻僅存了200多年!
  • 成就最美的科技之旅——專訪清華大學科學博物館(籌)館長吳國盛
    來源:「清華大學教育基金會TUEF」公眾號編者按:偉大之大學必有偉大之博物館,在科學日益發達的現代,科學博物館將變得越來越重要。清華大學將誕生第一座綜合類科學博物館,這也是中國大學的第一座。清華大學科學博物館自宣布籌備之初便引起了廣泛關注。適逢清華大學109周年校慶,清華大學科學博物館館長吳國盛接受了清華大學教育基金會的專訪,揭開了科學博物館的神秘面紗。吳老師學識淵博,是著名科學史家,也是清華大學科學史系主任,就在前不久在「人文清華雲講壇」登壇講授《瘟疫之年:重新認識牛頓》,引起廣泛關注和熱議。
  • ...讀懂中國」國際會議(廣州)開幕;我國量子計算和量子模擬研究...
    >   ■廣東科技要聞    11月20日下午,2020年「讀懂中國」國際會議在廣州開幕南方日報記者 吳偉洪 攝  2020年「讀懂中國」國際會議(廣州)於11月20日在廣州開幕。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認為,中國是科技大國而非強國,科技自立自強就是要鼓勵科研人員作出更多原創性貢獻,加快我國從科技大國向科技強國轉變。科技自立自強與開放創新是辯證統一的關係,科技自立自強不是要關起門來搞創新,而是指要更加積極主動地融入全球創新網絡。
  • 第八屆世界華人數學家大會在清華大學開幕 三大獎項全部揭曉
    未來網高校頻道6月18日訊(記者 候智 通訊員 李華山 曲田)6月9日上午,國際華人數學界規模最大、最具影響力的頂級學術盛會——第八屆世界華人數學家大會(The 8th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Chinese Mathematicians,ICCM 2019)在清華大學開幕
  • 清華大學團隊首提「類腦計算完備性」概念
    >  科技日報北京10月15日電 (記者林莉君)記者15日從清華大學獲悉,我國首篇以「計算機系作為第一完成單位」的論文登上《自然》,論文首次提出「類腦計算完備性」以及軟硬體去耦合的類腦計算系統層次結構。
  • 清華大學研發類腦計算機 類腦計算是什麼意思
    類腦計算是什麼意思?據央視新聞報導,北京時間 10 月 14 日 23 點,清華大學計算機系張悠慧團隊和精密儀器系施路平團隊與合作者在《自然》(Nature)雜誌發文,首次提出「類腦計算完備性」以及軟硬體去耦合的類腦計算系統層次結構。目前,清華大學正在開發新型類腦計算機。
  • 清華大學團隊《自然》刊文,首提「類腦計算完備性」概念
    記者10月15日從清華大學獲悉,我國首篇以「計算機系作為第一完成單位」的論文登上《自然》,論文首次提出「類腦計算完備性」以及軟硬體去耦合的類腦計算系統層次結構。「這是一個新穎的觀點,並可能被證明是神經形態計算領域以及對人工智慧的追求的重大發展。」《自然》的一位審稿人給出評價。
  • 清華大學計算機系張悠慧團隊首次提出「類腦計算完備性」
    在《自然》(Nature)雜誌發文首次提出「類腦計算完備性」以及軟硬體去耦合的類腦計算系統層次結構這是清華大學計算機系以第一完成單位/通訊單位發表的首篇《自然》論文也完成了清華大學一年多以來在《自然》正刊的類腦計算領域「三連發」與通用計算機的「圖靈完備性」概念與「馮•諾依曼」
  • 清華大學團隊完成《自然》類腦計算領域首次刊文
    》(A system hierarchy for brain-inspiredcomputing)的論文,由清華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以下簡稱「計算機系」)張悠慧團隊、精密儀器系(以下簡稱「精儀系」)施路平團隊與合作者共同完成,清華大學計算機系是第一完成單位。
  • 清華大學團隊填補腦計算系統領域理論空白 首次提出「類腦計算完備性」
    10月14日,清華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教授張悠慧團隊、精密儀器系教授施路平團隊與合作者在《自然》雜誌發文,首次提出「類腦計算完備性」以及軟硬體去耦合的類腦計算系統層次結構。該研究項目填補了類腦計算系統領域完備性理論與相應的類腦計算系統層次結構方面的空白。
  • 2010高性能計算-理論與計算化學國際研討會在哈爾濱召開
    12月6日至8日,由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超級計算中心(SCCAS)「計算化學虛擬實驗室」(VLCC)與哈爾濱理工大學(HUST)聯合主辦的2010高性能計算——理論與計算化學國際研討會(ISTCC10)在哈爾濱市舉行。
  • 仙撲門:神機妙算李淳風
    當初僧人喝酒時,並未交酒錢,但當店主收拾器具時,在僧人的座位下面竟發現有錢兩千。
  • 觀點|因事故致殘,殘疾輔助器具費用該如何確定?
    為此,沈某再次將保險公司和陳某告上法庭,請求兩被告賠償其因交通事故造成的殘疾輔助器具費(助聽器)25900元,助聽器正常合理更換費207200元(按正常人均壽命75歲,每6年更換一次助聽器,需更換8次,按每次25900元計算),助聽器電池耗損更換費7488元(每周更換一次,每粒3元,算至沈某75歲,需共更換2496次),合計214688元。
  • 測量器具是怎麼分類的?看了這個你就知道了!
    1:按所測得的量(參數)是否為預測之量分類(1)直接測量 :從測量器具的讀數裝置上得到欲測之量的數值或對標準值的偏差。例如用遊標卡尺、外徑千分尺測量外圓直徑,用比較儀測量長度尺寸等。一般來說,直接測量比間接測量(受計算公式和計算精度影響)的精度高,無法進行直接測量的場合採用間接測量。2:按測量結果的讀數值不同分類(1)絕對測量:從測量器具上直接得到被測參數的整個量值的測量。例如用遊標卡尺測量零件軸徑值。(2)相對測量:將被測量和與其量值只有微小差別的同一種已知量(一般為測量標準量)相比較,得到被測量與已知量的相對偏差。
  • 強制檢定集貿市場計量器具
    近期,為進一步強化全市範圍內集貿市場計量器具的監督管理,維護集貿市場經營秩序,深入推進民主計量工程,切實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營造公平公正的計量消費環境,安寧市市場監管局結合安寧市實際情況,開展了全市集貿市場計量器具強制檢定工作,活動特請雲南誠準檢測科技有限公司承擔此次檢定工作。
  • 第17屆「清華杯」圍棋橋牌交流賽在北京清華大學舉行
    2019年9月2日,第17屆「清華杯」兩岸清華大學圍棋橋牌交流賽在北京清華大學工會俱樂部開幕。北京清華大學成立於1911年,最初名稱為「清華學堂」,1952年全國高等院校調整,北京清華大學成為國內著名多科性工業大學,被譽為「工程師的搖籃」。
  • 清華大學NMRCloudQ團隊:我們的國際首個核磁共振量子計算雲平臺...
    10月11日,量子計算雲平臺「中國版」正式啟動,清華大學、阿里巴巴-中科大、本源量子-中科大在同一天發布了量子云平臺。 量子信息革命正加速到來,2016年,IBM就向公眾開放了基於雲的量子計算平臺,用戶登錄後能使用一臺5量子比特的量子計算機進行算法或實驗模擬;今年3月,IBM又宣布計劃建立業界首個商用通用量子計算平臺IBM 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