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肺結節不等於肺癌 微創手術漸成早期患者首選
每年的11月是肺癌關注月。11月10日,由天津市肺癌診治中心主辦,天津醫科大學腫瘤醫院承辦的「2019年第一屆海河肺癌外科精英論壇」在津舉行,國內肺癌外科領域權威專家學者,圍繞肺癌外科的前沿進展、臨床經驗、規範操作進行學術交流和研討,為肺癌外科領域專家學者開闢更多的協作空間,在區域乃至全國範圍內進一步提高肺癌診治水平,推動學科建設與發展。
近年來,我國肺癌仍呈現出高發病率、高死亡率的特點,人們對於肺癌的關注度和認識程度都在不斷提升。
大會執行主席、天津市腫瘤醫院肺部腫瘤科科副主任張真發介紹,隨著人們防癌意識的增強、防癌體檢的推廣、醫學影像技術的發展和日益普及,肺部疾病的發現率明顯提高,高解析度的檢查儀器甚至可以發現1毫米的肺小結節。高檢出率在幫助人們提升肺癌早期發現率的同時,也讓大家在檢查方式的選擇、手術切除的必要性等方面也有了新的變化。
「當看到肺結節在體檢報告中出現時,盲目恐慌和倉促手術都不可取。僅有20%左右的肺結節存在惡性腫瘤的可能性,最重要的是儘快諮詢專業醫生以明確診斷。」張真發說。
目前,胸部X光檢查和低劑量螺旋CT是最常用的篩查方式。低劑量螺旋CT則可通過高速、連續的數據採集和橫斷面斷層成像,明顯提高肺內小結節病變的檢出能力,甚至能夠發現小至3毫米的微小結節,對直徑小於1釐米的惡性結節檢出率可達到80%以上,對早期肺癌的發現具有重大意義。
肺癌的早期症狀常常較為隱匿,只有當腫瘤比較大,對周圍組織的侵犯較多或出現遠隔臟器轉移時,才會有較為明顯的症狀。張真發建議,40歲以上特別是長期吸菸、長期處於二手菸環境、工作和生活中易接觸汙染物、有既往肺部慢性病史、有家族遺傳史等的高危人群,每年進行一次低劑量螺旋CT的檢查,以便早發現肺部病變。
「通過體檢發現的惡性結節大多都是早期肺癌,患者不用化療,可以採用微創治療,規範化手術後五年生存率可達80%以上。」張真發介紹,近年來,早期發現、早期診斷的患者增多,腫瘤的治療模式也已逐漸步入「微創、高效、保功能」的個體化診療階段。當前腫瘤外科治療理念已經轉向個體化、精準化,更強調為患者選擇合適的手術切口、儘可能保留正常臟器功能、減少患者肌體系統損傷。目前,天津醫科大學腫瘤醫院每年的肺癌手術中,80%是微創手術。
早期和部分進展期腫瘤患者採用微創手術只需在打1個或幾個1-3釐米的小孔,就可將腫瘤完整切除,並進行徹底的淋巴結清掃。微創手術不需要切斷肋骨,也儘量避免了肌肉損傷,具有創傷小、時間短、康復快等諸多優勢,已成為早期腫瘤患者尤其是高齡患者外科治療的首選。(記者 趙穎妍)
(責編:唐心怡、王浩)
「夜經濟」如何紅火起來近期,各地紛紛出臺相關推進舉措,線上線下業態聯手參與,消費者熱情高漲,「夜經濟」持續走紅。繁榮的夜間經濟,正逐漸成為支撐消費升級、推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夜間消費怎樣才能更有後勁?管理和配套服務應如何跟上?【詳細】
天津市優秀科技工作者天津市委組織部、市人社局、市科協聯合開展「弘揚愛國奮鬥精神、建功立業新時代」天津市優秀科技工作者標兵和天津市優秀科技工作者評選表彰工作。經過廣泛發動,基層推薦,10名科技工作者獲得「天津市優秀科技工作者標兵」榮譽稱號。【詳細】